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8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柳扬 范伟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肝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治疗7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肝损伤标志物[总胆汁酸(TBA)、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精氨酸酶Ⅰ(ArgⅠ)、谷氨酸脱氢酶(GLDH)、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2组CRP、TNF-α、IL-1、IL-1β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TBA、α-GST、PNP、ArgⅠ、GLDH及O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vs.17.39%,χ^(2)=4.039,P=0.044)。结论血必净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用于复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炎性指标和肝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肝外管结石 血必净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炎性指标 肝损伤标志物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张维浩 《医药前沿》 2025年第7期55-57,6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OR、ACTH、E和NE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住院和术后身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肾上腺素 手术出血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杨耀鑫 朱锋 +1 位作者 李志贵 方寅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腔镜组(n=52,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开腹组(n=50,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泌素族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 d,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腔镜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d,且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结石清除率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该术式有助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对胃泌素族激素的影响小,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 胆总管探查 总管结石 结石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曾延恒 游建 金鑫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鼻胆管置入+胆管一期缝合(三镜联合)与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武汉市第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 cm的...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鼻胆管置入+胆管一期缝合(三镜联合)与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武汉市第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 cm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其中行LTCBDE手术48例作为观察组,行三镜联合手术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结石残留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8.92±13.69)min和(129.5±17.17)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79±1.74)d和(8.30±1.46)d,术后拔管时间为(3.65±0.64)d和(4.92±1.14)d,术后排气时间为(2.31±0.69)d和(3.32±0.79)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发生6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适合较小的胆总管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 三镜联合 囊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胆总管探查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术 总管切开 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及T管引流治疗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闵新波 许志瑶 乔世源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及T管引流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常规开腹手术)和研究组(n=52,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及T管引流)。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及T管引流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常规开腹手术)和研究组(n=52,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及T管引流)。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CT、CRP、WBC、NE、Cor、TBIL、ALT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及T管引流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缓解术后创伤应激刺激和炎症反应,以及肝功能障碍,促进患者体征恢复,治疗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联合道镜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 总管结石 肝功能 创伤应激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压力变化的研究
7
作者 施申超 龚琼 +3 位作者 常剑 张正乐 陶京 朱忠超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的压力变化情况。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7例,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进行了胆总管压力测量,术后随访8周,第2、3、4、8周经留置T管测量胆...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的压力变化情况。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7例,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进行了胆总管压力测量,术后随访8周,第2、3、4、8周经留置T管测量胆总管压力。结果17例病人中,1例因残余胆总管结石表现为持续的高胆总管压力水平,其余16例病人术后胆总管压力(17.0 cm H_(2)O)和第1周的胆总管压力(15.5 cmH_(2)O)与初始胆总管压力(19.7 cmH_(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13.5 cmH_(2)O)、第3周(12.2 cmH_(2)O)、第4周(11.1 cmH_(2)O)和第8周(10.0 cmH_(2)O)的胆总管压力与初始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从第2周开始胆总管压力较初始压力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 总管压力 胆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应用于老年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疗效研究
8
作者 田礼新 曹亚楠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5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急诊科收治的98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采用随机分... 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急诊科收治的98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患者。观察组行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急诊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手术指标相关情况,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接受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手术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予以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炎性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手术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并急性管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传统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结石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孙伟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肝胆结石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从复杂性肝胆结石患者中抽取92例开展研究,以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开展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 目的探讨复杂性肝胆结石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从复杂性肝胆结石患者中抽取92例开展研究,以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开展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各阶段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胆红素水平、机体炎症水平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160.30±19.83)min、术后住院所需时间(11.70±2.08)d均短于对照组的(213.26±28.70)min、(16.21±3.10)d,术中出血量(57.92±15.11)ml少于对照组的(89.53±17.31)ml,并发症发生率4.35%小于对照组的17.39%(P<0.05)。两组术前血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丙二醛(MDA)(4.03±1.15)μmol/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62.76±4.1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98±1.52)μmol/L、(73.09±5.30)μg/L,对氧磷酶1(PON-1)(112.71±11.56)U/L高于对照组的(101.91±9.36)U/L(P<0.05)。两组术前体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分别为(17.31±2.30)、(25.15±1.97)、(25.50±1.1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1.41±2.63)、(31.80±2.02)、(30.23±2.95)μmol/L(P<0.05)。两组术前机体炎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观察组IL-6、CRP分别为(63.35±7.38)ng/ml、(21.35±0.47)mg/L,均低于对照组的(81.57±9.43)ng/ml、(49.78±0.52)mg/L,IL-10(37.52±8.21)pg/ml高于对照组的(31.89±5.36)pg/ml(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生理情绪状况、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3.12±0.49)、(3.01±0.27)、(3.20±0.30)、(3.16±0.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2±0.69)、(2.38±0.12)、(2.17±0.28)、(2.75±0.40)分(P<0.05)。结论对复杂性肝胆结石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该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机体炎性影响较轻,有助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开腹胆总管探查 复杂性肝结石 安全性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67例报告
10
作者 刘楠 刘奇 +2 位作者 李晓勇 王婷婷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胆总管汇入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外侧壁3~5 mm,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67例均完成手术,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45~128 min,(96.5±9.7)min;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3 d,(5.1±1.2)d;术后住院5~13 d,(6.8±1.1)d。胆漏4例,腹腔引流9~11 d;术后发热11例,抗炎治疗1~3 d;腹腔脓肿形成2例,腹腔引流治愈。242例(90.6%)随访6~39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其中66例随访≥36个月,结石残留2例,结石复发2例,未发生胆总管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管汇入部 腹腔镜手术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应建义 王天斌 +3 位作者 张宁宁 泮磊 窦常伟 张成武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仙居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单个医疗组收治的6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20例行吲哚菁绿荧光导航LTCBD...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仙居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单个医疗组收治的6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20例行吲哚菁绿荧光导航LTCBDE(LTCBDE组),42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LCBDE+T管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LCBDE+T管引流组比较,LTCBDE组患者胆总管直径明显降低(P<0.05),但其他术前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CBD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明显低于LCBDE+T管引流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白细胞、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发热、术后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导航LTCBDE安全可行;相较于LCBDE+T管引流,LTCBDE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导航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囊管胆总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适应证及胆漏防治4100例临床经验
12
作者 张光全 郑柳 +2 位作者 谢亮 姚波 侯金平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一期缝合适应证及胆漏并发症防治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4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BDE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例纳入标准、技术方法及胆漏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一期缝合适应证及胆漏并发症防治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4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BDE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例纳入标准、技术方法及胆漏并发症的防治经验。结果4100例LCBDE一期缝合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3991例(97.34%)恢复顺利,109例(2.66%)发生胆漏。其中101例(2.46%)漏胆不伴腹膜炎50~200 ml/d,乳胶管引流1~2周自愈,8例(0.19%)胆漏伴腹膜炎再次手术胆总管置T管及腹腔引流术,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胆总管结石采用LCBDE一期缝合术的方法是安全有效而且有优势的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适应证 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和诊治
13
作者 张多强 王立云 牛占学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48-650,共3页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放置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最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T管拔除后胆漏是LCBDE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胆漏一旦治疗不当,将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结合文献对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形成的原因、预...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放置T管引流是胆道手术最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T管拔除后胆漏是LCBDE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胆漏一旦治疗不当,将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结合文献对LCBDE术后T管拔除后胆漏形成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预防LCBDE术后胆漏的意识,掌握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 诊断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光明 周涛 +3 位作者 肖杰 孙占虎 高宇 裴豆豆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5例,均接受LC联合LCBDE手术治疗,其中42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胆管引...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5例,均接受LC联合LCBDE手术治疗,其中42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胆管引流,另43例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应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问卷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医疗花费分别为(5.6±1.8)d和(3.5±0.5)万元,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50.5±6.8)d和(3.9±0.7)万元,P<0.05];在术后1 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7.1±14.6)U/L和(36.7±16.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7±13.8)U/L和(53.5±14.7)U/L,P<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GIQLI评分为(98.5±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9)分,P<0.05】;术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而两组胆漏、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残留和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LC联合LCBDE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时放置鼻胆管引流可能是一种技术进步,可免除T管引流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干扰,对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 管引流 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巴桑卓嘎 《西藏医药》 2024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目的分析双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设置为对照组,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将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设... 目的目的分析双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设置为对照组,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将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设置为研究组,行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与“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理想,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 胆总管探查取石 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管炎的疗效
16
作者 蔡天勇 李哲勇 +1 位作者 徐晓晓 凡豫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24-030,共7页
探究急诊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ICG荧光显像技术在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结石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探究急诊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ICG荧光显像技术在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结石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引导下采取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结石残留、胆漏)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指标水平(AngⅠ和AngⅡ)。记录观察组患者ICG荧光显像情况及胆囊管、胆总管等显像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显像:24例行ICG荧光显像技术的LC患者,显像23例,显像率95.83%。其中完全显像21例,胆囊管、胆总管和汇合处均成功显像;单纯胆总管显像2例。完全未显像的1例,其胆囊三角区域水肿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ngⅠ、AngⅡ水平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AngⅠ、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胆管炎患者的疗效确切,ICG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LC使胆囊三角区域可早期显像定位,最大限度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和RAS活性指标水平更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腹腔镜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 急性结石管炎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引导下实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胡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01-004,共4页
胆总管结石(CBDS)是发病率较高的胆道良性疾病,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是胆色素结石,且高发部位在胆总管的中下段,病因与胆道结构异常及胆道感染关联。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LCBDE)已经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 胆总管结石(CBDS)是发病率较高的胆道良性疾病,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是胆色素结石,且高发部位在胆总管的中下段,病因与胆道结构异常及胆道感染关联。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LCBDE)已经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该术式多以一期缝合术(PDC)或是T管引流作为胆道切口闭合方式,以前者最为常用。PDC的操作过程不受到胆囊管结石体积或是管径影响,可以灵活进行手术治疗,而且疗效优异。为此,本文综述PDC的适应宜忌、优缺点、术式选择标准、常见胆道扩张术式与并发症预防,以此指导临床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 总管结石 选择标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喆 孟凯 +4 位作者 姜东杰 程禹 祝凯华 张舒龙 罗轩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4例LCBDE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发现T管窦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出现C级胆瘘急诊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后治愈,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T管窦道断裂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4例LCBDE拔除T管行胆道镜检查,发现T管窦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出现C级胆瘘急诊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后治愈,1例出现B级胆瘘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好转,2例观察无特殊不适后离院。结论 LCBDE术后拔除T管出现窦道断裂不能完全避免,且原因复杂,发生后可沿窦道放置引流管引流观察,如出现腹膜炎体征需积极手术探查并行胆管一期缝合,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T管拔除 窦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泉 张继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856-857,共2页
20世纪90年代.Fletcher及Stoker等分别报道了腹腔镜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开始进入腹腔镜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有疼痛轻、排气早、住院期间... 20世纪90年代.Fletcher及Stoker等分别报道了腹腔镜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开始进入腹腔镜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有疼痛轻、排气早、住院期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已发展成为胆囊切除的标准术式,但在此基础上进行胆道探查、取石,势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创伤效应。为了探究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是否仍具有微创的优点,本研究进行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OCBDE)的随机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取石 开腹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 手术治疗 总管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后胆瘘的诊治现状
20
作者 韩青雷 陈永利 陈荣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5-448,F0003,共5页
放置T管引流是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操作,防止胆管切口渗漏、减轻Oddi括约肌水肿以及方便通过T管冲洗胆管等,T型管拔除后导致的胆瘘引发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很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临床上时有发生。胆瘘原因众多且因素复杂,针对患者自身情况... 放置T管引流是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操作,防止胆管切口渗漏、减轻Oddi括约肌水肿以及方便通过T管冲洗胆管等,T型管拔除后导致的胆瘘引发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很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临床上时有发生。胆瘘原因众多且因素复杂,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和疾病进展,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是目前胆管外科的要点。随着外科技术与消化内镜的日渐成熟,现今关于胆瘘治疗方式包括窦道重新置管、腹腔穿刺引流术、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方式。本文通过复习T管拔除后胆瘘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胆瘘的原因、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 T管拔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