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李楠 孙双春 +1 位作者 延育强 张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5期801-805,共5页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镇痛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镇痛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3.24±5.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24例;病理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期各15、11、6、5、3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13±5.62)岁;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23例;病理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期各14、13、5、6、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罗哌卡因CTPVB(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CTPVB,探头平行于肋间隙行穿刺点定位,使用平面内穿刺法至T4~T8节段,在各椎旁间隙注射0.5%罗哌卡因5 ml,用针刺皮肤痛觉消退法确定神经阻滞效果,CTPVB起效15 min后开始全身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情况、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19.95±7.83)min比(26.36±8.02)min、苏醒时间:(10.96±6.78)min比(21.53±9.24)min、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52.85±10.23)min比(61.31±10.1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研究组MMSE评分为(26.55±2.42)分,高于对照组的(24.30±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6 h、12 h,研究组在静息及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镇痛情况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582.68±75.31)mg比(674.74±80.95)mg、芬太尼用量:(209.86±28.74)μg比(347.43±30.58)μg、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11.13±4.86)h比(7.94±5.38)h、镇痛泵按压次数:(2.35±0.86)次比(4.25±1.35)次](均P<0.05)。术后24 h、48 h,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32.50%(13/40)比47.50%(1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CTPVB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对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认知功能 镇痛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在指导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面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陆超 刘玉蒙 +3 位作者 孙庆军 陈启兴 宋涛 吴若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95-96,99,共3页
目的 探究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0月到2024年6月收治的需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在... 目的 探究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0月到2024年6月收治的需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进行普通胸部增强CT检查,观察组在术前应用CT Pulmo3D后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制定术前计划并模拟手术过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采用CT Pulmo3D处理技术制作肺叶模型并模拟手术过程,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保证手术安全并快速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Pulmo3D处理技 肺叶模型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功能及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任廷楷 刘政 +1 位作者 刘锋 朱红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6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 second,FEV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Pentraxin-3、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4,HE4)、正五聚蛋白(pentameric protein,PTX3)、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EV1、MV及PEF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FEV1、MV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ntraxin-3、HE4、PTX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影响小,可改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NSCLC 临床疗效 肺功能 Pentrax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镇痛对自主呼吸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4
作者 吴水水 孙宗建 牛志强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自主呼吸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自主呼吸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自主呼吸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自主呼吸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实施盐酸纳布啡超前镇痛联合自主呼吸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术后镇痛镇静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HR、MAP、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P<0.05),SPO_(2)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Ramsay评分及PGE2、SP、DA、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纳布啡进行超前镇痛能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自主呼吸 超前镇痛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卜乐晔 马启刚 +1 位作者 张传鑫 何光耀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 分析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经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目的 分析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经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术后3、12、24、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拔管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皮质醇(Cor)等应激反应指标及CD3^(+)、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2组患者拔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Ramsay镇静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拔管后NE、E、Co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拔管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超前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和镇静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对乙酰氨基酚 超前镇痛 肋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范逸松 王瑞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及手术规划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中转开胸手术,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及...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及手术规划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中转开胸手术,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5例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转开胸手术的发生率为28.57%。发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扫除数量、术中失血量[(150.83±35.24)min、10.81±2.65、(289.79±51.74)mL]多于未发生组[(132.28±30.32)min、9.63±2.15、(198.95±39.68)mL],并发症发生率(26.67%)高于未发生组(14.67%)(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总引流量[发生组:(7.93±2.07)天、(6.53±2.12)天、(1005.28±315.20)mL;未发生组:(8.14±2.65)天、(6.43±2.01)天、(1027.65±302.34)mL]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肺结核史、肿瘤位置、胸腔粘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CT淋巴结情况均为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发生中转开胸手术的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肺结核史、肿瘤位于肺上叶、胸腔粘连≥4级、肺门淋巴结增大是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发生中转开胸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65岁、肺结核史、肿瘤位于肺上叶、胸膜粘连≥4级、肺门淋巴结增大均为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发生中转开胸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应严格评估其手术适应证,详细规划手术路径,尽可能减少中转开胸手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中转开胸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谢蓓蕾 江新新 王颖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轨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选取本院进行VATS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水平,结合临床资料、焦虑抑郁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疼痛信念与感知...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轨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选取本院进行VATS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水平,结合临床资料、焦虑抑郁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测量影响术后急性疼痛的因素。结果VATS术后患者有轻度疼痛、轻中度疼痛、中重度疼痛3种疼痛轨迹,手术时长、胸腔引流留置管时间、焦虑、抑郁、疼痛灾难化、疼痛信念与感知是影响术后急性疼痛的因素(P<0.05)。结论VATS术后患者存在3种疼痛轨迹,今后可针对影响因素采用多种干预方式,及早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疼痛 急性疼痛 疼痛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胡俊峰 陈磊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ESP阻滞)和观察组(40例,艾司氯胺酮联合ESP阻滞),两组患者均观察至术后48 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T0)和T4时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麻醉诱导前10 min、麻醉诱导后10 min、切皮后10 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静息、活动状态下,与T1时比,T2~T4时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与T0时比,T4时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麻醉诱导前10min相比,麻醉诱导后10min、切皮后10min、术毕两组MAP和HR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各时间点MAP和H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ESP阻滞,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ESP阻滞,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认知功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艾司氯胺酮 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 认知功能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洪波 李振龙 +3 位作者 吕瑛 张益绰 裘翔铭 黄婷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切除方案的不同分为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双孔组)和同期接受单孔电视胸腔...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切除方案的不同分为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双孔组)和同期接受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组(n=50,单孔组)。对比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及相关检验指标。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双孔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高于双孔组;淋巴清扫个数、术前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孔组(P<0.05);术前EGFR、TGF-α、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双孔组EGFR、TGF-α高于单孔组,IGA、IGM低于单孔组(P<0.05)。结论2种方案对于淋巴清扫数量及术后肺功能恢复效果相近,但单孔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降低炎性反应,利于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双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iR-25、miR-29A、miR-126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芳 韩凯丽 张玉珠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SCLC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VAT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微小核糖核(miR)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指... 目的探讨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SCLC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VAT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微小核糖核(miR)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并随访1年,统计两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miR-25、miR-29A、miR-12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NSCLC患者中采用VATS治疗创伤更小,可有效调节血浆miR-25、miR-29A、miR-126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免疫功能 微小核糖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刘克 王宁 +3 位作者 陈丹 闫炳文 赵培娟 张婷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给予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无阿片类药物... 目的分析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给予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无阿片类药物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阿片类全身麻醉。比较两组T_(0)(麻醉诱导前)、T_(1)(气管插管时)、T_(2)(切皮时)、T_(3)(手术结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苏醒期间躁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T_(0)、T_(1)、T_(2)、T_(3)的平均动脉压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T_(2)、T_(3)时刻心率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心率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12、24和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相对镇痛效果较好;(3)两组VAS评分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可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并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风险,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全身麻醉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术后康复方案对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12
作者 张璐 马乐学 +1 位作者 王瀚冰 赵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2期2388-2392,共5页
目的观察加速术后康复(ERAS)方案对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组40... 目的观察加速术后康复(ERAS)方案对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干预,观察组给予ERAS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手术前后机体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前列腺素2(PGE2)、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77±1.21)h、(19.85±4.74)h、(3.97±1.21)d、(6.78±2.07)d,均短于对照组[(6.85±1.41)h、(24.42±5.85)h、(4.58±1.44)d、(8.25±2.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4、5 d的VAS评分分别为(3.01±0.59)、(2.35±0.43)、(2.26±0.41)、(1.87±0.36)、(1.65±0.32)分,均低于对照组[(4.15±0.74)、(3.54±0.55)、(2.98±0.49)、(2.49±0.42)、(2.07±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两组皮质醇、PGE2、CRP、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术后24 h的皮质醇、PGE2、CRP、IL-6水平分别为(87.25±18.56)ng/mL、(161.25±25.71)pg/mL、(19.78±4.02)mg/L、(40.17±5.23)pg/mL,术后72 h的皮质醇、PGE2、CRP、IL-6水平分别为(66.52±10.49)ng/mL、(121.28±18.53)pg/mL、(9.08±2.04)mg/L、(18.23±3.76)p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5.00%vs.15.00%)、非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5%vs.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方案用于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后康复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康复 并发症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阿片类药物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PCIA镇痛效果研究
13
作者 武丽芳 都义日 +2 位作者 李玲 吴锦阳 赵鹏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 评价纳布啡、氢吗啡酮及舒芬太尼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PCIA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N组(纳布啡0.5 mg/mL+托烷司琼5 mg,n=40)、NS组(纳布啡0.5 mg/mL+舒芬太尼1μg/mL+托烷司琼5 mg,n=... 目的 评价纳布啡、氢吗啡酮及舒芬太尼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PCIA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N组(纳布啡0.5 mg/mL+托烷司琼5 mg,n=40)、NS组(纳布啡0.5 mg/mL+舒芬太尼1μg/mL+托烷司琼5 mg,n=40)和NH组(纳布啡0.5 mg/mL+氢吗啡酮0.1 mg/mL+托烷司琼5 mg,n=40)3组。3组输注速度为2 m L/h,追加剂量2 m 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各组患者出PACU(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的静息、运动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各组T2、T3时PCIA用量;观察各时段不良反应;检测各组术前1天(T0)及T2、T3血浆IL-10、IL-6、IL-17、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与N组比较,T1、T2、T3时NS组和NH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T2、T3时NS组和NH组PCIA按压次数、总输注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和NS组比较,NH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N组、NH组皮肤瘙痒、眩晕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组内比较,T2、T3时IL-10、IL-6表达量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时,T2时NH组IL-6表达量最低,IL-10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三组患者IL-6、IL-10水平较T2下降,组间比较时NH组IL-6水平低于其它两组,IL-10水平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三组患者IL-17水平升高、TGF-β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3时3组患者IL-17水平较T2下降、组间比较,NH组、NS组IL-17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T3时3组TGF-β1水平提高,其中与N组、NS组比较,NH组TGF-β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纳布啡单纯给药相比,纳布啡联合氢吗啡酮或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PCIA镇痛效果更优。同时在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机体炎症和改善免疫调节方面,纳布啡联合氢吗啡酮效果显著,为优化临床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后镇痛 PCIA 纳布啡 氢吗啡酮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字诀对快速康复外科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肺癌术后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苏雪娥 方素珠 +2 位作者 何荷番 吴珊珊 刘芳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5期2883-2887,共5页
目的:观察六字诀对快速康复外科(ERAS)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肺癌术后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4月入院诊断为NSCLC并行快速康复外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观察六字诀对快速康复外科(ERAS)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肺癌术后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4月入院诊断为NSCLC并行快速康复外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六字诀组(n=51)。对照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六字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12周六字诀训练,于干预前后评估病人肺癌术后症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NLR、PLR)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六字诀组肺癌术后咳嗽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字诀组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字诀可有效改善ERAS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的咳嗽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研究
15
作者 刘立红 孟庆军 +4 位作者 任明明 宋翔 吴大鹏 蒋苗苗 杨萱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6例高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6例高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62)、两孔组(接受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62)、三孔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62)。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手术前后血清SCC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两孔组、三孔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NRS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和三孔组,且两孔组低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3组患者FEV1、FVC均大于术前,且单孔组大于两孔组和三孔组,两孔组大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3组患者PEF快于术前,且单孔组快于两孔组和三孔组,两孔组快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组患者SC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单孔组低于两孔组和三孔组,两孔组低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两孔组、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两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更好地减少高龄NSCLC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肺功能,并降低术后血清SC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高龄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望 苏文良 《甘肃医药》 2024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L)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择期行VATSL治疗的患者78例,依据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和观察组(超... 目的: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L)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择期行VATSL治疗的患者78例,依据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各39例。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肺氧合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各观测点静息和活动VAS评分、PACU停留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实际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的Pa O2/Fi O2比值、术后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ATSL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改善肺氧合功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板阻滞 全身麻醉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侯永超 刘同馨 +4 位作者 冉鑫 张杰 梁永涛 刘珂琦 周述芝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和试验组(行全身麻醉联合ESPB),每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T0)、切皮(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和拔管时(T3)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比较术前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NK细胞及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0、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身体舒适度、疼痛评分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后恢复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峰 钱宁 +1 位作者 周森 范玫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泰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泰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未进行神经阻滞,40例)和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竖脊肌平面阻滞,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6、12、24 h的疼痛程度,麻醉诱导前(T_(1))、手术后10 min(T_(2))、手术后30 min(T_(3))、手术后12 h(T_(4))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 h,观察组患者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T_(3)、T_(4)时刻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51)。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显著减轻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罗哌卡因 竖脊肌平面阻滞 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gan理论结合多样性心理干预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
19
作者 李慧捷 卫伟 刘宁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Hogan理论结合多样性心理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多样性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Hogan理论干预,比较2... 目的探讨Hogan理论结合多样性心理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多样性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Hogan理论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良心理、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创伤后成长和肺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D-RISC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2组患者PTGI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TG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2组患者MCM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CMQ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2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FV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ogan理论结合多样性心理可通过缓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心理韧性,促进其创伤后成长,进而改善应对方式,加快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Hogan理论 多样性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珊瑚 孟杰 +1 位作者 李依玲 肖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23-27,共5页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PCIA),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艾司氯胺酮0.3 mg/kg、托烷司琼10 mg;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托烷司琼10 mg。比较两组患者静息、活动状态下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谵妄(POD)发生率,D0、D1、D3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抑郁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静息、活动状态下,试验组T2、T3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D0时比较,两组D1时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D1时,试验组MMSE评分(26.35±0.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73±0.85)分(P<0.05)。D0~D3时,对照组共有11例(27.5%)发生POD,试验组共有4例(10.0%)发生POD,试验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D1、D3时,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D0时下降,且试验组SAS评分(38.93±3.79)、(37.85±3.54)分低于对照组的(41.88±3.02)、(39.68±3.56)分,SDS评分(47.93±3.75)、(45.08±3.95)分低于对照组的(49.93±2.52)、(47.85±3.85)分(P<0.05)。D0~D3时,试验组抑郁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共4例(10.0%)发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烦躁、疲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15.0%)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能够降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术后第1天的认知功能,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老年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认知功能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