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时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壁改建与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建全 钟小宁 +1 位作者 蒋明 柳广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气肿气道及肺部炎症在肺动脉重塑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每组8只;慢支、肺气肿4周组(A组)、慢支、肺气肿6周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每天烟熏的混合刺激方...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气肿气道及肺部炎症在肺动脉重塑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每组8只;慢支、肺气肿4周组(A组)、慢支、肺气肿6周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每天烟熏的混合刺激方法制作慢支、肺气肿动物模型。测定各组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和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观测气道、肺泡组织及肺血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1)A、B组BALF细胞总数显著高于C组,细胞分类及气道壁浸润的细胞中,A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B组以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为主,其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具有慢支、肺气肿的病理特征。(2)A、B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高于C组(P<0.05)。A、B肌化型动脉(MA)数量比亦高于C组(P<0.05)。(3)A、B组MA百分比、mPAP与平均肺泡面积,BALF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对小气道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与PaO2无相关性。在A组中,MA百分比、mPAP与BALF细胞数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而在B组中,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1)慢支、肺气肿在无低氧血症时已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肺动脉重塑,其发生机制与气道及肺部的炎症浸润及炎症破坏程度相关。(2)此阶段肺动脉重塑改变以肺小动脉肌化为主要特点,并与肺血流动力学改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慢性 肺气肿 炎症 肺动脉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