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国胜 尕蓉莉 续斌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55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前外侧入路,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可有效缩短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HSS评分、Rasmussen评分更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前外侧入路 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冯缘 程邦君 +1 位作者 黄燕峰 罗轶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采用3.5掌骨T形钢板固定;B组采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测量两组在轴向负荷加载起始为10 N,最大为2000 N的压力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结果钢板组和螺钉组在25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21±0.15)mm和(0.35±0.11)mm,在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32±0.12)mm和(0.91±0.27)mm,在10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76±0.16)mm和(1.75±0.21)mm,在1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93±0.14)mm和(2.37±0.26)mm,在同一载荷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最大失效载荷分别为(1865±183)N和(1242±146)N,二者最大失效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T形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可以对塌陷的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块起到有效、稳定、坚强的固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 后侧骨折 支撑钢板 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入路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被引量:4
3
作者 叶方 褚旭峰 +1 位作者 叶积飞 兰树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6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入路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的153例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内固定的入路不同分为后侧内入路治疗组(A组,n=75)进行后侧内入路治...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入路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的153例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内固定的入路不同分为后侧内入路治疗组(A组,n=75)进行后侧内入路治疗和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侧入路治疗组(B组,n=78)进行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侧入路治疗,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方法(HSS)评估膝关节功能,随访12~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SS评分。结果 B组的优良率(89.7%)明显高于A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0.2±2.5)周]明显短于A组[(21.3±5.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SS评分[(89.9±13.5)分]明显高于A组[(71.2±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不愈合、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膝关节不稳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可以更好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及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内固定 HSS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松庆 黄惠梅 +2 位作者 卢桥平 王本海 陈金水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9期798-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2)个月。骨折均骨性...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2±3.6)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按Hohl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一种优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附8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奇 王体沛 罗永湘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8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复查...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8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后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后侧入路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永红 刘金榜 +1 位作者 罗耀超 何雨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后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17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中,9例行后内侧入路,6例行后外侧入路,2例行后内后外侧联合入路。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术后X线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进行评估,术后12个月... 目的探讨采用后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17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中,9例行后内侧入路,6例行后外侧入路,2例行后内后外侧联合入路。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术后X线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进行评估,术后12个月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方法(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30周。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平均15.80(13~18)分。HSS评分平均86.50(73~96)分。术后3例患者发生切口问题,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末次随访无1例发生感染、骨不愈合、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膝关节不稳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应用后外侧入路,后内侧髁骨折应用后内侧入路,后内后外侧髁均骨折可以应用后内和后外联合入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时采用后正中S形入路;直视下进行平台的复位和固定,允许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 后侧入路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倒L形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叶鹏翰 何贤峰 +3 位作者 吴志军 张峰 黄雷 罗从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被确诊为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8例患者,采用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8例患者随访24-36个...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被确诊为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8例患者,采用后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8例患者随访24-36个月,平均28.1个月。除1例术后有3mm错位外,其余均获满意复住。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平均放射学检测愈合时间和平均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1.5周(10-14周)和13.8周(11-17周)。术后1年患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3.6-127.8°。结论膝关节后侧倒L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利于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 后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苏驰 林海滨 《莆田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1-24,共4页
通过综述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指出该类骨折的手术治疗目前仍处在临床病例报道阶段,后内侧和(或)外侧入路在治疗该类骨折中表现出其优越性,内固定植入物的研制及复位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仍是目前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侧 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内后侧髁劈裂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伏生 吴怀钜 +1 位作者 沈凯 姚良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3期165-166,共2页
2000—2007年我院共收治胫骨平台内后髁冠状面劈裂骨折患者10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T”型钛合金支撑钢板切复内固定术,结合中医疗法,取得良好疗效,现回顾总结如下。
关键词 胫骨平台内后侧髁骨折 T型钛合金钢板 膝关节内后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附20例报告)
10
作者 唐晶 赵玉明 +3 位作者 孙武红 戴勇 仇俊峰 张春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后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均获6~2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复查... 目的探讨后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均获6~2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后侧人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复位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关节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赵汉武 李垠莹 +1 位作者 董介轩 杨颖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79-082,共4页
针对传统手术与创伤关节镜在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方法 本课题纳入的样本病例主要来源于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共筛30例。并以手术方式的异同对其展开组别划分,... 针对传统手术与创伤关节镜在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方法 本课题纳入的样本病例主要来源于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共筛30例。并以手术方式的异同对其展开组别划分,其中一组选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为传统组(15例),另外一组利用创伤关节镜实施手术治疗,为关节镜组(15例)。统计两种方式的实施效果,并通过对比相关数据,分析不同术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组间比较,关节镜组的疗效及预后康复效果尤为显著,(p<0.05),具体包括 (1)组间相较,关节镜组的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更短;(2)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及HASS评分呈显著差;(3)关节镜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3%,传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00%,组间比较相差13.33%,关节镜组患者优良率更高。结论 创伤关节镜在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优势较为显著,缩短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关节镜 传统手术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伤关节镜的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优势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12
作者 张顺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分析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可选择的治疗方法,重点分析对患者功能恢复影响及应用效果,侧重于基于创伤关节镜的手术治疗分析。方法 收治患者年限,2019—2023年(全年),纳入患者符合18周岁以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共计60例,本院骨伤... 分析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可选择的治疗方法,重点分析对患者功能恢复影响及应用效果,侧重于基于创伤关节镜的手术治疗分析。方法 收治患者年限,2019—2023年(全年),纳入患者符合18周岁以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共计60例,本院骨伤科收治,随机抛硬币后组别划分,CG组—手术方式,传统切开手术(30例纳入),GJJ组—手术方式基于创伤关节镜手术(30例纳入),对比CG组、GJJ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GJJ组术中失血量情况分析(t值26.146)、术后引流量情况(t值16.955)、术后首次下床耗时情况(t值3.495)<CG组(P<0.05);手术耗时情况分析GJJ组(t值2.733)>CG组(P<0.05)。并发症情况出院时对比分析(值6.405),GJJ组<CG组(P<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简GQOLI-74)的物质生活-维度1(t值7.177)、躯体功能-维度2(t值6.958)、心理功能-维度3(t值8.995)、社会功能-维度4分数情况(t值8.239),出院时对比结果GJJ组>CG组(P<0.05)。GJJ组膝关节主动伸直度情况(t值6.712)、过伸膝关节度(t值8.946)>CG组(P<0.05)。结论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基于创伤关节镜的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功能情况,优化手术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关节镜手术治疗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手术耗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波 蔡春元 赵章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19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经后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内固定,其中17例内髁后方骨折或双髁后方联合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内后外联合入路,2例单纯外髁后方骨折采用...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19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经后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内固定,其中17例内髁后方骨折或双髁后方联合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内后外联合入路,2例单纯外髁后方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16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2.3周(9~1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Hohl评分,优14例,良5例。结论: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双切口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永法 项杰 钱涛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5期714-715,共2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后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42.3岁.按罗从风[1]三柱分...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后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42.3岁.按罗从风[1]三柱分类,骨折全部波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及后外侧髁. 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6.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8~28周,平均22.3周.术后32周采用HSS[2]膝关节评分为84~92分,平均87.3分. 结论 膝关节后侧双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利于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复位准确、内固定安装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16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涛 张波 宋永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方法。方法:2010-01~2012-12回顾性分析16例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治疗。结果:16例患者随访1年,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伤口一期愈合率93.8%,Merchant标准:优9例,良4例,差...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方法。方法:2010-01~2012-12回顾性分析16例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治疗。结果:16例患者随访1年,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伤口一期愈合率93.8%,Merchant标准: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3%。术后早期(2周内)行CPM机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膝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经后侧入路此类骨折的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后路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道俭 朱天岳 +5 位作者 柴卫兵 卢宏章 曹永平 李军 刘震宁 叶一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个月,骨折均于3个月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稳定性进行HSS评分,平均89.5分。[结论]解剖型胫骨髁钢板可很好的治疗各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胫骨钢板 胫骨平台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积辉 栾波 +1 位作者 裴继源 陈光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240-3243,共4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制订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定期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愈合参...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制订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定期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愈合参数情况,同时分别采用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及以上2项评分与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侧别、手术时间、半月板损伤及致伤原因)的关系。检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各观察点相对术前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组骨折均愈合,X线检查示愈合时间为(12.47±2.48)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7.31±4.70)周;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愈合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分别为(83.48±7.50)分和(15.52±2.39)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4%和88.2%;不同性别及骨折类型的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前的血浆GGT、ALP分别为(77.61±21.40)U/L、(247.49±42.44)U/L,术后水平均降低,其术后1个月后的3指标变化程度均高于术后1周(P<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较好,可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42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施利华 袁永健 +1 位作者 王丹 戴季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07-1008,1014,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侧 三柱 后内侧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内侧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 被引量:9
19
作者 汪青 徐峰 +2 位作者 杨小海 吴晓峰 孙斌峰 《中医正骨》 2017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1~62岁,中位数45岁。单纯... 目的:观察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1~62岁,中位数45岁。单纯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4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10例,胫骨平台后内和后外侧柱骨折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0 d,中位数8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参照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1例切口出现血肿,经清创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0.18±8.74)分,优11例、良8例、可3例。结论: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 后侧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被引量:11
20
作者 胡孙君 陈舰 +2 位作者 陈杰 俞光荣 张世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后侧切口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支持钢板固定。术后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治疗结果满意度定期随...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后侧切口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支持钢板固定。术后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治疗结果满意度定期随访。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时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中2例。结论膝关节后侧入路能够充分暴露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骨折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支持钢板固定稳定可靠,但术中要熟悉腘窝区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侧入路 支持钢板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