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印戒细胞癌的H3K27me3沉默子重塑特征及转录调控功能
1
作者 杜艾贝 任原锋 +9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向俊宇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郭海英 张璇 李玉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5例胃镜样本(正常胃窦/胃体15例,SRCC 20例)。采用以下多组学分析: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检测染色质开放区域;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H3K27me3沉默子区域;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转录组。测序于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完成(符合深度标准)。通过DESeq2筛选H3K27me3相关差异基因(|Log_(2)FC|>1,FDR<0.05),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Homer鉴定转录因子基序,Cytoscape构建调控网络,并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SRCC沉默子主要分布于基因组远端基因间区(占37.06%)。与正常组织相比,SRCC中H3K27me3沉默子信号显著降低(95%CI:1.34~2.30,P=0.007),共鉴定出6257个丢失位点(FDR<0.01)。CUT&Tag和RNA-seq整合分析显示,380个因沉默子丢失而上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OR=4.2,95%CI:2.8~6.3,P=0.002)。免疫组化验证表明,转录因子EH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RCC中存在H3K27me3沉默子重塑现象,转录因子EHF可能在SRCC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沉默子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胃印戒细胞癌生存预测研究
2
作者 刘豹 王化琨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2,共8页
胃型胃癌中的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具有分化程度低、侵袭性高以及预后差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大样本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生存预测模型,从分类和回归的角度,预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 胃型胃癌中的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具有分化程度低、侵袭性高以及预后差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大样本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生存预测模型,从分类和回归的角度,预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治愈情况和生存周期。分别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和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分类模型,通过对比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2%,召回率为80%,泛化能力最好,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同时,使用加速失效时间(Accelerated failuretime,AFT)与COX回归(COX regression,COX)模型,指标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的评估结果显示,COX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最后,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算法绘制生存曲线,探究患者生存期概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以及手术等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概率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机器学习 BP神经网络 生存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3
作者 甘世英 焦作义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82-786,共5页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胃印戒细胞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较于非印戒细胞癌,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预后较差,这与其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胃印戒细胞癌的分子表达谱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现本文就胃印戒...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胃印戒细胞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较于非印戒细胞癌,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预后较差,这与其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胃印戒细胞癌的分子表达谱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现本文就胃印戒细胞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分子特征 化疗耐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术后腹膜转移及预后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启阳 王华南 +1 位作者 刘圣文 赵春临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术后腹膜转移、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1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357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术后腹膜转移、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12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357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57例患者中,94例为SRCC(SRCC组),发生腹膜转移65例(69.1%);263例为非SRCC(NSRCC组),发生腹膜转移126例(47.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RCC组65例发生腹膜转移的患者中,55例(84.6%)发生于术后2 a内,其中Ⅲ期46例(83.6%),Ⅱ期和Ⅰ期9例(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RCC组126例发生腹膜转移的患者中,105例(83.3%)发生于术后2 a内,其中Ⅲ期102例(97.1%),Ⅱ期和Ⅰ期3例(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RCC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3个月,3 a生存率为25.5%;NSRCC组患者分别为26个月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CC组内腹膜转移者中位OS为19个月,3 a生存率为20%;NSRCC组内腹膜转移者分别为23个月和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腹膜转移者的总生存期及3 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RCC、腹膜转移、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脉管侵犯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转移、肿瘤直径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其中SRCC患者的腹膜转移率较高,多发生在术后2 a内,且以Ⅲ期较多见。SRCC患者的预后较NSRCC差,可能与术后高腹膜转移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术后复发 腹膜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下诊治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鹏齐 李雅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922-927,共6页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胃印戒细胞癌属于胃癌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亚型。尽管普遍看法是胃印戒细胞癌的生存率通常较低,但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生存期的差距很大。这一发现突显了尽早检测并治疗该病的至关重要性...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胃印戒细胞癌属于胃癌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亚型。尽管普遍看法是胃印戒细胞癌的生存率通常较低,但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生存期的差距很大。这一发现突显了尽早检测并治疗该病的至关重要性。得益于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检查的水平不断提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已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首选内镜手术方法。然而,这种治疗只适用于部分患者,并且它的治疗效果也会受到淋巴结转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胃印戒细胞癌 内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经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6
作者 谭政 王振 +3 位作者 宫苏敏 黄璐 郎连群 陈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信迪利单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印戒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亦敏 李元元 +6 位作者 王舟 徐伟 李金洲 穆彦熹 姚亚龙 汪文杰 陈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32例GS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32例GS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36例,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GSRC)196例,随访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GS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GSRC和mGSR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0(6.0~70.0)个月、24.0(2.0~7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神经侵犯、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GSRC病理类型、CA125和肿瘤直径可影响GSR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期(OS)(P<0.05),而Her-2、是否接受化疗等对GSRC患者根治术后OS无明显影响(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P=0.031)、合并贫血(P=0.028)、肿瘤直径>5 cm(P=0.009)、神经侵犯(P=0.002)、脉管侵犯(P=0.002)、病理类型为mGSRC(P=0.039)、T_(2)-T_(4)分期(P=0.001)、N_(1)-N_(4)分期(P=0.004)、p TNMⅢ期(P=0.044)、淋巴结清扫数目>30个(P=0.044)和CA125阳性(P=0.009)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GSRC病理类型(P=0.035)、T_(2)-T_(4)分期(P=0.003)和CA125阳性(P=0.010)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pGSRC相比,mGSRC在确诊时pTNM分期较高,侵袭性较强,中位生存时间较短。mGSRC病理类型、T_(2)-T_(4)分期和CA125阳性是GS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 混合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生物学特征及分子病理学机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琳 王艳萍 +4 位作者 吴东瑛 张素敏 李锦毅 张荫昌 辛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16-524,共9页
目的:以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分型和癌细胞功能分化表型研究为基础,从形态、机能与蛋白分子水平相结合的层次,探讨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规律及相关分子病理学机制。 方法:本系列研究标本全部取自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 目的:以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分型和癌细胞功能分化表型研究为基础,从形态、机能与蛋白分子水平相结合的层次,探讨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规律及相关分子病理学机制。 方法:本系列研究标本全部取自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存档石蜡标本和冰冻标本。在病理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酶组织化学、黏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技术(FCM)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比较上述两型胃癌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癌细胞DNA倍体、增生细胞动力学,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丢失等分子生物学特征。 结果:近40a研究发现,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组织学上倾向于弥漫性生长,以吸收-黏液分泌功能双向分化(AMPFDT)为主,生长依赖雌激素,好发卵巢和子宫颈转移。胃黏液腺癌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倾向于团块状或巢状生长,功能分化上表现为AMPFDT型和黏液分泌功能分化型(MSFDT)两种类型,生长不依赖雌激素,以腹膜广泛浸润生长为主要特点,层粘蛋白及其受体和Ⅳ型胶原、CD_(44)v_6、PTE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胃印戒细胞癌。两型胃癌酸性磷酸酶(AC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无显著差异。 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虽都以旺盛的黏液分泌能力为主要特征,但他们在病理形态、超微结构、生长浸润方式、功能分化和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黏液腺 生物学特征 分子病理学机制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组化、免疫组化与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邹赛英 刘旭明 +2 位作者 唐新萍 张培谊 杨自更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组化、免疫组化特性与超微结构特征的相关性 ,为胃印戒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 5 3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标本进行AB -PAS组化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测 ,同时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癌细胞...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组化、免疫组化特性与超微结构特征的相关性 ,为胃印戒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 5 3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标本进行AB -PAS组化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测 ,同时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癌细胞呈现三种形态 :单核细胞样、浆细胞样及印戒细胞样。分泌三种粘液 :肠型酸性粘液、胃型中性粘液和混合型粘液 ,并可同时见于癌组织的不同区域中。本组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CEA均呈强阳性。癌细胞超微结构分为三种形态 :暗细胞型、粘液型、微囊型。结论 :印戒细胞癌的主要特征为CEA性粘液分化 ,印戒细胞癌的三种形态反映CEA性粘液发生、演变至终末期发展的全过程 ;CEA肿瘤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疱为表现的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怡 王振华 +1 位作者 马伟元 陶书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发现胃癌2年,腹壁肿块、水疱8个月。患者于2年前发现患有胃癌,住当地县医院做胃大部切除术,经病理征实为“胃腺癌”。术后行化疗1次,因不能耐受而终止:8个月前左上腹部发现肿块,且增厚变硬,并于其中央...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发现胃癌2年,腹壁肿块、水疱8个月。患者于2年前发现患有胃癌,住当地县医院做胃大部切除术,经病理征实为“胃腺癌”。术后行化疗1次,因不能耐受而终止:8个月前左上腹部发现肿块,且增厚变硬,并于其中央出现水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文献复习 皮肤转移 大疱 大部切除术 腹壁肿块 临床资料 县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浸润转移与免疫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赛英 唐新萍 +2 位作者 刘旭明 王萍 张培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浸润转移 免疫 超微结构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中HGF、TGF-β1及P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红 李乾 +2 位作者 邢璐 卢玉娟 谈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85-887,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TGF-β1与P选择素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在转移与浸润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GF、TGF-β1与P选择素在72例胃印戒细胞癌和64例胃其他类型腺癌及30...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TGF-β1与P选择素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在转移与浸润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GF、TGF-β1与P选择素在72例胃印戒细胞癌和64例胃其他类型腺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HGF、TGF-β1与P选择素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5),HGF与TGF-β1、TGF-β1与P选择素表达皆呈正相关(r=0.254,P<0.05;r=0.713,P<0.01)。TGF-β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选择素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GF、TGF-β1与P选择素与胃印戒细胞癌转移浸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印戒细胞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胃印戒细胞癌 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例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春芳 张泳康 蔡衍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3-354,共2页
64例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分析许春芳,张泳康,蔡衍郎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镜室(苏州215006)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是一种由印戒细胞构成的浸润型癌,在胃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较... 64例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分析许春芳,张泳康,蔡衍郎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镜室(苏州215006)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是一种由印戒细胞构成的浸润型癌,在胃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较小。我院内镜室在1983~1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内镜 肿瘤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98059联合紫杉醇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赛福丁·柯尤木 布力布·吉力斯汉 +5 位作者 马兰英 李娜 阿布拉江·塔依尔 刘翠云 舍玲 唐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联合紫杉醇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胃印戒细胞癌KATOⅢ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紫杉醇、PD98059以及两药联合作用48 ...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联合紫杉醇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胃印戒细胞癌KATOⅢ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紫杉醇、PD98059以及两药联合作用48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紫杉醇、PD98059以及两药联合作用48 h或24 h后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分裂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和细胞迁移情况。结果:经紫杉醇(1μg/mL)、PD98059(5、20、40μmol/L)以及两药(1μg/mL+5、20、40μmol/L)联合作用后,各给药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且联用组显著高于紫杉醇、PD98059同剂量单用组(P<0.05)。经紫杉醇(1μg/mL)、PD98059(40μmol/L)以及两药(1μg/mL+40μmol/L)联合作用后,紫杉醇组和两药联用组细胞的早期、晚期凋亡率以及Cleave-caspased-3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联用组显著高于紫杉醇、PD98059单用组(P<0.05);各给药组的细胞迁移数均显著减少,且联用组显著少于紫杉醇、PD98059单用组(P<0.05)。结论:紫杉醇、PD98059均可抑制人胃印戒细胞癌KATO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紫杉醇还可促进该细胞的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MEK/ERK通路有关。两药联用的效果优于紫杉醇或PD98059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紫杉醇 PD98059 增殖 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 迁移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KATO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腹水转移的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培谊 邹赛英 唐新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腹水转移 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血管形成及超微结构特征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赛英 唐新萍 张培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 :对胃印戒细胞癌微血管形成进行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 5 3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标本 ,进行CD34免疫组化检测及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同时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 3例... 目的 :对胃印戒细胞癌微血管形成进行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 5 3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标本 ,进行CD34免疫组化检测及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同时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 3例胃印戒细胞癌浸润区域组织CD34阳性 ,MVD值显著高于粘膜内癌 (P <0 0 1) ;超微结构显示 :印戒细胞癌组织中幼稚的微血管丰富 ,内皮细胞增生活跃 ,基底膜不完整。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微血管形成具有高密度性 ,浸润的癌组织较原发癌灶血管程度活跃 ;新生血管化与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是印戒癌细胞较早发生浸润转移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浸润转移 肿瘤 血管形成 超微结构 特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印戒细胞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文慧 田慧 +2 位作者 谭雅琴 袁晓荣 刘翠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DOT)治疗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方案治疗,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DOT)治疗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晚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方案治疗,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替吉奥40~60 mg/m2,分2次口服,1~14 d,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2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 13例,SD 7例,PD 2例,客观有效率为59.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性呕吐和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胃印戒细胞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替吉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福伦 李斌 +1 位作者 徐蓉 陈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8-169,共2页
患者女,36岁。头痛2月,伴呕吐1月余。胃镜及组织病理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化疗前全身出现皮下结节,局部活检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予以FAM方案化疗,6周1次,3个月后死亡。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皮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液腺癌与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志君 陈剑辉 +4 位作者 王天宝 石汉平 蔡世荣 何裕隆 詹文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ucinous gastric carcinoma,MGC)与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我科收治的1016例连续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MGC... 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ucinous gastric carcinoma,MGC)与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我科收治的1016例连续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MGC与SRC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的差异。结果胃癌病例中,MGC占胃癌的6.8%(68例),SRC占9.1%(92例)。MGC与SRC两组相比,在年龄分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接受根治手术、临床TNM分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比、肿瘤大小、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肝转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GC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29.4%,而SRC则为37.3%,MGC的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当伴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或Borrmann Ⅲ型时,MG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低于SRC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手术是MGC的独立预后因素;而Borrmann分型、TNM分期及根治手术是SR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GC与SRC比较,MGC在年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根治手术及TNM分期临床病理方面表现差,MGC5年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为更多的临床病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临床病理 预后 黏液型 胃印戒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ER、PR表达及与生物学特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春 瞿彩平 +1 位作者 谭明 于永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84-87,共4页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病理表达以及生物学特征关系。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病患的肿瘤组织,并开展免疫组化检验,记录ERα、ERβ...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病理表达以及生物学特征关系。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病患的肿瘤组织,并开展免疫组化检验,记录ERα、ERβ与PR临床表达,再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关系。结果表明:本组样本的胃癌细胞组织中ERα与PR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在胃癌细胞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同病患性别、年龄、病灶位置、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等情况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但各项指标同病患肿瘤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ER、PR表达情况与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可依据激素依赖性原理给予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生物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