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肺动脉血管造影联合血清Apelin-13、IL-38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马玉萍 栾丽 陶思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联合血清Apelin-13、白细胞介素-38(IL-38)在急性肺栓塞(A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疑似APE患者,患者均行CTPA,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APE组和非APE组;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联合血清Apelin-13、白细胞介素-38(IL-38)在急性肺栓塞(A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疑似APE患者,患者均行CTPA,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APE组和非APE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elin-13、IL-38水平;APE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13、IL-38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116例患者经过CTPA诊断出APE 49例(42.24%),主要包括23例中心型,82例偏心型,15例附壁血栓型,19例完全堵塞型。APE组血清Apelin-13、IL-38水平显著高于非AP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Apelin-13、IL-38为影响APE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Apelin-13诊断APE的AUC为0.859,血清IL-38诊断APE的AUC为0.864,二者联合诊断APE的AUC为0.95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_(联合vs Apelin-13)=2.681、Z_(联合vs IL-38)=2.739,P均<0.05)。结论Apelin-13、IL-38在APE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CTPA可显示APE的部位和类型,CTPA联合血清Apelin-13、IL-38可提高APE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血管造影 APELIN-13 白细胞介素-38 急性肺栓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劭川 曾一红 +2 位作者 孙政文 许馨予 成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碘对比剂剂量30~40ml(3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剂量15mL(30例)均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gl/100mL)。两组受检者均憋气扫描完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容积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值、背景噪声、SNR、DLP、CTDIvoI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其动脉栓塞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上选用双低剂量,能够减少受检者发生碘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npathy,CIN)并降低所承受到的辐射剂量,且双低剂量CTP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查可行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 双低剂量 碘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血管造影评价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情况的meta分析
3
作者 洪琴 朱建英 姚剑英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7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CTPA分析APE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对照研究,时限为2000年1...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CTPA分析APE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对照研究,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3年2月。文献筛选后,以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文献质量,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无APE患者相比,APE患者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直径比(RVd/LVd)(SMD=1.25,95%CI:0.94~1.56,P<0.05)、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截面积比(SMD=0.80,95%CI:0.71~0.89,P<0.05)、右心室与左心室容积比(SMD=1.42,95%CI:0.44~2.40,P<0.05)和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的最大距离比(SMD=0.91,95%CI:0.57~1.25,P<0.05)均明显增大。中央型APE患者RVd/LVd明显高于周围型APE患者(SMD=1.73,95%CI:0.95~2.51,P<0.05)。结论CTPA对APE右心功能情况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 肺动脉血管造影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姚利华 金彪 +1 位作者 卞柳利 王永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9期55-57,118,共4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4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剂量组使用30m L对比剂,常规剂量组使用70m L对比剂。比较两...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4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剂量组使用30m L对比剂,常规剂量组使用70m L对比剂。比较两组患者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和误诊率。结果常规剂量组肺静脉血管强化CT值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较常规剂量组43.75%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在图像质量以及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与使用常规剂量无显著差异,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低剂量对比剂 肺动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凯龄 田军章 江桂华 《医学综述》 2009年第7期1082-1085,共4页
通过对各种肺血管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比较以及对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发现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肺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和发展前景。在肺动脉管径改变、肺血管变异及肺血管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 通过对各种肺血管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比较以及对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发现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肺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和发展前景。在肺动脉管径改变、肺血管变异及肺血管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测试性团注与团注追踪触发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爱春 陈邦文 陈盈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和团注追踪触发技术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考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采用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76例)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和团注追踪触发技术两种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考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采用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76例)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56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CTA血管图像,并比较同一部位动脉血管测量的CT值。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评价均在良好及以上。两种扫描技术所得的图像同一部位动脉测量的CT值比较,主肺动脉、肺动脉干,上叶肺动脉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升主动脉CT值,小剂量测试性团注组小于团注追踪触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增强延迟时间检查技术都可以满足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检查要求,但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扫描技术获得肺动脉CTA血管图像更好,且注射对比剂剂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 64层螺旋CT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小剂量测试性团注技术 增强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疗效观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蔡勇 李冲云 +4 位作者 陈世达 梁晖辉 黄旅辉 谭世繁 黄祥卫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MSCTPA)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9在我院行MSCTPA检查患者78例,经MSCTPA确诊为PTE 52例,其中18例溶栓、抗凝治疗后行MSCTPA复查,共计复查48例次,详细分析治...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MSCTPA)在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9在我院行MSCTPA检查患者78例,经MSCTPA确诊为PTE 52例,其中18例溶栓、抗凝治疗后行MSCTPA复查,共计复查48例次,详细分析治疗前后MSCTPA征象,并与同期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QI)改变及临床症状改变作分析,评价MSCTPA在PTE疗效观察中的作用。结果 MSCTPA显示的前后2次血栓大小、数量变化差异情况与同期血气分析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变关系密切,符合率分别为85.4%和87.8%。结论 MSCTPA在PTE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明显,MSCTPA显示的血栓变化可作为PTE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MSCTPA可作为PTE常规复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血管造影中低剂量对比剂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德容 邹夏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对肺动脉栓塞患者于螺旋CT肺动脉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进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诊治的肺动脉栓塞10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均行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且按照对比剂不同剂量分成两组,将... 目的对肺动脉栓塞患者于螺旋CT肺动脉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进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诊治的肺动脉栓塞10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均行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且按照对比剂不同剂量分成两组,将应用常规剂量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应用低剂量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左右肺静脉的血管强化CT值均比对照组低,且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比对照组低(P <0.01)。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于螺旋CT肺动脉的血管造影中采用低剂量或者常规剂量对比剂进行诊断价值相当,但低剂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血管造影 低剂量 对比剂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9
作者 黄筠洋 黄晓 杨军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3期2152-2153,共2页
肺栓塞(pul monarv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E是较常见的疾病,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与漏诊,若不及时处理可有生命危险。肺动脉血管造影是指经... 肺栓塞(pul monarv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E是较常见的疾病,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与漏诊,若不及时处理可有生命危险。肺动脉血管造影是指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 肺栓塞诊断 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 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循环障碍 经静脉注射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陈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4期840-841,共2页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7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30mL对比剂,...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7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30mL对比剂,对照组患者使用70mL对比剂。比较分析两组患者CT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图像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T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CT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患者CT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不影响CT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图像质量,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对比剂 CT肺动脉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蕾 吴正元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研究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166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两组均实施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 目的研究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166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两组均实施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肺动脉及肺静脉的血管强化CT值,对比两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比两组肺栓塞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左、右肺动脉血管强化CT值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左、右肺静脉血管强化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采用低剂量对比剂可获得与常规剂量对比剂相近的诊断效果,且可显著降低对比剂引发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肺动脉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永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8期3412-3413,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开封市杞县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100例)和常规剂量组(100例),给予低剂...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开封市杞县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100例)和常规剂量组(100例),给予低剂量组患者碘海醇30 ml进行注射,给予常规剂量组患者碘海醇70 ml进行注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和注射剂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强化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肺静脉强化CT值低于常规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血管造影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均出现轻度荨麻疹和异常感觉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需求,其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和注射剂不良反应等与常规剂量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低剂量 碘海醇 肺动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双低”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木兰 谢定祥 +5 位作者 王瑾珠 赖志满 马慧 徐如林 赵静 林京怡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低流率、低对比剂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A组(n=50)为“双低”组,采用流率3 mL/s,总量30 mL对比剂,其中A1组... 目的探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在低流率、低对比剂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10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A组(n=50)为“双低”组,采用流率3 mL/s,总量30 mL对比剂,其中A1组为混合迭代重建图像,A2组为A1组图像经CE-Boost技术后处理后生成;B组(n=50)为常规组,采用流率4 mL/s,总量50 mL对比剂,图像只采用混合迭代重建。测量3组图像中主肺动脉、肺动脉分支和主肺动脉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标准差(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对3组图像整体图像质量及亚段肺动脉小血管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A1、A2、B组在各测量区域的平均CT值分别为376.21 HU、547.91 HU、465.00 HU;平均SNR值分别为20.64、30.96、21.68;平均CNR值分别为19.17、33.74、23.22。A2组在各测量区域CT值、SNR和CNR均最高,CT值、SNR和CNR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与B组在各测量区域的CT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SNR和CN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分析中,观察者间对A1、A2、B组图像质量评分Kappa值分别为0.862、0.754、0.756,一致性较好,A2组图像整体主观评分高于A1组和B组图像(A1、A2、B组分别为3.42±0.07、3.85±0.04、3.69±0.06),A2组在亚段肺动脉小血管显示的主观评分高于其他2组(A1、A2、B组分别为3.12±0.05、3.77±0.04、3.47±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oost技术联合低流率、低对比剂剂量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对比剂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柔性减影技术 低流率 低剂量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量化指标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14
作者 陈启鸿 高晓杰 +2 位作者 林剑雄 张庆贤 黄金旗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横断面测量的肺动脉直径(PAD)、PAD/主动脉直径(AOD)、右心室直径(RVD)、RVD/左心室直径(LVD)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莆田市第...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横断面测量的肺动脉直径(PAD)、PAD/主动脉直径(AOD)、右心室直径(RVD)、RVD/左心室直径(LVD)与栓塞程度、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中高危APE患者53例。在CTPA横断面测量PAD、PAD/AOD、RVD、RVD/LVD,分析上述指标与CT栓塞指数(CTE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结果PAD、RVD、RVD/LVD与CTEI存在弱-中等度正相关(r分别为0.506、0.310、0.452,P值分别为<0.001、0.024、0.001),PAD/AOD与CTEI不存在相关性(r=0.247,P=0.075)。与NT-proBNP阴性组比较,阳性组PAD、PAD/AOD、RVD/LVD较高(均P<0.05),2组间R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PAD、PAD/AOD、RVD、RVD/LVD存在弱-中等度正相关(r分别为0.454、0.326、0.302、0.405,P值分别为0.001、0.017、0.028、0.003)。cTnI阴性组和阳性组间PAD、PAD/AOD、RVD、RVD/L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I与PAD、PAD/AOD、RVD、RVD/LVD均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188、0.042、-0.021、0.139,P值分别为0.195、0.772、0.884、0.342)。结论CTPA横断面量化指标有助于评估APE栓塞程度和右心功能,但不能用于评估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量化指标 心脏生物标志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伟兵 马冠英 吴芳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拟行肺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s,螺距Pitch0.6,对比剂碘海醇用量为50 ml);B组...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拟行肺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s,螺距Pitch0.6,对比剂碘海醇用量为50 ml);B组采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为250 mAs,螺距Pitch1.2,碘海醇用量为25 ml)。记录两组的CT剂量指数容积(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两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CT值;评价两组图像质量。结果 B组的CTDI_(vol)、DLP、ED值均低于A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行肺动脉CTA,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的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低电压 低对比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快速评价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国俊 徐金虎 +4 位作者 吕红菊 周晓霞 蒋红霞 祖建东 刘文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快速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肺动脉栓塞96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按照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高危组及非高危组,均使用16层螺旋CT行CTPA检查,...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快速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肺动脉栓塞96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按照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高危组及非高危组,均使用16层螺旋CT行CTPA检查,观察比较肺动脉改变及相关征象。结果 96例可供分析的亚段以上肺动脉分支共2070支,其中748支显示了栓塞,占36.1%;216支肺叶动脉中,75支显示了栓塞,占34.7%;720支肺段动脉中,319支显示了栓塞,占44.3%;1134支亚段肺动脉中,354支显示了栓塞,占31.2%。危重组38例,肺动脉栓塞指数为(56.7±11.3)%,中央肺动脉受累39支(43.3%),右室最大短径(5.51±1.33)cm,右左室短径比值(1.26±0.33)。非危重组58例,肺动脉栓塞指数为(27.4±9.6)%,中央肺动脉受累36支(28.6%),右室最大短径(4.45±0.67)cm,右左室短径比值(0.88±0.12)。两组间肺动脉栓塞指数、中央肺动脉受累比例、右室最大短径、右左室短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有无肺动脉栓塞、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可为基层诊断医师快速评价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肺动脉血管造影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小进 白卓杰 +1 位作者 王秀锦 黄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时采集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图像能否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方法:纳入68例拟行CTPA检查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为120k V,管电流250m As...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时采集的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图像能否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方法:纳入68例拟行CTPA检查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为120k V,管电流250m As,碘对比剂50ml);实验组采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扫描(管电压70k V,管电流250m As,碘对比剂30ml)。记录两组的CT剂量指数容积(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两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CT值;评价两组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的CTDIvol、DL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影像质量、肺动脉干CT值、左肺动脉CT值、右肺动脉CT值与对照组相应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行CTPA所获取的图片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的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低电压 低对比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卢星如 王刚 +2 位作者 郭顺林 王文辉 包海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搜集我院2008-4月至2010-7月52例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扫描病例,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行肺动脉三维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搜集我院2008-4月至2010-7月52例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扫描病例,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行肺动脉三维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影响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造影剂的使用、扫描延迟时间的控制、扫描参数的设定等。结论 64MSCT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栓塞快速、有效、无创的影像学方法。优化检查参数、合理设计检查计划、综合应用各种图像后处理软件,可明显改善肺动脉的成像质量,提高可评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MS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星如 王刚 +2 位作者 郭顺林 王文辉 包海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误诊原因。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4月~2012年2月52例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扫描病例,两组不同经验的医生独立分析、诊断,以高年资医生诊断结果为参照,探讨肺动脉栓塞误诊原因。结果两组中,段及段以上...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误诊原因。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4月~2012年2月52例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扫描病例,两组不同经验的医生独立分析、诊断,以高年资医生诊断结果为参照,探讨肺动脉栓塞误诊原因。结果两组中,段及段以上肺动脉肺栓塞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而在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低年资组漏诊3例,漏诊率约23%。结论很多因素会影响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包括患者因素、扫描因素、后处理技术使用不当及医生经验,识别各种假阴性、假阳性及伪影表现,将会帮助我们避免误、漏诊,正确诊断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 误诊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畅 左晨 +3 位作者 许水妹 王晓阳 陈振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下3组:采用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且监测位置设于肺动脉的肺动脉组(30例,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l,用量为40 ml)、监测位置设于上腔静脉的上腔静脉组(24例,对比剂用量为40 ml)和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的测试技术组(26例,小剂量测试团注对比剂15 ml,注射对比剂25 ml),3组其他扫描参数均相同。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对所得的CTPA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主观评分,对比3组横断面图像测量的肺动脉干、肺静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患者肺动脉干及>3级肺动脉分支均显影,静脉污染在可接受水平,达到诊断要求。3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6,P<0.05)。3组肺动脉干平均CT值均>250 HU,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组和测试技术组的肺静脉平均CT值均低于肺动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75,t=12.687;P<0.05);测试技术组的上腔静脉平均CT值低于肺动脉组和上腔静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394,t=20.290;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相对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可精确获得对比剂在肺动脉的峰值时间,所得到的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肺栓塞 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 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