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2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怡 刘叶 +2 位作者 王芳 贾琎蕊 宋盛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1-34,4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4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施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06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n=21...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4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施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06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n=21)和对照组(n=85)。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生化指标、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D-二聚体水平、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D-二聚体水平均为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D-二聚体水平均会影响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DVT的风险,临床需在术前对于存在以上指标的高危患者采取强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癌 肺叶切除术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李楠 孙双春 +1 位作者 延育强 张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5期801-805,共5页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镇痛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镇痛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3.24±5.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24例;病理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期各15、11、6、5、3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13±5.62)岁;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23例;病理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期各14、13、5、6、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罗哌卡因CTPVB(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CTPVB,探头平行于肋间隙行穿刺点定位,使用平面内穿刺法至T4~T8节段,在各椎旁间隙注射0.5%罗哌卡因5 ml,用针刺皮肤痛觉消退法确定神经阻滞效果,CTPVB起效15 min后开始全身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情况、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19.95±7.83)min比(26.36±8.02)min、苏醒时间:(10.96±6.78)min比(21.53±9.24)min、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52.85±10.23)min比(61.31±10.1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研究组MMSE评分为(26.55±2.42)分,高于对照组的(24.30±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6 h、12 h,研究组在静息及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镇痛情况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582.68±75.31)mg比(674.74±80.95)mg、芬太尼用量:(209.86±28.74)μg比(347.43±30.58)μg、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11.13±4.86)h比(7.94±5.38)h、镇痛泵按压次数:(2.35±0.86)次比(4.25±1.35)次](均P<0.05)。术后24 h、48 h,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32.50%(13/40)比47.50%(1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CTPVB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对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认知功能 镇痛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肋间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药用量及镇痛效果影响
3
作者 余昌伟 叶建华 +1 位作者 吴刚 唐爱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药用量及镇痛效果影响。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10月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9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NB)组42例,采用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药用量及镇痛效果影响。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10月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9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NB)组42例,采用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48例,采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15分钟(T1)、30分钟(T2)、45分钟(T3)、拔管后(T4)生命体征、麻醉药用量、镇痛效果、疼痛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TPVB组T1、T2、T3、T4的收缩压(SBP)分别为(115.88±9.29)mmHg、(113.58±9.72)mmHg、(117.33±9.17)mmHg和(121.15±10.51)mmHg,舒张压(DBP)分别为(86.74±7.35)mmHg、(90.83±8.82)mmHg、(90.83±8.82)mmHg和(91.05±8.73)mmHg,心率(HR)分别为(79.94±7.46)、(81.97±7.28)、(82.36±7.41)、(85.83±8.32)次/分钟,均高于INB组的(103.53±8.28)mmHg、(105.40±8.66)mmHg、(109.03±8.13)mmHg、(114.64±9.65)mmHg,(77.68±6.57)mmHg、(79.27±6.69)mmHg、(83.21±7.37)mmHg、(85.83±8.21)mmHg,(71.17±6.21)次/分钟、(75.18±6.47)次/分钟、(74.82±6.12)次/分钟、(79.35±7.12)次/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PVB组的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为(27.68±2.64)μg,24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为(5.16±0.38)次,低于INB组的(36.22±3.36)μg和(6.87±0.4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静息、咳嗽时2、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为(2.44±0.27)分、(3.55±0.42)分、(2.81±0.34)分,(3.36±0.23)分、(4.13±0.33)分、(3.80±0.25)分,低于INB组的(2.83±0.44)分、(3.98±0.55)分、(3.33±0.46)分,(3.87±0.30)分、(4.59±0.47)分、(4.17±0.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的前列腺素E2(PGE2)为(1.53±0.28μg/L),去甲肾上腺素(NE)为(362.25±33.85)ng/L、皮质醇(Cor)为(278.72±25.13)ng/L,低于INB组的(2.71±0.32)μg/L、(425.67±38.3)7ng/L和(315.68±29.21)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2.1%)],INB组分别为6(12.5%)和5(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药用量及镇痛效果优于肋间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麻醉药用量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廉士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 评价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开胸组与胸腔镜组,每组33例。开胸组提供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胸腔镜组提供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 目的 评价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开胸组与胸腔镜组,每组33例。开胸组提供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胸腔镜组提供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胸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2.11±0.56)cm、术后下床时间(15.27±3.23)h、术后拔管时间(2.15±0.56)d、住院时间(4.13±0.98)d短于开胸组的(10.27±2.67)cm、(35.63±4.51)h、(3.76±0.89)d、(7.22±2.64)d,术中出血量(113.73±28.98)ml少于开胸组的(322.17±32.38)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开胸组的30.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通气量均显著提高,且胸腔镜组的用力肺活量(3.61±0.67)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2.93±0.38)L、每分钟通气量(6.42±0.72)L/min高于开胸组的(2.83±0.76)L、(2.65±0.49)L、(5.89±0.87)L/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可以降低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开胸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并发症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5
作者 杨文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17-020,共4页
探讨早期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31例)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1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客观缓解率(ORR),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高,P<0... 探讨早期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31例)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1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客观缓解率(ORR),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高,P<0.05。比较疾病控制率(DCR),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高,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低,P<0.05。对比术后镇痛时间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短,P<0.05。对比引流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短,P<0.05。对比肺功能指标,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后的FEV1、FVC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更高,P<0.05。对比炎性因子指标,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更低,P<0.05。评价术后疼痛症状(术后24h,48h,72h),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后的术后疼痛NRS评分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更低,P<0.05。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更低,P<0.05。对比癌胚抗原和胸苷激酶1(术后),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更低,P<0.05。结论 在早期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早期肺癌 治疗效果 后恢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在指导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面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陆超 刘玉蒙 +3 位作者 孙庆军 陈启兴 宋涛 吴若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95-96,99,共3页
目的 探究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0月到2024年6月收治的需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在... 目的 探究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0月到2024年6月收治的需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进行普通胸部增强CT检查,观察组在术前应用CT Pulmo3D后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制定术前计划并模拟手术过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采用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并模拟手术过程,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保证手术安全并快速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Pulmo3D处理技 肺叶模型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功能及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任廷楷 刘政 +1 位作者 刘锋 朱红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6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 second,FEV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Pentraxin-3、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4,HE4)、正五聚蛋白(pentameric protein,PTX3)、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EV1、MV及PEF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FEV1、MV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ntraxin-3、HE4、PTX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影响小,可改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NSCLC 临床疗效 肺功能 Pentrax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8
作者 王国伟 何苡 +1 位作者 侯广杰 杨军峰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下(SITS)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尉氏县人民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SITS肺叶切除术治疗的2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有无心肺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下(SITS)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尉氏县人民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SITS肺叶切除术治疗的2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有无心肺并发症发生分为心肺并发症组(n=27)与无心肺并发症组(n=17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SITS肺叶切除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70岁、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吸烟指数>400支/年、术前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术中出血量>100 mL及手术时间>3 h占比分别为55.56%、37.04%、59.26%、22.22%、59.26%、48.15%、81.48%、55.56%、66.67%,明显高于无心肺并发症组的27.75%、17.34%、37.57%、8.67%、35.84%、25.43%、56.65%、31.79%、3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3 h是肺癌患者SITS肺叶切除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SITS肺叶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和年龄>70岁、手术时间>3h有关,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可能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服务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9
作者 李玉 乔婷婷 +1 位作者 管宏俊 孙长鹏 《河北医药》 202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服务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9,手术室服务)和常规组(n=49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服务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9,手术室服务)和常规组(n=49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依从率、总满意率。结果 术后12 h, 2组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手术室服务能有效降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康复,并发症较少,提高依从率、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服务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疼痛程度 中出血量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侯冰冰 马胤 +2 位作者 王伟 杨晓歆 高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89-93,共5页
目的分析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下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8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分析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下多学科协作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8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KAP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水平、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自我管理能力[慢性病自我管理问卷(CDSMQ)得分]。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FVC、MVV、FEV_(1)/FVC、CDSMQ得分、GSE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MVV、FEV_(1)/FVC和CDSMQ得分、GSE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KAP理论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可有效促进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提升患者术后肺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 肺功能 自我效能感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与单孔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的效果对比(附手术视频)
11
作者 李纪文 张亚锋 +3 位作者 梅娜 张文天 宁晔 蒋雷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88-391,397,共5页
目的:对比单孔胸腔镜(UVATS)与单孔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URATS)袖式肺叶切除术在围手术期、手术技巧与患者术后恢复方面的差异,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0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行袖... 目的:对比单孔胸腔镜(UVATS)与单孔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URATS)袖式肺叶切除术在围手术期、手术技巧与患者术后恢复方面的差异,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0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行袖式肺叶切除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VATS组(n=23)和URATS组(n=20),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出院。URATS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除机器人装机时间)、气管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UVATS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ATS袖式肺叶切除术与URATS袖式肺叶切除术均安全可行;URATS在缩短游离肺门、吻合支气管所需时间及减少术中、术后引流量方面较UVATS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 单孔胸腔镜手 袖式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镇痛对自主呼吸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12
作者 吴水水 孙宗建 牛志强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自主呼吸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自主呼吸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自主呼吸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自主呼吸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实施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自主呼吸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术后镇痛镇静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HR、MAP、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P<0.05),SPO_(2)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Ramsay评分及PGE2、SP、DA、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纳布啡进行超前镇痛能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自主呼吸 超前镇痛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gan理论护理模式对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患者心理恐惧及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13
作者 王雅楠 宋静超 张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Hogan理论护理模式对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患者心理恐惧及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行Hogan理论护理模... 目的探究Hogan理论护理模式对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患者心理恐惧及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行Hogan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oP-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ogan理论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恐惧,增加其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部分肺叶切除术 Hogan理论 心理恐惧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卜乐晔 马启刚 +1 位作者 张传鑫 何光耀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 分析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经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目的 分析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经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术后3、12、24、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拔管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皮质醇(Cor)等应激反应指标及CD3^(+)、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2组患者拔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Ramsay镇静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拔管后NE、E、Co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拔管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和镇静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对乙酰氨基酚 超前镇痛 肋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冰水喷雾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口渴患者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马小兰 徐维昉 《护理学报》 2025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冰水喷雾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口渴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4月在某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先后分为为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对... 目的 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冰水喷雾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口渴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4月在某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先后分为为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冰水喷雾干预。记录2组患者口渴程度、口腔黏膜湿润度、静息唾液流率、围术期口渴不适评分、反流、误吸、呕吐及呛咳的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口渴程度、围术期口渴不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静息唾液流率、口腔黏膜湿润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均无反流、误吸、呛咳情况发生,观察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冰水喷雾可缓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口渴程度,提高患者术后口腔舒适度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理论 冰水喷雾 期口渴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范逸松 王瑞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及手术规划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中转开胸手术,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及...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及手术规划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中转开胸手术,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5例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发生率为28.57%。发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扫除数量、术中失血量[(150.83±35.24)min、10.81±2.65、(289.79±51.74)mL]多于未发生组[(132.28±30.32)min、9.63±2.15、(198.95±39.68)mL],并发症发生率(26.67%)高于未发生组(14.67%)(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总引流量[发生组:(7.93±2.07)天、(6.53±2.12)天、(1005.28±315.20)mL;未发生组:(8.14±2.65)天、(6.43±2.01)天、(1027.65±302.34)mL]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肺结核史、肿瘤位置、胸腔粘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CT淋巴结情况均为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发生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肺结核史、肿瘤位于肺上叶、胸腔粘连≥4级、肺门淋巴结增大是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发生中转开胸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65岁、肺结核史、肿瘤位于肺上叶、胸膜粘连≥4级、肺门淋巴结增大均为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发生中转开胸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应严格评估其手术适应证,详细规划手术路径,尽可能减少中转开胸手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中转开胸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谢蓓蕾 江新新 王颖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轨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选取本院进行VATS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水平,结合临床资料、焦虑抑郁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疼痛信念与感知...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轨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选取本院进行VATS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水平,结合临床资料、焦虑抑郁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测量影响术后急性疼痛的因素。结果VATS术后患者有轻度疼痛、轻中度疼痛、中重度疼痛3种疼痛轨迹,手术时长、胸腔引流留置管时间、焦虑、抑郁、疼痛灾难化、疼痛信念与感知是影响术后急性疼痛的因素(P<0.05)。结论VATS术后患者存在3种疼痛轨迹,今后可针对影响因素采用多种干预方式,及早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疼痛 急性疼痛 疼痛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珏瑾 沈嘉丽 秦玫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常规手术护理的4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常规手术护理的43例为对照组,行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的43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2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认知重构护理能够明显消除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其自我效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共情护理 认知重构护理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
19
作者 张鹏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2-085,共4页
分析不同的手术措施,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及时的控制病情恶化。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分为甲(32例)、乙(35例)、丙(30例)三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肺叶切除术、腹腔镜肺... 分析不同的手术措施,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及时的控制病情恶化。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分为甲(32例)、乙(35例)、丙(30例)三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肺叶切除术、腹腔镜肺段切除术和开胸手术治疗。对比围术期的指标、肺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甲、乙两组的手术时间比丙组短(P<0.05),甲、乙两组的失血量比丙组少,且乙组比甲组少(P<0.05);甲、乙两组的住院时间比丙组短,且乙组比甲组短(P<0.05);甲、乙两组的疼痛程度比丙组低(P<0.05)。乙组患者的肺功能和治疗效果优于甲组,甲组优于丙组(P<0.05)。结论 和传统开胸手术对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突出,治疗效果较好,其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肺叶切除术效果更明显,保护正常组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 开胸手 早期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胡俊峰 陈磊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ESP阻滞)和观察组(40例,艾司氯胺酮联合ESP阻滞),两组患者均观察至术后48 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T0)和T4时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麻醉诱导前10 min、麻醉诱导后10 min、切皮后10 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静息、活动状态下,与T1时比,T2~T4时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与T0时比,T4时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麻醉诱导前10min相比,麻醉诱导后10min、切皮后10min、术毕两组MAP和HR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各时间点MAP和H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ESP阻滞,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ESP阻滞,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认知功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艾司氯胺酮 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 认知功能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