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抑制剂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海慧 孟晓辉 +3 位作者 徐博 冉磊 施杞 肖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可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FGFR1抑制剂(PD17307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雌性SD...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可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FGFR1抑制剂(PD17307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PD173074低剂量组、PD173074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无菌PBS,甲氨蝶呤组药物注射剂量为1.04 mg/kg,PD173074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药物注射剂量分别为5,20 mg/kg,1次/周。给药4周后取材,观察大鼠临床症状以及关节肿胀情况,踝关节Micro-CT三维重建及分析,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检测关节周围血管生成情况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检测关节滑膜中p-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表达,观察肝、脾、肾病理变化并计算肝、脾、肾指数。结果与结论:①PD173074能够减轻模型大鼠踝关节临床症状及关节肿胀,延缓骨质丢失,改善骨结构,减轻关节滑膜侵袭以及软骨骨侵蚀,降低关节周围破骨细胞数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血管生成,降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抑制FGFR1磷酸化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蛋白表达。②大鼠肝、脾、肾病理观察表明经过PD173074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作用。③研究证明了FGFR1抑制剂能够延缓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及骨破坏的进展,并抑制血管的生成。初步验证了PD173074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GFR1磷酸化发挥作用,为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PD17307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诱导关节炎 动物模型 骨破坏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文婷 万盈盈 +4 位作者 杨家煕 王文乾 王皓男 叶婉婷 寇秋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目的构建雌性及雄性牛Ⅱ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 目的构建雌性及雄性牛Ⅱ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血清炎症因子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脾指数、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右后足爪骨破坏情况、肺间质病变情况。结果雌性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足肿胀度在观察的任一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脾指数均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评分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及右后足爪骨破坏程度均较雄性显著升高(P<0.05);雌性和雄性CIA大鼠均出现了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化,但雌性比雄性的肺间质病变更重。结论使用SD大鼠构建的雌性及雄性CIA模型均能兼具关节炎及肺间质病变,但雌性CIA大鼠的病变程度更重,在使用CIA模型进行RA相关研究时应关注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性别差异 牛Ⅱ型诱导关节炎模型 间质性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白喉乌头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俊宇 杜文静 +3 位作者 吉鹏 刘青 罗莉 罗德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794-2799,共6页
背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药物有慢作用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物,植物药因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而越来越受到瞩目。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及白喉乌头对其表达的影响。... 背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药物有慢作用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物,植物药因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而越来越受到瞩目。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及白喉乌头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造模组37只,造模组于大鼠足跖及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24只造模成功大鼠进行后续实验,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组和白喉乌头组,每组各8只,每周对3个造模后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共4组大鼠进行关节炎评分。经过灌胃给药治疗4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在滑膜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白喉乌头组、雷公藤组关节炎评分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在模型组滑膜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白喉乌头组、雷公藤组中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证实,白喉乌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骨及关节损伤模型 白喉乌头 诱导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石磊 李小峰 +6 位作者 王彩虹 张莉芸 马丽辉 国华 杨艳 刘燕 周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制备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CIA模型)。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X线摄片的方法... 目的:制备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CIA模型)。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X线摄片的方法显示关节炎大鼠的发病程度和病理学特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在免疫后第36天关节肿胀达到最高峰。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TNF-α的水平均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高(P<0.05)。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结果显示,关节软骨组织、骨组织和滑膜组织呈典型的关节炎病变。结论: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其病理特征和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极为相似,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诱导关节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制备及早期表现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苏云龙 王雪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53-55,58,共4页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及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及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组(50只)。在大鼠尾根部及背部脊柱侧多点皮内注射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制作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测量大鼠的体重、足爪体积,计算关节肿胀度及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并进行X线显像及病理学检测。结果:1、在造模25 d后,CIA组大鼠体重及足爪体积与空白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CIA组造模成功大鼠病理结果均有典型的滑膜炎症及滑膜增厚特征,并有明显的血管翳形成,造模后15 d及25 d大鼠X线显像显示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未见狭窄。结论: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与人类RA相符,是研究RA理想的动物模型。在造模后25 d临床表现最为显著,是研究早期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诱导性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艳 刘宁 +1 位作者 李频 郑祥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5-48,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并探讨胶原给药剂量以及性别因素对造模成功率的影响,优化造模方法。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0、200、300、400μg 4个剂量水平的鸡胶原剂,免疫Wistar大鼠,连续观测大鼠一般情况、足爪容积、关... 目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并探讨胶原给药剂量以及性别因素对造模成功率的影响,优化造模方法。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0、200、300、400μg 4个剂量水平的鸡胶原剂,免疫Wistar大鼠,连续观测大鼠一般情况、足爪容积、关节炎评分、血清抗CⅡ抗体、TNF-α浓度及大鼠关节病理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胶原蛋白剂量、性别与造模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发病大鼠其临床表现、免疫学及病理学特征显著,造模成功率随胶原蛋白剂量增加而上升(P<0.01,OR=14.414),性别对造模成功率无影响(P>0.05)。结论成功建立发病稳定的大鼠模型。在安全范围内,胶原蛋白给药剂量与造模成功率成正相关,性别对发病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 模型 Ⅱ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复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姜楠 王玉明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30~40岁妇女为高危人群。其特点为滑膜增生和外周关节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但也可导致全身系统性损害。学者们借助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30~40岁妇女为高危人群。其特点为滑膜增生和外周关节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但也可导致全身系统性损害。学者们借助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研究中医复方治疗RA的机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就中医复方对CIA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复方 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佐剂性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于坤 徐枝芳 +1 位作者 余楠楠 郭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平台和手段。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有佐剂性关节炎(AIA)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该文从病因学、制备...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平台和手段。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有佐剂性关节炎(AIA)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该文从病因学、制备方法、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对这两种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发现CIA模型病理机制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IA模型则主要表现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因此,AIA适用于T细胞分子机制和疗法的研究,而CIA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和体液免疫机制研究,该模型的免疫学特征与人类更为相似。该文基于两种模型各自的优缺点,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模型,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进而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诱导性关节炎 佐剂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比较 免疫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蛋白酶诱导SD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永明 潘建科 +5 位作者 郭达 刘军 杨济源 洪坤豪 杨伟毅 许树柴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建立Ⅱ型胶原蛋白酶诱导的SD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方法将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只。分别于第1、4天给予A组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Ⅱ型胶原蛋白酶,予B组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进行造模。观察两组大鼠第1、3和7天体重... 目的建立Ⅱ型胶原蛋白酶诱导的SD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方法将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只。分别于第1、4天给予A组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Ⅱ型胶原蛋白酶,予B组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进行造模。观察两组大鼠第1、3和7天体重的变化,以及第1、4、7天膝关节直径的变化,测定第7天大鼠处死后脾脏、胸腺重量和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光镜下膝关节组织的一般形态。结果造模后,A组的体重呈下降、减少趋势,B组的体重呈上升、增长趋势。造模后第3、7天,A、B组间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造模后的膝关节直径明显大于造模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造模后的膝关节直径与造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造模后的膝关节直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A组的关节呈早期骨关节炎的表现,而B组的关节组织无骨关节炎的表现。结论Ⅱ型胶原蛋白酶可成功建立SD大鼠早期膝骨关节炎模型。体重、膝关节直径、脾脏和胸腺重量、脏器系数及膝关节组织病理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此模型生理病理特点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膝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诱导的鼠类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军 潘建科 +3 位作者 黄永明 杨伟毅 李想 曹学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949-3950,共2页
动物模型为骨关节炎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退行性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关键词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 关节炎模型 诱导 鼠类 动物模型 全球老龄化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36
11
作者 力弘 贾永锋 +2 位作者 潘雁 李端 张罗修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Ⅱ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制备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宝丽 唐方 庞晓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较为理想的寒湿痹型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联合应用于大鼠足部注射,诱导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浓... 目的:研究建立较为理想的寒湿痹型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联合应用于大鼠足部注射,诱导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检测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滑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浓度Ⅱ型胶原和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迅猛,近似于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高浓度Ⅱ型胶原和不完全佐剂组大鼠关节肿势和缓;各模型组大鼠血清唾液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滑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相符。结论:高浓度的Ⅱ型胶原加不完全佐剂给药组是较为理想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中医辩证属寒湿痹症,与之相比较,佐剂关节炎模型接近于湿热痹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寒湿痹 关节肿胀率 血清唾液酸 滑膜组织的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Ⅱ型胶原诱导SD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日明 张丽华 +2 位作者 刘健翔 郭亚芬 蒋林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3-1896,共4页
【目的】探讨牛II型胶原诱导SD大鼠构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的可行性,为今后深入研究RA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60只4周龄的SD大鼠,依据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组(模型组50只,对照组10只),模型组通过注射... 【目的】探讨牛II型胶原诱导SD大鼠构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的可行性,为今后深入研究RA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60只4周龄的SD大鼠,依据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组(模型组50只,对照组10只),模型组通过注射牛Ⅱ型胶原建模,并通过体征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评价、钼靶影像学检测等判定建模是否成功。【结果】通过尾静脉注射牛Ⅱ型胶原免疫SD大鼠的建模成功率高达90.0%。与对照组SD大鼠相比,模型组SD大鼠体重减轻,活动减少,精神萎靡,先是后足小趾或踝关节红肿,之后炎症漫延至前肢,最终发展成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模型组SD大鼠关节滑膜层次增多,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软骨及骨组织受损,关节腔结构紊乱;模型组SD组大鼠从初次免疫第10周开始,其关节间隙狭窄、模糊,骨质疏松,关节软骨及骨组织受损。【结论】SD大鼠是研究RA发病机制及研发抗风湿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可丰富该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牛II型 类风湿关节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品系大鼠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颖芳 刘步平 +3 位作者 秦媛怡 龚宇 陈文裕 林芷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构建SD大鼠和Wistar大鼠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CIA),比较和评价2种品系大鼠的建模效果。【方法】将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12只)分别于第1、8天给予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弗氏完全佐剂(CFA)乳剂、Ⅱ型胶原蛋白+弗式不完... 【目的】构建SD大鼠和Wistar大鼠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CIA),比较和评价2种品系大鼠的建模效果。【方法】将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12只)分别于第1、8天给予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弗氏完全佐剂(CFA)乳剂、Ⅱ型胶原蛋白+弗式不完全佐剂(IFA)乳剂建立CIA模型。造模结束后,比较SD大鼠与Wistar大鼠的一般形态、关节炎指数、关节病理变化。【结果】(1)SD大鼠和Wistar大鼠造模后14 d均可见关节炎症,造模后21、28 d关节炎症加重且存在相应病理改变。(2)造模后14、21、28 d,SD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高于Wistar大鼠(P <0.01),病理改变也是前者比后者严重。【结论】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适量Ⅱ型胶原蛋白法均能成功建立SD大鼠和Wistar大鼠CIA模型,且SD大鼠的关节炎症重于Wistar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Ⅱ型蛋白诱导关节炎 疾病模型 动物 SD大鼠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龄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彦欣 贺红涛 +2 位作者 张志刚 姚旭旺 岳续朋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48,295,296,共5页
为了研究大鼠日龄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IA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试验利用鸡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制成的乳剂,皮内免疫不同日龄Wistar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鼠模型,2周后开始测量四肢的足趾部厚度,每周测量1次,根据肿胀程度... 为了研究大鼠日龄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IA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试验利用鸡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制成的乳剂,皮内免疫不同日龄Wistar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鼠模型,2周后开始测量四肢的足趾部厚度,每周测量1次,根据肿胀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表明:31日龄大鼠CIA造模成功率为50%,37日龄大鼠CIA造模成功率为58%,42日龄大鼠CIA造模成功率为92%,49日龄大鼠CIA造模成功率为83%。说明日龄对CIA模型的构建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鼠 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ia模型) 鸡Ⅱ型 成功率
原文传递
鸡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锃锃 韩晓枫 金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2-554,558,共4页
目的以鸡Ⅱ型胶原皮内免疫Wistar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鼠模型。方法用鸡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于大鼠皮内注射免疫,自大鼠发病起,观察大鼠的踝关节部位的肿胀,毛色及运动状态;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采用X线... 目的以鸡Ⅱ型胶原皮内免疫Wistar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鼠模型。方法用鸡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于大鼠皮内注射免疫,自大鼠发病起,观察大鼠的踝关节部位的肿胀,毛色及运动状态;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采用X线摄片、病理组织学等方法进行大鼠病理学特征分析。结果ELISA结果提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高(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脚踝与脚趾有明显的肿胀;X线摄片结果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的关节组织呈现典型的关节病变的特征。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鸡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病理学特征与人类RA极为相似,为更好的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动物模型 鸡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改善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丽华 李志刚 +6 位作者 周艳华 崔海峰 朱宏伟 于友华 张志伟 王正品 孙明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探讨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改善作用机制。方法:牛Ⅱ型胶原乳剂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制备CIA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Ⅰ)、模型组(Ⅱ)、不完全弗氏佐剂组(Ⅲ)、雷公藤多苷片组(Ⅳ... 目的:探讨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改善作用机制。方法:牛Ⅱ型胶原乳剂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制备CIA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Ⅰ)、模型组(Ⅱ)、不完全弗氏佐剂组(Ⅲ)、雷公藤多苷片组(Ⅳ)、醋酸泼尼松龙组(Ⅴ)、滑膜炎颗粒大剂量组(Ⅵ)、中剂量组(Ⅶ)、小剂量组(Ⅷ),每组各10~11只大鼠。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左膝关节滑膜组织IL-1、TNF-α、Erk、Jnk、Ras、Raf的表达,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阳性面积比。结果:各造模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IL-1、Erk、Jnk、Ras、Raf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各给药组Erk表达量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Ⅲ、Ⅳ、Ⅴ、Ⅵ组Erk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Erk、Jnk、Ras表达升高,参与CI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损伤过程;滑膜炎颗粒改善关节损伤症状可能与降低Erk的表达相关,而与IL-1、TNF、Jnk、Ras、Raf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颗粒 诱导关节炎模型 细胞因子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渐 蔡宏达 +1 位作者 曾玉兰 俞昌喜 《海峡药学》 2014年第9期27-31,共5页
目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及评价方法。方法大鼠皮内注射鸡Ⅱ型胶原(CⅡ)与完全弗氏佐剂及不完全弗氏佐剂建立模型,监测动物体重、后足容积、关节炎指数(AI)以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和机械痛阈(MWT),免疫后第四... 目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及评价方法。方法大鼠皮内注射鸡Ⅱ型胶原(CⅡ)与完全弗氏佐剂及不完全弗氏佐剂建立模型,监测动物体重、后足容积、关节炎指数(AI)以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和机械痛阈(MWT),免疫后第四十二天行影像学检查并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动物血清抗CⅡ抗体、IL-1β及TNF-α水平。结果 CIA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后足红肿明显,后足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AI呈上升趋势,后足PWTL及MWT均显著降低,影像学检查发现关节腔狭窄,关节结构模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观察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关节结构的破坏及滑膜增生,ELISA结果显示CIA大鼠血清抗CⅡ抗体、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本文成功建立了CIA大鼠模型及模型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动物模型 Ⅱ型诱导关节炎 大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彩娥 崔向军 +1 位作者 郑可 王琴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的制备及鉴定方法;方法将Ⅱ型胶原溶液与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在冰浴状态充分乳化制成Ⅱ型胶原乳剂,将Ⅱ型胶原乳剂注射到大鼠的足跖部皮下,首次免疫一侧一次注入Ⅱ型... 目的探讨改良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的制备及鉴定方法;方法将Ⅱ型胶原溶液与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在冰浴状态充分乳化制成Ⅱ型胶原乳剂,将Ⅱ型胶原乳剂注射到大鼠的足跖部皮下,首次免疫一侧一次注入Ⅱ型胶原乳剂0.2 ml,7天后用同样方法加强免疫。造模第21天对观察大鼠的关节炎表现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组大鼠足跖部出现肿胀,关节明显红肿增粗,活动受限。造模组与正常组关节炎评分比较,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HE染色,造模组滑膜细胞水肿,有3~5层明显增生,细胞排列不整齐,滑膜组织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探讨改良的CIA模型能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可以为临床治疗做出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诱导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君 董秋梅 《中国医药》 2022年第6期903-907,共5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槲皮素组,各15只。CIA造模...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槲皮素组,各15只。CIA造模成功后每组筛选10只用于实验。正常对照组不予造模及药物干预,模型组CIA造模后予与槲皮素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甲氨蝶呤组CIA造模后予甲氨蝶呤腹腔注射,槲皮素组CIA造模后予槲皮素灌胃,均连续给药4周。比较各组大鼠后足足掌厚度、关节炎指数(AI)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踝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灌胃2、3、4周,甲氨蝶呤组、槲皮素组大鼠足掌厚度均小于模型组,AI评分均低于模型组[AI评分:(6.5±1.2)、(7.6±0.5)分比(8.1±0.6)分,(5.7±1.1)、(6.6±0.5)分比(8.4±0.7)分,(4.6±1.0)、(5.9±0.7)分比(8.5±0.7)分](均P<0.05)。灌胃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水平,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IL-17、TLR4、核因子κB p50及核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甲氨蝶呤组、槲皮素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甲氨蝶呤组与槲皮素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槲皮素可有效缓解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调控细胞因子,抑制TLR4/核因子κB通路,可能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槲皮素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