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运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宗彦霞 张卓 +1 位作者 李宁 张向东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运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中药...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运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中药组、针刺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予活血通络汤治疗,针刺组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联合组予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运动功能[上肢Fugl-Meyer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炎症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及血流动力学[峰值血流速度(PBFV)、循环系统外周阻力(PR)]。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较中药组(63.33%)、针刺组(67.67%)高(P=0.017);三组治疗后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低(P<0.05);三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高(P<0.05);三组治疗后CGRP、PBF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高(P<0.05);三组治疗后BK、PR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低(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活血通 利脑通 卒中后综合征 运动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黄嘉兴 赖裕婷 潘才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6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6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观察组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征 镜像疗法 重复经颅磁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中医特色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王芳 史文莉 史英萍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中药熏蒸、点穴按摩、温灸、刺络等中医特色疗法,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0%(38/40)]高于对照组[80.0%(32/4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特色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脑卒中 中医特色疗法 日常生活能力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通 王舒 沈燕 《河北中医》 2025年第2期348-352,共5页
肩手综合征(SHS)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Ⅰ期SHS的主要症状包括患侧上肢肩、手、腕关节疼痛、痛觉过敏、关节肿胀和活动范围受限,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不可逆的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防本病进一步... 肩手综合征(SHS)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Ⅰ期SHS的主要症状包括患侧上肢肩、手、腕关节疼痛、痛觉过敏、关节肿胀和活动范围受限,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不可逆的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防本病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种针刺疗法被用于治疗SHS,在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肢运动功能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大量文献报道证明针刺治疗Ⅰ期SHS疗效确切,通过查询近年针刺为主治疗Ⅰ期SHS的文献,对不同针刺疗法进行梳理,以期为SHS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综合征 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药透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娟 刘明 +1 位作者 赵学东 王子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药透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河东区上杭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20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卒中后SHS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两组,各40例。单纯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的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药透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河东区上杭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20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卒中后SHS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两组,各40例。单纯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的为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联合药透治疗的为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治疗后两组FMA、VA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MA、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30/40)(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透治疗卒中后SHS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常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综合征 疗法 中医药透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李瑞 朱珂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9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9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命质量[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训练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上肢运动功能、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刺络放血疗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综合征 镜像神经元理论 康复训练 放血 上肢运动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丛刺联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陈世龙 高伟 +4 位作者 杨鹏 邓祥敏 滕云 徐勤磊 颜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之上比较头穴丛刺联合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之上比较头穴丛刺联合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选用于氏头穴丛刺法联合巨刺法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的变化;应用排水法测量治疗前后水肿程度,从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HSS评分、VAS评分、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5.00%)。结论应用头穴丛刺联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相较于常规针刺治疗,头穴丛刺联合巨刺法展现出更佳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 脑卒中 综合征 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疗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8
作者 张佳宇 许彩彩 《海南医学》 2025年第4期549-55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石蜡疗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及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 MEDLINE等数据库中石蜡疗法对肩... 目的系统评价石蜡疗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及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 MEDLINE等数据库中石蜡疗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4年5月12日。采用RevMan5.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6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石蜡疗法能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SMD=0.77,95%CI:0.60~0.95,P<0.00001),缓解疼痛(SMD=-1.89,95%CI:-2.18~-1.60,P<0.00001)、肿胀(SMD=-2.40,95%CI:-4.64~-0.16,P=0.04),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7.05,95%CI:5.51~8.59,P<0.00001)。结论石蜡疗法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疼痛、肿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上述研究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运动功能 疼痛 石蜡疗法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丁震环 赵松伟 王静敏 《中医药信息》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开窍针刺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开窍针刺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开窍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痰通络方,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肢体运动功能(U-FMA评分、S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相关因子(ET-1、SP、BK、CGRP)和皮质血氧(O_(2)Hb)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HSS各项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U-FMA评分均升高(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P<0.05),ET-1、SP、BK水平均降低(P<0.05),CGRP水平升高(P<0.05),O_(2)Hb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开窍针刺组(P<0.01,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开窍针刺组77.08%(37/48)(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调节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皮质血氧水平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临床症状,调控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 醒脑开窍针法 脑卒中 综合征 痰瘀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10
作者 徐珊 王袖平 温如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7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就诊序号为奇数纳入观察组(30例),偶数纳入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实施早期运动疗...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就诊序号为奇数纳入观察组(30例),偶数纳入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实施早期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肿胀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血清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34.53±5.12)、(61.33±14.32)、(3.83±1.90)、(1.47±0.97)分比较,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43.57±8.66)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70.33±11.29)分明显更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3±1.50)分、肿胀得分(0.97±0.93)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13.99±4.00)ng/ml、(0.86±0.40)mg/L、(9.11±7.12)pg/ml比较,观察组NSE(11.90±2.84)ng/ml、Cys-C(0.65±0.23)mg/L、IL-6(5.23±4.18)pg/m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后SHS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轻症状,改善上肢功能,提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疗法 脑卒中 综合征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因子疗法+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患者疼痛的改善探讨
11
作者 刘继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干预中,联合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疗法,观察其对病人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一共纳入90个罹患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例,以双盲法分入两个研究组别,一组是对照组,对应45例,实施康复训练,另一组为观察组,对应45个病例,联合... 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干预中,联合康复训练和物理因子疗法,观察其对病人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一共纳入90个罹患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例,以双盲法分入两个研究组别,一组是对照组,对应45例,实施康复训练,另一组为观察组,对应45个病例,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各四个疗程。就疼痛情况、手部功能受损程度、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水平展开比较。结果 干预之前组间各个指标数据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按照各组方法连续干预四个疗程以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值、手部功能受损程度评分值都要比对照组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值、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值,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除了要接受康复训练,若能积极配合做物理因子疗法,将会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上肢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综合征 康复训练 物理因子疗法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PNF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陈洋 张晓东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6期30-34,共5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和康复科门诊住院接受治疗的卒中后SHS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和康复科门诊住院接受治疗的卒中后SHS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5例。A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PNF,B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C组采用PNF。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A组的VAS评分低于B组、C组,且B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患肢水肿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患肢水肿差均低于治疗前,A组的患肢水肿差低于B组、C组,B组的患肢水肿差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FMA 评分高于治疗前,A 组的FMA 评分高于B 组、C 组,C 组的FMA 评分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 组、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与C 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PNF 治疗卒中后SHS 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疼痛及肿胀的情况,提升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 PNF 脑卒中 综合征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远期疗效及对血清CGRP、BK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琳 李松奇 金弘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远期疗效及对降钙素缓激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病房招募的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74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远期疗效及对降钙素缓激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病房招募的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龙虎交战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7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龙虎交战针刺组在基础治疗及常规针刺基础上给予龙虎交战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CGRP、BK水平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并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BK水平、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血清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龙虎交战针刺组血清BK水平、VAS评分、S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FMA评分、血清CGRP水平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龙虎交战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常规针刺组的76.47%(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刺法可有效调节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血管状态,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提高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征 龙虎交战针 血清降钙素缓激肽 缓激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拔罐辅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临床观察
14
作者 葛亚囡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766-1768,共3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辅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后VAS评分、水肿程度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肢运动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辅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后VAS评分、水肿程度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改良日常活动能力指数(MBI)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辅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综合征 拔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李刚 张晨静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施以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扬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4例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32例...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施以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扬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4例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推拿手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压痛评分(1.28±0.19)分及疼痛评分(2.04±0.43)分均低于常规组(2.00±0.23)分和(4.06±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3、16.004,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个月及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推拿手法及刺络拔罐疗法用于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背部 推拿治疗 拔罐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16
作者 刘自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98-0101,共4页
探究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1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实验组行常规针... 探究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1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实验组行常规针刺联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通过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P<0.05。实验组上肢FMA评分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更加显著,P<0.05。实验组VAS评分在治疗完成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情况得到进一步控制,P<0.05。结论 在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控制中,应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做好对治疗效果的优化。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对该治疗方法的综合评价较高,患者满意度基本能够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放血 中风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国琴 彭拥军 王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253-2258,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经筋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治疗2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关节肿胀程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征Ⅰ期 温针经筋 Bobath康复 运动功能 关节肿胀程度 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凌云 穆建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1期50-52,60,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23年11月—2024年5月收治的28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23年11月—2024年5月收治的28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olf运动功能试验、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数字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为(1.7±0.7)分,低于对照组的(3.7±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征 镜像疗法 功能性电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取穴规律
19
作者 黄树武 高玉广 +3 位作者 杜涵哲 黄奕菲 覃美相 崔俊武 《微创医学》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取穴规律。方法 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筛选有关针刺治疗SHS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用Excel建立矩阵数据进行腧穴规范化处理、频次统计和穴位归经...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取穴规律。方法 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筛选有关针刺治疗SHS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用Excel建立矩阵数据进行腧穴规范化处理、频次统计和穴位归经,对特定穴位使用情况进行频次分析,建立矩阵数据库,再将矩阵转化为数据透视表后导入SPSS Modeler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腧穴复杂网络可视化展示,并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高频腧穴间的关联规则分析;运用Origin 2021软件中的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101篇文献,共提取出处方101条,涉及腧穴67个,所有腧穴累计出现总频次为815次。应用频次排名前5的腧穴依次为肩髃(86次)、合谷(70次)、曲池(69次)、外关(69次)、手三里(49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曲池-合谷、外关-合谷、肩髃-合谷支持度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个有效聚类组,分别为肩髃-肩髎-合谷-外关-曲池-手三里-臂臑、肩贞-八邪-天宗-肩井、后溪-中渚、内关-尺泽-极泉-肩前-阿是穴。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后SHS取穴以局部取穴和手三阳经穴为主,这些穴位的使用和组合规律可能是治疗SHS最简便有效的针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取穴规律 数据挖掘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医外治法辨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证经验
20
作者 王阿贞 吴远华 +4 位作者 庞博 赵江湖 李月丽 田茂平 郑沂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第3期90-94,共5页
肩手综合征作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多采用药物、手术、物理康复、心理疗法等以缓解症状、消除疼痛;但现有治法疗效不稳定,且部分费用昂贵,如何应用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方法治疗这一病情复杂、... 肩手综合征作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多采用药物、手术、物理康复、心理疗法等以缓解症状、消除疼痛;但现有治法疗效不稳定,且部分费用昂贵,如何应用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方法治疗这一病情复杂、具有挑战的难治性疾病,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吴远华教授应用苗医外治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经验丰富,其认为毒损脑络,致乱成疾为发病之本,气壅血滞,筋脉不通为发病之根,以祛除诱因、畅通筋脉为治则,应用熏蒸疗法、刮治疗法、推拿、隔药纸火灸、针疗等几种常用且疗效可靠的外治法治疗,达祛毒散邪、平乱通滞、行气散血、柔畅筋脉之效。现就吴远华教授辨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经验进行概述,以期为苗医外治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及类似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外治法 综合征 毒损脑 气壅血滞 筋脉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