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的血清指标分析
1
作者 李洪钧 杨惠芬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白细胞介素22(IL-22)及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6例RA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LD,分为ILD组... 目的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白细胞介素22(IL-22)及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6例RA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ILD,分为ILD组(n=35例)与非ILD组(n=10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IL-22及OPN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CCP抗体、IL-22及OPN诊断RA合并ILD的最佳截断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RA合并ILD的危险因素。结果ILD组年龄及血清抗CCP抗体、IL-22、OPN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抗CCP抗体、IL-22、OPN诊断RA合并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3.36 U/ml、75.68 pg/ml、15.30 ng/m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766,95%CI 1.024~3.116)、抗CCP抗体>53.36 U/ml(OR=3.536,95%CI 1.921~6.510)、IL-22>75.68 pg/ml(OR=4.721,95%CI 2.899~7.687)、OPN>15.30 ng/ml(OR=5.658,95%CI 3.606~8.876)均为RA合并IL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CCP抗体、IL-22及OPN可能参与RA合并ILD的发生机制,年龄更高的老年RA患者合并ILD风险更高,可为临床诊疗及防控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人 肺间质病变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海环玥 戚燕 +2 位作者 龙武彬 王胜岚 朱静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肺间质病变(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2例RA患者,分为RA合并ILD与不合并ILD两组。收集患者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免疫学指标。候选变量的筛选通过单因素分析,将得...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肺间质病变(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2例RA患者,分为RA合并ILD与不合并ILD两组。收集患者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免疫学指标。候选变量的筛选通过单因素分析,将得到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发生ILD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纳入最终模型的变量因子后将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以可视化的列线图展示。两组队列中,区分度评价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校准度评价采用bootscrap方法并绘制校准曲线,有效性评价采用临床决策曲线与临床影响曲线。结果性别、年龄、合并关节损害、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计数、抗核抗体阳性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与RA患者发生ILD具有相关性(P<0.05)。男性、抗核抗体是I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所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内部验证后可以被认为区分度良好(AUC 0.786,95%CI 0.7389-0.8334)。结论通过采用列线图可视化构建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可能有助于预测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贤梅基于“益气养阴、化痰通络”辨治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曹爱玲 周贤梅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是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周贤梅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痰瘀为主要病理产物,主张通过“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治疗肺间质病变患者。治疗上,周贤梅擅用古方人参平肺散,并根据肺纤维化...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是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周贤梅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痰瘀为主要病理产物,主张通过“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治疗肺间质病变患者。治疗上,周贤梅擅用古方人参平肺散,并根据肺纤维化患者的分期、虚实程度及症状的轻重,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法进行加减化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 益气养阴 化痰通络 人参平 周贤梅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趋化因子CXCL-10和涎液化糖链抗原6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
4
作者 闫蕊 柯丹 +6 位作者 张妍 李丽 苏焕然 陈伟 孙明霞 刘晓敏 罗靓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6-962,共7页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10,CXCL-10)和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10,CXCL-10)和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RA-ILD的相关性,探讨CXCL-10和KL-6对RA-ILD患者病情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69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RA-ILD组82例和RA-non-ILD组87例,根据入排标准最终筛选出两组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XCL-10和KL-6水平,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比较匹配后的组间差异,分析血清CXCL-10、KL-6与ILD评分(Warrick评分)、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LD的危险因素,并判断CXCL-10、KL-6对RA-ILD的预测价值。结果:经1∶1 PSM匹配出RA-ILD组和RA-non-ILD组患者各49例。RA-ILD组血清CXCL-10、KL-6水平显著高于RA-non-ILD组[CXCL-10水平64.36(34.01,110.18)ng/L vs.29.80(16.89,40.55)ng/L,P<0.001;KL-6水平360.70(236.35,715.05)U/mL vs.210.69(159.98,255.50)U/mL,P<0.001]。RA-ILD患者血清CXCL-10水平与Warrick评分呈正相关(r=0.378,P=0.007),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呈负相关(r=-0.338,P=0.018);KL-6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呈正相关(r=0.296,P=0.039),与FVC%(r=-0.436,P=0.002)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lung carbon monoxide,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r=-0.426,P=0.002)呈负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CXCL-10(OR值分别为1.035、1.023,P均<0.05)、KL-6水平(OR值分别为1.004、1.005,P均<0.05)与ILD呈正相关。分别用CXCL-10和KL-6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和0.752,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可增加至0.800。结论:RA-ILD患者血清CXCL-10和KL-6水平明显升高,与ILD患者ILD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RA-ILD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尊忠 厉彦山 +2 位作者 杨家良 李红 姜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20-22,共3页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最常见的关节外并发症之一,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1]。目前,RA-ILD的病理生理基础仍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最终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最常见的关节外并发症之一,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1]。目前,RA-ILD的病理生理基础仍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最终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重塑/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评分与血清标志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庞爱梅 刘伟 +1 位作者 孙佼 刘淑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64-569,598,共7页
目的:探讨HRCT评分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HRCT图像,其中单纯RA 152例,RA-ILD 132例。对2组行HRCT评分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 目的:探讨HRCT评分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HRCT图像,其中单纯RA 152例,RA-ILD 132例。对2组行HRCT评分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收集2组病情活动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CPA)、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CA19-9)、转铁蛋白(FeD)、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HRCT评分与各指标相关性,绘制各指标检测的AUC。结果:2组性别、年龄、DAS28、ESR、RF、CEA、CA19-9、HRC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ILD组患者年龄偏大,DAS28、RF、CEA、CA19-9、HRCT评分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AS28、RF、CEA、CA19-9可作为RA-ILD的独立预测指标。2组HRCT评分与年龄、DAS28、ESR、CEA、CA19-9、FIB均呈正相关(均P<0.05)。2组胸部HRCT评分及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CT评分、ESR、RF、CA19-9、CEA、DAS28对应的AUC分别为0.762、0.486、0.526、0.786、0.778、0.870,敏感度分别为80.5%、73.2%、63.4%、75.6%、87.8%、80.5%。HRCT评分+RF+CEA+CA19-9、HRCT评分+ESR+DAS28+风湿3项+肿瘤标志物5项+凝血2项的AUC分别为0.947、0.959,敏感度分别为88.3%、82.9%。结论:HRCT评分+RF+CEA+CA19-9对可能存在继发ILD风险的RA患者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可提高RA-ILD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7
作者 吴靓 汪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1-000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全Rheumatiod Arthritis,简RA)在各类骨科疾病中占大比例,是临床常见结缔组织病变之一,病发后主要损伤关节功能,出现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病情迁延不愈,容易引发肺间质病变(全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简ILD)。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全Rheumatiod Arthritis,简RA)在各类骨科疾病中占大比例,是临床常见结缔组织病变之一,病发后主要损伤关节功能,出现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病情迁延不愈,容易引发肺间质病变(全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简ILD)。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简RA-ILD)作为风湿关节炎的严重合并症,临床关于此病治疗研究全面。受RA、ILD特点限制,当前RA-ILD临床治疗重点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抗纤维化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时间实践发现,西药物停用后,病症容易反跳,增加病情加重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发率近年来有升高、年轻化趋势,寻求更有效应对RA-ILD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中医药物在临床各类疾病治疗中优势逐渐凸显,本次研究介绍了中医对RA-ILD的认识、中医药治疗RA-ILD的方法。发现中医辨证治疗,通过温补肾脏、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法等治疗效果确切,并随中医药物提取工艺、加工工艺发展,中成药、中药提取物在RA-ILD治疗中将发挥出更大优势,满足各类RA-ILD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RA-ILD) 肺间质病变(ILD) 活血化瘀 温补肾脏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武上雯 李桓 +4 位作者 郭洪涛 赵志娜 李秦 王炳森 李松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对前4高频证型的药物进行关联...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对前4高频证型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证型-药物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369首处方。经频次统计发现最常见证型是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共涉及298味中药,出现药物频次5 629次,高频药物有29味,排名前5位分别是茯苓、当归、黄芪、炙甘草、白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高频证型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四妙丸加减与木防己汤加减、补肺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多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痹、益气养阴、补肺脾肾为治则,得出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 证型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发生肺间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兴珺 李双蓉 +5 位作者 王楠 王湘宇 崔若玫 徐健 郭雨龙 刘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23-1629,共7页
背景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肌肉炎症和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病,肺部受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可将IIM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不同亚型的IIM患者其临床表现、器官受累和预后均有所不同,发生肺... 背景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肌肉炎症和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病,肺部受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可将IIM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不同亚型的IIM患者其临床表现、器官受累和预后均有所不同,发生肺间质病变(ILD)的风险也不相同。目的探讨IIM及其不同临床亚型的特点与其发生IL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整理2018年4月—2021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诊断为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SAs,将其分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坏死性肌炎(IMNM)和抗合成酶综合征(ASS)4个临床亚型,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IIM患者发生ILD的危险因素。结果将150例IIM患者分为4个临床亚型,其中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30例(20.0%),抗MDA5抗体阴性DM患者58例(38.7%),IMNM患者14例(9.3%),ASS患者48例(32.0%)。不同亚型患者的肌无力、肌痛、ILD、向阳疹、披肩征、Gottron疹/征、关节痛、甲周红斑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MDA5抗体阳性DM亚型和ASS亚型患者的ILD发生率均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DM亚型和IMNM型(P<0.05),抗MDA5抗体阳性或阴性DM亚型患者的向阳疹、披肩征发生率均高于IMNM亚型和ASS亚型(P<0.05),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关节痛发生率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DM患者(P<0.05)。不同临床亚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C4、铁蛋白、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的IIM患者,IL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MDA5抗体阳性、抗合成酶抗体阳性、肺部感染、铁蛋白>403.2μg/L、IgG>14.15 g/L、LDH>359.5 U/L均是IIM发生IL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临床亚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抗MDA5抗体阳性的DM患者更易有皮疹、关节痛、ILD、WBC减少等临床表现。MDA5抗体阳性、抗合成酶抗体阳性、肺部感染、铁蛋白、LDH及IgG升高是IIM发生IL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临床亚型 肌炎特异性抗体 肺间质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小鼠模型复制与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尚碧月 姜泉 +7 位作者 夏聪敏 姚传辉 常甜 刘子夏 马协丽 杨煜辰 巩勋 黄光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59-963,共5页
目的 复制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联合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ombined with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model,CIA-BLM)复... 目的 复制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联合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ombined with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model,CIA-BLM)复合模型,并进行两种动物模型的肺间质病变评价。方法 15只DBA-1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模型组(CIA)、复合模型组(CIA-BLM),每组5只。采用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评分、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关节及肺部影像学、肺功能等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与NC组比较,CIA、CIA-BLM组小鼠体质量、足趾肿胀度、AI评分均下降(P<0.01)。相比NC组,CIA组及CIA-BLM组小鼠组织病理学均显示肺组织结构异常,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CIA-BLM组较CIA组小鼠有明显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示两个模型组小鼠关节破坏均严重。CIA组小鼠肺部影像学示局部磨玻璃样表现,CIA-BLM组小鼠以絮状影、网格状阴影、支气管牵拉扩张为主要表现。两个模型组小鼠均有肺功能下降。结论 CIA模型和CIA-BLM模型均有关节破坏特点和肺纤维化特征,根据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肺功能检测结果,CIA-BLM模型肺纤维化特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 博来霉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徐明 吴頔 李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对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RA合并ILD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对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RA合并I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曲安西龙、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法替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Treg水平、Th17水平、Treg/Th17、呼吸困难症状及肺高分辨率CT(HRCT)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Th17水平、Treg/Th1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症状、HRC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法替布治疗RA合并ILD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率,从而避免机体过度分泌TNF-α、IL-6等炎症因子,维持免疫功能处于平衡状态,缓解症状,加快病情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替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积散结散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免疫应答和抗CCP抗体、CCL19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芳 张艳 +4 位作者 马玉琛 王翠 张卿 申佳琪 靳全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7期823-826,832,共5页
目的:探讨化积散结散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免疫应答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和中国人... 目的:探讨化积散结散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免疫应答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西医组49例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49例患者在西医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积散结散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DAS-28)及肺脏高分辨率CT(HRCT)评分,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CCL19、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Th1/Th2。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6%(48/49),高于西医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西医组降低,DAS-28、HRCT评分较西医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Th1/Th2、TNF-α水平低于西医组,IL-4水平高于西医组,RF、抗CCP抗体和CCL19水平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积散结散联合温针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抑制炎症,降低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和CCL19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积散结散 温针灸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免疫应答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P、ESR、DAS28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表达及其与托法替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倩 丁家宝 安丽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42-945,共4页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表达及其与托法替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于秦皇岛第一医院进行治疗RA-ILD患者91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为对照组。按治疗方式将观察组分为对照治疗组45例,托法替布治疗组46例。测定CRP、ESR水平、DAS28评分、类风湿相关因子及肺功能水平。分析托法替布对RA-ILD干预效果的相关性。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CRP、ESR、DAS28评分对托法替布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CRP、ESR表达水平和DAS28评分均低于观察组;托法替布治疗组CRP、ESR表达水平及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治疗组(P<0.05);CRP、ESR、DAS28评分随RF、抗CCP、TLC、FVC、FEV1、MVV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与CRP、ESR、DAS28评分单一预测相比,联合预测对该疾病及预后效果预测效能较高(P<0.05)。结论CRP、ESR的表达、DAS28评分在RA-ILD中较高,在经托法替布治疗后,CRP、ESR水平及DAS28评分钧降低,与托法替布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三者联合检测对于RA-IL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托法替布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疾病活动性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赵悦 杨金良 +3 位作者 罗寰 席文秀 王珺璐 郑学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 探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TD-ILD患者为CTD-ILD... 目的 探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TD-ILD患者为CTD-ILD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CTD无ILD患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3a和miR-424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133a、miR-424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TD-ILD组血清中miR-133a水平显著降低,miR-42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通气障碍程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弥散功能障碍分级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CTD-ILD组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CD3^(+)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33a与CD4^(+)均呈负相关关系,与CD8^(+)、CD3^(+)呈正相关关系;miR-424与CD4^(+)均呈正相关关系,与CD8^(+)、CD3^(+)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TD-ILD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miR-424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 miR-133a miR-424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处方规律研究
15
作者 郭子琳 周新尧 唐晓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64-171,共8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干燥综合征(SS)合并肺间质病变(ILD)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筛选标准的SS-IL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中医证型与基本信息、临床表现、...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干燥综合征(SS)合并肺间质病变(ILD)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筛选标准的SS-IL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中医证型与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舌脉象、化验检查、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87例,不同证型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燥湿互结证患者饮酒史概率最高(P<0.05)。不同证型患者口干、关节疼痛等主诉及关节肿胀、胸闷、咳嗽等刻下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D特殊体征及舌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内热证患者尿素氮水平最高(P<0.05),其他化验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纳入方剂79首,涉及中药217味,高频用药以健脾益气、滋阴清热、养血活血为主,多性平、味甘,主归肺经、肝经、脾经,常用药对符合虚实夹杂病机,核心处方为八珍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结论SS-ILD中医证候虚实夹杂,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病位在肺、肝、脾,临床治疗以益气养阴和中、兼化痰祛瘀通络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肺间质病变 住院患者 中医证候 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秀奎 邹晋梅 +1 位作者 董建玲 罗家昂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8期924-928,共5页
皮肌炎(DM)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主要影响皮肤和肌肉,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其中以肺间质病变(ILD)最为多见。目前,DM合并ILD(DM-IL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早期诊治存在困难。代谢组学是一种新的系统生物学方法,... 皮肌炎(DM)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主要影响皮肤和肌肉,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其中以肺间质病变(ILD)最为多见。目前,DM合并ILD(DM-IL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早期诊治存在困难。代谢组学是一种新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它可以全面评估代谢物及其在疾病中的生物学意义。近年代谢组学在临床疾病研究中广泛应用,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未来深入研究DM-ILD代谢组学将为探索DM-ILD发病机制、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肺间质病变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住院患者临床诊疗特点研究
17
作者 郭子琳 周新尧 唐晓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93-3003,3007,共12页
目的:挖掘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SS-ILD)与未合并肺间质病变(SS-NILD)住院患者之间的临床差异,为SS-ILD的早期诊断及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理论支持。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SS-ILD和SS-NIL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临床表现、... 目的:挖掘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SS-ILD)与未合并肺间质病变(SS-NILD)住院患者之间的临床差异,为SS-ILD的早期诊断及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理论支持。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SS-ILD和SS-NIL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证型舌脉、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99例患者,其中SS-ILD组87例,SS-NILD组212例。SS-ILD组年龄、有烟酒史、有呼吸系统症状、舌苔无或剥脱、脉象弱的概率较高,氧分压水平较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辨证为阴虚津亏、气阴两虚、燥瘀互结的患者合并ILD的比例较高(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ILD与吸烟史、主诉咳嗽、舌苔无或剥脱、弱脉及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与主诉眼干呈负相关。SS-ILD肺功能检查以轻度阻塞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轻度弥散功能障碍为主,胸部高分辨CT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结节影、磨玻璃影。SS-ILD所用中成药以虫草类制剂为主,SS-NILD以雷公藤类制剂为主;西医用药以免疫抑制剂为主,或与中效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结论:SS住院患者多为高龄中老年女性,有吸烟史及呼吸系统症状、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是合并ILD的相关因素,临床用药以抗炎、调节免疫为目标,生物制剂仍需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肺间质病变 住院患者 临床特点 治疗方案 中医舌脉 中医证型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KL-6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8
作者 杨志琳 皮桂芳 +2 位作者 薛珂 张月娟 蓝相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855-1860,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KL-6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病变(RA-I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6月25日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KL-6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病变(RA-I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6月25日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有关血清KL-6检测RA-ILD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进行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c软件判断文章是否存在阈值效应,Cochran-Q检验及I2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通过Stata 16.0合并效应量,绘制Deek’s漏斗图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文献306篇,经筛选后共纳入11篇研究,共1260例RA患者参与研究,经Meta分析合并的效应量:合并特异性为0.89(95%CI 0.82~0.93)、合并PLR为7.45(95%CI 4.33~12.82)、合并NLR为0.19(95%CI 0.13~0.29)、合并DOR为38.39(95%CI 16.13~91.36)。Deek’S漏斗图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16)。结论血清KL-6诊断RA-ILD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诊断 K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9
作者 黄敏慧 徐晓晓 李懿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骨骼肌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ILD)是II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II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IIM-ILD的治疗反应及预后差异大,其治疗取决于ILD的严重与进展程度。因此了解IIM-ILD的危险因素,对于...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骨骼肌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ILD)是II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II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IIM-ILD的治疗反应及预后差异大,其治疗取决于ILD的严重与进展程度。因此了解IIM-ILD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ILD的发展、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IIM患者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合成酶抗体(ASA)、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5)抗体与ILD密切相关,涎液化糖链抗原(KL-6)、铁蛋白、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等生物标志物对预测ILD、监测疾病活动、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IIM-IL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肺间质病变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CAR、SII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中的临床价值的探讨
20
作者 崔天晓 叶·叶尔丁其木克 +3 位作者 米扎尼也古丽·卡哈尔 周晓娟 龚翠婷 张继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CA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中的临床...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CA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进行分组,将63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CTD-ILD组,57例结缔组织病未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CTD组。记录两组人口学特征资料、诊断、血液学相关指标、Müller评分、CAR、SII及相关结果,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CAR、SII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CTD-ILD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FDP)、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SF)、尿酸(UA)、CAR、SII水平明显高于C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或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R与Müller评分呈正相关(r=0.738,P<0.001),SII与Müller评分呈正相关(r=0.832,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SII、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为CTD-I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1.001~1.052,P=0.043;OR=1.002,95%CI,1.000~1.004,P=0.030;OR=1.220,95%CI,1.008~1.478,P=0.041),ROC分析显示CAR、SII、联合因子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95%CI 0.722~0.883,P<0.001)、0.738(95%CI 0.650~0.827,P<0.001)、0.802(95%CI 0.722~0.882,P<0.001)。结论CAR、SII与Müller评分有相关性,CAR、SII及联合因子对CTD-IL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或许可用于预测CTD-ILD疾病的建议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间质病变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