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臧宏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中国革命 毛泽东 中国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国哲学 具体实践 优秀传统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
作者 李亮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6-20,共5页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哲学范畴,不仅对思维和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作出规定,科学回答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而且通过对认识的辩证运动的考察,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能...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哲学范畴,不仅对思维和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作出规定,科学回答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而且通过对认识的辩证运动的考察,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由于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统一,所以也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道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解决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问题,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
3
作者 杜丽燕 尚新建 《人文杂志》 1987年第6期34-40,共7页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认识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大大增强了。随之而产生了认识的本质是不是反映的讨论与争鸣。现在,国内哲学界已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见解。本期我们发表两篇争鸣文章,开展讨论。欢迎哲学界的同志对此开展争鸣。希望根...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认识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大大增强了。随之而产生了认识的本质是不是反映的讨论与争鸣。现在,国内哲学界已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见解。本期我们发表两篇争鸣文章,开展讨论。欢迎哲学界的同志对此开展争鸣。希望根据现代科学的材料,对认识的本质、过程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说理,以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映论 认识对象 皮亚杰 客体 认识论 能动的反映论 感知运动 超前反映 双重建构 形象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映论艺术观到文艺反映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反映论”发生前史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永明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论断。毛泽东之前,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没有明确提出过这一反映论认识论表述。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对...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论断。毛泽东之前,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没有明确提出过这一反映论认识论表述。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对恩格斯—列宁辩证法思想和苏联哲学认识论的综合,毛泽东也将这一论断归在列宁名下。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来看,这一表述虽然和列宁的哲学反映论认识论有很大的联系,但它的理论来源和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呈现出革命文艺理论在综合诸多反映论艺术观和“镜子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另外一种发展脉络,它的发生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艺反映论受到诸多质疑,而对中国文艺反映论发生之初的反机械直观、重视实践等特性的了解,也许能够改变我们对文艺反映论的一些偏见或者不公正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反映论艺术观 文艺反映论 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的主体性和反映论”的讨论
5
作者 崔大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20-121,共2页
《文学评论》去年第六期、今年第一期刊载了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后,陈涌在《红旗》今年第八期发表《文艺学方法论问题》一文,对刘再复的观点提出批评。两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六月十三日,我校中文系文艺理... 《文学评论》去年第六期、今年第一期刊载了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后,陈涌在《红旗》今年第八期发表《文艺学方法论问题》一文,对刘再复的观点提出批评。两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六月十三日,我校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举行了一次“文学的主体性和反映论”学术讨论会,邀请了本校同行和广州地区部分高校文艺理论教师,广东社联、《当代文坛报》、《羊城晚报》理论工作者参加,就刘、陈二文的学术观点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主体性 反映论 刘再复 中文系 作家 文艺理论 主体论 文艺学方法论 能动的反映论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反映”概念的三种界定和真实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琼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列宁 能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实践标准 黑格尔 客观真理 唯心主义 外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卫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125,共9页
《新民主主义论》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确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理论品格,具有构建不同于当时苏联教科书的新形态理论的意蕴;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体现了... 《新民主主义论》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确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理论品格,具有构建不同于当时苏联教科书的新形态理论的意蕴;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体现了与中国哲学精华的有机结合,是对墨子和孔子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了运用辩证逻辑的思想方法,是继《资本论》之后运用辩证逻辑的典范;谱写了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总结篇章,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基本观点,阐明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样子”是什么;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贯彻于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培养锤炼,塑造了区别其他政党的人格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论》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原文传递
对反映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辛望旦 《人文杂志》 1986年第4期21-26,共6页
在关于真理与价值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存在着一种与事实真理不同的价值真理,并试图证明价值真理的概念是一个科学概念。凡是主张把真理划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同志,都以这样一种观点作为前提,即认识可以划分为反映性认识(或... 在关于真理与价值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存在着一种与事实真理不同的价值真理,并试图证明价值真理的概念是一个科学概念。凡是主张把真理划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同志,都以这样一种观点作为前提,即认识可以划分为反映性认识(或事实认识)和评价性认识(或价值认识)。正因为如此,这些同志才不得不花颇多的精力来论证这个前提的真实性。在这方面,赖金良同志的文章《评价性认识简论》(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4期,以下简称《简论》)很有代表性。细读了全文以后虽有所启发,但总觉得其立论的基本依据并不充分,因而由这种基本依据所导出的结论也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映 评价性认识 事实真理 能动的反映论 私有制 认识和评价 客观事物 价值真理 价值关系 事实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荆世群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1-102,116,共3页
冯契认为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集中体现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两个‘决定作用’”中 ;冯契从三个方面发展了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一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文化的创造 ;二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认识的辩证运动 ;三是... 冯契认为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集中体现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两个‘决定作用’”中 ;冯契从三个方面发展了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一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文化的创造 ;二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认识的辩证运动 ;三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体现为精神在造就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毛泽东 主体能动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两个"决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仁 《党建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思想路线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法 真理和谬误 发展真理 理论联系实际
原文传递
“重建知识概念”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硕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知识概念重建”是站不住脚的,必须坚持能动反映论的正确知识概念;建构主义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概念的理论基础;用“重建”的“新”知识概念指导课程改革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革命”中进行的“概念重建...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知识概念重建”是站不住脚的,必须坚持能动反映论的正确知识概念;建构主义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概念的理论基础;用“重建”的“新”知识概念指导课程改革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革命”中进行的“概念重建”违反科学认识的规律;“知识概念重建”不是“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知识 能动的反映论 概念重建 建构主义知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认识本质观——兼与主体论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祥 王为高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7,21,共7页
近几年来,在哲学界形成了一股主体论热。一些同志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现代物理学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用“主体论”(包括“选择论”、“重构论”,下同)来取代它。我们认为,人的认识,无论... 近几年来,在哲学界形成了一股主体论热。一些同志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现代物理学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用“主体论”(包括“选择论”、“重构论”,下同)来取代它。我们认为,人的认识,无论是作为活动的认识,还是作为结果的认识(真理),在总体上只能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这就是我们的认识本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论 认识本质 能动的反映论 皮亚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 微观客体 选择论 测不准原理 皮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广义认识论”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推进
13
作者 刘静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9,共7页
无论是从20世纪中国认识论的发展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毛泽东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冯契的"广义认识论"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理论成果。而两项成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广义认识论在肯定能动的... 无论是从20世纪中国认识论的发展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毛泽东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冯契的"广义认识论"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理论成果。而两项成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广义认识论在肯定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理论成就的同时,对其有三方面的推进:(1)推进了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三个关键环节的理解;(2)推进了对心物、知行统一的中介一—逻辑方法论的探讨;(3)为"中国人向何处去"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冯契 金岳霖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广义认识论
原文传递
《哲学原理》学习与复习纲要(2)
14
作者 王道君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8年第4期2-6,共5页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认识论包括两章,两章都是重点.第四章
关键词 复习纲要 哲学原理 人民群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发展 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 能动的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34-41,共8页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的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和能动的反映论,走向“自由创造”的创造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中国美学 实践本体论 人的本质 人文主义 能动的反映论 中国当代美学 审美意识 中国文化 自由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识文论”走向“审美文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书瀛 张婷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关键词 审美文论 革命文论 认识论文艺学 新时期文艺学 中国文论 认识论美学 现实主义文艺 文艺现象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象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认识本质
17
作者 朱颖源 林雪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9-31,共3页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思维科学在当代的长足进展,人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自身的认识正逐步深化,国内哲学界对认识论作出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认识论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本质问题,对此,我们作了初...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思维科学在当代的长足进展,人在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自身的认识正逐步深化,国内哲学界对认识论作出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认识论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本质问题,对此,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能动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 认识本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认识的主体性 哲学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认识的主体性——与杜丽燕等同志商榷
18
作者 李崇富 《人文杂志》 1987年第6期41-47,40,共8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能动反映论的基本观点,综合概括现代科学的成就,是认识论发展和深化的理论方向。杜丽燕、尚新建同志的《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对反映论的诘难是颇具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能动反映论的基本观点,综合概括现代科学的成就,是认识论发展和深化的理论方向。杜丽燕、尚新建同志的《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对反映论的诘难是颇具启发性的;但对能动反映论的根本性的否定,则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说,能动反映论所坚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对象 认识的主体性 客观性 微观客体 能动反映论 《反思》 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论 认识活动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实践观的扬弃说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国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2-16,共5页
马克思提出的实践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对这一观点究竟如何理解是存有异议的。 南斯拉夫“实践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有其特殊的解释,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三点:
关键词 科学的实践观 黑格尔 马克思的实践观 对象化 能动的反映论 异化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规定性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学好哲学指导思想政治工作
20
作者 刘丽梅 《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66-67,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重视这个思想武器,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大发展,反之就会受到挫折。当前,全党都在认真学习哲学,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重视这个思想武器,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大发展,反之就会受到挫折。当前,全党都在认真学习哲学,结合自己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谈点学习体会。 一、坚持能动的反映论的观点,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在社会历史领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肯定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 指导思想 观念活动 能动的反映论 客观现实 改造世界 社会存在 改造活动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