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疗效及对FVC、FEV1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刘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0-203,共4页
研究全胸腔辅助下行解剖性肺切除对肺小结节患者FVC和FEV1的影响。方法 选取21-24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60例,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对患... 研究全胸腔辅助下行解剖性肺切除对肺小结节患者FVC和FEV1的影响。方法 选取21-24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60例,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显示,观察组术后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手术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64.02±8.26毫升、引流量445.11±50.36毫升、引流时间2.91±0.15天、住院时间7.45±1.60天)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46.85±14.03毫升、引流量910.55±89.96毫升、引流时间4.85±0.61天、住院时间10.24±1.80天)明显减少;术后FVC、FEV1水平71.43±4.36、76.35±7.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0±4.51、64.45±6.19;观察组并发症3.33明显较对照组36.67相比明显偏低。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其整体疗效和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辅助下行解剖性切除 部小结节 疗效 FVC水平 FEV1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徐守如 郁松 黄继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单孔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c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NSCLC患... 目的探究单孔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c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分别给予单孔c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和单孔c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肺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更长,拔管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结论经单孔cVATS解剖型肺段切除术治疗有效减轻患者肺组织损伤,且出血量和并发症较少,可促进NSCLC患者尽早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 单孔胸腔解剖型切除 功能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研究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3
作者 仲崇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52-055,共4页
观察对早期肺癌采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 观察对早期肺癌采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通过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在疗效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并无不足,防止出现病灶残留的问题。在手术操作时,只需要做出较小的切口即可,能够显著减轻对其机体损伤,且可以避免其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防止对患者机体造成过大的干扰,从而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同时,可以避免损伤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使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恢复。在手术过程中,同样可以为患者彻底清除淋巴结,保证手术的疗效,有效避免其出现复发的问题。并且,虽然手术时间消耗较多,但能够使其出血量显著下降,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其身体机能更好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胸腔切除 切除 功能 免疫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伟 刘鹏 +2 位作者 梁新月 张志斌 席俊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肺通气功能,减轻机体术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辅助下行解剖性切除 部小结节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思曈 李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胸腔镜全肺切除术治疗后的预后疗效。方法: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取胸腔镜全肺切除术的NSCLC患者进行预后生存期的统计分析。结果:胸腔镜全肺切除术与术后放疗联合治疗NSCLC模式的患者...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胸腔镜全肺切除术治疗后的预后疗效。方法: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取胸腔镜全肺切除术的NSCLC患者进行预后生存期的统计分析。结果:胸腔镜全肺切除术与术后放疗联合治疗NSCLC模式的患者生存期最长,超过了单纯胸腔镜全肺切除术组;全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NSCLC患者的生存期也优于单纯治疗。结论:肺部放疗与全身化疗、胸腔镜全肺切除术联合治疗是治疗NSCLC的最佳模式,全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联合治疗NSCLC相对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胸腔镜全肺切除术 预后分析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园 廖力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0期4280-4281,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解剖性切除 综合护理 护理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施燕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4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接受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进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48例NSCLC患者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接受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进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48例NSCLC患者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OBG组,n=24)与对照组(REG组,n=2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围手术期分别采用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OBG组患者与REG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护理后,OBG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REG组患者,P<0.05。OBG组患者对护理技巧、护理态度、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REG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NSCLC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解剖性切除 非小细胞 综合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肺解剖定位法与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法在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汤涌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比较术中肺解剖定位法与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法在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 目的:比较术中肺解剖定位法与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法在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肺结节定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法,观察组采用肺解剖定位法,比较两组肺结节定位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定位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肺解剖定位法与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法应用于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患者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小结节楔形切除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法 解剖定位法 结节定位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刘双双 朱正帅 +2 位作者 杨子林 段东奎 田永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2000-2004,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期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期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前是否进行三维重建分为重建组和未重建组。记录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围手术期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28例患者,重建组64例,未重建组64例。其中重建组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例术中转为开胸手术,均给予剔除;未重建组2例术中转为开胸手术,给予剔除。最终重建组61例,未重建组62例纳入本次研究。三维重建组进行复杂肺段21例,简单肺段40例;未重建组进行复杂肺段17例,简单肺段45例。两组手术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7,P=0.400);重建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未重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未重建组(P<0.05);重建组术中清扫淋巴结组数及清扫淋巴结个数均少于未重建组(P<0.05);住院期间,重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重建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均未出现术后复发、转移或病死。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NSCLC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较非重建更具优势,同时该技术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三维重建技 胸腔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肺恶性病变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志新 胡学飞 +3 位作者 万紫微 李佳琪 谢冬 姜格宁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肺部恶性疾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全肺数据库中完成的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的43例恶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全胸腔镜组病例的病死率、并发症情况及...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治疗肺部恶性疾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全肺数据库中完成的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的43例恶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全胸腔镜组病例的病死率、并发症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及总结。结果43例患者均为恶性病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9例,小细胞肺癌3例,肺转移瘤1例。43例均行完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手术时间(181.1±68.0)min,出血量(146.5±113.6)m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8.4+3.4)天,围手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3%(1/43);3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6.3%;中位随访1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9例,癌症相关死亡6例,非癌症相关死亡I例。结论对于严格挑选的局部晚期病例,全胸腔镜全肺切除术作为开胸手术的替代,可获得较好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全肺切除术 恶性病变 并发症 生存预后
原文传递
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明强 陈椿 +4 位作者 郑炜 吴维栋 张树亮 朱勇 郭朝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前胸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腔镜器械的改良、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微创理念的更新,胸腔镜已由传统的3~4个切口逐步缩减为2个切口,直至1个切口。现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 目前胸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腔镜器械的改良、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微创理念的更新,胸腔镜已由传统的3~4个切口逐步缩减为2个切口,直至1个切口。现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解剖性切除 体会
原文传递
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24
12
作者 疏楠 汪洋 方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7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老年 非小细胞 电视胸腔切除
原文传递
放疗结合胸腔镜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凡超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16-917,共2页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组织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原发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约占20%~40%[1]。肺癌一旦发生胸部转移预后极差,患者生存期平均不超过3个月,放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将作者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临床样本,回顾性分...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组织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原发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约占20%~40%[1]。肺癌一旦发生胸部转移预后极差,患者生存期平均不超过3个月,放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将作者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临床样本,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其生存期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样本,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40~83岁,中位年龄60岁,≥60岁患者44例,占55%,〈60岁患者36例,占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胸腔镜全肺切除术 预后分析 生存期
原文传递
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肺段切除术中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磊 王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与3D打印技术联合应用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12月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与3D打印技术联合应用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12月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前采用3D-CTBA技术进行病灶定位、规划和导航,研究组术前采用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进行病灶定位、规划和导航。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FVC%值较手术前均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5)。结论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全胸腔镜引导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提升手术操作便捷性、安全性和精准性,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 3D打印技 胸腔下解剖性切除 非小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