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型的学习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琳 叶翠芳 +5 位作者 沈建英 刘向前 彭挺 李宏莲 李和 宇兴江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3-75,共3页
为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将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CIPP)模型构建的课堂学习评价融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效果。选取本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126个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课... 为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将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CIPP)模型构建的课堂学习评价融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学中,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效果。选取本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126个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课程前半程采用传统讲授法(对照教学法),后半程采用融入了CIPP课堂评价的讲授法(CIPP教学法),通过期末试卷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期末试卷分析显示,后半程章节相关试题(采用CIPP教学法)的主观题得分率(0.80±0.07)和前半程章节相关试题(采用对照教学法)的得分率(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CIPP教学法对课堂学习有帮助的占91.0%,愿意教师继续使用CIPP教学法的占72.0%。在理论课讲授时有机融入基于CIPP的学习评价,在操作上可行,其促进课堂学习的效果,也被学生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 课堂评价 学习评价 讲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U过程和Vine-Copula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
2
作者 王东风 张博洋 +1 位作者 李青博 黄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9-538,共10页
针对风电场各风电机组风速间复杂的时空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nstein-Uhlenbeck,OU)过程与Vine-Copula建模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风速的物理特性,研究风速与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季节风速的不同分布... 针对风电场各风电机组风速间复杂的时空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nstein-Uhlenbeck,OU)过程与Vine-Copula建模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风速的物理特性,研究风速与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季节风速的不同分布确立其相应的OU随机过程实现风速模拟;然后,通过构建Vine-Copula模型对风电场内多风电机组风速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将模拟值归一化处理后代入Vine-Copula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实现各风电机组的短期风速预测。应用OU随机过程,可为准确的风速预测奠定基础;通过Vine-Copula建模,可解决风速空间相关性问题。以中国北方某电场风电机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在单步和多步预测中,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较于传统方法分别降低了2.68%、9.94%、23.79%、32.10%,提高了风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电机组 风速 预测 随机过程 Vine-Copula 奥恩斯坦-乌伦贝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西南涡与高原涡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过程分析
3
作者 张琪 李跃清 青泉 《干旱气象》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探索深厚型高原涡和西南涡系统能否引发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6月30日深厚型西南涡和2010年7月23日高原涡过程中的动力结构、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气块运动轨迹... 为探索深厚型高原涡和西南涡系统能否引发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6月30日深厚型西南涡和2010年7月23日高原涡过程中的动力结构、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气块运动轨迹。结果表明:深厚西南涡和高原涡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的深度,其内部上升气流发展异常强烈,最高可冲破100 hPa,穿越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低涡形成和成熟阶段均存在较强的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垂直输送项对总通量的贡献最大;异常强烈的低涡上升运动使得部分对流层空气块被输送至平流层。此结果揭示了一些新的重要事实:深厚西南涡和高原涡可引起平流层-对流层的质量交换,可能是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交换的一个新输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型西南涡 深厚型高原涡 对流层-平流层质量交换 大气输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对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佩 余瑛 《现代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3,11,共4页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对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接受皮瓣移植术治疗的92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单尾号划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对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接受皮瓣移植术治疗的92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单尾号划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SBAR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应对方式、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SCSQ问卷中积极应对评分均升高,消极应对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PCL-C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GQOLI-74问卷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手外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调节应对方式,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 沟通模式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时间触发的慢时变工业过程动态调度方法
5
作者 任超 王凯 +1 位作者 韩洁 阳春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5,共10页
流程工业中的慢时变现象普遍存在,持续变化的工况会导致生产调度的最优操作条件偏移,原有的决策方案不再适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时间触发的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慢时变参数对长周期调度决策的影响,提出以操作变量的变化表征设... 流程工业中的慢时变现象普遍存在,持续变化的工况会导致生产调度的最优操作条件偏移,原有的决策方案不再适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时间触发的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慢时变参数对长周期调度决策的影响,提出以操作变量的变化表征设备性能衰减的策略,并构建了动态触发函数,在动态调度的触发条件中融合了事件和时间触发的特点,设计了时变约束条件。其次,在调度过程中嵌入生产系统的动态信息,建立了过程过渡模型作为输入输出动力学的简化表达,从而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最后,采用闭环滚动的动态调度框架,依据实时的运行状态更新调度模型。在示例研究中,以工业换热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提供及时的动态调度,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性能,为考虑工况随时间缓慢迁移条件下的生产调度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动态调度 事件-时间触发 滚动优化 换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时间表示的炼钢-连铸过程调度建模与求解
6
作者 李显昱 黄德先 +1 位作者 尚超 亓鲁刚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面向某钢铁企业在炼钢-连铸阶段的复杂生产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表示的调度建模方法。依据炼钢-连铸过程的每个浇次中各炉次的保序性,针对每一台生产设备,将每个炉次的作业开始与结束时间作为决策变量,并根据避免作业冲突的... 面向某钢铁企业在炼钢-连铸阶段的复杂生产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表示的调度建模方法。依据炼钢-连铸过程的每个浇次中各炉次的保序性,针对每一台生产设备,将每个炉次的作业开始与结束时间作为决策变量,并根据避免作业冲突的原则构建约束;同时,定义离散决策变量,保证炉次在同一类生产设备中进行作业的唯一性。最终,调度模型被构建为一个混合整数规划问题,从而便于使用商业求解器高效求解。在同一生产计划中对基于不同时间表示方法的调度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要求的运行时间内得到满足工艺要求的最优决策,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连铸过程 连续时间表示 调度优化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状态稳定条件的直流微电网集群分布式大信号稳定性
7
作者 刘宿城 褚勇智 +2 位作者 刁吉祥 张前进 刘晓东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4-558,573,共16页
直流微电网集群由地理上毗邻的多个直流微电网灵活互联而成,代表了未来配用电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高阶、强耦合、非线性以及动态变化等复杂系统特性使得直流微电网集群的大信号稳定性分析面临巨大挑战。传统集中式建模方法需要获... 直流微电网集群由地理上毗邻的多个直流微电网灵活互联而成,代表了未来配用电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高阶、强耦合、非线性以及动态变化等复杂系统特性使得直流微电网集群的大信号稳定性分析面临巨大挑战。传统集中式建模方法需要获取系统整体动态模型,随着微电网单元个数的增加,会导致系统大信号稳定性分析无法求解且不具备可扩展性等问题。为此,将直流微电网集群统一描述为包含多个子系统互联的大系统,提出基于输入-状态稳定条件的分布式大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系统拓扑和控制结构建立分布式大信号降阶模型;然后,借助输入-状态稳定条件导出直流微电网集群的分布式大信号稳定性判据,并根据具体算例得到稳定区间,分析关键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趋势;最后,通过硬件在环实验结果验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集群 分布式建模 大信号稳定性 输入-状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氮烷热裂解过程中的有机-无机转化特性
8
作者 张潇 陈建军 +2 位作者 李晓鸿 张梦娜 陆俊冲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了探究聚硅氮烷(Polysilazane, PSZ)热裂解过程中的有机-无机转化特性,以甲基氢二氯硅烷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氨解、热聚合制得PSZ;利用FT-IR、TG-DTA、PY/GC/MS等测试手段对PSZ的热裂解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并探讨不同热解温度下... 为了探究聚硅氮烷(Polysilazane, PSZ)热裂解过程中的有机-无机转化特性,以甲基氢二氯硅烷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氨解、热聚合制得PSZ;利用FT-IR、TG-DTA、PY/GC/MS等测试手段对PSZ的热裂解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并探讨不同热解温度下PSZ的组成结构及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PSZ以Si—N—Si为骨架,Si—H、N—H及Si—CH_(3)键为侧基,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基团的吸收峰减弱。根据TG-DTA、PY/GC/MS的测试结果可以将PSZ热分解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4~395℃,质量损失20.80%,该阶段包含了大部分化学反应及挥发性裂解产物的逸散,主要发生了的交联反应、重排反应及环化反应等,产生了NH_(4)、C_(6)H_(21)N_(3)Si_(3)及C_(8)H_(28)N_(4)Si_(4)等气体物质,350℃时PSZ中已基本完成交联反应;第二阶段为395~800℃,质量损失17.80%,在400℃时主要为大分子气体产物的挥发,500℃时PSZ中的有机官能团分解断裂成小分子物质逸出,并发生热解重排,正在逐渐向无机物转化,800℃时样品完成无机转变。研究结果可为聚硅氮烷纤维热分解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对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制备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氮烷 先驱体 热裂解 有机-无机转化 热分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
作者 朱晓飞 陈晴 卢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构建一套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的药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2-4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学部90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员工对现行药学部绩效考核内容、考核流程、考核结果和考核反馈4个方面的评价,采用面对... 目的构建一套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的药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2023年2-4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学部90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员工对现行药学部绩效考核内容、考核流程、考核结果和考核反馈4个方面的评价,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了解当前科室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管理上的难点及期望的改进方向等。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分析该院药学部的绩效管理现状。以SPO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检索与德尔菲法结合确定评价指标,完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结果专家组问卷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25,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35、0.516,专家组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和意见一致性(P<0.05)。最终建立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药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SPO的药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可提升考核的质量与效率,助力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结构-过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内在因素-时间关系研究
10
作者 崔铁军 李莎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内在的因素与时间关系,基于量子力学提出了研究方法。首先论述了SFEP的组成和特征;其次建立了因素-时间坐标空间;最后研究了SFEP的量子态和经典态中因素-时间关系。结果表...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内在的因素与时间关系,基于量子力学提出了研究方法。首先论述了SFEP的组成和特征;其次建立了因素-时间坐标空间;最后研究了SFEP的量子态和经典态中因素-时间关系。结果表明:SFEP在组成结构和层次结构上适合表示为量子叠加态;因素-时间坐标空间是由时间和因素集合平面构成的;测量使SFEP由量子态转化为经典态,同时产生了时间属性,失去了因素属性。SFEP从因素投影到时间时,具有连续的因果关系,投影为对应测量时刻的系统故障概率分布,为时间的函数;SFEP从时间投影到因素时,具有不连续的相关性,投影为所有时刻的系统功能状态的叠加态,为因素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安全学 量子力学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因素-时间坐标空间 因素-时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负跳的a-稳定过程驱动的种群模型的遍历性
11
作者 童金英 梁子翼 +2 位作者 陈文泽 张振中 赵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拟合随机环境与重大因素的影响,基于马氏链与带负跳α-稳定过程,建立了一类种群互惠模型.首先,证明了该种群模型具有全局正解性;其次,给出了该模型的遍历性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α-稳定过程 马氏链 遍历性 负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制定的教学方案在眼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唐雅帆 雷虹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制定的教学方案在眼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22年6月至10月实施常规教学方案的护士生47名纳入常规组;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教学方案的护生48名纳入...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制定的教学方案在眼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22年6月至10月实施常规教学方案的护士生47名纳入常规组;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实施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教学方案的护生48名纳入三维组。比较2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教学前后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护理教学满意度。结果三维组主观资料分析、客观资料分析、病史采集、基护操作成绩均高于常规组(t=4.82、4.01、4.49、2.44,P<0.05);进科室时2组护士生自我导向学习量表(SRSSD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0.27、0.57、1.67、0.33,P>0.05),出科时2组护生SRSSDL量表中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三维组高于常规组(t=5.18、5.65、4.81、5.14、4.63,P<0.05);三维组护生护理教学满意度为94%,高于常规组的75%(χ^(2)=5.56,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制定的教学方案能够提升眼科护生综合成绩,培养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医疗设备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3
作者 陈宏伟 仇玲 +1 位作者 罗薇 刘宇春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26-131,共6页
目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构建医疗设备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其在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疗设备内部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结构设计、平台管理和结果反馈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全方位管理。选取2022... 目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构建医疗设备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其在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疗设备内部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结构设计、平台管理和结果反馈实现对医疗设备的全方位管理。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在用的30台医疗设备,将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用设备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在用设备采用基于SPO模型的医疗设备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管理(SPO模型管理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分方法调研35名设备使用管理人员的使用满意度,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设备运行质量、临床操作差错率和设备效益增幅。结果:采用SPO模型管理方法的30台设备执行率、消毒规范率、故障处理及时率和质量检测合格率均值分别为(94.15±4.63)%、(92.69±3.36)%、(93.65±4.36)%和(90.62±3.14)%,均高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8、14.582、11.813、14.859,P<0.05);采用SPO模型管理方法的30台设备错误使用、操作失误和人为错误分别发生1、1和2台,发生率分别为3.333%、3.333%和6.667%,均低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2、13.416、12.272,P<0.05);35名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采用SPO模型管理方法的设备使用便捷性、使用效果、应急使用情况和自动预警效能平均评分分别为(92.36±3.14)分、(93.21±4.36)分、(91.25±3.36)分和(94.23±4.36)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49、11.894、11.417、11.401,P<0.05);采用SPO模型管理方法的设备成本效益增幅和社会效益增幅均值分别为(4.36±0.96)%和(3.25±0.65)%,高于传统管理方法,而维修管理支出增幅均值为(1.56±0.69)%,低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4、14.438、16.320,P<0.05)。结论:基于SPO模型的医疗设备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能够提高设备运行质量,降低设备运行差错率,提升设备使用管理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 三级甲等医院 医疗设备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解剖学自主学习评价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鹏 王龙海 +1 位作者 胡光民 侯良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94-96,共3页
目的基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context evaluation,input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 and product evaluation,CIPP)模型构建解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践应用。方法在对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部门开展广泛调... 目的基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context evaluation,input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 and product evaluation,CIPP)模型构建解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践应用。方法在对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部门开展广泛调查问卷基础上,安徽中医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基于CIPP模型构建了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并在中医学及中药学专业开展了自主学习应用实践。结果实践结果发现,88.5%的受访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技能得到提升,效果满意,10%较为满意;94%的学生认为解剖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自主学习成果得分高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较好,两者呈正相关(r=0.833,P<0.05)。结论基于CIPP模型构建的解剖学自主学习评价模型可以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剖学自主学习满意度和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模型 自主学习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尔哲锆-铌-铍-稀土矿床成矿精细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鸣谦 马甲栋 +3 位作者 邓军 刁习 裴磊 邱昆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7-1836,共20页
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关键金属矿床拥有世界级Zr、Nb、Be、REE资源量,其成矿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特征。Zr矿化(Ⅰ阶段)发生在岩浆期,表现为多锆相(agpaitic)界熔花岗岩熔体结晶出原生钠锆硅酸盐(斜钠锆石),在该阶段,多锆相界熔花岗岩经历... 巴尔哲碱性花岗岩型关键金属矿床拥有世界级Zr、Nb、Be、REE资源量,其成矿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特征。Zr矿化(Ⅰ阶段)发生在岩浆期,表现为多锆相(agpaitic)界熔花岗岩熔体结晶出原生钠锆硅酸盐(斜钠锆石),在该阶段,多锆相界熔花岗岩经历钠质交代,斜钠锆石原位分解为锆石-石英假象,假象中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锆成矿发生在123.9±0.6Ma。随后,Nb-Be-REE矿化以多种矿物形式、分三个连续的阶段(Ⅱ、Ⅲ、Ⅳ阶段)、呈浸染状分布于遭受赤铁矿化的界熔花岗岩中,重稀土为主的矿物普遍形成于以轻稀土为主的矿物之前。Ⅱ阶段是巴尔哲矿床中Nb、Be和重稀土矿化的主要阶段,大部分界熔花岗岩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赤铁矿化,并伴随钇兴安石、铈兴安石、钇易解石、铌铁矿等稀有稀土金属矿物的形成,主要形成以石英为主的假象(Nb-Be-REE假象),Nb-Be-REE假象的前体矿物并非某种Nb-Be-REE矿物。Ⅲ阶段主要形成黑稀金矿、独居石及氟碳铈矿,热液独居石U-Pb年代学指示该阶段热液成矿活动发生在122.8±0.6Ma。氟铈矿和氟碳钙铈矿部分交代氟碳铈矿构成了Ⅳ阶段的矿物组合。Nb、Be和REE在热液过程中的多阶段分配和富集,是造成巴尔哲矿床中复杂矿石矿物组合以及高品位Nb-Be-REE矿化的重要原因。Nb-Be-REE矿石矿物组合中不存在锆石,且其分布与雪球石英、钠质交代和锆石-石英假象的分布没有时空关联。此外,巴尔哲角闪石中Nb、Be、REE的含量低,表明原生锆硅酸盐矿物和角闪石不是Nb、Be和REE等关键金属的物质来源。结合各岩相中角闪石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熔体包裹体成分特征,笔者提出Nb和REE的富集可能是氟化物-硅酸盐熔体不混溶耦合岩浆期后热液富集的结果。因此,巴尔哲矿床中需要开展精细的熔体/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针对关键金属尤其是Be的来源、熔-流体演化历程以及矿化精细过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哲 碱性花岗岩 关键金属 岩浆-热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的“三层次”风味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容 任康 +3 位作者 刘振平 龙道崎 甘芳瑗 庞钶靖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这些成分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各阶段的风味,呈现“三层次”风味分明的特点;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芳樟酯、香茅醛(D)、2-乙基-5-甲基吡嗪、丁酸丁酯、己醇、2,6-二甲基吡啶、2-丁醇、1-辛烯-3-醇、2-庚醇、丁酸异丁酯、乙酸乙酯、2-甲基-2-戊烯醛、3-蒈烯、2,5-二甲基吡嗪共15种风味成分是区分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三层次”风味的潜在风味标志物。该研究深入挖掘万州烤鱼风味特征,为提升万州烤鱼品牌价值和制定万州烤鱼风味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州烤鱼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堂食过程 风味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统纳式: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新思路——基于“结构-功能-过程”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冉 张瑞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共11页
任务导向的社会组织党建实践缺乏针对高质量的图景识别,一定程度导致对有形而非有效的关注。破解社会组织党建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困局亟待回应“何为高质量党建的应然样态”。为此,跳出传统宏中观的分析定式,在“嵌入”与“统合”模式的... 任务导向的社会组织党建实践缺乏针对高质量的图景识别,一定程度导致对有形而非有效的关注。破解社会组织党建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困局亟待回应“何为高质量党建的应然样态”。为此,跳出传统宏中观的分析定式,在“嵌入”与“统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统纳式”社会组织高质量党建新模式。同时,纳入“过程”维度以调和结构功能主义的静态逻辑,构建起“结构-功能-过程”的理论框架,继而从系统结构关系、功能维度呈现、动态周期过程三维度微观呈现了统纳式党建的应然图景。“统纳式”党建应体现结构上的系统性、关系上的柔性化、流程上的动态性,具体可通过“结构”维度的组织群域关系、“功能”维度的多维要素呈现以及“过程”维度的不同生命周期得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高质量党建 “统纳式”党建 “结构-功能-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理论阐析与运行机理——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胜亮 闫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机制。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从概念、属性与特征三个...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关键机制。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从概念、属性与特征三个方面阐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内涵,从结构、过程与功能三个维度明晰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内在逻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展现了“结构塑造-过程动员-功能复归”的完整运行机理:党组织嵌入而塑造“一核多元”的乡村法治共同体结构,党组织动员而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过程,并最终复归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要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法治化 结构-过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道互易的PA-MIMO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研究
19
作者 齐铖 谢军伟 +2 位作者 费太勇 张浩为 杨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1,共8页
针对如何高效运用雷达资源管理技术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构建了一种混合分布式相控阵-多输入多输出(PA-MIMO)雷达系统模型,建立了基于奈曼一皮尔逊(NP)准则的目标检测模型,以及推导了同时考虑子阵收发共用导致的信道互易性和... 针对如何高效运用雷达资源管理技术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构建了一种混合分布式相控阵-多输入多输出(PA-MIMO)雷达系统模型,建立了基于奈曼一皮尔逊(NP)准则的目标检测模型,以及推导了同时考虑子阵收发共用导致的信道互易性和多脉冲相参积累条件的似然比(LRT)检测器,得到了给定虚警概率下的目标检测概率。通过与相控阵雷达、单输入多输出(SIMO)雷达、多输入单输出(MISO)雷达及最优阵元配置PA-MIMO雷达的性能对比,验证了混合分布式PA-MIMO雷达系统利用子阵内信号的相关性和子阵之间信号的独立性可以同时获取相干处理增益和波形分集增益,其最大检测概率达到0.9874,高于其他4种体制雷达,有效提高了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信道互易性与脉冲积累对于雷达检测性能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分布式相控阵-输入多输出 目标检测 信道互易性 分集增益 相参增益 脉冲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背景特征及找矿预测
20
作者 李洪梁 刘洪 +2 位作者 黄勇 郑强 黄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4-1512,共29页
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背景值是区域找矿预测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选取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整理统计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以算术平均值(X)加减3倍标准差(S)进行迭代剔除离群值,统计剩余数据中位数(m),查明了不同次级单元中Au、Ag、Cu等3... 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背景值是区域找矿预测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选取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整理统计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以算术平均值(X)加减3倍标准差(S)进行迭代剔除离群值,统计剩余数据中位数(m),查明了不同次级单元中Au、Ag、Cu等39种元素的背景值及富集特征,并进行找矿预测。结果显示,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区域地球化学39种元素背景变化较大,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喜马拉雅地块富集Li、Be、Sn、W、Au、Sb、Pb、Zn等成矿元素,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主要富集Au、Cr;拉达克-冈底斯-察隅弧盆系Cu、Mo、Pb、Zn、Au、Ag等成矿元素富集明显,且从北向南富集程度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认为,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差异化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导致元素差异富集,进而发育不同成矿元素组合类型的成矿作用。以此为基础,结合元素组合特征,圈定Ⅰ类找矿远景区7处、Ⅱ类找矿远景区9处和Ⅲ类远景区17处。研究结果对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 找矿预测 区域地球化学 冈底斯-喜马拉雅 找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