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能谱CTU虚拟平扫尿路结石检出的因素分析
1
作者 程燕南 李雅楠 +5 位作者 孙精涛 田倩 杨建 同维 杨健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541,共7页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能谱CT尿路造影(CTU)虚拟平扫图像检出尿路结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150例尿路结石并行能谱CTU的患者(记录所用碘对比剂)。将平扫图像重建为120 kVp-like图像,静脉期和排泄期的增强图像采用碘去除...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能谱CT尿路造影(CTU)虚拟平扫图像检出尿路结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150例尿路结石并行能谱CTU的患者(记录所用碘对比剂)。将平扫图像重建为120 kVp-like图像,静脉期和排泄期的增强图像采用碘去除技术分别重建为静脉期和排泄期的虚拟平扫图像。2位医师独立评估以上3组图像,并记录3组图像的尿路结石数量、所在解剖位置及虚拟平扫图像是否有碘残留;结石大小和CT值仅在真实平扫图像上测量。结石大小、CT值、结石所在位置和所用碘对比剂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影响虚拟平扫尿路结石检出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绘制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真实平扫上检出304枚结石,而静脉期和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分别为92.4%和71.4%。结石大小和CT值是影响静脉期和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结石大小和CT值在静脉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AUC值达0.96以上,诊断临界值分别是3.52 mm和469 HU,而在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结石大小、CT值及解剖位置等指标的综合AUC值降为0.88。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在碘对比剂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另外,排泄期肾盂肾盏处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在增强CT的2个扫描期相中,静脉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效果更佳。结石大小和CT值是影响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的重要因素。肾盂肾盏处排泄期虚拟平扫结石检出率低与碘去除效果欠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尿路造影(ctu) 尿路结石 虚拟平扫 检出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伟兵 陆建常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0期185-185,187,共2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阳性率的优缺点。方法 35例病例均做CTU与IVP,进行对比性研究并应用统计学P检验来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阳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静脉肾盂...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阳性率的优缺点。方法 35例病例均做CTU与IVP,进行对比性研究并应用统计学P检验来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阳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静脉肾盂造影相比,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如结石、肿瘤、积水和畸形等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泌尿系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ctu) 静脉肾盂造影(IVP) 诊断阳性率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在泌尿系CT尿路、血管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何平 张剑 +5 位作者 李原 王晓光 王新辉 杨学俊 舒建军 刘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在泌尿系CT尿路、肾血管一站式成像技术(CTUA)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血尿待查患者,实验组(A组)60例行泌尿系平扫及对比剂2次团注后行肾动脉期-肾盂期(CTUA)及肾实质-肾盂期扫描,扫描参数应用单能量70 keV,自动... 目的探讨能谱CT低辐射剂量在泌尿系CT尿路、肾血管一站式成像技术(CTUA)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血尿待查患者,实验组(A组)60例行泌尿系平扫及对比剂2次团注后行肾动脉期-肾盂期(CTUA)及肾实质-肾盂期扫描,扫描参数应用单能量70 keV,自动毫安,ASIR-V60%重建最佳keV图像;对照组(B组)60例扫描参数120 kV,自动毫安,平扫后单次团注行常规3期扫描。对2组重建图像在肾、尿路、血管显示良好率进行主观评价,并测量2组肾盂排泄期图像中集合系统分各段CT值进行对比,计算各段对比噪声比(CNR),记录A组与B组的平均总有效辐射剂量(ED)进行客观评价。结果A组CTUA期在肾、尿路、血管同时显示良好率明显优于B组CTU期,2组尿路系统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盂期集合系统各段CT值高于B组CTU肾盂排泄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合系统各节段间CNR对比,除个别节段A组与B组间存在差异外,大部分节段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组总的有效辐射量,A组平均(12.75±1.16)mSv,B组平均(26.97±1.7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能谱技术的CTUA实现了泌尿系CTU及CTA一站式扫描,直接显示泌尿系解剖及病变与邻近血管间的关系,同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减少延时扫描期相,保证了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肾脏血管 尿路 ct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延迟时间在小剂量呋塞米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中图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纪娅娟 彭明群 杨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62-63,共2页
目的:在小剂量呋塞米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中,比较不同延迟时间的图像质量,对延迟时间进行优化研究,优化CTU检查技术,提高成像精度、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在云南省第三人医院放射医学影像科行CT... 目的:在小剂量呋塞米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中,比较不同延迟时间的图像质量,对延迟时间进行优化研究,优化CTU检查技术,提高成像精度、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在云南省第三人医院放射医学影像科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患者,每例均在完成增强皮质期及髓质期后静脉注射小剂量呋塞米(0.1mg/Kg体质量,最大剂量10mg),后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按不同延时时间(10min、15min、30min、45min)平均分为4组,每组30例,到达相应延迟时间时进行CTU扫描并重建。测定肾盂、输尿管、膀胱CT值,比较盂旁硬化性伪影、输尿管连续性、膀胱充盈程度等影响图像质量的指标。结果:延迟30min组肾盂、输尿管、膀胱内CT值均>200Hu,2例出现盂旁硬化性伪影,25例输尿管连续性好,30例膀胱充盈好。结论:在小剂量呋塞米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中,延时30min扫描图像质量最佳,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为优化CTU检查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方案,对医学影像学质控实践和临床诊疗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造影(ctu) 延迟时间 图像质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CTU)诊断异位血管导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PJO) 被引量:5
5
作者 鲁继东 郭剑明 +8 位作者 王杭 王国民 戎瑞明 张立 孙立安 林宗明 许明 朱同玉 张永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异位血管导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以来本院收治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患者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诊断异位血管导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以来本院收治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患者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32岁。病变位于左侧8例,右侧13例。反复尿路感染10例,患侧腰背部胀痛8例,患侧肾绞痛5例,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8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及CTU检查,同时采用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者16例,行膀胱镜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retrograde ureteropyelography,RP)者6例。结果 21例患者CTU检查均显示狭窄部位,其中20例患者发现肾下极异位血管而明确诊断,诊断正确率95.2%(20/21)。16例行IVU检查者2例未见患侧肾脏显影,14例患者显示患侧肾积水,仅2例患者显示肾盂输尿管狭窄部位。行RP检查6例,均显示狭窄部位,但未能明确原因。21例患者中共发现异位血管21根,动脉20根,静脉1根。20根动脉皆在CTU中显示而确诊,1根异位静脉于手术探查时发现。18根异位血管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后方通过,3根从前方通过。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肾下极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行开放手术异位血管离断术12例,同时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5例;行腹腔镜下异位血管离断术8例,同时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1例行患肾切除术。17例获得随访,时间3~30个月,16例肾积水好转。结论 CTU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可以为异位血管导致的UPJO患者进行"一站式"检查(one-stop examination),在提供大量超过IVU诊断信息的同时避免RP检查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ctu) 静脉尿路造影 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PJO) 异位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尚煌 胡卫东 +2 位作者 陈秀华 高观鸿 谢湘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CTU)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具有泌尿系统临床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分次团注双期扫描,对照组予以CT... 目的:探讨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CTU)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具有泌尿系统临床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分次团注双期扫描,对照组予以CT单次团注4期扫描,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对比两组CT客观图像质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其主观图像质量的伪影、噪声、结构及清晰度;对比分析两组辐射剂量中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观察组SNR和CN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图像伪影、噪声、结构及清晰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TDI、DLP及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95,t=14.986,t=14.750;P<0.05)。结论: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可减少CTU辐射剂量,且并未对图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团注 自动管电流技术 辐射剂量 ct尿路造影(ctu)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CTU)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沈斌 朱宗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2期214-214,共1页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术(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是在尿路高密度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兴趣区的连续容积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获得全尿路三维图像,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占位、狭窄及周围的关系。随...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术(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是在尿路高密度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兴趣区的连续容积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获得全尿路三维图像,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占位、狭窄及周围的关系。随着CT的应用,CTU逐渐取代普通X线的尿路造影,现回顾性分析75例CTU病例,以探讨完善CTU的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泌尿系统造影 应用 尿路造影 连续容积扫描 图像后处理 ctu 三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U与CT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8
作者 郑立中 张栋 +1 位作者 崔江波 李亚妮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通过静脉肾盂造影(IVU)与CT尿路造影(CTU)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尿路梗阻患者进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34例患者均行IVU检查,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 目的:通过静脉肾盂造影(IVU)与CT尿路造影(CTU)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尿路梗阻患者进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34例患者均行IVU检查,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CTU检查。结果:IVU和CTU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7.1%(16/34)、92.3%(12/13);13例输尿管结石病例中IVU检查诊断准确率53.8%,CTU检查准确率100%,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病例中IVU检查准确率66.7%,2例行CTU检查准确率50.0%;9例输尿管肿瘤病例中IVU检查准确率33.3%,4例行CTU检查准确率100%;6例外源性压迫或侵犯病例中IVU检查准确率33.3%,2例行CTU检查准确率100%。结论:IVU相比较CTU而言,仅在先天性异常等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而CTU在诊断腔内、腔壁、腔外病变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等尿路梗阻性疾病方面准确率明显优于IVU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梗阻性疾病 静脉肾盂造影(IVU) ct尿路造影(ct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泌尿系CTU在输尿管梗阻中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序伟 马爱琳 +1 位作者 王洋 孟令辉 《新疆医学》 2013年第2期66-68,共3页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cislice CTurofra—phy msctu)是自传统IVP以来的新型泌尿系影像检查技术,该技术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快速成像的特点,在高密度对比剂充盈尿路形成高峰期的尿路三维图像,可同时显示肾实质,肾盂系统,输尿管...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cislice CTurofra—phy msctu)是自传统IVP以来的新型泌尿系影像检查技术,该技术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快速成像的特点,在高密度对比剂充盈尿路形成高峰期的尿路三维图像,可同时显示肾实质,肾盂系统,输尿管及膀胱的立体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128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 泌尿系 ctu 病变 影像检查技术 快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尿路三维重建联合IVU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开明 李炯明 +7 位作者 陈寿元 潘自树 邹雪涛 王瑞 许郑桥 陈俊 周云红 王富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6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尿路三维重建(CTU)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246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行CT尿路三维重建(CTU)、静脉肾盂造影(IVU)(A组)123例及静脉肾盂造影(B组)123... 目的:探讨术前CT尿路三维重建(CTU)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246例行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行CT尿路三维重建(CTU)、静脉肾盂造影(IVU)(A组)123例及静脉肾盂造影(B组)123例,术前精准设计PCNL穿刺通道,比较两组在通道选择、出血量、肾动脉栓塞率、结石取净率、周围脏器损伤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CNL,A组比B组在通道选择合理、出血量少、需要肾动脉栓塞少、结石取净率高、周围脏器损伤少。结论:术前CT尿路三维重建(CTU),精准设计PCNL穿刺通道在PCNL中具有通道选择合理、出血量少、结石取净率高、周围脏器损伤少的优点,有安全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三维重建(ctu) 静脉肾盂造影(IVU)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