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陈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0-0153,共4页
分析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行综合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66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更好,疼痛及负面情绪评分更低... 分析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行综合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66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更好,疼痛及负面情绪评分更低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不良情绪,且有效率较高,临床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迟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共7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6例。结果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共7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6例。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5.00%、5.56%(P <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22%、77.78%(P <0.05)结论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为患者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增进手术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护理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引流在胸降及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对截瘫的预防保护 被引量:7
3
作者 尹存平 梅志军 +3 位作者 陆清声 包俊敏 景在平 魏小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在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对截瘫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32例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病人,在术中及术后予以脑脊液引流的效果。结果:所有病人痊愈出...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在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对截瘫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32例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病人,在术中及术后予以脑脊液引流的效果。结果:所有病人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1年。4例病人术后出现轻瘫症状,经脑脊液引流后治愈;其余病人围手术期间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截瘫表现,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脑脊液引流可在胸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有效地预防及治疗轻瘫及截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引流 截瘫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3期1601-1602,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98.04%VS 84.3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7.84%VS 25.4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不良反应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护理干预 满意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阿依别克·乃比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郭永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95-299,305,共6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EVAR治疗的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主动...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EVAR治疗的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主动脉重塑情况将患者分为重塑良好组(n=95)和重塑不良组(n=55)。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随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塑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重塑良好组患者,高血压病史的比例高于重塑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主动脉重塑良好组患者相比,主动脉重塑不良组患者的夹层累及范围更广,假腔血栓形成不全的比例更高,真腔最小直径更小,假腔最大直径更大,夹层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更长,术中覆盖长度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夹层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假腔血栓形成不完全、术中覆盖长度不足均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过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策略,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内修复 主动脉重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动脉瘤腔血栓机化术治疗巨大破裂腹主动脉瘤1例
6
作者 李卫校 张恒 +7 位作者 徐如涛 崔明哲 张克伟 王恒 田琨 史云霞 翟水亭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0-1382,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突发下腹部疼痛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增强CT示,腹主动脉瘤13.37 cm×11.58 cm,瘤体周边可见大面积血肿(图1①);腹主动脉瘤颈直径1.96 cm,瘤颈长度2.2 cm,诊...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突发下腹部疼痛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增强CT示,腹主动脉瘤13.37 cm×11.58 cm,瘤体周边可见大面积血肿(图1①);腹主动脉瘤颈直径1.96 cm,瘤颈长度2.2 cm,诊断为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主动脉瘤 主动脉内修复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凝血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凝血功能障碍2例
7
作者 刘颖 王小磊 +3 位作者 于本翔 裴志刚 刘国龙 车海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148-1152,共5页
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经成为腹主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其侵入性小、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EVAR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少见、易被忽视但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经成为腹主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其侵入性小、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EVAR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少见、易被忽视但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与患者的体质、动脉瘤、手术及植入物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报道2例EVAR术后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治经验,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动脉瘤修复 凝血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志鑫 蒲晨 +4 位作者 刘强 杨兴龙 王国荣 万晓斌 赵艳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10-111,11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的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80例腹主动脉瘤EVAR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髂支闭塞分成闭塞组20例和对照...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的收集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80例腹主动脉瘤EVAR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髂支闭塞分成闭塞组20例和对照组160例。Logistic回归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生组术前髂动脉狭窄≥50%、髂动脉扭曲≥60°、髂支支架远端口径放大率≥15%的人数占比较大,D-二聚体、FIB水平较高(P<0.05)。D-二聚体及FIB水平、髂动脉扭曲≥60°、患者术前髂动脉狭窄≥50%、髂支支架远端口径放大率≥15%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术前髂动脉狭窄≥50%、髂动脉扭曲≥60°、髂支支架远端口径放大率≥15%、D-二聚体>1.89mg/L、FIB>2.95g/L可提示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发生风险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髂支闭塞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内修复 髂支闭塞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修复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9
作者 周亚明 吴志远 +2 位作者 索朗达杰 普布次仁 李拥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腔内隔绝修复手术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3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AAA腔内隔绝修复术。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特征、合并疾病、AAA最大直...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腔内隔绝修复手术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3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AAA腔内隔绝修复术。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特征、合并疾病、AAA最大直径、术前检查结果等信息,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31例AAA患者中,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3级患者18例,4级患者7例。27例患者经双侧股动脉入路,4例患者经双侧股动脉和左侧肱动脉入路,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间1例患者出现臀肌跛行症状。随访时间为1~93个月。随访期间,失访2例,死亡2例,Ⅰ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经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生支架移位、内漏等并发症。结论在西藏地区采用腔内隔绝修复术治疗AAA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修复 转归 红细胞分布宽度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范逸松 王瑞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收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依据治疗时机分为两组,急性...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收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依据治疗时机分为两组,急性组(52例)于发病<14 d行手术治疗,非急性组(51例)于发病≥14 d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住院花费]、术前及术后3个月胸主动脉重塑(AR)情况[真腔/主动脉直径比(TLi)、最大真假腔直径比值、假腔/主动脉直径比(FLi)]、假腔血栓形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非急性组比较,急性组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短,28 d病死率较低,住院花费较少(P<0.05)。术后3个月,急性组TLi高于非急性组,FLi低于非急性组,且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最大真假腔直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假腔血栓完全吸收率较非急性组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卒中、覆膜支架远端新发夹层、内漏、脊髓缺血、逆撕A型夹层、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能缩短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减轻住院经济负担,提升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内修复 主动脉重塑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胸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防治进展
11
作者 付琳 杨晓芳 +1 位作者 庄晓莉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开放性胸腹主动脉瘤(TAAAs)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综述介绍了当前AKI诊断的不同诊断标准,探讨了开放性TAAAs修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肾保护策略。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急性肾损伤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1例
12
作者 李宁 许永明 张成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57-60,共4页
分析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后瘤腔继续扩大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减少破裂死亡率。收集2023年收治的1例AAA腔内修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原因,并进一步行腔内修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建议AAA行腔内修复术后,应去除... 分析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后瘤腔继续扩大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减少破裂死亡率。收集2023年收治的1例AAA腔内修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原因,并进一步行腔内修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建议AAA行腔内修复术后,应去除复发危险因素,定期复查,从而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内修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刘建平 夏娟 张永恒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A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破裂的风险随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择期手术的死亡率通常低于4%,但肾下AAA(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A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破裂的风险随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择期手术的死亡率通常低于4%,但肾下AAA(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破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即使接受修复死亡率也高达30%~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 主动脉瘤 血管内动脉瘤修复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圈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髂内动脉处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刘佳 张阳 王志义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对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患者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 目的:对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患者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臀肌萎缩、跛行、性功能障碍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有6例(18.2%)患者发生跛行,4例(12.1%)患者发生臀肌萎缩,对照组中各有1例(1.6%)患者发生跛行和臀肌萎缩,实验组患者术后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患者发生Ⅱ型内漏,对照组中有2例(3.2%)患者发生Ⅱ型内漏。结论: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但需权衡其可能引发的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在行EVAR时应尽量保证髂内动脉的通畅和盆腔循环的畅通,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内修复 髂内动脉 弹簧圈 栓塞 Ⅱ型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内漏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凡杰夫 陆清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早期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然而,EVAR术后的中远期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再干预率,需要更密切的随访。EVAR术后再干预的最...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早期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然而,EVAR术后的中远期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再干预率,需要更密切的随访。EVAR术后再干预的最主要原因是内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修复 主动脉瘤 内漏 开放手 创伤小 EVAR AORTIC 早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智涛 李延俊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81-685,705,共6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将患者分为Ⅱ型内漏组(n=44)和对照组(n=13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指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筛选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并通过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最大瘤体直径和腰动脉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厚、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大、血栓体积大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保护因素,腰动脉数量多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曲线与预期曲线重合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若截断值为4%~98%,则模型的临床有效性较好。结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和腰动脉数量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预测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内修复 Ⅱ型内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CTA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张瑛 周淳 +1 位作者 刘诚 侯凯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84-989,共6页
目的探讨320排CT螺旋扫描模式下应用单能量去金属伪影技术(single energy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SEMAR)在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联合弹簧圈瘤体栓塞术后CTA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320排CT螺旋扫描模式下应用单能量去金属伪影技术(single energy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SEMAR)在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联合弹簧圈瘤体栓塞术后CTA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VAR联合弹簧圈瘤体栓塞术后30 d行腹部CTA复查的1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和2例髂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对原始数据分别用混合迭代重建算法(non-SEMAR组)和联合SEMAR算法(SEMAR组)进行重建,对比两组图像伪影指数(artifact index,AI)、伪影周围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主观评分。结果SEMAR组弹簧圈上、下、左、右和邻近主动脉腔内的AI值均低于non-SEMAR组(38.16±19.20 vs 89.29±30.93、30.75±16.28 vs 82.62±28.01、33.61±16.18 vs 74.90±26.28、44.99±15.91 vs 87.72±33.70和24.49±12.58 vs 47.29±13.55,P<0.001);SEMAR组各方位CNR高于non-SEMAR组(2.47±2.15 vs 1.01±0.74、2.32±2.01 vs 0.72±0.50、4.93±4.15 vs 1.38±0.79、4.10±4.14 vs 1.56±1.18和19.91±11.01 vs 11.01±7.77,P<0.05)。与non-SEMAR组相比,SEMAR组图像主观评分明显增加(P<0.001)。结论SEMAR技术可减少弹簧圈伪影,提高瘤体、内脏动脉、支架和内漏显示的清晰度,对EVAR术后随访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髂内动脉瘤 单能量去金属伪影技 CT血管造影 主动脉瘤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瘤颈解剖因素对腔内修复术后瘤体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王江辉 龚昆梅 +3 位作者 李柔刚 牟厚宇 赵一蔓 李玥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1]。手术是彻底治疗AAA最为有效的手段。开放手术修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AAA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腹主动脉腔内修复...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1]。手术是彻底治疗AAA最为有效的手段。开放手术修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AAA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逐渐成为AAA的主要治疗方法[2]。但有证据表明,EVAR术后二次干预的风险显著高于开放手术[3]。常规EVAR效果依赖于:①近端锚定区条件;远端锚定区条件;②径路血管条件。锚定区长度、成角、形态、血管壁的状况直接影响移植物释放后是否能充分贴合而不发生内漏;③径路血管条件影响输送系统是否能安全通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疾病 标准治疗方法 内修复 总死亡率 血管条件 主动脉瘤 解剖因素 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腔内修复复杂胸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5 位作者 郭建明 崔世军 齐一侠 佟铸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结果术后CTA复查提示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无内漏。术后患者未出现截瘫、肠缺血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该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安全可行,尚需更多治疗例数和远期随访结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八爪鱼技 内修复 主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Ⅱ型内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
作者 尹晓霞 孙有伟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281-1287,1298,共8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AAA患者EVAR术后...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1月30日,采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瘤体直径、肠系膜下动脉未闭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危险因素(P﹤0.05);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AA)分级﹥3级、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动脉疾病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加强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AAA患者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内修复 Ⅱ型内漏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