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0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辉 陈怡然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I0014,I001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取损伤处坐骨神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形态;取腰3~5脊髓节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PWL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神经纤维在数量及排列紊乱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善,齐刺组改善最为明显。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痛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动态观察
2
作者 景原媛 马伊 王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48-52,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情况。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18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高眼...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及视网膜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情况。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18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高眼压模型组采用沿角巩膜缘结膜下环扎缝合法制备急性高眼压模型。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造模前、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缝合后3 d、缝合后4 d、缝合后5 d、缝合后7 d时,分别使用Tonolab眼压计监测眼压,正常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测量眼压。取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于缝合后1 d、缝合后3 d、缝合后7 d时分别处死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Thy-1免疫组化染色法测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GFAP蛋白。结果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眼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即刻、缝合后1 h、缝合后1 d、缝合后2 d眼压均高于其他时间点眼压,呈下降趋势(P均<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水肿,大鼠缝合后3 d时视网膜水肿开始减轻,大鼠缝合后7 d时视网膜厚度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变薄。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3 d、7 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时(P均<0.05),且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7 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低于缝合后3 d时(P均<0.05)。正常对照组、急性高眼压模型组大鼠缝合后1 d、3 d、7 d时大鼠视网膜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5.762±16.246、115.777±18.780、145.056±9.777、169.751±10.378,两两相比,P均<0.05。结论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发生病理变化,出现神经节细胞丢失,视网膜中GFAP蛋白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内压 视网膜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急性高眼压模型 沿角巩膜缘结膜下环扎缝合法 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红 万朝权 +3 位作者 田可耘 梅莉 崔灿 张晓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869-3871,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M组、P组和N组采用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组在术前1d至手术后9d使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N组在手术当日至手术后第9天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S组和M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第3、5、7、9天测定各组50%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手术后第10天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脊髓GFAP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P组和N组50%缩足阈值升高,同时脊髓背角GFAP表达降低(M组:0.6237±0.04903,P组:0.4616±0.03890,N组:0.5215±0.0269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可以减轻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加巴喷丁 吗啡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P1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组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瑶 张星慧 +6 位作者 李美香 张弛 贺鹏程 蒋湘 尹卫东 Moshe Laudon 石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Neu-P1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眼压组、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每组6只,后3组采用Trendelenburg... 目的探讨Neu-P1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眼压组、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每组6只,后3组采用Trendelenburg卧位法建立高眼压模型,各组通过眼角膜滴注方法给药。正常对照组和高眼压组滴注10μL生理盐水,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分别滴注10μL 100μmol·L^(-1)褪黑素和NeuP11药物治疗,给药后休息2 h,再次置于卧位45 min后每小时测1次眼压,共6次,观察1周,重复实验1次。实验末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大鼠,留取各组大鼠眼球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SD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GFAP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眼压为(13.61±0.55)mmHg(1 kPa=7.5 mmHg),高眼压组眼压为(41.26±1.73)mmHg(P<0.01),即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眼压组大鼠视网膜水肿增厚,层次不清晰,GFAP表达呈强阳性。而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大鼠眼压较高眼压组显著降低,GFAP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弱。结论Neu-P11能够降低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抑制视网膜组织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GFAP表达,保护视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P11 高眼压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褪黑素 视网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脑内酪胺酸羟化酶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谌红献 郝伟 +2 位作者 蔡溢 向小军 王绪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观察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VTA)内酪胺酸羟化酶(TH)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在180~220g雄性SD大鼠30只为研究对象,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6只),即单用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Nor... 目的 观察安君宁对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VTA)内酪胺酸羟化酶(TH)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在180~220g雄性SD大鼠30只为研究对象,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6只),即单用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Normal组)、其余四组大鼠则先制成吗啡成瘾模型:以5mg/kg/次开始,每天增加5mg,一直增加到第10天50mg·kg^-1·次^-1,每天腹腔注射吗啡2次.第11天开始自然戒断,四组成瘾大鼠随机分成吗啡成瘾后戒断并安君宁治疗12d组(P12E)、吗啡成瘾后戒断并淀粉治疗12d组(P12EC),吗啡成瘾后戒断并安君宁治疗30d组(P30E)、吗啡成瘾后戒断并淀粉治疗30d组(P30EC).安君宁和淀粉均为每天灌胃2次,安君宁剂量为3 g·kg^-1·次^-1,对照组喂等量淀粉.用ABC法测VTA的TH与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测定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 5组大鼠(Normal、P12EC、P12E、P30EC、P30E组)VTA中TH免疫反应的强度分别为(0.1888±0.045)、(0.4471±0.063)、(0.1834±0.039)、(0.3224±0.044)、(0.1788±0.042),VTA中GFAP免疫反应的强度分别为(0.1538±0.045)、(0.2768±0.056)、(0.1808±0.036)、(0.2512±0.051)、(0.1427±0.034).吗啡成瘾大鼠VTA中TH和GFAP免疫反应的强度持续高于淀粉组(P<0.05),安君宁治疗12d或30d能显著性降低VTA中TH、GFAP免疫反应强度(P<0.05),逐渐接近淀粉对照组.结论 吗啡成瘾能导致大鼠VTA内的一些可塑性的损伤,而安君宁能促进这些损伤的修复,提示其可用于阿片类成瘾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君宁 吗啡依赖 酪胺酸羟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腹侧被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脊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建荣 贾东林 +3 位作者 金宝伟 廉姜芳 袁晓红 沈华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μl GDNF2 g&#...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μl GDNF2 g·L^-1组。术后第3,7和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处GFAP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NL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可持续至第14天,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未发生此种改变。GDNF组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脊髓背角均出现GFAP免疫阳性条带,灰度值较低;SNL在术后第3天即可诱导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GFAP蛋白的灰度值逐渐升高,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2.55±0.33,2.88±0.79和3.12±0.75(P〈0.01)。与SNL模型组比较,GDNF可显著降低GFAP的表达水平,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1.61±0.38,1.65±0.64和1.57±0.41(P〈0.01)。结论蛛网膜下隙注射GDNF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GFAP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连亚军 张宏伟 秦艳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5,共3页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胶质增生在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高剂量TPM组、低剂量TPM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胃灌...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胶质增生在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高剂量TPM组、低剂量TPM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胃灌入生理盐水10mL/kg 1h后腹腔注射10g/L戊四氮35mg/kg;高、低剂量TPM组分别胃灌注10g/L TPM100 mg/kg、40mg/kg 1h后腹腔注射戊四氮,剂量同模型组;对照组按10mL/kg和3.5mL/kg分别胃灌注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第2周和第4周时,每组各选取5只大鼠处死,去海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化方法检测海马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第2周和第4周时,模型组、高剂量TPM组、低剂量TPM组GFAP蛋白阳性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高、低剂量TPM组阳性细胞数小于模型组(P<0.05),高、低剂量TP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模型组、高剂量TPM组、低剂量TPM组GFAP蛋白阳性细胞数高于2周时的水平(P<0.05)。结论:GFAP参与了癫的病理过程。托吡酯可抑制大鼠海马GFA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托吡酯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戊四氮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皮层组织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微血管通透性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熠 陈泊霖 金学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放射性脑损伤(RIBI)大鼠脑皮层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微血管通透性。方法SPF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A、B、C组和对照组各12只。A、B、C组采用CT大脑局部照射造成RIBI,2 Gy/次,共照射3次,总照射剂量6 Gy。对照组... 目的观察放射性脑损伤(RIBI)大鼠脑皮层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微血管通透性。方法SPF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A、B、C组和对照组各12只。A、B、C组采用CT大脑局部照射造成RIBI,2 Gy/次,共照射3次,总照射剂量6 Gy。对照组仅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不行大脑局部照射。分别于照射7、14、28 d时取各组部分大鼠,断头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皮层GFAP。于照射7、14、28 d时取各组部分大鼠,断头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微循环显微仪观察各组损伤脑皮层微血管通透性。结果 A、B、C组和对照组的血管通透性分别为0.70±0.082、0.58±0.019、0.54±0.058、0.39±0.073,组间比较,P均<0.05。A、B、C组和对照组脑皮层GFAP的IOD值分别为145 006±5 266.8、101 250±9 034.8、68 313±7 633.4、17 617±5 870.7,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RIBI大鼠损伤脑皮层存在GFAP高表达,GFAP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GFAP可能参与了RIBI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微血管通透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波 廖二元 +2 位作者 谭利明 戴如春 肖志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缺乏大鼠海马结构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比较口服小剂量17β-雌二醇和复方尼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7个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正常... 目的观察雌激素缺乏大鼠海马结构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比较口服小剂量17β-雌二醇和复方尼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7个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NORM)、假手术组(sham-ovariectomy,SHAM)、去卵巢组(ovariectomy,OVX)、17β-雌二醇预防干预组(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y17β-estradi-ol,OVX/ERT)和复方尼尔雌醇预防干预组(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y compound nylestriol,OVX/NL)连续观察。5组均在去卵巢后35周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ABC法)显示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的表达,细胞计数及图像分析法观察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OVX组海马结构内的各亚区可见大量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OVX组海马结构内各亚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SHAM组、OVX/ERT组和OVX/NL组(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导致了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的过度表达,抑制GFAP的过度表达,阻断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引起的继发损害可能是雌激素神经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复方尼尔雌醇与小剂量17β-雌二醇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大鼠 复方尼尔雌醇 17Β-雌二醇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急性期延髓内脏带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守信 宿长军 +1 位作者 林宏 饶志仁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 (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 ,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脑出血后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 (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 ,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脑出血后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 4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 ,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 ,尤以 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延髓内脏带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严重烧伤后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曾旭 刘德明 +4 位作者 王航辉 王向东 万斌 周聪发 胡维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早期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烫组、烫伤组,其中烫伤组又分为烫伤后3、6、12、24、48h等5组,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早期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烫组、烫伤组,其中烫伤组又分为烫伤后3、6、12、24、48h等5组,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GFAP表达变化,用化学法测量脑组织内伊文蓝的含量及脑百分含水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烫伤3~6h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染色增强,平均积分光密度较假烫组明显升高,烫伤后12~24h阳性细胞数达高峰,48h脑组织内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增多。严重烫伤后脑百分含水量及脑内伊文蓝含量增高,以6~12h最为显著。结论:严重烫伤后GFAP表达上升可能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血脑屏障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芸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各20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各20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h后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FAP的表达,同时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h,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发现血脑屏障破坏严重,GFAP的表达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应用β-七叶皂甙钠处理的大鼠其缺血脑含水量明显减少,同时电镜观察到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而GFAP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表达,减轻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Β-七叶皂甙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脑血管痉挛后大脑皮质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
13
作者 秦怀洲 高国栋 +2 位作者 赵振伟 白万胜 周海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0,i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后兔大脑皮质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和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CVS模型... 目的:研究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后兔大脑皮质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和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CVS模型,2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4只,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组和尼莫地平组各12只,后两组按照2,24h,3,7d各时相点均分为4组(n=3)。全部动物于首次注血(或生理盐水)前及处死前行脑血管造影(DSA),测量基底动脉直径。二次注血后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兔基底动脉及大脑皮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质GFAP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和尼莫地平组基底动脉直径明显减小(P=0.036),苏木精-伊红染色示SAH组、尼莫地平组基底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管壁痉挛或增厚;3,7d时大脑皮质神经元明显缺血性改变;GFAP二次注血后2h大量表达,24h达高峰,3d仍有表达,7d时明显下降;与SAH组同时点比较,尼莫地平组血管痉挛减轻,皮质神经元缺血明显改善,GFAP表达明显减少(P<0.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SAH后脑血管痉挛所致迟发性脑缺血发挥重要作用,尼莫地平对其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够减少GFAP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肝损伤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与脑水肿关系研究(摘要)
14
作者 宋正己 杨晋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肝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4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磁共振 脑水肿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靳春杰 周伟 +1 位作者 江荣才 张士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利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探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其的影响。方法:5周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致... 目的:利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探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其的影响。方法:5周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Feeney氏法制造TBI模型。造模前晚及术后每晚治疗组给予SIM 10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淀粉灌胃;于伤后3、12、24 h和3、7、14 d处死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伤侧海马CA3区GFA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伤后3 h即见GFAP阳性表达增强,3、7 d,GFAP阳性细胞增加达到高峰(P<0.01)。治疗组伤后治疗7 d时GFAP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3 d和治疗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可抑制GFAP在TBI后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杜庆伟 郝风亮 +1 位作者 谢荣兰 闫海波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EPO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EPO组及对照组用注射胶原酶及肝素的方法制作SD大鼠苍白球脑出血模型,EPO组向腹腔内注射E...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EPO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EPO组及对照组用注射胶原酶及肝素的方法制作SD大鼠苍白球脑出血模型,EPO组向腹腔内注射EPO,治疗剂量为3000U/(kg.d),对照组不注射药物。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脑含水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GFAP的表达与变化。结果对照组和EPO组在脑出血后出现脑含水量的增高,至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对照组含水量高于EPO组(P<0.01或0.05);对照组和EPO组在出血后第1天即可见出血灶周围GFAP的高表达,至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7天时仍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GFAP的表达高于EPO组(P<0.01);血肿周围GFAP的表达水平与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861,P<0.01)。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胶质细胞足突上GFAP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脑出血 脑水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张亚敬 谢蒙 石晶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年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51例)和非癫痫组(149例)... 目的:研究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对继发癫痫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年内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51例)和非癫痫组(14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维生素D、GFAP、NLRP3 mRNA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传统方案和新型方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预测方案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癫痫组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占比高于非癫痫组,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长于非癫痫组(均P<0.05)。癫痫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癫痫组,GFAP、NLRP3 mRNA高于非癫痫组(均P<0.05)。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维生素D、GFAP、NLRP3 mRNA是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均P<0.05)。传统方案中,高热惊厥/癫痫家族史、平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单项及两项联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631、0.734、0.878(均P<0.001)。新型方案中,维生素D、GFAP、NLRP3 mRNA单项及三项联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790、0.774、0.784、0.909(均P<0.001)。传统方案+新型方案预测复杂性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AUC为0.914(P<0.001)。无论传统方案还是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独因子(均P<0.05),且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高于传统方案(P<0.05),但新型方案联合预测的AUC与传统方案+新型方案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维生素D、GFAP、NLRP3表达与继发癫痫风险有关,三项联合检测时预测继发癫痫价值优于传统方案,可作为患儿病情进展的预警手段,为临床实施个性化的分层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热性惊厥 维生素D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NOD样受体蛋白3 癫痫风险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刘露 杨悦 +6 位作者 彭佳慧 杨晓丽 张亚妮 薛高杰 连淳 龙友明 杨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60,共6页
目的总结成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总结成人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1例A-GFAP-A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测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等。结果41例患者中男26例(63.4%),女15例(36.6%),55岁及以上发病者中男性占绝对优势。有前驱感染史者15例。临床表型主要以脑膜脑脊髓炎及脑膜炎多见。颅脑MRI发现异常27例(27/39),其中24例表现为颅内散在或多发点、片状异常信号灶,5例见脑膜强化,3例隐约可见自侧脑室向外放射状排列的线样强化。完善脊髓MRI发现信号异常18例(18/27),表现为矢状位长节段线样或短节段小片状异常信号影,以灰质受累为主,病灶多位于颈、胸髓,5例患者见脊膜强化。CSF细胞学分类检查显示,均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率46.4%(13/28)。CSF抗GFAP-IgG阳性26例(26/41),血清阳性4例(4/41),血清及CSF均阳性11(11/41)例。39例接受免疫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遗留功能障碍,死亡3例,合并长节段脊髓损害及周围神经损害者预后差。结论成人A-GFAP-A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临床以脑膜、脑实质、脊髓受累症候群为主要表现,排尿障碍发生率高,脑脊液细胞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率较高,大多数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恢复较好,合并长节段脊髓损害及周围神经损害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脑膜脑脊髓炎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MR成像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刘小菊 邓向斌 +3 位作者 张朝钦 王红燕 王有金 余治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明确诊断。由于在早期诊断该疾病极具挑战性,且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故国内外罕见关于此类病例的早期诊治情况的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以高热、头痛为起始症状并伴有持续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借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18)F fl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18)F-FDG PET/MR)成像结合抗体检测,在其发病后约1月诊断为A-GFAP-A,对其进行了免疫治疗,最终预后良好。本研究旨在为A-GFAP-A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 低钠血症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抑制脑星形胶质细胞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和S_(100)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霞 屈卫东 +3 位作者 张天宝 吴德生 蒋颂辉 朱惠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酒精对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胚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分别施以不同剂量酒精(2、5和20mmol/L),染毒7天后,以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酒精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酒精对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胚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分别施以不同剂量酒精(2、5和20mmol/L),染毒7天后,以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酒精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酒精剂量增加,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强度下降,高剂量组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结论提示酒精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酒精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酒精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星形胶质细胞 纤维酸性蛋白 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