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
臧宏
|
《中国哲学史》
|
1998 |
1
|
|
2
|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
李亮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23 |
0 |
|
3
|
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 |
杜丽燕
尚新建
|
《人文杂志》
|
1987 |
0 |
|
4
|
从反映论艺术观到文艺反映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反映论”发生前史 |
刘永明
|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
2023 |
2
|
|
5
|
关于“文学的主体性和反映论”的讨论 |
崔大江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6
|
列宁“反映”概念的三种界定和真实意义 |
王玉琼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
1997 |
2
|
|
7
|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
陈卫平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对反映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反思 |
辛望旦
|
《人文杂志》
|
1986 |
1
|
|
9
|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发展 |
荆世群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0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
童仁
|
《党建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1
|
“重建知识概念”辨 |
刘硕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2
|
我们的认识本质观——兼与主体论商榷 |
王永祥
王为高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3
|
论“广义认识论”对“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推进 |
刘静芳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4
|
《哲学原理》学习与复习纲要(2) |
王道君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1998 |
0 |
|
15
|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
张玉能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9
|
|
16
|
从“认识文论”走向“审美文论” |
杜书瀛
张婷婷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7
|
试论认识本质 |
朱颖源
林雪原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1995 |
0 |
|
18
|
论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认识的主体性——与杜丽燕等同志商榷 |
李崇富
|
《人文杂志》
|
1987 |
0 |
|
19
|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实践观的扬弃说起 |
彭国甫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20
|
认真学好哲学指导思想政治工作 |
刘丽梅
|
《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