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山东玉米育种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苗前 刘秀华 +1 位作者 刘齐元 王建革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6-148,共3页
育种理念是育种中的重要因素,对其不同理解是用同一材料选育出不同品种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国外育种水平的差距不断引发育种理念的思考,加深理解育种理念将推动玉米育种的进步。根据目前状况,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资源、育种技术方法、育... 育种理念是育种中的重要因素,对其不同理解是用同一材料选育出不同品种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国外育种水平的差距不断引发育种理念的思考,加深理解育种理念将推动玉米育种的进步。根据目前状况,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资源、育种技术方法、育种目标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山东玉米育种策略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理念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马1、2号与超级麦育种理念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耿爱民 武利峰 +1 位作者 刘波 吴艳芳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14-15,共2页
通过对黑马1、2号的剖析,探讨了小麦育种的前期思路与现代超级麦育种理念。前期育种应把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放在首位,把提高经济系数作为重要手段,把品种综合抗性放在重要位置;实现超级麦育种应更加关注成本与效益,注重与省肥节水相关性... 通过对黑马1、2号的剖析,探讨了小麦育种的前期思路与现代超级麦育种理念。前期育种应把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放在首位,把提高经济系数作为重要手段,把品种综合抗性放在重要位置;实现超级麦育种应更加关注成本与效益,注重与省肥节水相关性状的选择;更加关注资源利用,重视小麦自身生理潜能的挖掘;更加关注非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与地位,注重株型与群体穗容量的选择;更加关注群体内部自身调节能力,注重穗数与穗重调节能力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麦 黑马1 2号 育种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葡萄育种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海峰 徐铭毅 宗丽荣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11期3-4,共2页
着重从杂交工作、种子采集与沙藏、播种培育杂交实生苗、杂交实生苗果实的调查、记载等方面介绍了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并对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葡萄 育种理念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下)
4
作者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直接展示,也是推动杂交育种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工作 育种方法 育种系统 品种系谱 杂交品种 食用菌 选育过程 育种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回顾与未来育种改进遗传性状的前瞻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孟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S2期1-6,共6页
回顾了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启蒙与创建阶段(1926-194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至今),在品间杂交、双杂交、三系杂交直至单杂交利用阶段杂交优势利用发展历程;提出我国杂交玉米研究发展的特点与明显的收益;指出期间应用综合... 回顾了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启蒙与创建阶段(1926-194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至今),在品间杂交、双杂交、三系杂交直至单杂交利用阶段杂交优势利用发展历程;提出我国杂交玉米研究发展的特点与明显的收益;指出期间应用综合育种方法技术选育成功的一些优秀骨干系,对未来育种起着较大的启迪效果;讨论并展望了未来育种改进遗传性状、育种目标、育种理念和杂交优势定义的问题。未来育种要求提高耐密性、低密度无胁迫下单株杂交优势和生物学与非生物学逆境抗性以及包括光合性能在内的一些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势 骨干系 育种目标 育种理念 未来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奶牛业概况
6
作者 倪俊卿 《河北畜牧兽医》 2005年第8期8-8,共1页
关键词 德国 奶牛业 发展现状 育种方向 育种理念 育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选育新技术与当前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凯 毛泽楠 +2 位作者 吕昕哲 赵和平 刘光磊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7期68-73,共6页
良种是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肉牛育种工作的核心一直都是种公牛的选育,当前,肉牛选育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胚胎技术、性控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肉牛选育中的应用,能够提高选育效率和精度,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速度... 良种是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肉牛育种工作的核心一直都是种公牛的选育,当前,肉牛选育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胚胎技术、性控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肉牛选育中的应用,能够提高选育效率和精度,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速度。同时,当前的肉牛选育思路也在不断发展,从单一指标毛色花片选育到注重选育肉质品质、繁殖性能、抗病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状,肉牛选育新技术的引入和当前的选育思路的改变,为肉牛选育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该文概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选育的新技术和思路,旨在为我国肉牛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繁殖 育种理念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tory of Apartheid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Reconstruction in South Africa
8
作者 Tsoaledi Daniel Thobejane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1期1-12,共12页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rationale of Bantu education that was available for South African Blacks from 1953 to 1992. The paper is of the opinion that challenges of constructing a new education system in post-apartheid ...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rationale of Bantu education that was available for South African Blacks from 1953 to 1992. The paper is of the opinion that challenges of constructing a new education system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cannot be fully grasped without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vasive impact of Bantu education on the majority for a period of almost 60 years. It also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vision and goals of the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in the liberation movement such as the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the Azanian People's Organization, and the Pan Africanist Congress that continue to shape educational debates in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reform context.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esent curriculum by its very history and origins does not address the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created by the ideology of the former South African education system. Salient to these problems is the over-emphasis on Christian/European education that is not realistic in many regions of South Africa. The paper argues that curriculum has to reflect the cultural and racial diversity in South Africa, and further suggests that all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n South Africa are essential in the building of an anti-racist and anti-sexist society. The monitoring of academic activity in a democratic education system can be confusing to teachers who have been trained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n apartheid (Bantu) education. The paper therefore suggests that more funds will have to be put aside by the government to upgrade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 of teachers so that they can be able to deal with their new role of leadership and the developing of content, and tackle issues of sexism/racism both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rtheid education Bantu education Black Consciousness DEMOCRACY PEDAG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