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玉林 刘梦雨 +4 位作者 李金锋 张军 孙璐 冯逢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DWI原始数据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ADC值测量,感兴趣区(ROIs)放置在病灶中DWI信号均匀处,并参考增强T1WI以避开出血及液化坏死区。所选ROI的ADC值由Functool自动计算出,为了减少误差,在强化病灶内测量10处ADC值,得到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结果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病灶中均常见出血、坏死、水肿等,导致ADC值具有较大差异。胶质瘤复发组平均ADC值及最大ADC值均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质瘤复发组最小ADC值明显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16)。结论最小ADC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放射性脑损伤 胶质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误诊为胶质瘤复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开福 徐培坤 +1 位作者 吴运 胡光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与胶质瘤复发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0年8月6例胶质瘤术后经放射治疗误诊为胶质瘤复发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变全切,1例大部切除(切除90%)。6例病理结果为放射性脑病。1例术后右侧肢体肌... 目的探讨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与胶质瘤复发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0年8月6例胶质瘤术后经放射治疗误诊为胶质瘤复发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变全切,1例大部切除(切除90%)。6例病理结果为放射性脑病。1例术后右侧肢体肌力较术前转差(术前Ⅳ级,术后Ⅰ~Ⅱ级)。术后9~14 d出院。6例随访6~24个月,平均9.5月,患者恢复良好1,例术后8个月因胶质瘤复发再次入院。结论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与胶质瘤复发难以区别,临床上容易误诊,应综合患者病史、复发时间、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多因素特征,提高临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病 胶质瘤复发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欢 王红 +1 位作者 郝璐 杨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0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探究灌注加权成像(PWI)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NODD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胶质瘤术后放疗的80例患者进行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 目的探究灌注加权成像(PWI)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NODD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胶质瘤术后放疗的80例患者进行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经过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得到odi图、ficvf图、fvec图、浓度参数的沃森分布图(kappa)及各向同性体积分数图(fiso);经过灌注加权成像得到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 e)、速率常数(K ep)及半定量参数iAUC的值。同时分析联合应用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中有57例脑胶质瘤放射性脑坏死患者,23例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复发组和坏死组脑胶质瘤的fiso、fxvec、fyvec、fzvec、kappa、ficvf、odi的平均值可鉴别水肿与正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组K^(trans)值、V e值和iAUC值均显著高于坏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Ke 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坏死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对胶质瘤复发和坏死检出率诊断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仅采用灌注加权成像和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P<0.05)。结论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加权成像 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全程健康教育体系对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庆博 赵旭 +1 位作者 苗元芳 贾学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构建健康教育体系对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体系进... 目的探讨构建健康教育体系对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体系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运动情况、生活活动情况及满意度等。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能力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ADL能力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能力恢复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语言能力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全程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手术的预后情况,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健康教育 胶质瘤复发 再次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谢录玲 谢春 +2 位作者 涂文彬 高井海 程向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13-15,41,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GR)和放射性脑损伤(RB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胶质瘤患者86例,依据二次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分为GR组和RBI组,所有患者均给予DCE-MRI...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胶质瘤复发(GR)和放射性脑损伤(RB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胶质瘤患者86例,依据二次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分为GR组和RBI组,所有患者均给予DCE-MRI检查并测定脑血流动力学(Ktrans、Ve、Kep),分析其对鉴别诊断GR、RBI的临床价值。结果GR组Ktrans、Ve水平明显高于R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在GR和RBI两组患者的水平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鉴别诊断GR、RB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Ktrans以0.19>min-1为临界值时为83.33%,81.58%,82.56%,Ve以>0.13%为临界值时为85.42%,78.95%,82.56%,Ktrans联合Ve时为93.75%,92.11%,93.02%,与二者单独诊断效能相比,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单独的诊断效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检查测定Ktrans、Ve可有效鉴别诊断GR、RBI,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鉴别 诊断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术后癫痫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兴旺 董辉 +3 位作者 周桥 江涛 刘艳辉 毛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首次术后诊断为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后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的81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中,43例再次术后病理诊断仍为低级别胶质瘤(无恶性转... 目的 探讨首次术后诊断为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后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的81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中,43例再次术后病理诊断仍为低级别胶质瘤(无恶性转变组),38例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转变组)。再次术后12个月,无恶性转变组29例(35.8%)完全无癫痫发作(EngelⅠ级),恶性转变组为26例(3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全切除是恶性转变组癫痫预后的良好指标(OR=0.171,95%CI为0.031-0.941,P=0.042),肿瘤全切除(OR=0.09,95%CI为0.013-0.613;P=0.014)和Ki-67低表达(OR=0.064,95%CI为0.007-0.610;P=0.017)是无恶性转变组癫痫预后良好指标,而年龄≤38岁(OR=8.899,95%CI为1.615-60.667;P=0.013)是无恶性转变组癫痫预后不良指标。结论 肿瘤全切除、年龄〉38岁以及Ki-67低表达是预测复发性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癫痫完全控制的良好因素,而在进展为高级别的胶质瘤中,仅有肿瘤全切除有助于癫痫完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低级别胶质 恶性转变 癫痫 KI-67 手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功能成像新技术对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战英 张亚静 梁亚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究在对于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过程中使用MR功能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20年5月中收治的进行脑胶质瘤全切术后进行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70例。依据患者的病症的不同将脑胶... 目的:探究在对于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过程中使用MR功能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20年5月中收治的进行脑胶质瘤全切术后进行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70例。依据患者的病症的不同将脑胶质瘤复发的患者共计35例设为对照组,同时将患有放射性脑损伤的患者共计35例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MR功能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上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不论是神经功能刺激缺失情况、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和颅内压升高情况对比都差距细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Cho/NAA、Cho/Cr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数值,且观察组的NAA/Cr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症状的辨别过程中,采用MR功能成像技术进行辨别,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正确的辨别,从而保证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值得在临床医学影像的检测过程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成像技术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治疗后反应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彭丹丹 王立莎 +2 位作者 李光 张贤 郭振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6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治疗后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4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同步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完成后行常规MR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治疗后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4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同步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完成后行常规MR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并行追踪复查,对比常规MR和PWI的诊断准确率、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MPI形态学,病灶强化区域的rCBV、rCBF、rMTT。结果:病理活检显示,胶质瘤复发31例、放射性脑损伤15例;常规M R的诊断准确率为36.96%(17/46),PWI的诊断准确率为84.78%(3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组的结节样强化形态、最大强化宽度≥5 mm的比例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肿瘤复发组的rCBV、rCBF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rMTT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I鉴别诊断肿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敏感度为87.10%(27/31)、特异度为80.00%(12/15)、准确率为84.78%(39/46)。结论:PWI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治疗后反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灌注成像rCBV值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果,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脑胶质瘤复发的放射性脑损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晓宇 吴刚 +5 位作者 成之奇 丁志良 阮文华 邓朋 马冕 吴建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胶质瘤与放射性脑损伤的差异性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胶质瘤复发的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行手术切除患者的脑部病灶,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目的探讨复发胶质瘤与放射性脑损伤的差异性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胶质瘤复发的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行手术切除患者的脑部病灶,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放射性脑损伤,而非胶质瘤复发。结论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提升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需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脑胶质 鉴别诊断 放射性损伤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化疗对复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孙涛 黄志刚 +1 位作者 周武涛 王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化疗方案对复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12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别应用替莫唑胺化疗58例(对照组)和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化疗方案对复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12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别应用替莫唑胺化疗58例(对照组)和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方案62例(观察组)。统计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OS)和治疗后2 a生存率、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的OS和治疗后2 a生存率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可以延长复发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2 a生存率,而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胶质 阿帕替尼 预后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评估胶质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中的价值
11
作者 周琴 方祥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评估胶质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7月—202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胶质瘤术后患者46例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与多b值... 目的:分析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评估胶质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7月—202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胶质瘤术后患者46例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与多b值DWI检查,分析多b值DWI和磁共振增强扫描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分布弥散系数(DDC)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46例患者中明确检出胶质瘤复发26例,假性进展20例;胶质瘤复发组ADC、D、f、DDC、α值低于假性进展组,D^(*)值高于假性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D、D^(*)、f、DDC与α值的AUC均>0.7,具有一定诊断价值;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DDC与ADC值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b值DWI和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胶质瘤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复发 假性进展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决策在复发性胶质瘤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敏 蒋紫娟 +1 位作者 陈媛 齐玉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295-4299,共5页
对胶质瘤复发病人面临的决策挑战和共享决策的实施途径进行文献回顾,总结归纳了包括病人、决策时机、医护人员及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共享决策实施的障碍因素,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研制决策辅助工具、加强多学科合作、发挥专科护士的决策辅导... 对胶质瘤复发病人面临的决策挑战和共享决策的实施途径进行文献回顾,总结归纳了包括病人、决策时机、医护人员及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共享决策实施的障碍因素,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研制决策辅助工具、加强多学科合作、发挥专科护士的决策辅导作用的建议,以期提高复发性胶质瘤决策质量,减少决策后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胶质 共享决策 决策辅助 障碍因素 决策后悔 决策质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丹 裴玉春 +1 位作者 张希 周昌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索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7例(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2例(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 目的:探索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7例(替尼泊苷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2例(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胶质瘤维持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率,评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3.2%和21.4%(P=0.03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4%和54.8%(P=0.027)。试验组在轻度消化道反应(P=0.044)、头痛(P=0.044)及白细胞减少(P=0.02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年龄小于60岁人群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维持治疗中,替尼泊苷超选动脉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疗效优于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泊苷 贝伐珠单抗 复发高级别脑胶质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秀蓉 刘金龙 +1 位作者 黄生炫 李志宏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随机对照试验中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使用贝伐单抗与洛莫司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04。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随机对照试验中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使用贝伐单抗与洛莫司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04。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检索数据库,筛查文献后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患者1053例(试验组523例,对照组5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HR=0.52,95%CI:0.44~0.61,P<0.05)与客观缓解率(ORR)(OR=0.33,95%CI:0.14~0.78,P<0.05),对总生存期(OS)无明显改善作用(HR=0.89,95%CI:0.75~1.07,P<0.05)。不良反应方面,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组的蛋白尿及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胶质瘤可显著改善PFS、ORR,可优先推荐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同时,贝伐单抗与洛莫司汀联合治疗也与蛋白尿及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率增加相关,因此在将贝伐单抗加入洛莫司汀方案之前,安全性仍需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胶质母细胞 贝伐单抗 洛莫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晓平基于“虚瘀毒损”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经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晶 赵晓平 +4 位作者 范小璇 黄岚 齐帆 陈紫莹 唐笛笛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955-958,共4页
总结赵晓平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中医病机认识及其临证诊治经验。赵晓平基于“虚瘀毒损”理论提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核心病机为“气虚毒染以致瘀”,认为益气祛瘀解毒为本病的根本治法,并运用益气祛瘀解毒方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 总结赵晓平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中医病机认识及其临证诊治经验。赵晓平基于“虚瘀毒损”理论提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核心病机为“气虚毒染以致瘀”,认为益气祛瘀解毒为本病的根本治法,并运用益气祛瘀解毒方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选取赵晓平既往临床预防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一例经典临证医案,详细分析案例中患者病情转归过程的各阶段用药思路,对赵晓平运用益气祛瘀解毒法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为中医药防治脑胶质瘤复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胶质术后复发 “虚瘀毒损”理论 益气祛瘀解毒方 癌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申强 李浩鸣 +2 位作者 孙中钱 孟玮 张军臣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6期1959-1965,共7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常呈浸润性生长,在最大限度手术切除并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仍极易复发。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复发性GBM(rGBM)的方法,但关于改善rGBM患者预后的多种新型治疗方法的...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常呈浸润性生长,在最大限度手术切除并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仍极易复发。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复发性GBM(rGBM)的方法,但关于改善rGBM患者预后的多种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正逐步展开,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肿瘤电场治疗等。rGBM难以治疗与肿瘤微环境(TME)及GBM异质性密切相关,而免疫治疗是治疗rGBM重要的研究方向,对患者机体负担较小,且可以改善rGBM的T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胶质母细胞 免疫治疗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后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高凯 刘常权 +2 位作者 杜蓓 范杰 邵连彬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8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156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 目的探讨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156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卡莫司汀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2周,随访3年。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经联合用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66.00%,疾病控制率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93%,78.57%(P<0.05)。观察组患者中生存64例(64.00%),死亡36例(36.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00%比10.7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病变面积[OR=36.000,95%CI(5.246,247.061),P<0.001]、相对脑血容量(rCBV)[OR=2.228,95%CI(1.282,3.871),P=0.004]、相对脑血流量(rCBF)[OR=1.713,95%CI(1.011,2.904),P=0.046]、相对通透性表面积乘积(rPS)[OR=1.524,95%CI(1.129,2.057),P=0.006]是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单用替莫唑胺比较,加用卡莫司汀可进一步改善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最大病变面积、rCBV、rCBF及rPS是患者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后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影响效果可能与各因素反映的患者肿瘤细胞侵袭性、肿瘤微环境和瘤区供血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 卡莫司汀 替莫唑胺 临床疗效 生存情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和磁敏感加权灌注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丽琴 征锦 +3 位作者 山姆 杨国美 周英文 叶靖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35-37,44,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磁共振灌注成像和磁敏感加权(dynamic susceptibility-weighted perfusion,DSC)脑灌注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脑胶质瘤患者(16例胶质瘤复发,5例放射性坏... 目的评价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磁共振灌注成像和磁敏感加权(dynamic susceptibility-weighted perfusion,DSC)脑灌注成像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脑胶质瘤患者(16例胶质瘤复发,5例放射性坏死)手术治疗后行3.0T磁共振检查,同时进行ASL和DSC脑灌注成像,分别分析2组中ASL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flow,CBF)和DSC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的差异。结果胶质瘤复发组的ASL-CBF为4.45±2.72,高于放射性损伤组(1.22±0.61,P<0.01);胶质瘤复发组DSC-rCBV为3.38±2.08,也显著高于放射性损伤组(1.09±0.55,P<0.05);ASL-CBF和DSC-CBV磁敏感伪影评分分别为(4.85±0.37)分和(4.15±0.75)分,2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ASL脑灌注成像可准确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复发 脑灌注成像 放射性损伤
原文传递
胶质瘤手术后放射性脑病和肿瘤复发的临床鉴别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霍雷 张明宇 +4 位作者 方加胜 顾宏晨 宋涛 王延金 龚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008-2011,共4页
目的提高胶质瘤术后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脑病和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近10年来胶质瘤术后经放射治疗,并行第2次手术4800例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等。结果26例患者2次术后经病理切片确诊为... 目的提高胶质瘤术后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脑病和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近10年来胶质瘤术后经放射治疗,并行第2次手术4800例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等。结果26例患者2次术后经病理切片确诊为放射性脑病。结论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和复发鉴别较困难,临床上较易误诊。必须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复发时间、放射剂量以及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的特征,才能提高鉴别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病 胶质瘤复发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白雪冬 孙夕林 王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两者在临床表现及传统影像学上具有相似的特点,但在组织病理学及治疗措施上却显著不同,因此,运用影像学手段对两者进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扩散加权成... 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两者在临床表现及传统影像学上具有相似的特点,但在组织病理学及治疗措施上却显著不同,因此,运用影像学手段对两者进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应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予以综述,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