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4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毅 王强 +2 位作者 赵滢 邓鑫 张天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检测PI3K、NF-κB、XIAP、bcl-2与survivin在124例GIST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水平。结果:在GIST中,PI3K、NF-κBmRNA表达与NIH分...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检测PI3K、NF-κB、XIAP、bcl-2与survivin在124例GIST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水平。结果:在GIST中,PI3K、NF-κBmRNA表达与NIH分级、肿瘤侵袭转移、黏膜受侵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XIAPmRNA随NIH分级表达上调;XIAP表达与GIST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即分化程度越低,XIAP阳性表达率愈高,伴有肿瘤侵袭转移的GIST病例XIAP表达水平较高,同时XIAP的表达与黏膜受侵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bcl-2mRNA水平表达上调,与NIH分级、黏膜受侵有关,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转移复发及周围组织浸润无关。survivinmRNA在GIST中的表达与NIH分级、肿瘤侵袭转移、黏膜受侵等因素有关,而与年龄、性别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由于NF-κB的调控作用,各指标之间mRNA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GIST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以进一步激活NF-κBmRNA,从而进入细胞核内调控凋亡相关因子XIAP、bcl-2以及survivinmRNA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信号转导 PI3K/AKT PTEN 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毅 邓鑫 +2 位作者 赵滢 王强 张天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77-680,684,共5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PI3K、Akt、PTEN在GIST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NOS_2、VEGF在GIST中的表达。结果:在GIST中,随着NIH分级增高,PI3K...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PI3K、Akt、PTEN在GIST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NOS_2、VEGF在GIST中的表达。结果:在GIST中,随着NIH分级增高,PI3K、Akt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低危组分别为82.14、115.16;中危组分别为101.34、142.52;高危组分别为138.52、180.55(P<0.05或P<0.01)。而抑癌基因FIEN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低危组为114.28;中危组为73.24;高危组为60.12(P<0.05或P<0.01)。HIF-1α、NOS_2和VEGF的表达与GIST的NIH分级、黏膜受侵及侵袭转移关系密切(P<0.05或P<0.01)。有侵袭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Ⅰ、Ⅱ级与Ⅲ、Ⅳ级患者的HIF-1α的阳性率分别为46.2%、68.4%(P<0.01);黏膜受侵和无受侵组的患者HIF-1α阳性率分别为88.2%、54.4%(P<0.05);Ⅰ、Ⅱ级与Ⅲ、Ⅳ级患者NOS_2的阳性率分别为42.3%、70.4%(P<0.05);黏膜受侵和无受侵组的患者NOS_2阳性率分别为88.2%、55.7%(P<0.01);Ⅰ、Ⅱ级与Ⅲ、Ⅳ级患者的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6.2%、61.2%(P<0.01);黏膜受侵和无受侵组的患者VEGF阳性率分别为79.4%、50.6%(P<0.01);HIF-1α、NOS_2和VEGF的的表达未发现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HIF-1α与NOS_2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0.392,P=0.026);HIF-1α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68,P=0.034);NOS_2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21)。结论:PI3K-Akt信号途径可能通过抑癌基因PTEN的调控来调节HIF-1α蛋白的表达,HIF-1α、NOS_2和VEGF以及MVD的表达与GIST的NIH分级、黏膜受侵及肿瘤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信号转导 PI3K-AKT PTEN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经济性
3
作者 陈永 黄龙转 +2 位作者 顾航烨 陈亚轻 陈吉生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评估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基于INTRIGUE研究数据构建动态Markov模型,设定模型循环周期为6周,模拟患者15年的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 目的评估瑞派替尼与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二线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基于INTRIGUE研究数据构建动态Markov模型,设定模型循环周期为6周,模拟患者15年的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评价指标,比较ICER与意愿支付(WTP)阈值(我国2023年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200元/QALY)的大小;并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考察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瑞派替尼方案的健康获益低于舒尼替尼(1.21 QALYs vs.1.31 QALYs),但成本更高(323401.88元vs.227532.40元),为绝对劣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瑞派替尼和舒尼替尼费用、无进展生存状态的效用值对ICER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较稳定,且随着WTP增加,瑞派替尼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始终远低于舒尼替尼,并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背景下,与舒尼替尼相比,瑞派替尼作为晚期GIST的二线治疗方案并不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派替尼 舒尼替尼 胃肠 成本-效果分析 二线治疗 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宋芹霞 王祥发 +1 位作者 史恒峰 李承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根据Ki-67增殖指数分为低表达组(Ki-67增殖...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根据Ki-67增殖指数分为低表达组(Ki-67增殖指数≤5%)和高表达组(Ki-67增殖指数>5%),比较两组MSCT影像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Ki-67表达水平的因素;根据术后5年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MSCT影像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组肿瘤直径>5cm、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向外生长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密度、肿瘤生长方式均是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死亡组肿瘤直径>5cm、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向外生长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密度、肿瘤生长方式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向外生长等MSCT影像特征与GIST患者Ki-67表达水平及预后均与有关,提示MSCT影像特征可用于评估GIST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多层螺旋CT 影像特征 KI-67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5
作者 官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探讨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GIST)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60例GIS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伊马替尼400mg口服,每日一次,连续12个月;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肿瘤标... 探讨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GIST)术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60例GIS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伊马替尼400mg口服,每日一次,连续12个月;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水平、肝功能、血液学参数和营养状态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肿瘤标志物水平、肝功能、血液学参数和营养状态评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微症状。结论 伊马替尼在GIST术后辅助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为GIST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评估伊马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伊马替尼 术后辅助治疗 疗效评估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联合应用对胃肠道间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李祉剑 王文思 +3 位作者 马鸿滢 贾钧凯 张天彪 赵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GIST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胞形态表征;给予药物作用后,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GIST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胞形态表征;给予药物作用后,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用AFM检测相关分子结合力的变化;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变化。结果AFM成像提示伪足平铺在GIST细胞周围,GIST细胞具有易于转移的特征;单独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或苹果酸舒尼替尼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明显降低,GIST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密度下降,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子结合力下降,联合用药时上述变化更加明显;单独用药时,GIST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而联合用药对GIST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更为显著。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单独用药均能显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降低GIST细胞表面EGFR密度,并减弱其与EGF的分子结合力,减弱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甲磺酸伊马替尼 苹果酸舒尼替尼 联合用药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检测及其意义
7
作者 聂胜利 王蓓蓓 +1 位作者 张庆芳 吴军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752-753,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13K、Akt和PTEN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NOS2和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13K、Akt和PTEN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NOS2和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P13K、Akt表达水平随着NIH分级增高而上调(P〈0.05);PTEN表达水平随着NIH分级增高而下调(P〈0.05)。而HIF-1、NOS2和VEGF表达水平与NIH分级、黏膜受侵及侵袭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0.05):(1)I、Ⅱ级与Ⅲ、Ⅳ级患者的HIF-1阳性率分别为43.6%和69.7%,NOS2阳性率分别为44.3%和72.5%.VEGF阳性率分别为47.5%和62.8%;(2)黏膜受侵与无受侵组患者的HIF-1阳性率分别为89.4%和52.1%,NOS2阳性率分别为87.3%和56.2%,VEGF阳性率分别为78.7%和51.8%;(3)有侵袭转移组患者相比于无侵袭转移组阳性率明显升高。此外,HIF-1与NOS2二者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HIF-1与VEGF二者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NOS2与VEGF二者阳性表达之间亦呈正相关。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P13K/Akt信号可能通过调控PTEN从而调节HIF-1表达.HIF-1、NOS2和VEGF表达水平与NIH分级、黏膜受侵及侵袭转移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P13K/AKT PTEN HIF-1 NOS2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R/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胃肠间质瘤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昊 陈平 柳欣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0期794-797,共4页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大多数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伊马替尼在GIST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其耐药现象也日益突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活化后可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大多数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伊马替尼在GIST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其耐药现象也日益突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活化后可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及演进发挥作用,该通路业已成为多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针对GIST的相关药物相继进入临床试验。IGF-1R药物与TKIs的联合应用有望成为GIST靶向治疗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 分子机制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器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 cm以内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杨君丽 孙宗强 +1 位作者 刘奇峰 张西亮 《海南医学》 2025年第7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套扎器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治疗2 cm以内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最大直径2 cm以内的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探讨套扎器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治疗2 cm以内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最大直径2 cm以内的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ESD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套扎器辅助ESD术治疗,治疗出院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穿孔率、肿瘤切除率)以及术前和术后3 d的胃动素、胃泌素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4.86±2.42)m L、(18.18±2.01)min,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31.39±3.10)m L、(35.02±3.70)min,术中穿孔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6%,肿瘤切除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胃动素、胃泌素和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胃动素、胃泌素、CD4^(+)、CD4^(+)/CD8^(+)均降低,CD8^(+)均上升,且研究组患者的胃动素、胃泌素、CD4^(+)、CD4^(+)/CD8^(+)分别为(121.50±15.83)ng/L、(80.50±7.64)ng/L、(44.20±4.71)%、1.48±0.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74±10.26)ng/L、(63.11±6.52)ng/L、(40.33±5.42)%、1.35±0.11,CD8^(+)为(29.65±2.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7±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结论套扎器辅助ESD术治疗2 cm以内GIST的手术创伤更小,且能降低穿孔风险,对患者的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套扎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功能 免疫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价值
10
作者 潘桂海 陈克敏 +3 位作者 周飞 胡佳慧 邸小青 陈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索MRI影像组学特征在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了13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认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DWI、T2WIfs和T1WI序列抽取关联的影像学特征,联合CE-T1... 目的:探索MRI影像组学特征在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了13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认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DWI、T2WIfs和T1WI序列抽取关联的影像学特征,联合CE-T1WIfs及临床数据特征,并通过方差阈值方法、相关性筛选及单变量逻辑回归法筛选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特征构筑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对模型效能开展评估。结果:单因素预测模型中,各序列预测能力不一,其中由DWI构筑的模型评估效能最好,其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60、80.0%和100.0%;在多序列联合模型中,由T2WIfs联合DWI构筑的模型评估效能最好,其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59、87.5%和75.0%;在单序列联合增强模型及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数据模型中,两者的预测效能较单因素构建模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T1WI联合CE-T1WIfs及DWI联合病灶最大直径这2个模型预测效能最高,两者测试集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4、70.4%及85.2%和0.969、96.0%及88.0%。结论:MRI不同序列组学特征所构筑模型均能不同程度地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危险性分级,其中DWI序列展示出优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危险性分级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脂肪变性作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新预后因素
11
作者 顾天昊 李沣员 徐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1,38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线身体成分参数(包括肌脂肪变性、肌肉减少症和恶病质指数等)在预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 目的:探讨基线身体成分参数(包括肌脂肪变性、肌肉减少症和恶病质指数等)在预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GIST切除术且病理确诊为中高风险的82例患者。通过CT影像量化第3腰椎层面的骨骼肌指数、皮下和内脏脂肪指数以及低衰减肌肉面积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肌脂肪变性或肌肉减少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DFS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其中22例(26.83%)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脂肪变性(P=0.010)、高危险度(P=0.011)和C-KIT外显子13突变(P=0.002)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在3年和5年D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和0.746,表明其预测效能较好。此外,DCA结果表明该列线图在临床决策中具有良好的效用。结论:肌脂肪变性、危险度分级和C-KIT外显子突变类型是GIST患者DFS的重要预测因素。肌脂肪变性相比肌肉减少症在预测GIST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GIST患者的新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脂肪变性 恶病指数 肌肉减少症 无病生存时 胃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肉瘤样癌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胃肠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李歆尹 陈志楠 +4 位作者 谢飞燕 刘志苏 袁玉峰 田素芳 杨智勇 《腹部外科》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2023年10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1例71岁女性罕见胆囊肉瘤样癌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胃肠间质瘤病人,该例病人因“上腹痛4 d,加重半天”就诊。腹部增强CT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并腔内软组织影并周围渗出、积液并脓肿形成,胆... 2023年10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1例71岁女性罕见胆囊肉瘤样癌合并Ⅰ型神经纤维瘤、胃肠间质瘤病人,该例病人因“上腹痛4 d,加重半天”就诊。腹部增强CT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并腔内软组织影并周围渗出、积液并脓肿形成,胆囊癌可能;左侧腹腔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病人既往诊断Ⅰ型神经纤维瘤。于2023年10月31日行胆囊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胆囊肉瘤样癌、胃肠间质瘤。病人术后行放化疗及靶向治疗,2024年6月8日因肝转移瘤-结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死亡。胆囊肉瘤样癌临床罕见,与其他类型胆囊癌鉴别困难,需综合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才能明确诊断,尚未有确切的诊疗指南,预后不佳。Ⅰ型神经纤维瘤老年病人建议常规筛查消化道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肉样癌 Ⅰ型神经纤维 胃肠
原文传递
桃叶珊瑚苷调节RhoA/ROCK信号通路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活力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3
作者 李娟 石海平 李维民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目的]研究桃叶珊瑚苷(AU)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活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U8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U低浓度组、AU中浓度组、AU高浓度组、Y-27632组、AU高浓度+Y-27632组。细胞计数器试剂盒(C... [目的]研究桃叶珊瑚苷(AU)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活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U8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U低浓度组、AU中浓度组、AU高浓度组、Y-27632组、AU高浓度+Y-27632组。细胞计数器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1、ROCK2表达。构建GBM裸鼠模型,随机分为裸鼠对照组、AU组、Y-27632组、AU+Y-27632组,测量肿瘤质量与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GBM细胞活力随着AU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选择U87作为后续实验细胞,选择10、25、50μmol/L浓度作为AU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AU低、中、高浓度组和Y-27632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RhoA、ROCK1、ROCK2表达显著下降,凋亡率、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高浓度AU和Y-27632组共同处理的细胞变化更显著(P<0.05)。AU和Y-27632均能抑制移植瘤质量和体积,降低RhoA/ROC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0.05)。[结论]AU能抑制GBM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EMT,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细胞活力 上皮转化 桃叶珊瑚苷 RhoA/ROC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研究
14
作者 陈振光 罗瑶 +2 位作者 吴松阳 于金源 叶再元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59-261,265,共4页
目的分析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PubMed等数据库,以“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neurofibromatosis type 1/von Recklin... 目的分析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PubMed等数据库,以“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neurofibromatosis type 1/von Recklinghausen’s disease”,“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及间质瘤”为关键词,对2000年1月至2024年5月间发表的中英文献进行检索,并提取相关资料。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n=52)的资料。分析两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征。结果纳入文献167篇,共335例NF1相关GIST患者,男149例,女186例,诊断年龄(53.4±12.3)岁。肿瘤直径(5.2±4.7)cm,60.1%为多发病灶,65.0%发生于小肠,91.2%(147/161)为梭形细胞型,核分裂象计数≤5/50高倍镜视野者占84.2%,50.4%为风险度极低/低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77、DOG-1及CD34阳性率分别为99.0%、90.9%及86.9%。KIT/PDGFRA基因突变率为7.9%。与本院52例散发性GIST相比,NF1相关GIST患者在平均诊断年龄、多发病灶、发病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计数及KIT/PDGFRA基因突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临床症状、肿瘤形态、免疫组化及风险度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NF1相关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未手术或术前新辅助治疗5例,客观缓解率为40%(2/5),疾病控制率为80%(4/5)。术后辅助治疗18例,其中2例复发。姑息性切除或复发治疗13例,客观缓解率为7.7%(1/13),疾病控制率为38.5%(5/13)。结论NF1相关GIST发病年龄早,肿瘤多发病灶,好发于小肠,病理以梭形细胞型为主,免疫组化CD177、DOG-1高表达,KIT/PDGFRA基因突变极低。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获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 胃肠 临床病理特征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学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KIT突变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岳玲 陈晓东 +1 位作者 罗泽斌 陈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95-197,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 mal tumor,GIST)是罕见的胃肠道肿瘤,其高恶性转化率致使肿瘤容易转移至肝脏和腹膜。手术是GIST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具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伊马替尼治疗敏感的KIT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 mal tumor,GIST)是罕见的胃肠道肿瘤,其高恶性转化率致使肿瘤容易转移至肝脏和腹膜。手术是GIST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具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伊马替尼治疗敏感的KIT突变GIST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辅助伊马替尼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对于晚期无法手术的KIT突变GIST患者,使用TKIs中位总生存期显著提高。目前,临床上明确GIST的KIT突变常需要通过侵入性组织活检进行评估,寻求非侵入性和更快速的评估方法,有助于临床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而降低其复发率及死亡率。现阶段,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影像学检查在预测GIST的KIT突变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外,影像组学可以挖掘及量化肉眼无法评估的高维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并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本文就CT影像学检查和影像组学在预测GIST KIT突变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KIT突变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配体16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王昊 赵伟 +1 位作者 宗亮 石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目的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 目的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00例患者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胃肠道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和癌旁正常胃肠道组织中CXCL16、STAT3的表达水平,分析CXCL16、STAT3表达水平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XCL16、STAT3表达水平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CXCL16、STAT3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肠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P<0.05);CXCL16、STAT3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性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Kaplan-Meier法显示CXCL16阴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CXCL16阳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STAT3阴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STAT3阳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性核分裂象、浸润深度、STAT3阳性表达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XCL16、STAT3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CXC趋化因子配体16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胃肠间质瘤
17
作者 赵玉遂(采写) 王鹏飞(受访) 《健康博览》 2025年第1期6-9,共4页
谈癌色变,相信是大多数人对待癌症的态度,但一说起瘤,大多数人心理压力会小一点,总认为疾病名字中带有“癌”字的都是恶性的,是治不好的,而带有“瘤”字是良性的,是可以治愈的。其实不然,有些疾病名称中虽然带有“瘤”字,但它有可能是... 谈癌色变,相信是大多数人对待癌症的态度,但一说起瘤,大多数人心理压力会小一点,总认为疾病名字中带有“癌”字的都是恶性的,是治不好的,而带有“瘤”字是良性的,是可以治愈的。其实不然,有些疾病名称中虽然带有“瘤”字,但它有可能是恶性肿瘤,也有可能是介于良恶性交界的肿瘤。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良恶性交界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名称 胃肠 胃肠 良恶性 谈癌色变 恶性肿 心理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在诊断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18
作者 马黎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01-004,共4页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在诊断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5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均实施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共检出恶性肿瘤22例(4...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在诊断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5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均实施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共检出恶性肿瘤22例(44.00%),良性肿瘤28例(56.00%);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胃肠超声造影对胃肠间质瘤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96.55%;造影表现中,良性组中最大径为(3.94±1.02)cm,低于恶性组的(6.37±1.53)cm,血管规则占比89.29%,强化均匀占比96.43%,均高于恶性组的4.55%和9.09%,P<0.05。结论 在胃肠间质瘤诊断中,胃肠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能够提高成像对比差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超声造影 胃肠 良性肿 恶性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对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周江浩 谢书海 陈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 探究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介导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佛波酯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建立体外TAMs,将慢病毒shRNA TFAM及阴... 目的 探究敲低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极化介导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佛波酯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建立体外TAMs,将慢病毒shRNA TFAM及阴性对照shRNA NC转染至TAMs,分别记为TAMs+sh-TFAM组、TAMs+sh-NC组,另取未经转染的细胞记为TAMs组。qRT-PCR检测TFAM、IL-10、精氨酸酶-1(Arg-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FAM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表达水平。将人GIST细胞株GIST-T1分为GIST-T1组、TAMs+GIST-T1组、TAMs+sh-NC+GIST-T1组、TAMs+sh-TFAM+GIST-T1组,使用含不同TAMs培养上清液的新鲜培养基处理。采用CCK-8、EdU染色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水平。结果 与TAMs组和TAMs+sh-NC组比较,TAMs+sh-TFAM组THP-1细胞中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TAMs组THP-1细胞中CD206表达及IL-10、Ar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TAMs+sh-NC组比较,TAMs+sh-TFAM组THP-1细胞中CD206表达及IL-10、Ar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GIST-T1组比较,TAMs+GIST-T1组GIST-T1细胞增殖活性及EdU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TAMs+sh-NC+GIST-T1组比较,TAMs+sh-TFAM+GIST-T1组GIST-T1细胞增殖活性及EdU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敲低TFAM能够抑制TAMs向M2表型极化,从而抑制GIST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止GIST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线粒体转录因子A 相关巨噬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胃肠间质瘤(2024.V1-V2)更新解读
20
作者 张再重 肖春红 +1 位作者 王冰 王烈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8-20,共3页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自1996年首次发布8个癌种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域内涵盖癌种最多、更新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超过60余个癌种、亚型和主题内...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自1996年首次发布8个癌种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域内涵盖癌种最多、更新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超过60余个癌种、亚型和主题内容,涉及肿瘤诊疗、预防、筛查、监测等内容推荐,其紧跟最新研究进展,几乎做到同步更新,每个癌种每年都会修订和发布至少1次版本的内容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