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耿金 李涛 +3 位作者 李伟 袁国良 王丙剑 章延春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72-575,5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血以及部分心房肌组织,比较两组患者TRAF3IP2表达水平和纤维化指标[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房颤组左心房直径(LAD)、TRAF3IP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TRAF3IP2表达与LAD呈直线相关(r=0.33,P=0.037)。分层分析显示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马松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及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组织TRAF3IP2和α-SMA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结论TRAF3IP2与房颤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房颤患者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提示TRAF3IP2可能参与房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 心房颤动 瓣膜性心脏病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侯晓锋 陈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 1,VASH-1)水平,分析二者对H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 1,VASH-1)水平,分析二者对H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106例莱州市人民医院已确诊收治的HSPN患儿为HSPN组、106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为HSP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6名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WEAK、VASH-1水平;Pearson法分析HSPN患儿血清TWEAK与VASH-1表达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TWEAK、VASH-1对HSPN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SPN的危险因素。结果HSPN组血清TWEAK、VASH-1水平分别为(61.82±17.94)ng/L、(342.19±54.37)ng/L,显著高于HSP组[TWEAK:(41.89±12.26)ng/L、VASH-1:(288.76±41.68)ng/L]和对照组[TWEAK:(35.94±10.18)ng/L、VASH-1:(275.46±35.81)ng/L],且HSP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TWEAK、VASH-1低表达组比较,TWEAK、VASH-1高表达组肾脏病理分级、24 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水平较高(P<0.05);HSPN患儿血清TWEAK与VASH-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01);TWEAK与VASH-1联合检测诊断H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0.898~0.967),敏感度为84.91%,特异度为88.68%;TWEAK(OR=1.528,95%CI:1.145~2.038)、VASH-1(OR=1.612,95%CI:1.081~2.404)、24 h尿蛋白定量(OR=1.652,95%CI:1.044~2.613)、Cys C(OR=1.498,95%CI:1.090~2.058)、Scr(OR=1.715,95%CI:1.061~2.772)、IgA(OR=1.395,95%CI:1.107~1.758)均是HSP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WEAK、VASH-1在HSPN患儿血清中高表达,两者与HSPN肾功能损伤指标密切相关,都是HSPN的危险因素,对HSPN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诊断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磊 王学成 +3 位作者 徐妍妍 王楠 朱炳鑫 李政委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Da-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变化,并评估...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Da-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变化,并评估其预测儿童TBI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47例中重度TBI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中度亚组(9~12分)和重度亚组(3~8分);以同期因腹股沟斜疝诊治且无基础疾病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IF-1α、BNIP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S100B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HIF-1α、BNIP3、Beclin-1及S100B对TBI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TBI组患儿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BI患儿中,重度亚组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高于中度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P<0.05)。治疗7 d后,非手术TBI和手术TBI患儿的血清HIF-1α、BNIP3、Beclin-1及S100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预测重度TB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835、0.872、0.880(P<0.05),预测TBI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775、0.814、0.751(P<0.05)。结论TBI患儿血清HIF-1α、BNIP3及Beclin-1水平显著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TBI患儿的病情轻重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BECLIN-1 缺氧诱导因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环指蛋白11与核因子κB调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付晓达 高美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interacting protein 1,TNIP1)是重要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调控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文中研究RNF11下游功能及其与TNIP1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RNF11的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等方法构建人NFκB调控蛋白TNIP1全长及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观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方法鉴定其与人RNF11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结合位点,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人TNIP1的全长及其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证实RNF11与TNIP1存在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相互结合位点位于TNIP1的第311至535位氨基酸,。确定RNF11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人RNF11可与TNIP1在细胞内相互结合,其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311至535位氨基酸。RNF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参与细胞内蛋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11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免疫共沉淀 亚细胞定位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勇生 田雪钦 +4 位作者 赵雨欣 宋苗苗 王涵 娄运伟 常廷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NFAIP8L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J雌性TNFAIP8L1^(+/-)小鼠杂交繁殖的第2代TNFAIP8L1^(+/-)小鼠和WT小鼠,进一步自交繁殖出第3代雄性T...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NFAIP8L1)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J雌性TNFAIP8L1^(+/-)小鼠杂交繁殖的第2代TNFAIP8L1^(+/-)小鼠和WT小鼠,进一步自交繁殖出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和第3代WT雄性小鼠。分别取5只正常第3代雄性WT小鼠和5只正常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检测比较2种正常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2种正常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正常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树突状细胞(DC)、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BMNCs)所占百分比。另取5只第3代雄性WT小鼠和4只第3代雄性TNFAIP8L1^(-/-)小鼠,采用脂多糖(LPS)/D-半乳糖胺(D-Gal)诱导制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 h后采取上述方法检测比较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水平,观察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情况,并检测2种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Neu、EOS、DC、BMDMs、BMNCs所占百分比。结果正常WT小鼠和TNFAIP8L1^(-/-)组小鼠肝组织中髓系细胞亚群Neu、EOS、DC、BMDMs、BMNCs百分比及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WT小鼠和TNFAIP8L1^(-/-)小鼠的肝组织HE染色结果均显示肝小叶结构完整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急性肝损伤24 h后,TNFAIP8L1^(-/-)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中Neu、BMNCs百分比及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WT小鼠(P<0.05);2组小鼠肝组织髓系细胞亚群EOS、DC、BMDMs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损伤WT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散在空泡样脂肪变性,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肝损伤TNFAIP8L1^(-/-)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几乎不存在,肝细胞损伤严重且大量坏死,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TNFAIP8L1基因缺陷不影响小鼠肝组织中髓系细胞的发育和小鼠肝脏稳态。TNFAIP8L1在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TNFAIP8L1基因缺陷加重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可能是通过增加Neu和BMNCs浸润而招募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入肝组织,从而加重肝细胞的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 急性肝损伤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彭一鹏 周晓飞 +5 位作者 王剑 藏春光 张悦盼 辛雪 朱春丽 付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02-2008,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表达,并分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免疫沉淀分析TNIP1与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相互作用及其对TRAF6的泛素化影响。分别将空载体、oe-TNIP1或si-TNIP1转染的U87细胞注射到裸鼠的大脑中,并通过BLI方法监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TNIP1表达与IDH野生型神经胶质瘤的较高恶性等级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但与IDH突变型神经胶质瘤无关。TNIP1敲低显著减弱了N3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TNIP1与TRAF6相互作用,并且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与空载体的异种移植物相比,oe-TNIP1的异种移植物显示出加速肿瘤进展,而si-TNIP1的异种移植物则相反。结论TNIP1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进而促进IDH野生型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因子ΚB TNF受体相关因子6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丽 蒋芙蓉 +1 位作者 赵丽英 方先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45...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45例)和无效组(13例)。检测血清TRAF3、FSTL1水平,分析TRAF3、FSTL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效果的关系,以及血清TRAF3、FSTL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后,血清TRAF3、FSTL1水平降低(均P<0.05)。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血清TRAF3、FSTL1水平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AF3、FSTL1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RAF3、FSTL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清TRAF3、FSTL1高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相关,两者联合检测能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无效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卵泡抑素样蛋白1 吗替麦考酚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基因在3T3-L1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其调节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子林 朱从龙 +5 位作者 郭锡熔 倪毓辉 王玢 潘晓琴 周炯英 陈荣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1-394,共4页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基因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1对成熟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MAPK8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形成及肥胖问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基因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1对成熟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MAPK8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形成及肥胖问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在诱导其分化成熟的基础上,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段(0~10d)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重组TNF-α(0.1,1.0,10.0μg/L)干预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1NF-α干预后不同时间(0.5,2,6,12,24h)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应用地塞米松(DEX)、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MIX)、胰岛素后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MAPK8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减低。MAPK8基因表达水平除在诱导分化前至d4、d2~5、d6~10时段内无显著性差异外(P均〉0.05),余各时段问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2.不同浓度重组TNF-α干预成熟脂肪细胞,均能显著上调MAPK8基因的表达,并呈现随TNF-α浓度增加、刺激时间延长,表达调控作用逐渐增强的总体趋势。TNF-α浓度为0.1μg/l,时,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于干预12h时间点开始出现明显上调;浓度增加至1.0μg/L,时,MAPK8基因表达水平开始显著上调的时间点提前至干预2h时,但24h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未见继续上调;TNF-α浓度为10.0μg/L时,除2h时间点MAPK8基因表达开始显著上调外,12~24h时段的表达也呈上调趋势。结论 1.MAPK8基因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下调,其机制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脂质积聚,与肥胖发生有关;2.TNF-α能够上调成熟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其效应总体趋势上呈现剂量及时间反应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基因 3T3-L1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脑血管狭窄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预测价值
9
作者 索志超 刘雨茜 +2 位作者 徐彩娜 杨琛 何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在预测脑血管狭窄人群的颅脑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廊坊...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在预测脑血管狭窄人群的颅脑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接受颅脑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26)与NISR组(n=81)。比较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支架数量、球囊扩张支架的占比、狭窄程度、残余狭窄程度,以及CTRP3、Lp-PLA2、sTREM-1水平。结果ISR组LDL-C、支架数量、球囊扩张支架的占比、狭窄程度、残余狭窄程度、Lp-PLA2水平、sTREM-1水平均高于N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CTRP3水平低于N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数量多、狭窄程度及残余狭窄程度高、CTRP3水平降低、Lp-PLA2、LDL-C、sTREM-1水平上升为脑血管狭窄病患血管成形术后出现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RP3、Lp-PLA2、sTREM-1三者联合在脑血管狭窄病患颅脑血管成形术后出现ISR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784、0.809、0.899,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结论CTRP3水平降低,Lp-PLA2、sTREM-1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狭窄患者颅脑动脉支架术后发生ISR有关,联合指标检测对脑血管狭窄患者颅脑动脉支架术后发生ISR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肿瘤致死因子α诱导的TNFAIP1蛋白与DNA聚合酶δ亚单位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小晓 熊熙文 +1 位作者 周建林 张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人类B12蛋白是第一个被鉴定受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的蛋白,在小鼠中又称为TNFAIP1,其功能尚未见报导.采用蛋白质pull down、荧光定位和免疫共沉淀分析一系列实验证明小鼠TNFAIP1蛋白与DNA聚合酶δ的亚单位P50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由此推测T... 人类B12蛋白是第一个被鉴定受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的蛋白,在小鼠中又称为TNFAIP1,其功能尚未见报导.采用蛋白质pull down、荧光定位和免疫共沉淀分析一系列实验证明小鼠TNFAIP1蛋白与DNA聚合酶δ的亚单位P50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由此推测TNFAIP1蛋白参与DNA复制过程,并为研究人TNFAIP1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亚单位 致死因子 小鼠肿瘤 诱导 DNA聚合酶 肿瘤坏死因子a DNA复制 相互作用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波形蛋白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周松 郝清卿 +3 位作者 黄玲芳 达迎晓 崔振川 狄宁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54-57,6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波形蛋白(VTN)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河北省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9例,根据1年预后分为预...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波形蛋白(VTN)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河北省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79例,根据1年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63例)和预后良好组(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TRP3、VTN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TRP3、VTN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1年,179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20%(63/179)。两组年龄、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CTRP3、VT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收缩压、舒张压、治疗药物、器械辅助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加[OR(95%CI):1.090(1.007~1.179)]、心功能分级增加[OR(95%CI):3.868(1.405~10.652)]、VTN升高[OR(95%CI):1.101(1.039~1.167)],LVEF增加[OR(95%CI):0.680(0.543~0.850)]和CTRP3升高[OR(95%CI):0.946(0.916~0.978)]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TRP3联合VTN水平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0.878)大于血清CTRP3、VTN水平单独预测的0.782、0.787(Z=3.779、3.546,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RP3水平降低、VTN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二者联合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波形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人附睾蛋白4、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测定
12
作者 苏蕴 苏爽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人附睾蛋白4(HE4)、促卵泡生成素(FSH)在卵巢癌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长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卵巢癌患... 目的 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人附睾蛋白4(HE4)、促卵泡生成素(FSH)在卵巢癌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长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卵巢癌组),其中包含FIGO分期Ⅰ~Ⅱ期组59例和Ⅲ~Ⅳ期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7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即良性卵巢肿瘤组。分别比较卵巢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及Ⅰ~Ⅱ期组、Ⅲ~Ⅳ期组的血清HMGB1、TNFAIP8、HE4、FSH水平,并分析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MGB1、TNFAIP8、HE4、FSH水平与FIGO分期相关性及血清HMGB1、TNFAIP8、HE4、FSH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HMGB1、TNFAIP8、FSH、HE4水平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t=6.595,P<0.001;t=7.166,P<0.001;t=2.856,P=0.005;t=6.287,P<0.001)。Ⅲ~Ⅳ期组血清HMGB1、TNFAIP8、FSH、HE4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组(t=10.518,P<0.001;t=7.702,P<0.001;t=4.548,P<0.001;t=10.960,P<0.001)。血清HMGB1、TNFAIP8、FSH、HE4及其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665~0.802)、0.766(0.695~0.827)、0.670(0.594~0.740)、0.732(0.658~0.797)、0.878(0.819~0.923),敏感性分别为74.00%、48.00%、41.00%、67.00%、75.00%,特异性分别为67.14%、94.29%、88.57%、71.73%、90.00%,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其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HMGB1、TNFAIP8、HE4、FSH在卵巢癌患者呈现异常高表达,且与患者病理分期存在正相关性,各指标联合诊断卵巢癌价值好,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 人附睾蛋白4 促卵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道军 赵山虎 +1 位作者 夏平 吴应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IPE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食管癌10例,留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备用。Westem-blot法检测TIPE1在食管癌组织及...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IPE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食管癌10例,留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备用。Westem-blot法检测TIPE1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TIPE1空质粒及过表达载体转染到Eca109食管癌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m-blot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yclinB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结果 TIPE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13±0.01)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34±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29.698/0.000)。TIPE1过表达组TIPE1表达量(1.02±0.10)高于空白质粒组(0.2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13.757/0.000)。TIPE1过表达组细胞活力(0.38±0.03)低于空白质粒组(0.4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3.464/0.026)。TIPE1过表达组细胞早期凋亡率(16.43±1.65)%及晚期凋亡率(23.51±2.35)%均高于空白质粒组(2.58±0.27)%、(3.36±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14.348/0.000,14.689/0.000),且细胞周期主要阻滞于G1期(P<0.05)。TIPE1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目[(42.36±4.24)个]少于空白质粒组[(158.32±14.33)个](t/P=13.440/0.000)。TIPE1过表达组CyclinD1、CyclinB1、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8、MMP-2、MMP-9表达量均低于空白质粒组(t=10.457、10.922、52.034、46.540、11.585、13.555,P均=0.000)。结论 TIPE1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TIPE1过表达能显著抑制Eca109食管癌细胞增殖与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分子1 食管癌 ECA109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叶夏云 宋锦文 +1 位作者 葛秀洁 赵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2-924,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20μg/mL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20μg/mL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与20μg/mLTNF-α作用48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A-SAA的表达。结果:TNF-α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罗格列酮能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形成;罗格列酮可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罗格列酮 3T3-L1脂肪细胞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丽 张玉卓 +6 位作者 金萌 王闪闪 杜静华 张玉果 王荣琦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96±0.174 vs 1.045±0.330,t=12.187,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98±1.672 vs 1.922±1.297,t=7.746,P<0.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0.833、-0.992、-0.848,P值均<0.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36、0.843、0.640,P值均<0.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叉头样转录因子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欣荣 吕伯昌 李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6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CTRP9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DR患者60例为DR组,同时选取50例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CTRP9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DR患者60例为DR组,同时选取50例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单纯糖尿病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基本资料,抽空腹血行CTRP3、CTRP9、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检查,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DR患者CTRP3、CTRP9的相关性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R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DR组的FBG、HbA1c、TG、TC、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LD-C、CTRP3、CTRP9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的病程长于单纯糖尿病组,FBG、HbA1c、TC、LDL-C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CTRP3、CTRP9水平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R患者CTRP3与CTR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3和CTRP9与DR相关,随着CTRP3和CTEP9水平降低,DR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CTRP3和CTRP9与DR发生、发展相关,其水平降低可能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梁伟 赵雅洁 +2 位作者 田书雅 沈琳辉 杨晖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对糖代谢异常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5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92例)、糖耐量异常(IGT)组(76例)、2型糖尿病(T2DM)组(90例)。...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对糖代谢异常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5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92例)、糖耐量异常(IGT)组(76例)、2型糖尿病(T2DM)组(90例)。检测并比较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PBG)、餐后2h胰岛素(P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TRP3和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分析各组患者的CTRP3、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狭窄冠状动脉支数的相关性,血清CTRP3与APN的相关性,以及糖代谢异常患者(IGT组和T2DM组)患者的CTRP3、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的FBG、PBG、HbA1c、FINS、PINS、TG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IGT组和NGT组(P值均<0.05),IGT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NGT组(P值均<0.05)。T2DM组的CTRP3和APN水平均显著低于IGT组和NGT组(P值均<0.05),IGT组的CTRP3和APN水平均显著低于NGT组(P值均<0.05)。3组间T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组和IGT组的CTRP3水平(r值分别为-0.877、-0.632)、APN水平(r值分别为-0.793、-0.607)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P值分别<0.01、0.05)。T2DM组和IGT组的CTRP3水平(r值分别为-0.495、-0.416)、APN水平(r值分别为-0.422、-0.397)与狭窄冠状动脉支数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NGT组的CTRP3、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狭窄冠状动脉支数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在校正年龄、FBG、PBG、FINS、PINS、HbA1c、TG和TC因素后,T2DM组和IGT组的CTRP3水平(r值分别为-0.805、-0.731)、APN水平(r值分别为-0.860、-0.698)与Gensini积分仍呈负相关(P值分别<0.05、0.01),T2DM组和IGT组的CTRP3的水平(r值分别为-0.294、-0.219)、APN水平(r值分别为-0.261、-0.228)与狭窄冠状动脉支数仍呈负相关(P值均<0.05),T2DM组、IGT组和NGT组的CTRP3与APN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0.470和0.397,P值均<0.05)。在糖代谢异常患者中,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CTRP3、APN、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FBG、PBG、FINS、PINS、HbA1c、TC和TG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RP3和APN均为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3.972、-31.352,P值均<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CTRP3、APN水平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脂联素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糖耐量异常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娄秀萍 冯帅 +1 位作者 王玉凡 边云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是新近发现的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发现它在糖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形成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作用。文章将对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在心血管...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是新近发现的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发现它在糖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形成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作用。文章将对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闫振文 郑眉光 李梅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878-188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CTRP3和IL-6水平、颈总动脉IMT和内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度损伤组(62例)、中度损伤组(92例)、重度损伤组(46例)。根据IMT值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组(24例)、增厚组(73例)、斑块形成组(103例)。比较神经缺损程度、动脉硬化程度不同患者血清CTRP3和IL-6水平。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血清CTRP3、IL-6水平与颈总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TRP3水平、颈总动脉内径低于/小于对照组[(87±14)μg/L比(137±36)μg/L、(4.0±0.4)mm比(5.7±0.6)mm],血清IL-6水平、颈总动脉IMT高于/大于对照组[(116±30)ng/L比(23±7)ng/L、(1.39±0.55)mm比(0.89±0.2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损伤组血清CTRP3水平、颈总动脉内径低于/小于轻度损伤组,且重度损伤组低于/小于中度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损伤组血清IL-6水平、颈总动脉IMT高于/大于轻度损伤组,且重度损伤组高于/大于中度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正常组,且斑块形成组低于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且斑块形成组高于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负相关(r=-0.565,P=0.012),血清IL-6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671,P=0.009),血清CTRP3水平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463,P=0.01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水平降低,IL-6水平升高,血清CTRP3、IL-6水平均与颈总动脉IMT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颈总动脉IMT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白细胞介素6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表达与鼻咽癌组织放疗敏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香群 贺印旎 叶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RNA和Maspin mRNA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放疗敏感和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0%和48.33%(P=0.037),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0%和46.67%(P=0.040)。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5),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70.00%比37.50%,P=0.018);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39),与T分期亦呈正相关(P=0.021),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65.00%比37.50%,P=0.044)。结论 TNFAIP3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Maspin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 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放射治疗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