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络宁减轻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磊 高彦彬 张涛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以施万细胞外泌体为切入点,观察糖络宁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络宁含药血清干预高糖培养的施万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糖络宁组,干预48 h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将各... 目的:以施万细胞外泌体为切入点,观察糖络宁含药血清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络宁含药血清干预高糖培养的施万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糖络宁组,干预48 h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将各组外泌体分别干预正常糖和高糖条件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分为无外泌体-正常糖组,正常外泌体-正常糖组、高糖外泌体-正常糖组、糖络宁外泌体-正常糖组、无外泌体-高糖组、正常外泌体高糖组、高糖外泌体-高糖组、糖络宁外泌体-高糖组8个组,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并进行相关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介质(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炎症介质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外泌体-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外泌体-正常糖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炎症介质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与高糖外泌体-正常糖组比较,糖络宁外泌体-正常糖组细胞活力有所升高(P<0.05),各炎症介质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有所下调(P<0.05)。高糖条件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细胞中,不同组外泌体干预表现出类似的作用效果;结论:糖络宁能通过调控施万细胞外泌体减轻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络宁 施万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外泌体 炎症反应 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高糖诱导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卯明艳 王高强 +2 位作者 余炫颉 余开湖 杨时骐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6,80,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症状从足部开始,表现为麻木、刺痛、疼痛或虚弱,并以长度依赖的方式向近端扩散,呈对称、长袜和手套模式分布,感觉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症状从足部开始,表现为麻木、刺痛、疼痛或虚弱,并以长度依赖的方式向近端扩散,呈对称、长袜和手套模式分布,感觉症状比运动受累更突出[2]。是最常见的神经病变类型之一,也是导致DM溃疡和截肢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糖 病理过程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素对背根神经节细胞GAP-43和NF-L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丁斐 刘梅 顾晓松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有效组分神经再生素作用于神经细胞生长过程中 ,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探讨神经再生素促神经生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RT PCR法 ,观察神经再生素在促大鼠背根神经节生长过程中(4h、12h、2 4h) ,生长相关蛋白 43(GA... 目的 :观察中药有效组分神经再生素作用于神经细胞生长过程中 ,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探讨神经再生素促神经生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RT PCR法 ,观察神经再生素在促大鼠背根神经节生长过程中(4h、12h、2 4h) ,生长相关蛋白 43(GAP 43)和神经丝蛋白 (NF L)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神经再生素可使背根神经节细胞GAP 43和NF LmRNA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神经再生素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生长相关蛋白 神经丝蛋白 RT-PCR 基因表达 背根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神经再生素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细胞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梅 王林芳 +2 位作者 丁斐 王东 顾晓松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药神经再生素 (NRF)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采用半定量PCR方法 ,观察和比较NRF组、NGF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生长相关蛋白 4 3(GAP 4 3)、低分子量神经丝蛋白 (NF L)、翻译延伸因子 2A3 2(EF Ts ,RRAJ5 16 1)和锌指样蛋... 目的 探讨中药神经再生素 (NRF)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采用半定量PCR方法 ,观察和比较NRF组、NGF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生长相关蛋白 4 3(GAP 4 3)、低分子量神经丝蛋白 (NF L)、翻译延伸因子 2A3 2(EF Ts ,RRAJ5 16 1)和锌指样蛋白DDP2 (F196 315 )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 结果 在NR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DRG细胞过程中 ,GAP 4 3、NF L、2A3 2和DDP2基因表达在不同时间呈不同程度的上调。 结论 NRF促神经生长的作用与NGF相似 ,可作用于蛋白翻译水平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 ;作用于细胞骨架蛋白水平 ,维持神经细胞的形态和神经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作用于神经细胞特异的蛋白水平 ,具有维持细胞生存及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 ;还可以作用于反式因子调控水平 ,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神经再生素 背根神经节细胞 基因表达 分子生物学 生长相关蛋白43 低分子量神经丝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廖柏松 胡燕 +2 位作者 杨浩 梁哲 鞠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11-112,288-289,共4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用治多种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获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应用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和 MTT 比色微量分析方法,观察了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明显促进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增... 补阳还五汤临床用治多种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获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应用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和 MTT 比色微量分析方法,观察了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明显促进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增强细胞活性,具有量效依赖关系,以400μg/ml 剂量组效果最好。实验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神经营养作用,是一种天然的神经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脊髓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结扎慢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超极化激活电流(I_h)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邓伦斌 曹晓杰 +2 位作者 姚磊 韩济生 万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研究超极化激活电流 (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edcurrent,Ih)在慢性神经源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以单侧L5和L6脊神经结扎制备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和分析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Ih... 目的 :研究超极化激活电流 (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edcurrent,Ih)在慢性神经源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以单侧L5和L6脊神经结扎制备神经源性痛大鼠模型 ,运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和分析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神经元Ih 的表达和激活特征。结果 :脊神经结扎后 ,相应节段小直径DRG神经元表达Ih 的细胞比率升高 ,但大、中直径神经元Ih 没有改变 ,另外大、中、小直径神经元Ih 的活性增强。结论 :神经损伤导致DRG神经元Ih 的表达和电流活性发生改变 ,提示此种电流参与了神经源性痛“外周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结扎 慢性痛 大鼠 背根神经节细胞 超极化激活电流 神经 病理生理学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线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征宇 秦开蓉 肖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39,共2页
目的离体条件下观察近红外线照射对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在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用近红外线分别照射0、5、10、15、20 min后继续培养48 h,MTT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的活性,用微管相关蛋白2(m... 目的离体条件下观察近红外线照射对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在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用近红外线分别照射0、5、10、15、20 min后继续培养48 h,MTT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的活性,用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近红外线照射后,胞体及突起的生长情况。结果 MTT检测:与0 min组相比,5 min组,10 min组,15 min组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但20 min组细胞活力较0 min组明显降低(P<0.05)。近红外线照射后继续培养48 h,0、5、10、15 min组细胞生长旺盛,神经元新生的突起数量增多,增长,以15 min组最为明显。在15 min组,部分新生的突起间彼此连接,形成网络。结论在体外条件下,近红外线照射具有促进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线 背根神经节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胎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细胞内pH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淑舫 鲍璇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5年第1期37-40,共4页
用氢离子选择性玻璃微电极,测量了离体培养纯种胎鼠的背根神经节细胞的细胞内pH(pHi),其值在7.06~7.12之间,不同大小的细胞pHi值无显著差异。pHi随培龄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培龄为15d时pHi骤然升高,以后... 用氢离子选择性玻璃微电极,测量了离体培养纯种胎鼠的背根神经节细胞的细胞内pH(pHi),其值在7.06~7.12之间,不同大小的细胞pHi值无显著差异。pHi随培龄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培龄为15d时pHi骤然升高,以后趋于稳定。结果表明,细胞的培龄达14d以上才能测得较稳定的pHi值。本文还对如何测得稳定的pHi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背根神经节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增强单个培养鼠背根神经节细胞γ-氨基丁酸调控的氯电流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爱林 杉山和英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8-460,共3页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Y型管”技术 ,观察七氟烷 (0 .38× 10 - 3 ~ 3× 10 - 3 m ol/L )对单个培养 SD鼠背根神经节细胞 3× 10 - 6mol/Lγ-氨基丁酸 (GABA )调控的氯电流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 ,0 .38× 10 - 3 ,0 ....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Y型管”技术 ,观察七氟烷 (0 .38× 10 - 3 ~ 3× 10 - 3 m ol/L )对单个培养 SD鼠背根神经节细胞 3× 10 - 6mol/Lγ-氨基丁酸 (GABA )调控的氯电流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 ,0 .38× 10 - 3 ,0 .76× 10 - 3 ,1.5 2× 10 - 3 ,2 .2 8× 10 - 3 ,3.0 4× 10 - 3 mol/L七氟烷分别增强氯电流峰值高度至对照值的 (149± 2 5 ) % ,(2 0 3± 2 7) % ,(32 7± 79) % ,(331± 10 9) % ,(2 43± 71) %。实验结果提示 ,临床麻醉浓度的七氟烷能增强培养鼠背根神经节细胞 3× 10 - 6m 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Γ-氨基丁酸 氯电流 背根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增强单个培养鼠背根神经节细胞γ-氨基丁酸调控的氯电流
10
作者 罗爱林 杉山和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观察七氟醚 ( 0 38至 3× 10 -3 mol/L)对单个培养SD鼠背根神经节细胞 3× 10 -6mol/Lγ 氨基丁酸 (GABA)调控的氯电流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Y型管”技术。结果 0 38× 10 -3 ,0 76× 10 -3 ,... 目的 观察七氟醚 ( 0 38至 3× 10 -3 mol/L)对单个培养SD鼠背根神经节细胞 3× 10 -6mol/Lγ 氨基丁酸 (GABA)调控的氯电流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Y型管”技术。结果 0 38× 10 -3 ,0 76× 10 -3 ,1 5 2× 10 -3 ,2 2 8× 10 -3 ,3 0 4× 10 -3 mol/L七氟醚分别增强氯电流峰值高度至对照值的 149%± 2 5 % ,2 0 3%± 2 7% ,32 7%± 79% ,331%± 10 9% ,2 43%± 71%。结论 相关临床麻醉浓度的七氟醚能增强培养鼠背根神经节细胞 3×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Γ-氨基丁酸 全麻药 氯电流 背根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11
作者 杜元良 任旺 +4 位作者 刘琳 胡朔丹 刘茗宇 杜鹏飞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4-691,共8页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将其诱导分化为SCLCs,免疫荧光法检测SCLCs中S100蛋白的表达。分离培养DRG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细胞中神经元核抗原(NeuN)蛋白的表达。建立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单培养组和共培养组。HE染色观察2组DRG细胞的形态结构,计数2组DRG细胞数和DRG细胞突起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代ADSCs培养7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呈长梭形的细胞类似旋涡状或铺路石样排列。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化结节,即所培养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大多数细胞均呈S100染色阳性,即ADSCs可成功诱导分化为SCLCs。培养72 h后,DRG细胞突起细而长、呈花环样排列,7~8 d后,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胞体较大,呈圆形,突起细长,相互连接似栅栏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几乎所有细胞核均被标记为棕褐色,呈NeuN染色阳性。与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DRG细胞数及细胞突起数均明显增加(P<0.05),共培养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共培养条件下SCLCs可增加DRG细胞数和细胞突起数,提高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发挥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共培养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一氧化氮合酶与乙酰胆碱酯酶共存的组化研究
12
作者 王秋桂 陈业文 +1 位作者 胡松林 宋铁山 《咸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55-57,共3页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黄递酶反应,结合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技术,观察了SD大鼠背根神经节。发现背根神经节内存在有三种不同染色的神经元。(1)单染AChE阳性神经元;(2)NADPH-d与AChE双染色神经元;(3)少数两种酶反应均为阴性神经...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黄递酶反应,结合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技术,观察了SD大鼠背根神经节。发现背根神经节内存在有三种不同染色的神经元。(1)单染AChE阳性神经元;(2)NADPH-d与AChE双染色神经元;(3)少数两种酶反应均为阴性神经元。其中双染神经元胞质内含有蓝色和棕色两种颗粒。这证明背根节内大多数神经元是NADPH-d与AChE共存。提示背根节内存在的NADBH-d与AChE双染的神经元可能与痛感知传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背根神经节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乙酰胆碱酯酶 组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时钰 刘丹 +1 位作者 胡卫 杨红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减小,激活曲线向右移动,失活曲线向左移动;华蟾素能调节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并且逆转骨癌痛IA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的改变。结论在大鼠胫骨内注入肿瘤细胞后,DRG神经元IA电流减小;华蟾素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激活和失活特性,该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华蟾素 瞬时外向钾电流 背根神经节细胞 镇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炎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膜电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学庆 万有 +1 位作者 于英心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研究炎症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的膜电生理学特征 ,试图解释炎症痛敏的机制。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箝电流箝制技术 ,对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细胞进行电流箝制。以完全弗氏佐剂诱发大鼠关节炎 ,分别取炎症痛... 目的 :研究炎症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细胞的膜电生理学特征 ,试图解释炎症痛敏的机制。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箝电流箝制技术 ,对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细胞进行电流箝制。以完全弗氏佐剂诱发大鼠关节炎 ,分别取炎症痛急性期 ( 2 4~ 72h )和慢性期 ( 2~ 3周 )大鼠腰 5、腰 6DRG细胞进行研究。结果 :炎症痛急性期小型DRG细胞与对照组比动作电位的阈值增加 8% (P <0 .0 1) ,小型及中型DRG细胞的动作电位的时程加宽 75 %和 6 8% (P <0 .0 1) ,小细胞的细胞膜固有电阻增加 2 5 % (P <0 .0 5 ) ;炎症痛慢性期大鼠小DRG细胞动作电位的阈值增加 ( 7% ,P <0 .0 1) ,时程增加 2 3% (P <0 .0 1) ,固有电阻下降 2 4% (P <0 .0 1) ,而中型DRG细胞膜电特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DRG细胞动作电位的时程加宽 ,促进了伤害性信息引起DRG细胞突触前膜Ca2 +内流介导的递质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细胞 膜电生理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洁 周欣阳 +2 位作者 刘炎 丁斐 顾晓松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s)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transwell膜与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联合培养。利用MTT、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 目的:体外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s)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transwell膜与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联合培养。利用MTT、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联合培养后的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活力增加,神经突起增长。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对于背根神经节细胞的活力以及神经突起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联合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NMDA受体表达的可塑性改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爱娟 令狐清溪 王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观察外周神经切断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内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背根节内NMDAR1(NMDAR1-LI)阳性细胞数。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后大鼠腰段背根节内NMDAR1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外... 目的 观察外周神经切断后初级感觉神经元内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背根节内NMDAR1(NMDAR1-LI)阳性细胞数。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后大鼠腰段背根节内NMDAR1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后 ,初级感觉神经元NMDA受体发生可塑性改变 ,提示脊髓内谷氨酸递质活动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大鼠 背根神经节细胞 NMDA受体 表达 可塑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型与幼稚型Nav 1.5Na^+通道变构体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家涛 王军 +1 位作者 欧绍武 王运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29-233,236,共6页
目的:研究幼稚型和成熟型Nav1.5 Na^+通道变构体在选择性神经损伤(SNI)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DR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采用RT-PCR、DNA测序、限制性酶切技术、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幼稚型和成熟型Nav1.5 Na^+通道变构体在... 目的:研究幼稚型和成熟型Nav1.5 Na^+通道变构体在选择性神经损伤(SNI)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DR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采用RT-PCR、DNA测序、限制性酶切技术、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幼稚型和成熟型Nav1.5 Na^+通道变构体在SNI大鼠DRG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RG神经元中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结果:成熟型和幼稚型Nav1.5 Na^+通道变构体在大鼠DRG神经元中的表达比例为2.5∶1。在SNI大鼠模型中,幼稚型和成熟型Nav1.5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50%左右,PKC-γ表达水平增加大约1倍。结论:幼稚型和成熟型Nav1.5 Na^+通道变构体在大鼠DRG中有表达,在疼痛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在SNI模型中,PKC-γ表达水平的上调直接或间接导致了Nav1.5亚型的低表达,此机制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l.5 Na+通道 背根神经节细胞 疼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旺 胡朔丹 +3 位作者 刘琳 刘茗宇 杜鹏飞 付秀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5-611,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施万细胞样细胞(SC-L)与幼年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DRG细胞突起的生长情况以及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方法:采用0.1%的I型胶原酶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并进行鉴定,然后将其诱导分... 目的:通过建立施万细胞样细胞(SC-L)与幼年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DRG细胞突起的生长情况以及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方法:采用0.1%的I型胶原酶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并进行鉴定,然后将其诱导分化为SC-L。分离培养DRG细胞,后将其分为单独培养组(DRG)和共培养组(DRG+SC-L)。DRG组将两份等体积的DRG细胞混合,常规培养;DRG+SC-L组将等体积的DRG细胞与SC-L进行共培养处理。7~10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两组DRG细胞的形态,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RG细胞内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DRG组相比,DRG+SC-L组DRG细胞的数量以及突起的数目和长度明显增加、细胞内BDNF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结论:SC-L可增加DRG细胞的数量以及突起的数目和长度,并可提高细胞内BDNF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细胞 神经突起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施万细胞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小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_K电流的影响(英文)
19
作者 李爱 曹雪松 +6 位作者 曹雪红 高琳琳 胡新武 张亮品 陈蕾 刘烈炬 刘长金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氧感受过程参与对钾通道调制的假设。方法:应用新鲜分离的小鼠背根神经节小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IK电流。结果:当小细胞缺氧时,钾通道在3 min之内即可发生变化,表现为绝大多数(86%,6/7)细胞的IK减弱,1个细胞(14%,1/7)的I... 目的:探讨氧感受过程参与对钾通道调制的假设。方法:应用新鲜分离的小鼠背根神经节小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IK电流。结果:当小细胞缺氧时,钾通道在3 min之内即可发生变化,表现为绝大多数(86%,6/7)细胞的IK减弱,1个细胞(14%,1/7)的IK电流增强;缺氧1 min时IK减弱,3 min时产生最大抑制。当测试电位从+10 mV至+70 mV时,急性缺氧显著性降低IK,IK电流密度降低最大幅度从(304.4±122.9)降为(253.9±106.4)pA.pF-1,但IK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缺氧抑制小鼠背根神经节小细胞IK电流,而IK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外周神经细胞对缺氧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细胞 缺氧 电压门控钾通道 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戴宛平 潘瑶 +3 位作者 康倩若 任雪敏 阳小飞 刘孟雪 《科教导刊》 2019年第29期81-83,共3页
背根神经节细胞(DRG)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感受、传导痛觉的重要细胞,多聚赖氨酸是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常用的细胞外基质(ECM),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多聚赖氨酸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分化的具体影响目前仍未阐明。目的:本项目旨在探讨不同类... 背根神经节细胞(DRG)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感受、传导痛觉的重要细胞,多聚赖氨酸是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常用的细胞外基质(ECM),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多聚赖氨酸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分化的具体影响目前仍未阐明。目的:本项目旨在探讨不同类型、浓度、分子量的多聚赖氨酸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从时间梯度、浓度梯度以及不同分子量这三个方面研究D型及L型多聚赖氨酸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分化率及平均突起长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工作浓度下用L型多聚赖氨酸作为基底材料培养细胞48 h时对细胞突起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D型、L型多聚赖氨酸的浓度分别降低至5 g/ml、20 g/ml时,细胞在L型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上分化更好;而普通分子量(3-7 W)或高分子量(>30 W)的D型多聚赖氨酸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的生长分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背根神经节细胞 底物成分 多聚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