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督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文舒 吴永刚 +5 位作者 杨卓欣 于海波 皮敏 徐绍刚 刘远声 潘孝锦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4期572-573,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顶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大鼠MCAO后TNF-αmRNA表达开始增加,... 目的研究针刺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顶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大鼠MCAO后TNF-αmRNA表达开始增加,针刺督脉组脑缺血再灌注12、24、72 h TNF-αmRNA表达减少。结论针刺督脉经穴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mRNA的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督脉缺血性中风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的介入治疗
2
作者 潘浩 《健康生活》 2011年第9期31-32,共2页
肿瘤介入治疗主要基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供养血管多为动脉,经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肿瘤的供养血管,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肿瘤内的药物浓度,另一方面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促使肿瘤缺血坏死,这样的双重打击其疗效较全身化疗... 肿瘤介入治疗主要基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供养血管多为动脉,经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肿瘤的供养血管,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肿瘤内的药物浓度,另一方面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促使肿瘤缺血坏死,这样的双重打击其疗效较全身化疗明显提高,且副作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肿瘤缺血坏死 动脉选择 化疗药物 插管灌注 药物浓度 全身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后放射介入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娟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6年第6期1658-165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介入化疗 肝癌病人 手术后 原发性 护理 介入化学治疗 肿瘤缺血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治疗方法 肿瘤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凤香 盛金燕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7期1054-1055,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肺癌患者 护理配合 临床分析 综合治疗 肿瘤缺血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基因治疗中的旁观者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道桢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2年第4期199-201,共3页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旁观者效应。目前为止 ,旁观者效应机制尚未有明确结论。本文仅从缝隙连接、细胞凋亡、机体免疫。
关键词 自杀基因治疗 旁观者效应 缝隙连接 细胞凋亡 介质扩散 肿瘤缺血坏死 肿瘤细胞 机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综合治疗肝癌31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姝彬 王虹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4期446-447,共2页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达到使肿瘤缺血坏死,同时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起到化疗作用,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之一;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中晚期肝癌 综合治疗 微波消融 护理 肿瘤缺血坏死 肿瘤供血动脉 不能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秀兰 《医学信息》 2009年第8期1642-1642,共1页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而只能选择非手术治疗。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置人导管到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并经导管...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而只能选择非手术治疗。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置人导管到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并经导管注入药物,以提高肿瘤区药物浓度,使化疗药物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并产生细胞毒性,使肿瘤缺血坏死而缩小。介入治疗副反应小,操作简便,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点,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肝癌病人 护理 肿瘤缺血坏死 早期症状 药物浓度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