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甲肾上腺素对活体肾移植术中肾灌注及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柳少轩 何龙 +2 位作者 张超凡 张禄凤 艾艳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作为活体肾移植术中血管活性药对术中肾灌注及术后7 d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活体肾移植术的患者94例,男76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作为活体肾移植术中血管活性药对术中肾灌注及术后7 d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活体肾移植术的患者94例,男76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每组47例。麻醉诱导后,N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3 mg/kg,D组泵注多巴胺3 mg/kg,维持患者MAP波动幅度小于基础值的10%。于关腹前即刻测量肾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关腹前即刻和术后24 h的MAP、脉压(P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pH、血钾(K^(+))、血乳酸(Lac)等动脉血气指标。记录关腹前即刻心输出量(CO)、每搏变异度(SVV)、血管活性药评分(VIS)。术后24 h复测RI,记录术后1、3、5、7 d内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术后7 d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例数。结果 两组关腹前即刻的MAP、PP、CVP、CO、SVV、VIS,术后24 h MAP、PP、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关腹前即刻比较,术后24 h两组K^(+)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关腹前即刻和术后24 h RI均不高于D组(95%置信区间下限C_(L)分别为0.087与0.059,均高于非劣效界值Δ=-0.06)。结论 在活体肾移植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的肾灌注不劣效于使用多巴胺,且患者术后7 d内肾功能恢复情况与使用多巴胺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上腺素 多巴胺 活体移植 阻力指数 移植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乳酸及肾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玉敏 章华萍 +3 位作者 丁刚 朱宏波 李叔国 泮田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06-22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A)或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对早期血乳酸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DA和NE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多巴酚丁胺,分别观察用药前(T0),用药后6、12... 目的:探讨多巴胺(DA)或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对早期血乳酸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DA和NE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多巴酚丁胺,分别观察用药前(T0),用药后6、12、24、48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每小时尿量(UV)和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结果:(1)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E组的HR明显低于DA组(P<0.05)。(3)6h后NE组ScVO2值较DA组明显增高(P<0.05),12h后NE组ScVO2>65%的比例也明显升高。(4)NE组各时间点血乳酸低于DA组(P<0.05)。说明在增加内脏灌注及组织氧和方面NE优于DA。(5)6h后NE组较DA组尿量明显增加(P<0.05)。(6)6h后两组与用药前比CCr明显增加(P<0.05),各时间点CCr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同一时间比NE组较DA组FEH2O增加(P<0.05)。(8)FENa比较,6h后NE组减少,DA无变化,12h后同一时间比NE的FENa减少较DA明显(P<0.05),说明NE与多巴酚丁胺合对肾灌注及肾功能的保护可能优于DA。结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组优于多巴胺组,可改善内脏的灌注,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功能,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多巴胺 去甲上腺素 血乳酸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肾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俊华 李曙平 +1 位作者 姜辉 吴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持续输注特利加压素(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6例),分别给予NE和NE+TP治疗,观察用药前(T_0),用药后6 h(T_6... 目的探讨小剂量持续输注特利加压素(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6例),分别给予NE和NE+TP治疗,观察用药前(T_0),用药后6 h(T_6)、12 h(T_(12))、24 h(T_(24))、48 h(T_(4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清除率、每小时尿量(UV)和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_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患者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升高,HR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T_6~T_(48)时试验组HR明显降低(P<0.05),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增高(P<0.05),2组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灌注情况: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UV、CCr、FEH_2O升高,FENa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UV、CCr、FEH_2O升高(P<0.05),FENa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输注TP联合NE,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灌注,且未发现明显与TP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用于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上腺素 特利加压素 休克 感染性 血乳酸清除率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肾灌注成像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志军 李英 +2 位作者 黄勃源 池琛 刘怀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肾灌注成像 (PWI)技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应用平面回波成像 (EPI)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PWI技术 ,对 12例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肾功能损害的测定。结果 肾灌注成像曲线呈反抛物线形 ,正常两侧的肾灌注曲线几乎是重...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肾灌注成像 (PWI)技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应用平面回波成像 (EPI)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PWI技术 ,对 12例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肾功能损害的测定。结果 肾灌注成像曲线呈反抛物线形 ,正常两侧的肾灌注曲线几乎是重叠的 ,病肾与正常肾灌注曲线相比 ,波始时间、达波谷时间均延长 ,经t检验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并且病肾的波幅小于正常肾。结论 在应用EPI基础上 ,采用PWI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回波成像技术 磁共振肾灌注成像 尿路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肾灌注水平 被引量:9
5
作者 高立 袁旭春 +3 位作者 邱翔 胡国迎 廖文凌 侯金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患者肾灌注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后行双能量扫描,应用Liver VNC程序,重建肾灌注碘图,测量双肾实质正常灌注及低灌注感兴趣区的CT值、碘浓度、对...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评价主动脉病变患者肾灌注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后行双能量扫描,应用Liver VNC程序,重建肾灌注碘图,测量双肾实质正常灌注及低灌注感兴趣区的CT值、碘浓度、对比增强率及脂肪分类。结果:10例受检者CTA共扫描20侧肾脏,其中6侧灌注异常减低。双能量碘图检查结果与CTA一致;肾脏低灌注区的碘浓度和对比增强率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5;t=4.16,P<0.05);0.5融合图像低灌注区CT值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5);肾低灌注区与对照侧的脂肪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8)。结论:应用双能量碘图可直观显示肾灌注水平,测量感兴趣区CT值、碘浓度和对比增强率等定量指标可反映肾灌注水平,与CTA联合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价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肾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乳酸及肾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进军 蒋国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乳酸及肾灌注的影响。方法 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泵入甲肾上腺素(NE),对照组泵入多巴胺(DA),2组患者均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对2组患者在治疗...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乳酸及肾灌注的影响。方法 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泵入甲肾上腺素(NE),对照组泵入多巴胺(DA),2组患者均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10 h,1、2 d的血乳酸水平、HR、血清肌酐、尿量、血钠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HR、FENa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乳酸水平、HR、FEN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UV、FFH2O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V、FFH2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Cr无显著变化(P>0.05),但2组治疗后的CC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血乳酸水平,改善肾灌注,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 休克 血乳酸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ICU对连续性肾灌注时血流变学观察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磊 王大伟 +4 位作者 原娜 马琴琴 乔志飞 贾爱红 高淑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50-85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床旁超声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流变的影响,探讨床旁超声在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CRRT容量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CRRT的AKI患者3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床旁超声技术,监测三尖瓣环平面收缩... 目的:通过观察床旁超声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流变的影响,探讨床旁超声在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CRRT容量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CRRT的AKI患者3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床旁超声技术,监测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下腔静脉内径(IVC)、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指数(RVI)和左室Tei指数的变化,于CRRT前、治疗后30 min及6、12、18、24、36、48 h根据各参数的变化调节CRRT的液体平衡;对照组根据CVP的变化调节液体平衡。两组于治疗开始前均用超声测量肾脏大小排除两组异质性,并于治疗后48 h对比两组肾主动脉内径、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RI)和肾血流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肾脏长径、肾实质厚度及肾实质回声强度均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中RVI在CRRT6 h后各时间点明显升高,IVC值在治疗6 h后各时间点逐渐下降,于36 h后趋于较稳定的水平(F=27.746、15.446,P<0.05);而TAPSE在治疗12 h后各时间点逐渐增加,左室Tei指数在治疗后12 h逐渐下降,在随后24 h处于较稳定的趋势(F=36.213、17.127,P<0.05);观察组各指标在显著变化时间点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中CVP值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F=2.189,P>0.05)。在治疗48 h后观察组的肾主动脉内径和肾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2.356、2.075,P<0.05),RRI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2.2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能有效的指导AKI患者CRRT的容量管理,同时对肾脏的灌注也能进行很好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 连续性脏替代治疗 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 肾灌注 主动脉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景利 李晓岚 王爱田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多巴胺组(Dop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分别测定并计算应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前(T0)及用药后1 h(T1)、4 h(T2... 目的研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多巴胺组(Dop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分别测定并计算应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前(T0)及用药后1 h(T1)、4 h(T2)、8 h(T3)、16 h(T4)、24 h(T5)、48 h(T6)各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记录所有患者尿量(UF)、血清肌酐(CCr)、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和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结果与EN组比较Dopa组UF显著增加(P<0.05),CCr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E组FEH2O增加(P<0.05),而Dopa组无明显变化。与Dopa组同一时间点相比NE组的FEH2O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NE组在T4后FENa减少,Dop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T4后和Dopa组同一时间点相比NE组的FENa显著减少(P<0.05)。结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改善肾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动过速及严重组织缺氧的患者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多巴胺 去甲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高压与肾灌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杨 何伟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7期584-589,共6页
腹腔高压通过一系列机制对肾血流及灌注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局部血流紊乱开始,最终导致明显的器官功能衰竭。了解肾血流及灌注的生理学以及腹腔高压时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这有助于早期识别腹腔高... 腹腔高压通过一系列机制对肾血流及灌注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局部血流紊乱开始,最终导致明显的器官功能衰竭。了解肾血流及灌注的生理学以及腹腔高压时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这有助于早期识别腹腔高压造成的肾功能不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可帮助我们早期评估肾血流及灌注变化,促进早期干预,对于腹腔高压时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保护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不全 腹内高压 血流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性肾损伤肾灌注的影响因素与临床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文龙 张玉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7-410,共4页
在ICU内,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是引起急性肾损伤( AKI)非常重要的原因。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而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脓毒症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目的是综述脓毒症性... 在ICU内,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是引起急性肾损伤( AKI)非常重要的原因。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而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脓毒症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目的是综述脓毒症性肾损伤肾灌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临床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人们对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能够更准确地早期诊断该疾病,并对其进行更加合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损伤(AKI) 脓毒症 血流动力学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阻力指数和肾灌注压多模化监测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景刚 杨文宝 +2 位作者 陈爽 张哲 张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8期683-687,共5页
目的 探讨肾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nce index,RRI)和肾灌注压(RPP)估算值多模化监测在预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SOP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单县中... 目的 探讨肾阻力指数(renal resistance index,RRI)和肾灌注压(RPP)估算值多模化监测在预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SOP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单县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ASOPP患者为研究而对象。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动脉血乳酸(ALac)、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上肢平均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腹内压(IAP),计算肾灌注压估算值(eRPP)。彩色超声测量并获得RRI。根据患者入院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与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应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98例患者,其中AKI组42例,非AKI组56例。AKI组CHE(kU/L:1.9±0.6 vs.2.2±0.5,P=0.023)、24 h eRPP(mm Hg:54.6±6.2 vs.59.6±5.5,P=0.000)低于非AKI组,ALac(mmol/L:2.8±0.9 vs.2.4±0.6,P=0.019)、APACHEⅡ评分(分:24.1±3.2 vs.22.7±2.8,P=0.023)、24 h CVP(mm Hg:10.9±2.9 vs.9.0±2.3,P=0.001)、24 h RRI(0.70±0.04 vs.0.67±0.04,P=0.001]高于非AKI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 RRI、24 h eRPP为ASOPP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24 h RRI和24 h eRPP预测ASOPP患者发生AKI的敏感度为59.5%,特异度为89.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约登指数为0.488。结论 24 h RRI和24 h eRPP是ASOPP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24 h RRI联合24 h eRPP多模化监测有利于预测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指数(RRI) 肾灌注压(RPP) 急性损伤(AKI)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大鼠5/6肾切除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离体肾灌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俊伟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397-400,434,共5页
为瞭解中药大黄对慢性肾衰的治疗机理,我们利用离体肾灌注技术,研究了该药对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残余肾单位存在高代谢现象;大黄能降低残余肾的氧耗量和净葡萄糖生成量.提示大黄延缓慢性肾衰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关键词 慢性 离体肾灌注 大黄 高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量正肾灌注法抢救消化道大出血18例体会
13
作者 高红钰 于红 《黑河科技》 1999年第3期61-61,共1页
本文介绍了我科从1994年至1998年采用超大剂量正肾灌注法抢救消化道大出血18例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超量正肾灌注 抢救 消化道大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肾灌注模型及其吸收大鼠天然抗体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邹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33-33,共1页
豚鼠肾灌注模型及其吸收大鼠天然抗体的实验研究[邹良建等.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7;18(4)∶210]本实验建立了豚鼠肾灌注模型,观察了32例豚鼠肾灌注后SD大鼠天然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32例豚鼠肾灌注手术均获成功... 豚鼠肾灌注模型及其吸收大鼠天然抗体的实验研究[邹良建等.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7;18(4)∶210]本实验建立了豚鼠肾灌注模型,观察了32例豚鼠肾灌注后SD大鼠天然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32例豚鼠肾灌注手术均获成功,SD大鼠体内天然抗体于灌注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体 肾灌注 豚鼠 实验研究 大鼠 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 基础研究 病理检查 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豪杰 刘宪勤 王锁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0,共9页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和极化性。在微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下可极化为各种表型(主要是M1和M2),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的病理生理机制...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和极化性。在微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下可极化为各种表型(主要是M1和M2),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度的免疫反应必然会导致组织损伤,M1型巨噬细胞是促炎细胞,参与病原体的清除;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参与RIRI后肾组织修复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之间的平衡对于RIRI的结局和治疗十分重要。故本文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切入,对巨噬细胞在RIRI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最新的治疗方案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极化在RIRI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改善RIRI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 干预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通过DNA氧化损伤激活PARP-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
16
作者 谷宇 傅文婷 +3 位作者 郑曦 魏巍 王艳玲 尧永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预处理。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评估肾功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细胞存活率与死亡率,2′,7′-二氯荧光素二醋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标记物及Parthanatos相关蛋白表达。结果:3AB预处理减轻I/R导致的肾组织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减少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P<0.05)。NAC预处理降低缺氧复氧细胞内ROS和MDA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P<0.05)、抑制DNA损伤和Parthanatos通路激活(P<0.05)、减少细胞死亡(P<0.05),以及减轻肾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结论:I/R导致的氧化应激能够引起DNA的损伤并激活PARP-1,进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这为有效防治肾I/R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对移植期间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7
作者 李春燕 肖婷 +2 位作者 伍邦翠 陈永 田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再闭腹。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左侧肾脏样本。分析肾功能、组织形态以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肾乳头损伤指标RPA-1、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AS染色显示RIRI组大鼠肾切片有明显肾小管损伤,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RIRI组Cr、BUN、KIM-1和RPA-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Cr、BUN、KIM-1和RPA-1表达显著减少(P<0.05)。RIRI组大鼠肾组织中iNOS、IL-12及CD19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i NOS、IL-12及CD19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Dectin-1、ARG-1和CD16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及Sham组(P<0.05)。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和肾乳头损伤标志物的表达。PKCβ抑制剂抑制M1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少促炎并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促进肾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炎症因子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顾永智 郭艳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细胞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过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通常是由于肾脏血液供应中断后恢复血流所引起的。这种损伤与多种机制相关,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线粒体功能紊... 细胞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过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通常是由于肾脏血液供应中断后恢复血流所引起的。这种损伤与多种机制相关,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线粒体功能紊乱、自噬和凋亡等。在这些机制中,自噬起着关键作用。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process.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is a common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usually caused by the restoration of blood flow after the interruption of renal blood supply. This damage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mechanisms, including oxidative stress, calcium overloa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Among these mechanisms, autophagy plays a key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通过调节细胞焦亡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张秋雯 朱丽容 +3 位作者 虞燕青 陆兵 李海滨 孙煦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6期747-752,759,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NETs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组(DNaseⅠ组),每组10只。使用无创血管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NETs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组(DNaseⅠ组),每组10只。使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构建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aseⅠ组小鼠术前1 h腹腔注射DNaseⅠ2.5 mg/kg。采用HE染色法评估各组小鼠肾脏损伤情况。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各组肾组织中NETs标志物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与淋巴细胞抗原6G(LY6G)蛋白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肾组织中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gasdermin D(GSDMD)、GSDMD-N端片段(N-GSDMD)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肾组织中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信使RNA(mRNA)水平。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焦亡情况。结果Sham组小鼠肾脏组织结构清晰,肾小球结构完整;IRI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胞质粉染,肾组织内MPO与LY6G免疫荧光强度表达增加;DNaseⅠ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改善、胞核脱落减轻,肾组织内MPO与LY6G免疫荧光强度表达减弱。IRI组血清Scr、BUN水平[(292.400±20.340)μmol/L、(135.900±9.980)mmol/L]及肾组织中Cit-H3、NLRP3、GSDMD、N-GSDMD蛋白水平(1.100±0.107、3.001±0.092、1.120±0.089、1.194±0.122)高于Sham组[(25.880±7.144)μmol/L、(24.790±5.063)mmol/L、0.302±0.039、0.512±0.108、0.538±0.042、0.735±0.060],肾脏细胞焦亡指数[(71.920±12.890)%]高于Sham组[(1.000±0.433)%],肾组织中NLRP3、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2.841±0.925、1.725±0.164、2.081±0.394)高于Sham组(1.035±0.057、1.008±0.008、1.007±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seⅠ组血清Scr与BUN水平[(31.160±3.607)μmol/L、(22.310±1.897)mmol/L]及肾组织中Cit-H3、NLRP3、GSDMD、N-GSDMD蛋白表达水平(0.612±0.107、0.817±0.143、0.466±0.077、0.673±0.050)低于IRI组,肾脏细胞焦亡指数[(1.786±0.345)%]低于IRI组,肾组织中NLRP3、IL-1β、IL-18 mRNA表达水平(1.162±0.256、0.998±0.093、1.031±0.157)低于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NETs表达上调并促进细胞焦亡,抑制NETs后,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肾损伤以及细胞焦亡。NETs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焦亡加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细胞焦亡 炎症反应 信使RNA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浩 郭文文 吕兴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肾IRI的发生机制及开发减轻肾IRI的有效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肾IRI的发生机制及开发减轻肾IRI的有效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肾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细胞焦亡在肾IRI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影响细胞焦亡的相关药物在肾IRI保护作用中的研究新进展,为肾IR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