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6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经济性
1
作者 陈永 黄龙转 +2 位作者 顾航烨 陈亚轻 陈吉生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评估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基于INTRIGUE研究数据构建动态Markov模型,设定模型循环周期为6周,模拟患者15年的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 目的评估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基于INTRIGUE研究数据构建动态Markov模型,设定模型循环周期为6周,模拟患者15年的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评价指标,比较ICER与意愿支付(WTP)阈值(我国2023年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200元/QALY)的大小;并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考察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瑞派替尼方案的健康获益低于舒尼替尼(1.21 QALYs vs.1.31 QALYs),但成本更高(323401.88元vs.227532.40元),为绝对劣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费用、无进展生存状态的效用值对ICER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较稳定,且随着WTP增加,瑞派替尼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始终远低于舒尼替尼,并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背景下,与舒尼替尼相比,瑞派替尼作为晚期GIST的二线治疗方案并不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派替尼 舒尼替尼 胃肠道间质瘤 成本-效果分析 二线治疗 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宋芹霞 王祥发 +1 位作者 史恒峰 李承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根据Ki-67增殖指数分为低表达组(Ki-67增殖...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根据Ki-67增殖指数分为低表达组(Ki-67增殖指数≤5%)和高表达组(Ki-67增殖指数>5%),比较两组MSCT影像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Ki-67表达水平的因素;根据术后5年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MSCT影像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组肿瘤直径>5cm、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向外生长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密度、肿瘤生长方式均是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死亡组肿瘤直径>5cm、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向外生长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密度、肿瘤生长方式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向外生长等MSCT影像特征与GIST患者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均与有关,提示MSCT影像特征可用于评估GIST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影像特征 KI-67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脂肪变性作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新预后因素
3
作者 顾天昊 李沣员 徐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1,38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线身体成分参数(包括肌脂肪变性、肌肉减少症和恶病质指数等)在预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 目的:探讨基线身体成分参数(包括肌脂肪变性、肌肉减少症和恶病质指数等)在预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GIST切除术且病理确诊为中高风险的82例患者。通过CT影像量化第3腰椎层面的骨骼肌指数、皮下和内脏脂肪指数以及低衰减肌肉面积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肌脂肪变性或肌肉减少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DFS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其中22例(26.83%)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脂肪变性(P=0.010)、高危险度(P=0.011)和C-KIT外显子13突变(P=0.002)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在3年和5年D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和0.746,表明其预测效能较好。此外,DCA结果表明该列线图在临床决策中具有良好的效用。结论:肌脂肪变性、危险度分级和C-KIT外显子突变类型是GIST患者DFS的重要预测因素。肌脂肪变性相比肌肉减少症在预测GIST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GIST患者的新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脂肪变性 恶病指数 肌肉减少症 无病生存时 胃肠道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价值
4
作者 潘桂海 陈克敏 +3 位作者 周飞 胡佳慧 邸小青 陈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索MRI影像组学特征在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了13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认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DWI、T2WIfs和T1WI序列抽取关联的影像学特征,联合CE-T1... 目的:探索MRI影像组学特征在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了13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认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DWI、T2WIfs和T1WI序列抽取关联的影像学特征,联合CE-T1WIfs及临床数据特征,并通过方差阈值方法、相关性筛选及单变量逻辑回归法筛选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特征构筑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对模型效能开展评估。结果:单因素预测模型中,各序列预测能力不一,其中由DWI构筑的模型评估效能最好,其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60、80.0%和100.0%;在多序列联合模型中,由T2WIfs联合DWI构筑的模型评估效能最好,其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59、87.5%和75.0%;在单序列联合增强模型及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数据模型中,两者的预测效能较单因素构建模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T1WI联合CE-T1WIfs及DWI联合病灶最大直径这2个模型预测效能最高,两者测试集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4、70.4%及85.2%和0.969、96.0%及88.0%。结论:MRI不同序列组学特征所构筑模型均能不同程度地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危险性分级,其中DWI序列展示出优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性分级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神经节细胞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杨武迪 薛冰 +4 位作者 张扬 白越 李世祯 张仁亚 苗森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9-322,335,共5页
目的探讨1例富含神经节细胞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基因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该特殊类型GIS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神经节细胞出现的可能性。结果67岁男性患者,胃肠镜... 目的探讨1例富含神经节细胞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基因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该特殊类型GIS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神经节细胞出现的可能性。结果67岁男性患者,胃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黏膜下隆起,大体上,肿瘤呈边界欠清的灰白灰褐肿块,大小2 cm×1.5 cm×1.5 cm,切面灰白灰褐质稍韧。表现为在典型的梭形细胞型GIST中有神经元细胞散在均匀分布,梭形细胞表达CD117、DOG-1、CD34,而神经元细胞则表达NSE、Syn。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病例C-Kit外显子11的缺失突变。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及转移。结论本研究认为该肿瘤可能属于一种罕见的GIST诱导神经节细胞增殖的亚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它是一种向GIST分化的神经节细胞肿瘤的可能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从类似病例中积累更多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AJAL细胞 神经节细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学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KIT突变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岳玲 陈晓东 +1 位作者 罗泽斌 陈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95-197,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 mal tumor,GIST)是罕见的胃肠道肿瘤,其高恶性转化率致使肿瘤容易转移至肝脏和腹膜。手术是GIST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具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伊马替尼治疗敏感的KIT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 mal tumor,GIST)是罕见的胃肠道肿瘤,其高恶性转化率致使肿瘤容易转移至肝脏和腹膜。手术是GIST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具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伊马替尼治疗敏感的KIT突变GIST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辅助伊马替尼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KIT突变GIST患者,使用TKIs中位总生存期显著提高。目前,临床上明确GIST的KIT突变常需要通过侵入性组织活检进行评估,寻求非侵入性和更快速的评估方法,有助于临床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而降低其复发率及死亡率。现阶段,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影像学检查在预测GIST的KIT突变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外,影像组学可以挖掘及量化肉眼无法评估的高维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并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本文就CT影像学检查和影像组学在预测GIST KIT突变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KIT突变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对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周江浩 谢书海 陈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 探究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介导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佛波酯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建立体外TAMs,将慢病毒shRNA TFAM及阴... 目的 探究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介导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佛波酯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建立体外TAMs,将慢病毒shRNA TFAM及阴性对照shRNA NC转染至TAMs,分别记为TAMs+sh-TFAM组、TAMs+sh-NC组,另取未经转染的细胞记为TAMs组。qRT-PCR检测TFAM、IL-10、精氨酸酶-1(Arg-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FAM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表达水平。将人GIST细胞株GIST-T1分为GIST-T1组、TAMs+GIST-T1组、TAMs+sh-NC+GIST-T1组、TAMs+sh-TFAM+GIST-T1组,使用含不同TAMs培养上清液的新鲜培养基处理。采用CCK-8、EdU染色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水平。结果 与TAMs组和TAMs+sh-NC组比较,TAMs+sh-TFAM组THP-1细胞中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TAMs组THP-1细胞中CD206表达及IL-10、Ar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TAMs+sh-NC组比较,TAMs+sh-TFAM组THP-1细胞中CD206表达及IL-10、Ar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GIST-T1组比较,TAMs+GIST-T1组GIST-T1细胞增殖活性及EdU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TAMs+sh-NC+GIST-T1组比较,TAMs+sh-TFAM+GIST-T1组GIST-T1细胞增殖活性及EdU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敲低TFAM能够抑制TAMs向M2表型极化,从而抑制GIST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止GIST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线粒体转录因子A 相关巨噬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学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图像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分析
8
作者 张笑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38-40,43,共4页
目的:探讨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危险度分级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放射科收治的14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危险程度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两组均给... 目的:探讨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危险度分级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放射科收治的14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危险程度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两组均给予MRI检查与ADC图像分析,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RI检查联合ADC图像对GIST危险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形态、边界、囊变坏死、ADC值、最大三维直径、相关、灰度共生矩阵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肿瘤直径、形态、边界、囊变坏死、ADC值、最大三维直径、相关、灰度共生矩阵熵的AUC值分别为0.853、0.646、0.647、0.665、0.823、0.780、0.783、0.787,均>0.6,提示MRI检查与ADC图像分析对GIST危险度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44,高于单独检测。结论:MRI检查联合ADC图像分析可用于评估GIST患者的肿瘤病理危险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胃肠道间质瘤 直径 危险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李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5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实施价值,以期指导后续诊断。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临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80例。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 目的:探究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实施价值,以期指导后续诊断。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临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80例。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显示阳性70例,多层螺旋CT检出阳性69例;多层螺旋CT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8.55%(68/69)、90.00%(9/10)、81.82%(9/11)、97.14%(68/70)、96.25%(77/80)。中危+高危患者的钙化、边界模糊、有肿瘤血管、坏死、形态不规则占比高于极低危+低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间质瘤、小肠间质瘤患者的强化、淋巴结节上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均较高,可以根据CT征象,对不同发病部位、不同危险度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治疗工作,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发挥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CT征象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辅助治疗对局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
10
作者 邵彦熹 吕敏 +1 位作者 方质斌 朱玉萍 《浙江医学》 2025年第5期469-476,共8页
目的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或术后接受辅助治疗对局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获取2000年至2021年病理确诊为单原发性GIST的1623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1275例(... 目的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或术后接受辅助治疗对局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获取2000年至2021年病理确诊为单原发性GIST的1623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1275例(术后组),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201例(术前组),术前和术后均接受辅助治疗141例(术前术后组),术后接受辅助治疗后再次手术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选择的因素;采用多重补差填补缺失数据,使用1∶1倾向评分匹配、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P=0.008)的患者更有可能选择术前新辅助治疗。肿瘤位置在小肠(P<0.001)、肿瘤分期为Ⅲ期(P<0.001)、组织学分级高(P=0.020)的患者更有可能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术后组,术前组患者总生存率较低。治疗方案是局部GIST预后影响因素(P=0.041),年龄>75岁是影响局部GIST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亚组分析显示,肿瘤位于胃(P=0.014)和肿瘤直径为5~10 cm(P=0.037)的患者,选择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总生存率显著更低。结论术后辅助治疗在改善局部GIST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对于一部分非高危GIST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王峰 刘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2期82-84,88,共4页
目的:探寻对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东莞仁康医院收治的80例GIST患者,对其实行胃镜检查和64排螺旋CT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80例GIST患... 目的:探寻对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东莞仁康医院收治的80例GIST患者,对其实行胃镜检查和64排螺旋CT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80例GIST患者中,病理确诊恶性和良性分别为11例和69例,64排螺旋CT诊断恶性和良性分别为11例和69例,胃镜检查恶性和良性分别为21例和59例;64排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90.91%、特异度98.55%、准确率97.50%均高于胃镜检查的45.45%、76.81%、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GIST患者,胃底部有21例,胃窦部42例,胃体部17例,64排螺旋CT诊断不同部位GIST检出准确率与胃镜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患者在边缘、形态、强化、密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4排螺旋CT应用在GIST中的诊断效能较高,尤其在胃底部、胃窦部、胃体部中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清晰分辨出良恶性中形态、边缘、强化和密度状态,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影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 64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本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2-065,共4页
对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本项研究选取了自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波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对... 对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本项研究选取了自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波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对这两种检查手段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80受试者中胃肠道间质瘤占比56.25,其余43.75%为非胃肠道间质瘤。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峰值时间起始延长现象显著并且其增强强度半衰期、曲线下面积及增强峰值均明显降低(P<0.05)。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多层螺旋CT在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方面均明显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 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术前评估,多层螺旋CT检查展现出了卓越的临床应用效能,其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琼 姜慧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虽然远不及胃肠癌等,但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检出设备的不断升级使得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术前对其进行精准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影像技术可为GIST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及基因突变的评估、监测随访等提供多种有意义的征象。影像功能成像(DWI、IVIM、PET及双能CT等)能对肿瘤内部成分定量评估,在GIST恶性潜能和疗效预测方面有更高价值。近年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给GIST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们的预测能力优于传统指标和影像医生主观判断,向实现GIST精准医疗前进了一大步。本文就影像学在GIST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疗效评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3p靶向Beclin 1介导的自噬增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珊珊 赵海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5,共9页
目的旨在探讨微小RNA miR-124-3p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对伊马替尼(IM)敏感性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根据相应处理方式对GIST细胞进行分组:IM+GIST-T1组、IM+GIST-882组、miR-NC组、miR-124-3p mimic组、miR-124-3p i... 目的旨在探讨微小RNA miR-124-3p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对伊马替尼(IM)敏感性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根据相应处理方式对GIST细胞进行分组:IM+GIST-T1组、IM+GIST-882组、miR-NC组、miR-124-3p mimic组、miR-124-3p inhibitor组、NC组、IM+miR-NC组、IM+miR-124-3p mimic组、IM+miR-124-3p inhibitor组、IM+miR-124-3p mimic+RAPA组、oe-NC组、oe-BECN1组、oe-BECN1+miR-124-3p mimic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24-3p和Beclin-1(BECN1)mRNA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法和EdU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体形成。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3p和BECN1的关系。采用皮下接种法构建GIST-T1细胞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结果qRT-PCR显示,与miR-NC组(0.023±0.002)相比,miR-124-3p mimic组(0.351±0.014)细胞中miR-124-3p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miR-124-3p inhibitor(0.011±0.002)中miR-124-3p表达显著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转染miR-124-3p mimic可显著促进经IM处理的GIST-T1细胞的凋亡(P<0.01),而转染miR-124-3 inhibitor则会抑制细胞的凋亡(P=0.004)。CCK-8结果显示,RAPA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miR-124-3p对IM敏感性的增强作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与NC组相比,IM+miR-NC组细胞中BECN1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比值显著增加,而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IM+miR-NC组相比,IM+miR-124-3p mimic组细胞中BECN1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比值明显降低,而p6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M+miR-124-3p mimic组相比,IM+miR-124-3p mimic+RAPA组BECN1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比值显著增加,而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IM+miR-NC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IM+miR-NC组相比,IM+miR-124-3p mimic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与IM+miR-124-3p mimic组相比,IM+miR-124-3p mimic+RAPA组细胞凋亡明显降低(P<0.01)。BECN1是miR-124-3p的靶基因,而miR-124-3p对BECN1有负向调节作用。miR-124-3p通过下调BECN1影响GIST细胞对IM的敏感性。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miR-124-3p过表达增强伊马替尼对裸鼠移植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24-3p通过负调控BECN1介导的自噬增强GIST细胞对IM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微小RNA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 达峰时 增强强度值 强度半降时 术后危险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妇科肿瘤3例报告
16
作者 韩娟 冯志娟 +6 位作者 倪俊 李晨霞 龚萍 许丽梅 王娜娜 邢炜 梁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样[1]。1983年由Mazur最先报道[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1%~3%[3]。由于GISTs起病无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常常被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女性患者,多因腹痛、下腹包块首诊于妇科,被误诊为卵巢肿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从而延误治疗。我科2019年8月~2023年8月诊治3例GISTs,报道如下,旨在探讨GISTs的疾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从而提高妇科医师对GISTs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人群发病率 妇科医师 下腹包块 妇科肿 疾病特点 叶源性肿 卵巢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时性多复发灶耐药基因分子异质性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王玥 吴迪 +1 位作者 于丹丹 段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50,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6岁,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551-554del)。伊马替尼治疗1年左右,停药4个月后复发,患者出现脾区病灶,继续采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脾区病灶得到控制。59个月后盆腔发现新病灶,采用伊马替尼加量(600 mg·d^(-1))并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脾区病灶大小趋于稳定,而盆腔新病灶体积持续增大。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两复发灶在原有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基础上,分别继发KIT基因13号外显子(p.V654A)和17号外显子(p.Y823D)突变。结论:GISTs在靶向药物选择作用的压力下,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出复杂性,即时间异质性、空间异型性和分子异质性,不同复发灶可以出现不同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复发耐药 二代测序技术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高福来 赵东强 +3 位作者 谢长顺 李莉 胡宗晶 郑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2-374,38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P21活化激酶4(P21-activated kinase 4,PAK4)的表达量,探讨PAK4与GIST危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24例,根据共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通过病理切片来确定不同危险度组的PAK4的表达量,并根据Callow计算方法对不同危险度组进行评分。结果PAK4随着GIST危险度增加表达升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织及瘤旁组织相比,GIST中的PAK4表达量升高。结论PAK4表达量与GIST危险度相关,并且随着危险度升高,表达量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4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19
作者 张艳 季新荣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费用。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灵敏度(93.84%)、特异度(89.09%)、准确度(91.66%)均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81.36%、68.85%、75.00%);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准确率(90.00%)与定性诊断准确率(77.5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66.67%和59.17%);超声内镜的检查时间长于多层螺旋CT,且检查费用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但其检查费用相对更高,实际应用时医师需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组织中CD117、DOG-1、CD34、Ki6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郑雷 于宏伟 +1 位作者 金丹雯 钱立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 目的探讨CD117、DOG-1、CD34、Ki67在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82例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测CD34、DOG-1、CD117、Ki67免疫组化标志物,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1、3、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研究患者5年OS、RFS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117、DOG-1、Ki67阳性分别为95.12%(78/82)、96.34%(79/82)、93.90%(77/82),明显高于D34阳性75.61%(6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OS分别为0%(0/82)、3.66%(3/82)、12.20%(10/82),1、3、5年RFS分别为2.44%(2/82)、28.05%(23/82)、76.83%(63/82)。单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核分裂数、性别与OS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靶向用药、破裂情况、肿瘤部位、危险度、Ki67指数、细胞形态与OS、RF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化蛋白的指数与OS、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标志物是明确GIST诊断的指标,核分裂数、靶向用药、Ki67指数等与GOST预后有相关性,免疫组化蛋白在确诊、估测和治疗GIST方面有显著优势,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