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煜 贺宝臣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理,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主动脉中植入覆膜支架,并且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植入烟囱支架,没有I型内漏等情况出现。结论在胸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实施过程中,若近端锚定区域不足,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 左锁骨下动脉 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一例
2
作者 廖永玲 廖伟 钟一鸣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949-949,共1页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主动脉夹层 经皮 病情危重 病例报告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感染一例
3
作者 陈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感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2%~5%,但病多凶险复杂,病死率高。据报道,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后早期感染可能与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皮肤消毒不严及远处部位感染(如重症肺炎、细菌性腹膜炎...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感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2%~5%,但病多凶险复杂,病死率高。据报道,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后早期感染可能与手术过程中手术部位皮肤消毒不严及远处部位感染(如重症肺炎、细菌性腹膜炎等引起脓毒血症)致细菌入血,细菌随血液传播至支架移植处有关。胸主动脉支架感染的严重程度还受患者因素(如患者患有糖尿病、免疫相关疾病、艾滋病、风湿免疫相关疾病接受大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影响。该文报道1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支架感染,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缓解,但患者拒绝进一步血管置换手术,导致胸主动脉支架处未被杀灭的细菌再次繁殖,甚至因反复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菌可能。通过诊治该例患者,本文得出相关总结与思考,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对于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发生不明原因发热、胸痛等症状,应考虑支架移植物感染可能,需立即安排血培养、胸主动脉CTA等检查,一旦确诊,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高度怀疑支架移植物感染患者,虽未明确病原菌,仍应使用广谱强效抗生素经验性抗感染,对于行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应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支架感染 经验性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管炎症及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4
作者 陈保星 李会朋 +2 位作者 王国华 郭鹏威 张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D-D)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D-D)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原则,将采用药物治疗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真、假腔最大直径,心、肺功能、血清TLR4、NF-κB、MMP-9、D-D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的真腔最大直径增大,观察组患者真腔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更大;两组患者假腔最大直径均减小,观察组患者假腔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的每搏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药物治疗比较,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均较好,可能与该手段可下调患者血清TLR4、NF-κB、MMP-9、D-D水平,减轻血管炎症,改善凝血功能,并可扩大真腔最大直径,减小假腔最大直径,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腔内隔绝术 血管炎症 心肺功能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王鹏飞 陈宁 +3 位作者 马培尧 孔深柯 王鑫 曹占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和研究组(55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可对肝肾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腔内修复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肝肾功能 炎症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慧敏 王丹凤 史晓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4期7-9,64,共4页
目的观察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68例A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68例A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浆输注量、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升主动脉最大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LVEF、LVEDd、LVESd、升主动脉最大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与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均为治疗A型AD有效术式,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但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短、血浆输注量少,可简化手术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支架技术 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解翔彬 陈霞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在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28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男26例,女2例,年龄52-72岁,ASAⅡ-Ⅲ级。所有患者禁食水8h,术前30min肌注吗啡1.5-2.0mg/kg、东莨菪...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在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28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男26例,女2例,年龄52-72岁,ASAⅡ-Ⅲ级。所有患者禁食水8h,术前30min肌注吗啡1.5-2.0mg/kg、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开放静脉,局麻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常规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咪哒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2mg/kg、芬太尼6μg/kg、维库溴铵0.15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以丙泊酚持续靶控输注(TCI)2.5-3.0μg/ml、芬太尼TCI2ng/ml,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以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控制血压。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主动脉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及手术结束时的SBP、MAP和HR值。术毕送ICU监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用于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麻醉效果满意,控制性降压易实施,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置入术 麻醉 全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宁宇 陈军 冯震 《右江医学》 2019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给予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对照组给予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术,... 目的 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给予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对照组给予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CRP和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生存率方面亦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IL-6、CRP和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有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腔内支架置入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胸主动脉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9
作者 赖家盈 赵锦兰 《现代护理》 2004年第5期486-486,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 人造血管 支架置入术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敬杰 王晓玉 史云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加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加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比较两组肝、肾功能、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胱抑素C(Cys C)、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AST、ALT、Cys C、Cr及BUN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的AST、ALT、Cys C、Cr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g(INF-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各指标低于术前(P<0.05);但对照组手术前后IL-1β、TNF-α、INF-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介入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P选择素(CD62p)、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1(PAC-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假腔最大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真腔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肾功能,降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及再次介入手术发生风险,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 支架腔内修复 保守治疗 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1
作者 卫紫琼 贾静静 王红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TB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s进行Meta分析,包括1114例TBAD患者,其中575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试验组在生存率(OR=6.51,95%CI:3.50~12.11,P<0.01),再次手术或介入率(OR=0.33,95%CI:0.21~0.52,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D=-23.02 U/L,95%CI:-25.01~-21.03,P<0.0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MD=-14.28 U/L,95%CI:-15.58~-12.99,P<0.01)、血尿素氮(MD=-1.35 mmol/L,95%CI:-1.63~-1.06,P<0.01)和肌酐(MD=-23.43 mmol/L,95%CI:-26.30~-20.57,P<0.01)等肝肾功能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试验组TBAD患者内漏(OR=6.11,95%CI:0.73~51.34,P=0.10)和血管梗塞(OR=3.00,95%CI:0.31~29.16,P=0.34)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脑梗塞(OR=0.14,95%CI:0.03~0.65,P=0.01)、肝肾功能障碍(OR=0.22,95%CI:0.07~0.74,P=0.01)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7~0.54,P<0.01)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可有效改善TBAD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在整体并发症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支架腔内修复术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右美托咪啶的控制性降压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芬 刘金虎 董秀华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硝普钠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血管科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择期局麻下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硝普钠组(n=30)与...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硝普钠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血管科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择期局麻下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硝普钠组(n=30)与右美托咪啶组(n=30),分别在术中静脉泵注硝普钠0.2~3μg/(kg·min)或右美托咪啶0.2~1μg/(kg·h)。记录患者术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心率在手术开始后30 min、支架释放时及术毕时分别为(71±9)次/min、(67±7)次/min与(68±8)次/min,低于硝普钠组的(87±12)次/min、(91±14)次/min与(85±9)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支架释放时及术毕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8±0.5)分、(3.5±0.4)分与(2.4±0.3)分,优于硝普钠组的(1.5±0.4)分、(1.4±0.3)分与(1.5±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术中有6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无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其控制性降压效果优于硝普钠,且具有镇静、镇痛、恶心呕吐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腔内支架置入术 控制性降压 右美托咪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余永忠 赵卫 +4 位作者 向述天 姜永能 罗罡 李莉媛 胡正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9例患者 (其中 4例行介入治疗 )的资料进行分析 ,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  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 ,2例没有内漏 ,1例Ⅰ型内漏 ;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 1例术中导...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9例患者 (其中 4例行介入治疗 )的资料进行分析 ,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  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 ,2例没有内漏 ,1例Ⅰ型内漏 ;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 1例术中导引钢丝无法从真腔进入远端而放弃介入治疗 ,另 1例因动脉弯曲变形而不宜行支架治疗。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 ,近、中期疗效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介入性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素红 李素新 +2 位作者 董丽红 陈俊卯 于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 主动脉夹层 支架置入术 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腔内修复复杂胸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5 位作者 郭建明 崔世军 齐一侠 佟铸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结果术后CTA复查提示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无内漏。术后患者未出现截瘫、肠缺血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该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安全可行,尚需更多治疗例数和远期随访结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八爪鱼技术 腔内修复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伴近肾动脉再破口15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光锐 郭曦 +3 位作者 李铁铮 韩晓峰 薛玉国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评价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伴近肾动脉较大再破口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共对1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同期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男12... 目的评价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伴近肾动脉较大再破口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共对1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同期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5~67岁,平均(48.93±6.42)岁。术前完善胸主动脉CTA检查。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强化麻醉下行经股动脉置管TEVAR术,隔绝近端原发破口,同期行肾动脉覆膜支架移植术隔绝近肾动脉水平较大再破口。收集分析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出院后随访1~3年,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15例共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18枚,支架近端直径28~42 mm,远端直径24~42 mm,长度150~230 mm;植入肾动脉覆膜支架15枚(右肾动脉9例,左肾动脉6例),支架直径5~8 mm,长度2.5~5 mm,其中3例予球囊后扩张。术前平均血清肌酐值为(82.41±12.32)mmol/L,术后12个月为(75.88±11.36)mmol/L。随访显示3例假腔完全重塑吸收,5例完全血栓化,7例部分血栓化,肾动脉覆膜支架通畅率100%。结论同期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B型AD伴近肾动脉较大再破口患者安全有效,部分患者可达到一期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再破口 动脉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18例分析
17
作者 许振强 李红昕 +2 位作者 邹承伟 范全心 郭兰敏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经胸部前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术中对A型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经胸部前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术中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半弓或全弓人造血管替换加术中覆膜支架置入术,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术中直视下覆膜支架置入术并吻合固定术,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无发生支架移位,主动脉内膜破口封闭良好,仅1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轻微内漏,3个月后自行封闭。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示5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升主动脉及弓部人造血管管腔规则、光滑、血流通畅,支架段主动脉假腔消失,13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降主动脉处假腔消失,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支架远端的降主动脉假腔缩小,真腔明显扩大;随访3—30个月,无发生截瘫、肢体缺血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支架置入术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TEC E-vita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玉国 黄小勇 +3 位作者 郭曦 李铁铮 韩晓峰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总结JOTEC E-vita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共有70例患者采用JOTEC E-vita覆膜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男性67例,女性3例,年龄32~ 82岁,平均(57.3±10.8)岁.39例为Standf... 目的:总结JOTEC E-vita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共有70例患者采用JOTEC E-vita覆膜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男性67例,女性3例,年龄32~ 82岁,平均(57.3±10.8)岁.39例为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5例为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并壁间血肿,2例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为胸主动脉瘤.65例采用外科切开股动脉置入,5例为完全穿刺下置入.11例因近端锚定区不足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其中9例采用“烟囱”技术.30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的长度<230mm,定义为A组;40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长度≥230mm,定义为B组.术后1,3,6及12个月,之后每年均行主动脉CTA复查,观察有无内漏、病变是否隔绝完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病死率、内漏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的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除5例置入2枚覆膜支架外,其余均仅置入1枚覆膜支架,共置入75枚覆膜支架.支架锥形头撤除困难2例;支架打折12例;术后即刻内漏17例,内漏发生率为24.3%(17/70).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随访2~40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43% (1/70),死因为再发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结论:长段胸主动脉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伴(或不伴)壁间血肿,为应用JOTEC E-vita覆膜支架的最佳适应症,并不增加脊髓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TEC E-vita 支架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韬帅 董然 +1 位作者 郑居兵 宋跃 《中国医药》 2010年第8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总结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76例急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效果。患者于术后即刻...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总结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76例急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效果。患者于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于术后1个月、半年及以后每年1次行胸腹主动脉增强CT扫描,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内漏类型及夹层真假腔最大直径。结果6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10.9)个月。术中DSA造影发现I型内漏5例,术后1个月胸主动脉增强CT扫描发现I型内漏1例,术后8d闪大量内漏致胸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术后半年随访时自行封闭2例,3例少量内漏持续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进一步扩大。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6例,无脑干缺血发生,亦未见窃血综合征及左上肢缺血发生,1例封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开口致急性右上肢缺血,术后6h急诊取栓并行腋-腋转流术治愈。术后支架段假腔内血栓完全形成7例,降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与术前比较[(56.3±11.7)mmVS(65.7±17.8)mm,P〈0.05]有明娃缩小。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期随c方结果满意。内漏足该术式主要并发症,许可导致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支架 心脏外科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洪福 王小飞 +2 位作者 王乃宏 王永正 李玉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481-482,共2页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腔内的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可引起致死性的动脉破裂,或脊髓、肾脏等器官严重缺血等并发症,发病急,预后极差。2004年12月—2009年2月,笔者共施...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腔内的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可引起致死性的动脉破裂,或脊髓、肾脏等器官严重缺血等并发症,发病急,预后极差。2004年12月—2009年2月,笔者共施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7例,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 动脉 夹层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