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7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对高血糖环境诱导人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晓晨 迟坤 +9 位作者 杜军霞 宋晨雯 丁潇楠 冀雨薇 张可颖 张益帆 韩秋霞 傅博 洪权 朱晗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10-617,共8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患者日益增加,仍有患者在现有治疗中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迫切需要新型治疗靶点。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对高血糖环境诱导人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背景糖尿病肾病患者日益增加,仍有患者在现有治疗中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迫切需要新型治疗靶点。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对高血糖环境诱导人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足细胞随机分为正常血糖(normal glucose,NG)组(5 mmol/L)以及高血糖(high glucose,HG)24 h组、HG 48 h组、HG 72 h组(30 mmol/L)。采用RT-qPCR法检测IGFBP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GFBP2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以此确定后续实验HG处理的最佳时间点。将IGFBP2小干扰RNA转染进入足细胞并分为NG组、阴性对照干预组(NG-NC-siRNA)、IGFBP2敲低siRNA干预组(NG-IGFBP2-siRNA1、NG-IGFBP2-siRNA2、NG-IGFBP2-siRNA3),RT-qPCR检测IGFBP2 mRNA表达水平,选择敲低效率最高的IGFBP2-siRNA用于后续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将足细胞随机分为:(1)NG组和HG组;(2)NG组和NG+125 ng/mL rhIGFBP2组;(3)HG组和HG-IGFBP2-siRNA组。(1)(2)(3)均通过RT-qPCR检测TNF-α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HG处理时间增加,RT-qPCR结果显示IGFBP2、TNF-α和ICAM-1 mRNA水平随时间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GFBP2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水平随时间升高。与NG组比较,RT-qPCR结果显示IGFBP2、TNF-α和ICAM-1均在HG 72 h时mRNA水平最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GFBP2在HG 72 h时和Cleaved Caspase 3在HG 48 h时蛋白水平最高(P<0.05),据此选72 h为后续实验诱导时间点。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相比,阴性对照干预组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NG-IGFBP2-siRNA2组IGFBP2 mRNA表达水平最低(P<0.05),敲除效率最高,因此选择IGFBP2-siRNA2进行后续实验。与NG组相比较,HG组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以及细胞凋亡率均增强(P<0.05)。与NG组相比较,NG+125 ng/mL rhIGFBP2组的TNF-α和ICAM-1 mRNA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以及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HG组相比较,HG-IGFBP2-siRNA组的TNF-α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以及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结论敲除IGFBP2后通过减弱高血糖处理下的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降低人足细胞凋亡,因此抑制IGFBP2的表达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想 杨辰希 +2 位作者 朱钊 吴敏 邹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69-573,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超声影像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斑块组(73例)、稳定性斑块组(51例)、不稳定性斑块组(89例)。检测并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IGF-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与各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性斑块组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IGF-1水平较低;不稳定斑块组年龄、HbA1c、TG、LDL-C水平较高,IGF-1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性斑块组HbA1c、TG、LDL-C水平较高,收缩压、IGF-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年龄、收缩压、HbA1c、L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A1c、LDL-C、TG、IGF-1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GF-1低水平可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辅助评估斑块的形成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2型糖尿病 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人β防御素-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痤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悦漪 林霞 王丽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人β防御素-2(HBD-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痤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8例寻常痤疮患者纳入痤疮组,另选取12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25(OH)D、HBD-2... 目的探讨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人β防御素-2(HBD-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痤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8例寻常痤疮患者纳入痤疮组,另选取12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25(OH)D、HBD-2及IGF-1水平。分析外周血25(OH)D、HBD-2及IGF-1水平与痤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痤疮患者外周血25(OH)D、HBD-2和IGF-1水平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HBD-2和IGF-1水平对重度痤疮的诊断价值。结果痤疮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D-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组中,随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其外周血25(OH)D水平依次降低,IGF-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患者外周血25(OH)D水平与IGF-1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09、-0.586,P<0.05),IGF-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7,P<0.05),HBD-2水平与25(OH)D、IGF-1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无关(P>0.05)。外周血25(OH)D水平、IGF-1水平评估重度痤疮的敏感度分别为94.12%、61.26%,特异度分别为70.59%、77.48%,二者联合评估重度痤疮的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71.43%。结论痤疮患者外周血25(OH)D水平降低,IGF-1水平升高,且其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25(OH)D、IGF-1水平联合评估重度痤疮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25-羟基维生素D 人Β防御素-2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5
作者 张琳 吕文艳 +2 位作者 刘佳乐 陈明鑫 李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3例AIS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53例、重度组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NPTX2)、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3例AIS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53例、重度组19例。连续随访6个月,根据临床结局不同分为结局良好组78例、结局不良组25例。比较不同病情、临床结局AIS患者血清NPTX2、HB-E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NPTX2、HB-EGF对AIS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NPTX2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HB-EGF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结局良好组血清NPTX2水平高于结局不良组,HB-EGF水平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血清NPTX2、HB-EGF以及两项指标联合预测AIS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69(0.718~0.820)、0.861(0.810~0.912)、0.904(0.853~0.955),截点值分别为25.30 ng/ml、219.27 ng/L,特异度分别为56.93%、67.03%、86.74%,灵敏度分别为91.09%、91.09%、84.2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梗死、入院时NIHSS评分高、NPTX2低表达、HB-EGF高表达是AIS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PTX2水平降低、HB-EGF水平升高与AIS患者病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两项指标可作为预测AIS患者临床结局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正五聚蛋白2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病情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通过介导胃癌大鼠Treg免疫活性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的促癌作用研究
6
作者 胡玲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通过介导胃癌大鼠Treg免疫活性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的促癌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于右侧腋窝皮下接种胃癌SGC-7901细胞株建立胃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25μg/kg IGF-2)、中剂量组(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通过介导胃癌大鼠Treg免疫活性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的促癌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于右侧腋窝皮下接种胃癌SGC-7901细胞株建立胃癌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25μg/kg IGF-2)、中剂量组(50μg/kg IGF-2)及高剂量组(100μg/kg IGF-2),每组10只,均连续给药14 d。观察记录4组大鼠瘤体积、瘤质量以及胸腺、脾脏重量,计算抑瘤率以及胸腺、脾脏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Treg、Th17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形态,TUNEL检测胃癌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4组大鼠肿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各剂量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低于模型组,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促瘤率均呈增加趋势(P<0.05)。各剂量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凋亡率均呈降低趋势(P<0.05)。随着IGF-2剂量的增加,Treg、Th17、Treg/Th17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剂量组的p-Akt、CYP19A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p-Akt、CYP19A1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结论IGF-2可促进胃癌大鼠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破坏Treg/Th17细胞免疫功能平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2 胃癌 TREG细胞 免疫功能 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7
作者 孙丹华 杨元元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2(IGF2BP2)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GDM患者84例为G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8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GF2BP2基因rs440...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2(IGF2BP2)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择GDM患者84例为G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8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GF2BP2基因rs4402960位点、rs1470579位点和rs11705701位点的多态性。结果GDM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GDM组IGF2BP2基因rs4402960位点GG基因型较少,TT基因型较多,等位基因T频率较高,等位基因G频率较低(P<0.05);rs11705701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较低,等位基因G频率较高(P<0.05);而其他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2BP2基因多态性与GDM发生有关,可通过基因多态性结果评估和筛选GDM高风险人群,以提高对GDM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2 基因多态性 妊娠期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拮抗高糖对植入前期鼠胚印迹基因H19/Igf-2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文奇 袁衡 +4 位作者 吴长初 赵品 李双容 程德华 邹海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3期10005-10009,共5页
背景:课题前期研究已证实10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拮抗体外30mmol/L高糖毒性引起的凋亡,可改善高糖环境对孕母/胎儿的危害。但这一改善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环境的发生机制和分子机制却不甚清楚。目的:结合前期工作基础,从表观遗传学... 背景:课题前期研究已证实10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拮抗体外30mmol/L高糖毒性引起的凋亡,可改善高糖环境对孕母/胎儿的危害。但这一改善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环境的发生机制和分子机制却不甚清楚。目的:结合前期工作基础,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入手,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拮抗早期高糖环境对小鼠胚胎印迹基因H19/Igf-2甲基化水平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孕娠糖尿病小鼠模型,取小鼠2细胞胚胎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于含30mmol/L葡萄糖的KSOM培养基内进行体外高糖逆境培养,实验组额外添加10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处理。体外发育至囊胚期,检测胚胎印迹基因H19,Igf-2的表达和印迹控制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实验组桑椹胚H19,Igf-2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5.9和5.2倍(P<0.01);实验组囊胚H19,Igf-2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4和1.8倍(P<0.01)。BSP测序法分析H19,Igf-2印迹控制区的甲基化水平发现,实验组桑椹胚、囊胚的甲基化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7.9%和20.9%(P<0.01)。结果可见在高糖环境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部分降低H19/Igf-2印迹控制区DNA甲基化水平,使Igf-2和H19基因表达增高,能拮抗高糖环境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生物活性因子 遗传 胚胎发育 高糖 小鼠胚胎 H19 igf-2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hIGF-2) 被引量:1
9
作者 段宇 汪承亚 +3 位作者 赵红 张志芳 陈家伟 John S Sussenbach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研制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分泌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rh IGF-2 )。方法 :将 14 k Dh IGF -2前体 c 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 NPV )转移载体 p Bak PAK8中 ,经与野生型病毒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 ,通过体内同源重... 目的 :研制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分泌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rh IGF-2 )。方法 :将 14 k Dh IGF -2前体 c 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 NPV )转移载体 p Bak PAK8中 ,经与野生型病毒 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 ,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重组病毒 Bm NPV/ IGF-2。以 Bm NPV/ IGF-2感染 5龄家蚕幼虫 ,分别在感染后 2 4,48,72 ,96,10 8,12 0 h提取家蚕血淋巴液 ,以 ELISA法测定不同时象家蚕血中 IGF-2浓度 ,采用 Western-blot分析鉴定 IGF -2免疫学活性 ,MTT法观察其对 NIH3 T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LISA测定显示 ,Bm NPV/ IGF-2感染家蚕幼虫 96h后 IGF-2表达率最高 ,每毫升血淋巴中约含 IGF-2 14 μg,Western-blot分析发现表达产物在蚕体内被加工成 7.0 k D成熟 h IGF-2 ,并对 NIH3 T3细胞具有良好促增殖效应 ,其促细胞生长能力明显优于来源于 E.coli的 IGF-2标准品。结论 :本研究实现具有免疫学活性及生物学活性的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在子-2 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表达 免疫学活性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降落PCR及克隆测序检测2型糖尿病外周血白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基因甲基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玲 严世荣 +2 位作者 胡培 陈永梅 程龙海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降落PCR(TD-PCR)及克隆测序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位点的方法。方法:提取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亚硫酸氢盐处理,设计引物扩增IGF1R基因启动子区富... 目的:比较应用降落PCR(TD-PCR)及克隆测序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位点的方法。方法:提取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亚硫酸氢盐处理,设计引物扩增IGF1R基因启动子区富含CG位点序列,分别行普通PCR和TD-PCR扩增,对含目的条带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结果:与普通PCR扩增结果相比,TD-PCR扩增条带清晰、产物量多、二聚体少;且TD-PCR减少了对退火温度不断摸索的过程。克隆后测序峰图清晰,碱基丢失错判频率减少。结论:推荐应用TD-PCR检测亚硫酸氢盐处理的DNA甲基化位点,并进行克隆后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降落PCR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 2型糖尿病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降糖颗粒辅治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胰高糖素样肽-1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若愚 岳宗相 王燕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究参芪降糖颗粒辅治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糖脂代谢平衡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对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影响。方... 目的探究参芪降糖颗粒辅治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糖脂代谢平衡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对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初诊为T2DM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芪降糖颗粒加以辅治。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糖脂[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以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代谢情况、TGF-β1及GLP-1水平变化,同时探究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3.75%(21/48)、总有效率95.83%(46/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92%(11/48)、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FPG、2 h PG、HbA1c和脂代谢指标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糖代谢指标FPG、2 h PG、HbA1c和脂代谢指标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LP-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GL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效应可显著影两项指标水平,且两项指标随时点变化趋势受到治疗方法的干预(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辅以参芪降糖颗粒可以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有效改善机体糖脂代谢和胰岛素代谢,从而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参芪降糖颗粒 转化生长因子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肝脏炎性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苏芳 付之光 +3 位作者 方文灿 王莹 贺明娟 张永彬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1-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肝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C57小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DM)和MYDGF干预糖尿病组(MYDGF)。干预1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并推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肿瘤... 目的观察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肝脏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C57小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DM)和MYDGF干预糖尿病组(MYDGF)。干预1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并推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酶量,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IKKβ/IkBα信号途径。结果与DM组相比,MYDGF组的FBG[(6.91±0.71)mmol/L vs.(19.46±1.12)mmol/L]、胰岛素水平[(13.29±1.42)mU/L vs.(21.88±1.58)mU/L]与HOMA-IR[(4.08±0.65)vs.(18.90±1.37)]明显降低(P<0.05),TNF-α[(32.17±3.18)ng/L vs.(66.39±4.51)ng/L]、IL-6[(13.65±0.89)ng/L vs.(21.55±3.27)ng/L]浓度明显降低(P<0.05),肝脏SOD[(297.54±20.43)U/mg vs.(198.32±19.29)U/mg]、GSH-Px[(0.65±0.05)U/mg vs.(0.19±0.04)U/mg]、Catalase[(220.34±19.82)U/mg vs.(134.69±18.81)U/mg]酶量显著增多(P<0.05),肝细胞脂肪变与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IKKβ[p-IKKβ:IKKβ,(0.97±0.10)vs.(1.39±0.11)]和IkBα[p-IκBα:IκBα,(0.93±0.07)vs.(1.44±0.06)]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MYDGF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IKKβ/IkBα信号途径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生长因子 IKKβ/IkBα信号通路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士光 赖璐华 +1 位作者 邓珊珊 周海洋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_(2)DM)患者84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单纯T_(2)DM组36例,DPN组48例,分别检测两组的IGF-1、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_(2)DM)患者84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单纯T_(2)DM组36例,DPN组48例,分别检测两组的IGF-1、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同型半胱氨酸(HCY)、乳酸、尿酸(UA)水平,通过两组间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项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PN组患者IGF-1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PN组较T 2DM组相比,IGF-1、U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C、LDL-C、HCY、乳酸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与UA呈正相关(r=0.349,P=0.021),与HCY呈负相关(r=-0.222,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IGF-1水平降低,提示IGF-1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DPN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2)基因多态性与鸡体脂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志辉 王启贵 +2 位作者 赵建国 王宇祥 李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0-604,共5页
以肉鸡和3个地方品种(北京油鸡,石岐杂,白耳鸡)以及海兰蛋鸡为试验材料,用1对引物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2)基因的外显子2进行SNPs检测,探讨IGF2基因作为影响鸡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利用测序和单链构象多态(SSCP)的方法进行SNP... 以肉鸡和3个地方品种(北京油鸡,石岐杂,白耳鸡)以及海兰蛋鸡为试验材料,用1对引物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2)基因的外显子2进行SNPs检测,探讨IGF2基因作为影响鸡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利用测序和单链构象多态(SSCP)的方法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的分析。X2检验表明,139处点突变的基因型在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与肉鸡屠体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AB基因型的个体。初步推断IGF2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推测可以利用该位点对鸡的脂肪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2 多态性 鸡体脂性状 相关性 候选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3 位作者 马昕 陈劲松 周国瑛 龚祖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外源性IGF -2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早形成基底板层保护膜 ,更早更多地激活成肌细胞、生成肌丝、形成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愈合质量也较好。实验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1、2、3、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1、2、3、4、6、9、1 4天均升高 ;对照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2、3、4、6、9、1 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3、4、6、9天升高。结论 :局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可以使内源性的IGFmRNA表达提早 ;可以刺激成肌细胞增生 ,促进肌管形成 ,加速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加速骨骼肌创伤后修复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胰岛素生长因子-2 骨骼肌损伤 修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的遗传学特征与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桂兰 蒋思文 +1 位作者 熊远著 屈彦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1-213,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IGF)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 ,因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相似而得名 ,IGF2是一个由 6 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它在胎儿发育、肿瘤细胞增殖、肌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IGF)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 ,因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相似而得名 ,IGF2是一个由 6 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它在胎儿发育、肿瘤细胞增殖、肌肉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IGF2的基因结构、遗传方式 ,以及与印迹表达、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2 遗传率 生物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鸿 郑东明 +2 位作者 赵冬雪 丛琳 王金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IGF-1治疗组。于缺血10min后经尾静脉给予IGF-110μg,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灶体积,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凋亡细胞。结果与缺血组比较,IGF-1治疗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IGF-1通过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丁科 阎萍 +2 位作者 梁春年 曾玉峰 裴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7期67-70,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是迄今所知功能最复杂的生长调控因子,它能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参与生后基因组重建,与X染色体的失活有重要关系。所有的这些功能说明IGF2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IGF2与个体生长速度、瘦肉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是迄今所知功能最复杂的生长调控因子,它能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参与生后基因组重建,与X染色体的失活有重要关系。所有的这些功能说明IGF2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IGF2与个体生长速度、瘦肉率、背膘厚等生产性能关系密切,在某些物种已经被作为候选基因确定下来。作为重要的印记基因,IGF2的表达状况与肿瘤,以及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肿瘤治疗方面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IGF2的基因结构、生物学作用、基因印记、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2 生长发育 基因印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武银铃 叶小珍 +2 位作者 卢斌 王扬天 王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有丝分裂作用,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备受关注。文中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IGF-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有丝分裂作用,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备受关注。文中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IGF-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IGF-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iobin A1C,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其中47例合并视网膜病变作为试验组,43例无视网膜病变为对照组。IGF-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试验组的IGF-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4.16±4.07 vs2.79±2.48,P<0.05);试验组HbA1c、FPG、病程分别为(9.35±1.97)%、(8.31±2.87)mmol/L和(12.79±7.90)月,较对照组[(8.21±1.85)%、(7.46±3.05)mmol/L和(8.96±6.59)月]亦明显增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GF-1与病程、HbA1c、FPG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A1c是IGF-1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GF-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2)的表达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姚金翠 林德熙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9年9月-2011年9月于南京明基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病理组织86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9例,轻度子痫前期2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9年9月-2011年9月于南京明基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病理组织86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9例,轻度子痫前期27例,重度子痫前期30例及8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中IGF-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①IGF-2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孕妇胎盘中表达均为阳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重度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轻度子痫患者(P<0.05);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IGF-2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IGF-2=-0.301,P<0.05),且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IGF-2=0.416,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IGF-2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胰岛素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