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法联合小针刀术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裴秋艳 郑陶 +3 位作者 李志刚 王平 魏亚恒 张红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法联合小针刀术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微创椎弓...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法联合小针刀术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小针刀术干预治疗的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选择经皮入路,B组(40例)选择经Wiltse入路,C组(40例)选择经后正中入路。记录并比较三组伤椎有效性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比;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血清BALP、β-CTX水平和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三组患者术后7 d、30 d的伤椎ODI、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比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三组间伤椎ODI、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三组术后1 d、7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血清BALP水平均明显上升,血清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三组术后7 d的血清BALP及β-CTX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关系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入路和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小针刀术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伤椎有效性及骨代谢水平,而传统后正中入路的有效性及对骨代谢水平的改善作用相对较差,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在经皮入路和经Wiltse入路二者之间酌情选择入路方式,并结合小针刀术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小针刀术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Ⅰ型胶原羧基肽β特殊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不同入路法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伤椎有效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巍 汪旭 沙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法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治疗中入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纳入经皮入路组、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法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治疗中入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纳入经皮入路组、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1 d、1周及8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者伤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指标改善情况。结果: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经皮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83,P<0.05);经皮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964,F=75.620;P<0.05);术后1 d、1周及8周,三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呈下降趋势,依次为经皮入路组、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三组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29,P<0.05)。术后1周、术后8周,三组ODI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呈下降趋势,伤椎前缘高度比呈升高趋势。结论:经手术室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中,经Wiltse入路操作更简单方便,组织损伤少,术中透视少,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患者术后伤椎整体恢复效果更好,可作为入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 疼痛感 功能障碍 伤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荣俊 张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6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TTSF)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TTSF患者,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TTSF)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TTSF患者,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的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椎体Cobb′角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VAS评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两组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术前;且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移位、骨不连、血管神经损伤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SF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水平,提升临床指标,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微创 椎弓根钉内固定 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效果观察
4
作者 李炜 詹碧水 周国顺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2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微创组38例与传统组37例,分别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微创组38例与传统组37例,分别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术后VAS评分、CRP水平变化、术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FBSS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第3天、第7天VAS评分和术后不同时间点CRP水平微创组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位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珊珊 黛玉伶 彭贵凌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2期287-288,共2页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主要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占椎体骨折的70%~90%,是常见的脊柱损伤[1]。随着后路短椎弓根内固定术临床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不能适应和满足临床需求[2]。目前,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外科围...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主要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占椎体骨折的70%~90%,是常见的脊柱损伤[1]。随着后路短椎弓根内固定术临床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不能适应和满足临床需求[2]。目前,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外科围手术患者优化处置中已得到初步应用,但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少见报道[3]。本研究旨在探讨FTS理念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围手术期管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俊豪 张瑞美 王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5期61-63,77,共4页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路...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伤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正中入路 Wiltse入路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万军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析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40例)与观察组(行微创椎弓根... 目的探析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40例)与观察组(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4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减住院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攀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功能,缓解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正常伤椎解剖结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伤椎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国才 张哲 贺宝柱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1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术后与术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矢状面指数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椎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价值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利云 唐颖 +1 位作者 上官文峰 刘成业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于本院就诊的72例发生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患者病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B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经肌...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于本院就诊的72例发生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患者病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B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经肌间隙入路,B组经皮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伤椎恢复、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时长短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高于B组,A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久于B组(P<0.05);A组术后3 d、7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高于B组(P<0.05);A组伤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间隙高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末次随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案对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疗效,经皮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手术创口更小,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VAS评分 经皮入路 经肌间隙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袁勇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友谊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8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 目的:研究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友谊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8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在术后1周,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百分比、伤椎椎间隙的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其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 <0.05;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百分比、伤椎椎间隙的高度和Cobb角相比,P>0.05。2)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切口的长度、术中剥离骶棘肌的长度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3)在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微创 开放式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在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王炜 陈奇 赵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均接受后路节段内固定术,根据内固定术后附加不同分为A组(伤椎... 目的探究后路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均接受后路节段内固定术,根据内固定术后附加不同分为A组(伤椎置钉,38例)和B组(伤椎强化,38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并发症。结果A组负重时间短于B组,B组总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2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2组VAS、ODI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2组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比低于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高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A型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短节段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或伤椎强化均能获得良好骨折复位效果,但伤椎置钉负重时间较短,更有利于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A型腰椎骨折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 伤椎强化 伤椎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兵 陈运久 +3 位作者 侯伟 罗容智 黄昀桀 曹成安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F患者纳入A组,将52例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纳入B组,均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T_(11)-L_(5)各对应脊椎PW,比较两组各对应弓根两侧PW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计算PW<5 mm及<7 mm的百分比。结果A组对应脊椎左右侧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A组T_(11)-L_(3)各对应脊椎的男性和女性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的L_(4)、L_(5)脊椎P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测量655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7.48%,主要分布于T_(11)-L_(3)脊椎,<7 mm占比37.25%,T_(11)-L_(4)均有分布;B组共测量359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1.67%,T_(12)-L_(2)分别均有分布,<7 mm患者占比13.09%,分布于T_(11)-L_(3)。A组PW<5 mm占比和7 mm占比高于B组(均P<0.05)。结论老年OVCF患者T_(11)-L_(3) PW小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且女性小于男性,故临床应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PW,以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创伤性腰椎骨折 CT 三维重建技术 椎弓根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应激反应以及血清NSE、GFA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廉辉 沈决心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应激反应、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84...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应激反应、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按不同术式分组:40例传统入路,44例经皮内固定,分别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随访、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以及血清NSE、GFA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显著更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Cobb角明显下降,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增加,术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各时期影像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1周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显著高于术前,血清NSE、GFAP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1 d、1周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能获得与传统手术入路一致的效果,但前者早期疼痛更轻,能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以及脊髓、神经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固定系统 创伤性腰椎骨折 应激反应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与钉棒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15
作者 陈达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01-2702,共2页
目的:比较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与钉棒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钉棒固定组(n=30)和Sextant微创组(n=30)。钉棒固定组采用钉棒脊柱内固定治疗,Sextant... 目的:比较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与钉棒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钉棒固定组(n=30)和Sextant微创组(n=30)。钉棒固定组采用钉棒脊柱内固定治疗,Sextant微创组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高度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xtant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长、下床时间均短于钉棒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钉棒固定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降低,伤椎椎体高度比降低,术后3个月,Sextant微创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钉棒固定组,伤椎椎体高度比低于钉棒固定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感染、神经损伤、腹膜后血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其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 钉棒脊柱内固定 创伤性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国栋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50-52,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94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 目的:探讨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94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入路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及伤椎复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Cobb角及功能障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椎前缘高度及伤椎后缘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相较于对照组的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入路置入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术,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伤椎复位情况,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腰椎骨折 内固定手术 经皮入路 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 疼痛程度 伤椎复位
原文传递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陈豪豪 赵国权 蒲兴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针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探讨分析使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诊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择89例(2021年3月—2023年3月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区别将89例分为两组,其中以传统后路椎弓根... 目的:针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探讨分析使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诊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择89例(2021年3月—2023年3月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区别将89例分为两组,其中以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为治疗方式的45例列为对照组,以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为治疗方式的4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高度比、后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高度比均比对照组高,后凸Cobb角、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存在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等优势,同时还可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各项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 创伤性腰椎骨折 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李军 马军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63-0066,共4页
针对创伤性要胸椎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实验对象为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观察组(椎体成形术和体位复位术)60例与对照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 针对创伤性要胸椎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实验对象为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观察组(椎体成形术和体位复位术)60例与对照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60例。实验过程中对其临床指标、临床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观察。结果 在临床指标、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对比中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形术和体位复位术后,能够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相关功能,降低并发症,提升后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术 创伤性腰椎骨折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19
作者 袁文强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3期13-16,共4页
讨论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桐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33例。参照组采取开放椎弓... 讨论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桐梓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33例。参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试验组采取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应激反应、生活质量、ODI评分、VAS评分等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有利于缩短其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骨轨迹螺钉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
作者 张修库 王朋 《大医生》 2024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皮质骨轨迹螺钉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千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 目的比较皮质骨轨迹螺钉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千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椎弓根组(43例)和皮质组(47例)。椎弓根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皮质组患者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腰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结果皮质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椎弓根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椎弓根组(均P<0.05)。皮质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椎弓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椎弓根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皮质组低于椎弓根组;两组患者巴塞尔指数评价表(BI)评分均升高,且皮质组高于椎弓根组;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均减小,且皮质组小于椎弓根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皮质组低于椎弓根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ACTH、Cor、ALD、CK水平均升高,但皮质组升高幅度均小于椎弓根组(均P<0.05)。结论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相比,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活动能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创伤性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