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TTG和FHIT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侵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宏亮 杨竹林 +1 位作者 李永国 刘国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4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0例癌旁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PTTG和FHIT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胃癌组织PTTG表达阳性率...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4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0例癌旁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PTTG和FHIT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胃癌组织PTTG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P<0.01),但FHIT则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P<0.01),PTTG阳性和FHIT阴性表达的癌旁组织均呈重度不典型增生。侵润深度T1-T2和无远处转移病例PTTG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侵润深度T3-T4和远处转移病例(P<0.05,P<0.01);侵润深度T1-T2、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第1站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病例FHIT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侵润深度T3-T4、区域淋巴结转移、第3站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例(P<0.05,P<0.01)。PTTG和FHIT表达评分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36,P<0.01)。结论:PTTG和FHIT表达变化与胃癌发生、进展、侵润潜力、转移有关,PTTG和FHIT表达明显不一致性可能是胃癌发生机制之一。检测胃良性病变组织中PTTG和FHIT表达水平对预防和早期发现胃癌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 垂体肿瘤转化 基因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侵润方式及手术切缘评估对舌癌患者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天舒 陈重光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侵润方式和手术切缘情况对舌癌患者的意义。方法 :分析 1987年 1月~ 1994年 12月 75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Anneroth等提出的将肿瘤侵润最深处宿主 /肿瘤交界处组织的表现分四型来评估肿瘤不同的恶性程度。观察本组患... 目的 :探讨肿瘤侵润方式和手术切缘情况对舌癌患者的意义。方法 :分析 1987年 1月~ 1994年 12月 75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Anneroth等提出的将肿瘤侵润最深处宿主 /肿瘤交界处组织的表现分四型来评估肿瘤不同的恶性程度。观察本组患者手术切缘情况 ,通过统计学方法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肿瘤侵润 Ⅲ ~ Ⅳ 型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 Ⅰ ~Ⅱ型 ;切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更易局部复发 ,但阳性者生存曲线较阴性者无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Anneroth等的肿瘤侵润分型系统 ,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对舌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是重要的指征。手术切缘阳性患者较阴性者更易复发 ,通过术后放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方式 手术切缘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组织内肿瘤侵润淋巴细胞和前列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冉震 朱云莎 +1 位作者 海冰 张劲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为临床上研究和预防前列腺癌术后复发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8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肿瘤组织内CD3^+、CD8^+、CD3^+CD4^+和CD3^+CD8^+TIL细胞进...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为临床上研究和预防前列腺癌术后复发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8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肿瘤组织内CD3^+、CD8^+、CD3^+CD4^+和CD3^+CD8^+TIL细胞进行测定分析,回顾性比较前列腺癌术后<3 a(A组)、3~5 a内(B组)及>5 a无复发(C组)的患者肿瘤组织内CD3^+CD8^+TIL细胞比例,对比分析各组前列腺癌术后复发与肿瘤组织内CD3^+CD8^+TIL细胞比例的关系.结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3 a内复发患者(A组)较3~5 a复发患者(B组)和5 a内无肿瘤复发患者(C组)CD3^+CD8^+TIL细胞比例明显较低(P<0.05),而C组患者CD3^+CD8^+TIL细胞比例较A、B 2组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中CD3^+、CD8^+、CD3^+CD4^+细胞比例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可手术切除前列腺癌患者,其肿瘤内CD3^+CD8^+TIL细胞比例与前列腺癌术后复发有相关性,其可能作为监测前列腺术后复发的一个生物学指标,为临床预防或控制前列腺癌的术后复发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复发 肿瘤侵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补充L-精氨酸调节结直肠癌病人的肿瘤侵润淋巴细胞
4
《国际外科学杂志》 1997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精氨酸 肿瘤侵润 饮食补充 B淋巴细胞 L一精氨酸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肿瘤作用 LAK细胞活性 肿瘤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中下段直肠癌E-cadherin,MMP-2和VEGF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泽宇 罗中仁 +1 位作者 万进 杜嘉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7-389,共3页
为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肿瘤组织E-cadherin,MMP-2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中下段直肠癌肿瘤组织中E-cadherin,MMP-2和VEGF的表达。结果示,44.6%(25/56)的中下段直肠癌E-cadherin表达阴性;其中T... 为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肿瘤组织E-cadherin,MMP-2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中下段直肠癌肿瘤组织中E-cadherin,MMP-2和VEGF的表达。结果示,44.6%(25/56)的中下段直肠癌E-cadherin表达阴性;其中T3的阴性率为63.0%,明显高于T2和T1的26.1%和33.3%(P=0.028)。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直肠癌E-cadherin表达阴性率为62.1%,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25.9%(P=0.007)。MMP-2表达阳性率为75.0%(42/56);其中T3,T2阳性率分别为88.9%,69.6%,明显高于T1期的33.3%(P=0.013)。浸润型直肠癌MMP-2表达率为91.2%,明显高于膨胀型的40.0%(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为86.2%,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63.0%(P=0.045)。VEGF表达率为57.1%(32/56);其中T3VEGF表达率为74.1%,明显高于T2和T1期的43.5%和33.3%(P=0.04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VEGF表达率为72.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40.7%(P=0.017)。提示中下段直肠癌E-cadherin表达阴性和MMP-2,VEGF表达阳性与肿瘤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E-CADHERIN MMP-2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IL-8对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英楠 龙欣欣 +4 位作者 于文文 刘芃芃 李慧 任秀宝 于津浦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评估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及其对HCC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经部分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石蜡组织切片标本,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 目的探讨评估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及其对HCC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经部分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石蜡组织切片标本,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IL-8、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分化抗原群6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8,CD68)、CD163、CD31等炎性反应指标,Ecadherin、β-catenin等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标的表达。分析IL-8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HCC标本中,IL-8高表达(IL-8high)标本占50.0%(50/100),其炎性反应指标的阳性率高于IL-8低表达(IL-8low)标本:VEGF(52.5%vs 32.5%,P=0.026),MMP-9(50.3%vs 22.5%,P=0.030)。IL-8high标本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及微血管密度高于IL-8low标本(53.62±9.24 vs32.72±10.34,P<0.001;34.00±16.57 vs 26.94±14.38,P<0.001)。IL-8high标本中E-cadherin表达减少(5.0%vs15.0%,P=0.041),β-catenin在细胞质内积聚(17.5%vs 5.0%,P=0.047)。IL-8表达与肿瘤包膜、门静脉癌栓浸润相关(P=0.031,P=0.027)。结论在HCC组织内IL-8呈高表达,与炎性相关分子和EMT分子的表达高度相关,并与HCC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8 基因表达 炎症 肝细胞/病理学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K-4、MMP-9基因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明意 姚金科 +1 位作者 周晓华 杨永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检测m itogen 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 k inase 4(MKK-4)、MMP-9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原发性肝癌MKK-4与MMP-9 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及两者对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 目的:检测m itogen 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 k inase 4(MKK-4)、MMP-9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原发性肝癌MKK-4与MMP-9 mRNA表达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及两者对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MKK-4 mRNA、MMP-9 mRNA的表达。结果:癌旁与正常肝组织的MMP-9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癌中的MMP-9 mRNA表达增高,且转移癌与未转移癌组间有差异(P<0.05),转移癌组、未转移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及癌旁组织比较有差异(P<0.01);MKK-4 mRNA在正常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无差异(P>0.05),转移癌组、未转移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及癌旁组比较有差异(P<0.01),转移癌中较未转移癌中的表达低(P<0.05);MKK-4或MMP-9的mRNA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小、分化无关(P>0.05);MKK-4 mRNA与MMP-9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0.925,P<0.01)。结论:提示MKK-4 mRNA与MMP-9 mRNA的表达改变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类 肿瘤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ANG-1、ANG-2、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和侵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汤地 周奇 +2 位作者 梁力建 彭宝岗 永野皓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46-205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血管生成和侵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对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进行CD34、VEGF、ANG-1、ANG-2和TSP-1的...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血管生成和侵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对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进行CD34、VEGF、ANG-1、ANG-2和TSP-1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VEGF、ANG-1、ANG-2、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CCC的微血管密度(MVD)为(87.2±52.6)/mm2,VEGF、ANG-1、ANG-2和TSP-1的阳性率分别为75.6%、36.0%、57.6%和45.5%。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高MVD相关,TSP-1则与MVD负相关(P<0.01,P<0.05,P<0.01)。阳性TSP-1与肝内转移正相关(46.7%vs5.6%,P<0.05)。结论:CCC瘤内的血管新生活跃,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CCC血管生成正相关,TSP-1则与其负相关,TSP-1的阳性表达还与肝内转移相关,VEGF、ANG-1、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侵润转移未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类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bB2诱导的肿瘤形成和侵袭有赖于FAK功能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强 黄美近 +3 位作者 彭宝岗 梁力建 沈顺利 周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69-2373,共5页
目的:探讨FAK功能在ErbB2诱导肿瘤形成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K-/-和FAK+/+细胞感染含ErbB2逆病毒颗粒,使ErbB2在FAK-/-和FAK+/+细胞中过量表达,通过比较FAK-/-ErbB2和FAK+/+-ErbB2在细胞生存、细胞侵袭、体内成瘤等项指标来观... 目的:探讨FAK功能在ErbB2诱导肿瘤形成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K-/-和FAK+/+细胞感染含ErbB2逆病毒颗粒,使ErbB2在FAK-/-和FAK+/+细胞中过量表达,通过比较FAK-/-ErbB2和FAK+/+-ErbB2在细胞生存、细胞侵袭、体内成瘤等项指标来观察FAK的功能。结果:感染后,ErbB2受体在FAK-/-和FAK+/+细胞中稳定表达和激活。ErbB2诱导的锚定依赖性细胞生存、细胞侵袭以及体内肿瘤形成等方面均有赖于FAK功能。结论:FAK在调节ErbB2诱导的细胞生存、肿瘤形成和侵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到ErbB-FAK-Src-MAPK分子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粘连激酶 基因 ErbB2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肿瘤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殷放 孙昕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病灶部位、局部浸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为结肠癌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结肠癌患者118例,其中行D2式淋巴廓清术者12例,D3式90例,D4式16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检取。统计N1,N2,N3,N4站淋巴结...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病灶部位、局部浸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为结肠癌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结肠癌患者118例,其中行D2式淋巴廓清术者12例,D3式90例,D4式16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检取。统计N1,N2,N3,N4站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的浸润深度(T)按TNM分期。肠旁淋巴结分为距肿瘤上、下缘0~5cm,5~10cm以及>10cm3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为41.5%。共检取淋巴结1824个,其中有277个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度为15.2%。3组肠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为34.7%,20.9%,2.5%和14.1%,1.7%,5.6%;0~5cm组与5~10c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5~10cm组与>10cm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3.8%,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19.1%。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2.0%,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52.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38.0%。右半结肠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的明显高于左半结肠(P<0.05)。按浸润深度统计T2,T3,T4组的N1,N2,N3,N4站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2%,9.1%,4.5%,0%;40.8%,18.4%,8.2%,2.0%;53.8%,28.2%,12.8%,5.1%。结论N1~N4站淋巴结的转移率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肠癌肠旁淋巴结的转移主要集中在距肿瘤上、下缘5cm以内的肠旁淋巴结,>10cm的肠旁淋巴结很少转移。右半结肠癌肠旁淋巴结及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率均高于左半结肠癌。随着结肠癌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的增加,其淋巴结的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明显增加。结肠癌的手术应以D3术式为基本术式,重点要清扫向中枢方向转移的淋巴结,肠管切除的长度以距肿瘤上、下缘各10cm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外科学 肿瘤侵润 淋巴转移 D3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文君 陈丽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复杂的分子机制。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通路有TGF-β信号途径、PI3K/AKT途径、受体酪氨酸激酶Ras-MAPK途径、WNT信号途径等,研究其在...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复杂的分子机制。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通路有TGF-β信号途径、PI3K/AKT途径、受体酪氨酸激酶Ras-MAPK途径、WNT信号途径等,研究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发生发展机制,从而为阻断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有效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钙黏着糖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黏附系统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珍亮 张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6-478,共3页
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如癌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最早是Liotta提出的黏附... 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如癌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最早是Liotta提出的黏附、降解、移动学说,每个步骤也是有多个因素的共同参与,因而其具有复杂性,其中细胞黏附参与并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着糖蛋白类 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ostin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洋 朱明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9-662,共4页
Periostin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新的间质特异基因,其编码蛋白由83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90 000,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骨膜成骨前体细胞的聚集、黏附及间质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在多种人类正常组织中都有表达。Periostin在肺癌... Periostin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新的间质特异基因,其编码蛋白由83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90 000,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骨膜成骨前体细胞的聚集、黏附及间质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在多种人类正常组织中都有表达。Periostin在肺癌、结肠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可促进肿瘤的存活和血管生成,并可作为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其在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STIN 肿瘤 肿瘤侵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绍能 沈佐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722-723,726,共3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多种肿瘤中表达或高表达。与配体结合后传递信号至细胞核内,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生长、分化、增殖、血管发生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导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多种肿瘤中表达或高表达。与配体结合后传递信号至细胞核内,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生长、分化、增殖、血管发生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EGFR的结构、信号转导及其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信号传导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时肺癌细胞侵润和迁移特性的变化及分子基础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振红 彭琪琳 李清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3-975,共3页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癌细胞侵润、迁移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肺癌细胞株置常氧 (空气、5 %CO2 )、低氧 (5 %O2 、5 %CO2 、90 %N2 )、无氧 (95 %N2 、5 %CO2 )的不同氧环境中培养 4 8h后 ,用划痕法测定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 ,用羊... 目的 :探讨低氧对肺癌细胞侵润、迁移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肺癌细胞株置常氧 (空气、5 %CO2 )、低氧 (5 %O2 、5 %CO2 、90 %N2 )、无氧 (95 %N2 、5 %CO2 )的不同氧环境中培养 4 8h后 ,用划痕法测定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 ,用羊膜内皮细胞模型测定各组细胞的侵润能力。同时将处理的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 ,观察其生长情况及转移特点。同时分析上皮钙粘附素、β1-整合素的表达量。 结果 :低氧组细胞迁移能力、侵润能力显著高于常氧组。无氧组成瘤率和肺转移率显著低于常氧组和低氧组。低氧组上皮钙粘附素表达显著低于常氧组而 β1-整合素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氧组 ,无氧组两者均显著低于常氧组。结论 :适度低氧可以下调肺癌细胞上皮钙粘附素表达 ,增加 β1-整合素表达 ,增强癌细胞迁移力和侵润力。但是严重低氧使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下降 ,生长增殖能力、迁移力和侵润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钙粘着糖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莹 续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7期2114-2116,共3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它通过与靶基因相互作用来降解靶mRNA或抑制靶基因的翻译,从而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1].Lee等[2]和Reinhart等[3]分别在线虫中发现了能调控胚胎后期发育的小分子R... 微小RNA(miRNA)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它通过与靶基因相互作用来降解靶mRNA或抑制靶基因的翻译,从而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1].Lee等[2]和Reinhart等[3]分别在线虫中发现了能调控胚胎后期发育的小分子RNA lin-4和具有转录后调节功能的小分子RNA let-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MIR-10B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似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大强 王智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77,共5页
More and mor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such as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gene expression,immune escape,angiogenesis and invasion characteristic between embryo implantation and neoplasm invasi... More and mor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such as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gene expression,immune escape,angiogenesis and invasion characteristic between embryo implantation and neoplasm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which are taken for two "blackboxes" in medical field at present. Not only will cross studies between both sides promote respective subject development, but also become the breach to reveal life origin,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neoplasm and embryo and intrinsic mechanisms of embryo implantation and neoplasm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林 沈佐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重要特性,也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DNA的甲基化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之一,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肿瘤侵袭和...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重要特性,也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DNA的甲基化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之一,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DN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侵袭转移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红芳(综述) 邓华瑜(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51-553,共3页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之间一系列复杂的、多步骤、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信号转导异常是其基本发生机制之一,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具...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之间一系列复杂的、多步骤、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信号转导异常是其基本发生机制之一,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类 有丝分裂原 信号传导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肿瘤预防的前瞻性问题:合成肽对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凯 宋鸿儒 赵铁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0-201,共2页
背景:高转移肿瘤细胞对重组基底膜成分侵袭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体外实验常见的模型,合成肽对某些肿瘤细胞的影响也有报道,但合成肽对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细胞(highlymetastatichumanlunggiant-cellcarcinomacell,PG)的目前影响报道很少... 背景:高转移肿瘤细胞对重组基底膜成分侵袭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体外实验常见的模型,合成肽对某些肿瘤细胞的影响也有报道,但合成肽对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细胞(highlymetastatichumanlunggiant-cellcarcinomacell,PG)的目前影响报道很少。目的:研究合成肽RGD,YIGSR及其衍生物对PG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PG和NIH3T3细胞株由北京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提供;合成肽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合成室和承德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合成提供。整个实验在承德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干预:利用NIH3T3细胞株制备肿瘤细胞趋化因子。在肿瘤细胞趋化因子作用下,测定合成肽对接种在T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中PG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PG细胞穿过T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重组基底膜的数量作为评价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指标。结果:适量PG细胞经趋化剂作用10h,侵袭细胞已达便于统计学分析的数量范围(50~100个侵袭细胞);100mg/L合成肽RGD,YIGSR与PG细胞共育48h,对侵袭能力的抑制率分别为53.63%和36.86%,共育10h,抑制率分别为0%和6.48%。结论:PG细胞是肿瘤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筛选抗肿瘤药物的适用细胞;RGD,YIGSR杂叉肽和均叉肽有较强的抗肿瘤侵袭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合成 肿瘤侵润 肿瘤高转移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