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韦青 袁幸 +4 位作者 徐琦 李晶晶 陈磊 罗聪 应杰儿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此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Stat软件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 目的分析初诊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此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Stat软件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1614例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肝转移(641例)和非肝转移(973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肝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通过Log-Rank检验计算各因素OS的差异。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转移和非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诊断年龄、种族、性别、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均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诊断年龄、种族、性别、原发灶部位、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骨转移、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641例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肺转移均与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肝转移的患者整体预后较差,诊断年龄、N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和肺转移均为Ⅳ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肝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诺模图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罗盼权 肖楠平 +2 位作者 郭涛 张鹤瑞 彭世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方法对收治的326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在... 目的探讨影响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方法对收治的326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诺模图来预测AEG患者3年和5年DFS,C指数和校准曲线图评估诺模图的性能。结果326例AEG患者中,年轻组(<70岁)281例,老年组(≥70岁)45例。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龄、TNMⅠ~Ⅱ期和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DFS较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3年和5年校正曲线表明诺模图预测效能良好。临床决策曲线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年龄、TNM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是AEG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构建并验证的诺模图可用于预测AEG患者的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无病生存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TNM分期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SRP靶向调控JAK1/STAT3信号通路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张海峰 王梦瑶 +3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洋洋 李丽 韦海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探讨KH型剪切调节蛋白(KHSRP)靶向调控JAK1/STAT3信号轴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移植瘤生长与肺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淮河医院确诊的64例AEG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KH型剪切调节蛋白(KHSRP)靶向调控JAK1/STAT3信号轴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移植瘤生长与肺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淮河医院确诊的64例AEG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AEG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HSRP的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AEG细胞OE-19、TE-7、BIC-1、FLO-1、SK-GT-4、BE-3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KHSRP的表达差异。通过慢病毒载体对KHSRP进行敲减和过表达处理,分别转染OE-19与TE-7细胞、FLO-1与SK-GT-4细胞,实验分为sh-NC组、sh-KHSRP组和Vector组、KHSRP过表达组(KHSRP组)。采用qPCR法检测敲减或过表达效率,CCK-8法、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敲减或过表达KHSRP对AE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构建小鼠异种移植瘤和肺转移模型,观察KHSRP对移植瘤体内生长和转移的作用。WB法验证KHSRP靶向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拯救实验验证KHSRP是否通过调节JAK1/STAT3信号通路促进AEG细胞的恶性进程。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AEG组织中KHSRP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细胞功能实验分析显示,KHSRP过表达在体外均显著促进AE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或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KHSRP在裸鼠体内具有促进AEG细胞移植瘤生长与肺转移的作用(P<0.05或P<0.01)。在敲减KHSRP后,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STAT3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过表达KHSRP后情况则均反之(P<0.05或P<0.01)。细胞拯救实验显示,KHSRP可以逆转敲减JAK1/STAT3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KHSRP通过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调控AEG细胞转移的恶性进程,KHSRP有望成为AEG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KHSRP JAK1/STAT3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结合部癌全腹腔镜下圆形与线形消化道重建的选择与思考
4
作者 朱初明 晏江 杨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11,共3页
随着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全胃切除成为主要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自1999年Uyama等[1]首次报道以来,全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技术难点尤其食管空肠重建,吻合位置高,操作空间有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随着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全胃切除成为主要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自1999年Uyama等[1]首次报道以来,全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技术难点尤其食管空肠重建,吻合位置高,操作空间有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常常使外科医师面临巨大挑战。理想的吻合方式应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兼顾。目前食管空肠吻合主要有线形与圆形吻合两大类[2-3],两种吻合方式各有千秋,但也存在很多争议,迄今仍无统一标准。笔者根据个人单中心经验,对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全腹腔镜 吻合方式 食管结合部 食管空肠 外科医师 全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线CT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反应
5
作者 周川沁园 许敏 +1 位作者 郭文文 陈天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对新辅助化疗(NAC)的反应性。方法从2个医疗中心回顾性收集经内镜活检证实为AEG的1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增强CT影像,将中心1纳入的病人(134例)按7∶3... 目的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对新辅助化疗(NAC)的反应性。方法从2个医疗中心回顾性收集经内镜活检证实为AEG的1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增强CT影像,将中心1纳入的病人(134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00例)和内部验证集(34例),中心2纳入的病人作为外部验证集(34例)。所有病人接受统一NAC方案及治疗前后增强CT检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训练集病人按照治疗反应分为疾病控制组(71例)和疾病进展组(29例),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筛选以确定独立预测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正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带来的临床净收益。结果训练集中疾病控制组和疾病进展组间cT分期、大体肿瘤体积(GTV)、Siewert分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Siewert分型、cT分期、GTV为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AUC均>0.80,训练集中模型的AUC(0.841)和敏感度(0.935)最高,而特异度最低(0.65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高度吻合,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能带来净收益。结论基于cT分期、GTV和Siewert分型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局部进展期AEG对NAC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新辅助化疗 列线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6
作者 蒲莹 詹珂 陈道荣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399-413,共15页
目的:系统地评价PD-1/PD-L1抑制剂对于晚期阶段胃癌或者胃食管结合部肿瘤(Gastric Cancer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GC/GEJC)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的各大数据库... 目的:系统地评价PD-1/PD-L1抑制剂对于晚期阶段胃癌或者胃食管结合部肿瘤(Gastric Cancer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GC/GEJC)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的各大数据库文献,如万方、CNKI、维普、Pub Med、Clinical Trials、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近十余年公开途径发表的PD-1/PD-L1抑制剂用在GC/GEJC治疗中的相关性文献,依照入选标准选择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进行数据提取环节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以软件Review Manager 5.3对结局指标予以分析。结果:纳入的8篇文献合计6345例的患者,其中的PD-1/PD-L1抑制剂治疗(试验组)有3257例的病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有3088例的病例。全部是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与常规化疗方案或安慰剂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方案可延长晚期GC/GEJC患者OS (HR = 0.79, 95% CI: 0.74~0.84, P < 0.0001)。亚组分析提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对比化疗或安慰剂、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均能够改善晚期GC/GEJC患者的OS;PD-1/PD-L1抑制剂的给药方案不能改善患者的PFS (HR = 0.94, 95% CI: 0.74~1.19, P = 0.59)。亚组分析结果提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与化疗组相比并不能改善患者PFS (HR = 1.28, 95% CI: 1.05~1.56, P = 0.01);PD-1/PD-L1抑制剂单药对比安慰剂、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组能提高患者PFS (HR = 0.73, 95% CI: 0.67~0.80, P < 0.00001);综合分析结果提示PD-1/PD-L1抑制剂不能改善患者客观缓解率(RR = 1.0, 95% CI: 0.78~1.29, P = 0.9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常规化疗相比、PD-1/PD-L1抑制剂单药与安慰剂相比均能改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但PD-1/PD-L1抑制剂单药与常规化疗相比并无优势结果提示试验组引发的治疗相关性的不良事件偏少,安全性更高(RR = 0.85, 95% CI: 0.74~0.99, P = 0.03)。亚组分析结果提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与化疗相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RR = 0.69, 95% CI: 0.60~0.81, P < 0.00001);PD-1/PD-L1抑制剂单药与安慰剂相比、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化疗相比较,安全性并没有提高;8篇入选文献以OS、PFS指标测值作为结局目标,对其实施偏倚性的分析,漏斗图显示图形在两侧基本对称,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常规化疗相比可以改善晚期GC/GEJC患者的OS、PFS及客观缓解率,但并没有提高安全性。PD-1/PD-L1抑制剂单药对比常规化疗,能改善晚期GC/GEJC患者OS,且有更高的安全性,但不能提高患者的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PD-1 食管结合部肿瘤 胃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治疗联合机器人胃癌根治术15例报告
7
作者 罗子俨 李政焰 +6 位作者 杨永璞 陈远丰 宫厚华 杨龙燕 钱锋 余佩武 石彦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1月为15例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机器人胃癌根治术... 目的:初步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1月为15例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2~5个周期,治疗结束至手术间隔4(2,5)周。新辅助治疗后患者肿瘤缓解率73.3%,手术时间305(280,367)min,术中出血量200(110,300)mL,切口长度6(5,7)cm,淋巴结清扫总数(32.8±14.5)枚,肛门排气时间3(3,4)d,术后住院11(9,12)d。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Clavien-DindoⅢ级1例。结论: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可达到较好的肿瘤降期效果,联合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新辅助化疗 胃癌根治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8
作者 郑燕怡 谢永贤 +2 位作者 黄诗雄 蒋帆 覃登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64-0167,共4页
探讨阿帕替尼对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 探讨阿帕替尼对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0.00%,临床控制率为8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和50.00%(P<0.05)。两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及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和CA19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帕替尼在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食管结合部 肝转移 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硫氨酸β-合成酶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刘广杰 韩亚青 +4 位作者 张浩然 解少男 刘芳 巨建梅 刘庆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CB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CBS表达水平与VEGF及肿瘤MVD的相关性。探讨CBS表达水平与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BS在AEG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162/243)和30.45%(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S表达水平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VEGF表达及MVD均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饮酒史无关(P>0.05)。CBS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63个月,显著长于CBS高表达患者的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BS表达(HR=1.827,95%CI:1.146~2.912,P=0.011)、VEGF表达(HR=2.684,95%CI:1.637~4.401,P<0.001)、MVD(HR=4.064,95%CI:2.419~6.829,P<0.001)及TNM分期(HR=2.354,95%CI:1.523~3.638,P<0.001)是影响AEG患者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CBS高表达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是AEG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在AEG的诊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AEG) 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祖禹 魏红 +4 位作者 刘倩 王耀强 樊雪雁 罗瑞英 罗长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5,共12页
目的 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SiewertⅡ/Ⅲ型AEG且接受... 目的 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SiewertⅡ/Ⅲ型AEG且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样本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与验证组。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预测SiewertⅡ/Ⅲ型AEG早期复发的变量,并构建早期复发预测模型。基于Bootstrap法进行1000次重复抽样验证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32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2年内复发者122例;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JCC分期、分化程度、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肿瘤长径是SiewertⅡ/Ⅲ型AEG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ROC曲线得到建模组AUC为0.836(95%CI:0.785~0.887),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5.6%;验证组AUC为0.812(95%CI:0.711~0.912),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87.7%。建模组与验证组的校准曲线显示拟合曲线与参考曲线接近,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稳定性。DCA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0.05~0.75时模型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的预测SiewertⅡ/Ⅲ型AEG早期复发的多因素模型,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为术后病情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ewertⅡ/Ⅲ型食管结合部 复发 预测模型 LASSO-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冰 高宁 +3 位作者 高胜男 郭珊 牛梦娜 刘国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7-971,共5页
目的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经济性。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利用RATIONALE-305试验和相关文献数据建立分区生存模型,循环周期为3周,模拟时限为10年,贴现率为5%。以质量... 目的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经济性。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利用RATIONALE-305试验和相关文献数据建立分区生存模型,循环周期为3周,模拟时限为10年,贴现率为5%。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为健康产出指标,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经济性,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可使患者多获得0.268QALYs,但治疗成本会增加70404.8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262431.62元/QALY,低于3倍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意愿支付阈值(268074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效用值和替雷利珠单抗药品成本对ICER值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WTP阈值为3倍2023年我国人均GDP时,替雷利珠单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53.3%。结论当WTP阈值为3倍2023年我国人均GDP时,与安慰剂联合化疗方案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食管结合部 一线治疗方案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方成 袁青玲 +3 位作者 徐娟俐 朱丹霞 王琦 吴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42例,其中18例初治患者,24例复发难治患者。阿帕替尼口服剂量为250~850...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42例,其中18例初治患者,24例复发难治患者。阿帕替尼口服剂量为250~850 mg,同时根据患者体能状态及不良反应给予相应剂量调整;联合化疗方案包括单药替吉奥、XELOX、SOX方案和经导管肝动脉及胃动脉化疗栓塞(TACE),采用RECIST 1.1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NCI-CTCAE 4.0版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分析临床疗效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预后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个(2~6个),中位TACE次数为3次(1~3次);其中PR 3例、SD 22例和PD 17例,有效率(RR)为7.14%,疾病控制率(DCR)为59.52%;中位生存期(OS)为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0个月。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是否行胃切除术、TACE、联合化疗和阿帕替尼不同初始剂量均与RR和DCR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PF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否联合化疗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阿帕替尼单药组较联合化疗组的OS差(HR=9.376,95%CI:2.178~40.361,P<0.05)。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高血压、乏力及腹泻,多为1~2级,发生率低,可耐受。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延长该部分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食管结合部 肝转移 阿帕替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4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专业组 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 +6 位作者 中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研究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 胡建昆 陈龙奇 季加孚 李印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33-152,共20页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自颁布以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提升了我国AEG的外科治疗水平。经过5年的临床实践,该共识普适性和可行性已得到广泛证实。鉴于AEG发病...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自颁布以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提升了我国AEG的外科治疗水平。经过5年的临床实践,该共识普适性和可行性已得到广泛证实。鉴于AEG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趋势及其解剖部位、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特殊性,AEG成为近5年来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不断有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发表。但是,对于AEG的定义、分型、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规范和消化道重建等外科问题,仍旧存在争议。鉴于此,有必要对2018版的共识进行更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整合并分析5年来新的最佳临床证据,参考最新国际指南与共识,结合我国外科专家组意见,针对AEG外科治疗关键环节,包括AEG的定义和分型、手术径路、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及外科围手术期治疗等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相关推荐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AEG的外科治疗方式。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逐步探索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食管肿瘤 肿瘤 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牛犇 张敏(综述) 董博(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929-2934,共6页
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及发病机制被发现,为AEG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主要就SiewertⅢ型AEG的细胞起源、常见突变基因、基因亚型、异... 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及发病机制被发现,为AEG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主要就SiewertⅢ型AEG的细胞起源、常见突变基因、基因亚型、异常非编码RNA及异常传导通路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为AEG的研究现状提供一些参考,丰富了非编码RNA及信号通路的内容,为针对异常基因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的相关研究揭示了AEG的分子改变特征,但是未对基因互作、信号通路深层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未来还需联合多组学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推动AEG的精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微小RNA 基因分型 长链非编码RNA 信号传导通路 Siewert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食管空肠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对比研究
15
作者 赵文杰 姚磊 +3 位作者 谢华兵 王映捷 吴安定 杜恒 《腹部外科》 2024年第6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在全腹腔镜下行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采用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的术中、术后结果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接受全腹腔镜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 目的探讨在全腹腔镜下行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采用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的术中、术后结果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接受全腹腔镜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病人资料,根据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手工吻合组与器械吻合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总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共纳入42例病人,其中手工吻合组22例、器械吻合组20例。手工吻合组与器械吻合组病人比较,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5.82±2.79)min比(31.65±3.03)min,P<0.001]和总手术时间[(256.18±19.31)min比(269.65±17.14)min,P<0.05]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工吻合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总费用比器械吻合组低456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比30.0%,P>0.05)。结论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手工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器械吻合的重要补充,因其减少了额外的吻合器械及其相关耗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医保资金和病人的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手工吻合 器械吻合 食管空肠吻合 全腹腔镜
原文传递
FOLFOX4与FLP方案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辅助化疗的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子鑫 王龙 +6 位作者 王玉栋 左静 刘巍 王淑琴 王玉华 刘凤玲 魏素菊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FOLFOX 4方案与FLP方案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食管胃结合部癌及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应用FOLFOX 4方案及FLP方案治疗的患者267例,其中食管胃结... 目的回顾分析FOLFOX 4方案与FLP方案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食管胃结合部癌及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应用FOLFOX 4方案及FLP方案治疗的患者267例,其中食管胃结合部癌123例,远端胃癌144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FOLFOX 4方案: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d2;2周为1周期。FLP方案:顺铂30mg/m2静滴,d1~d3;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4h,d1~d5;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d5;3周为1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并对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食管胃结合部癌中,FOLFOX 4方案组及FLP方案组的中位DFS分别为35.9个月和16.8个月(P=0.008),中位OS分别为41.3个月和25.6个月(P=0.013)。远端胃癌中,FOLFOX 4方案组及FLP方案组的中位DFS分别为35.8个月和31.8个月(P=0.925),中位OS分别为46.6个月和43.5个月(P=0.720)。FOLFOX 4及FLP方案耐受性均良好,血液学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FOLFOX 4方案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神经毒性,FLP方案为消化道反应。结论在食管胃结合部癌辅助化疗中,与FLP方案比较,FOLFOX 4方案可延长患者的DFS和OS,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可开展进一步前瞻性研究;在远端胃癌辅助化疗中,未发现上述两方案的DFS或OS差异,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均可作为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远端胃癌 FOLFOX4方案 FLP方案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FBP-1、IGFBP-7与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刘诺凡 赵瑞兴 +2 位作者 任更朴 田金静 田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8期2717-2723,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IGFBP-7与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作为AEG组,...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IGFBP-7与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作为AEG组,另选取同期在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GFBP-1、IGFBP-7水平并统计AEG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患者3年生存情况,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IGFBP-1、IGFBP-7的均值界限将患者分为高水平IGFBP-1组、低水平IGFBP-1组、高水平IGFBP-7组、低水平IGFBP-7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IGFBP-1、IGFBP-7水平与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1、IGFBP-7对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AEG组血清IGFBP-1、IGFBP-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4 cm、低中分化患者血清IGFBP-1、IGFBP-7水平分别低于肿瘤最大径<4 cm、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死亡75例,存活189例。高水平IGFBP-1组、低水平IGFBP-1组、高水平IGFBP-7组、低水平IGFBP-7组患者分别有129、135、136、128例。低水平IGFBP-1组3年生存率为59.26%,低于高水平IGFBP-1组的81.40%(P=0.017)。低水平IGFBP-7组3年生存率为57.81%,低于高水平IGFBP-7组的81.26%(P=0.011)。死亡组低中分化、淋巴管侵犯、壁外血管侵犯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血清IGFBP-1、IGFBP-7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中分化程度、淋巴管侵犯、IGFBP-1水平降低、IGFBP-7水平降低是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BP-1、IGFBP-7单独及2项指标联合预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722、0.786。结论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血清IGFBP-1、IGFBP-7水平显著降低,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有关。低水平IGFBP-1、IGFBP-7与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死亡有关。血清IGFBP-1联合IGFBP-7对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单玉洁 梁平 +3 位作者 吕雅蕾 王龙 张晓琳 单保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GC/GEJ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GC/GEJC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 目的系统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GC/GEJ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GC/GEJC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1月,结局指标主要包括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安全性;采用率差和风险比为效应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1949例患者。结果显示:晚期GC/GEJC患者≥二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比化疗/安慰剂治疗提高了患者12月和18月的总生存率(均P<0.05),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P<0.0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引起的任何级别或≥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化疗/安慰剂治疗。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部分晚期GC/GEJC患者生存终点,且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晚期食管结合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疗 安慰剂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轴促进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转移的恶性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锋 范林林 +2 位作者 康霞 韦海涛 李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目的探究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轴调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恶性进展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并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INC00626、KHSRP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食管腺癌细胞系(OE-19、TE-7、BIC-1、FLO-1、SK-G... 目的探究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轴调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恶性进展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并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INC00626、KHSRP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食管腺癌细胞系(OE-19、TE-7、BIC-1、FLO-1、SK-GT-4、BE-3)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et-1A)中LINC00626、KHSRP的表达差异。利用慢病毒试剂,构建稳定敲降LINC00626的OE-19、TE-7细胞和稳定过表达LINC00626的FLO-1、SK-GT-4。取对数生长期OE-19细胞分为sh-NC组(转染LV3-NC慢病毒)、sh-LINC00626组(转染敲降LINC0062慢病毒),TE-7细胞同上分组;取对数生长期FLO-1细胞分为Vector组(转染LV6-NC慢病毒)、INC00626组(转染过表达LINC0062慢病毒),SK-GT-4细胞同上分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敲降和过表达LINC00626后对食管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肺转移实验检测敲降和过表达LINC006266在活体动物体内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降和过表达LINC00626后KHSRP和JAK/STAT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INC00626和KHSRP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和食管腺癌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敲降LINC00626后,体内和体外食管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水平显著下降(P<0.01),过表达LINC00626后则效果反之(P<0.01)。在敲降LINC0626后,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LINC00626后情况则反之(P<0.05)。结论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轴调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转移的恶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LINC00626 JAK1/STAT3 KHSRP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治疗进展
20
作者 袁敏 马钰 王建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330-2335,共6页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其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前列,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病理分期较晚,患者术后生存较差;手术治疗作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的重建均存在着较大的争...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其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前列,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病理分期较晚,患者术后生存较差;手术治疗作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的重建均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是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做一综述,从而为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分型 手术治疗 淋巴结清扫 消化道重建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