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量平衡原理在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宇 朱金波 +2 位作者 阳红 陈强 殷国富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4,共4页
针对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的结构特征,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以能量均匀性作为动态特性的表征完成了动横梁的机构优化。利用构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模态分析确定横梁结构的变形方式,并且基于能量分析辨识惯性能和弹性势能集中分布的区... 针对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动横梁的结构特征,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以能量均匀性作为动态特性的表征完成了动横梁的机构优化。利用构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模态分析确定横梁结构的变形方式,并且基于能量分析辨识惯性能和弹性势能集中分布的区域,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对动横梁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实例表明文中的方法对于提高动横梁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动横梁 惯性能 弹性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有限单元耦合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岳健广 钱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结构非线性数值计算分析应真实反映局部损伤破坏细节,以作为损伤演化全过程分析的依据。对同类构件,有限单元耦合方法可以解决破坏细节与整体模拟的空间尺度差异问题。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梁与实体单元、梁与壳单元以及壳与实体单... 结构非线性数值计算分析应真实反映局部损伤破坏细节,以作为损伤演化全过程分析的依据。对同类构件,有限单元耦合方法可以解决破坏细节与整体模拟的空间尺度差异问题。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梁与实体单元、梁与壳单元以及壳与实体单元的耦合方程,适用于结构的损伤数值计算。对某RC框架结构原位推覆试验的损伤数值分析表明,有限单元耦合模型能正确反映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并且能准确反映局部损伤破坏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单元耦合方程 损伤全过程分析 原位推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机炉负荷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巧菊 朱国瑜 +1 位作者 郑志波 冯永兵 《华中电力》 2003年第5期25-29,共5页
依据能量平衡原理,从能量平衡关系、能量平衡信号、前馈补偿及限制控制四个方面讨论现代单元机组机炉负荷控制的协调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的物理本质,易于理解和实现。
关键词 汉川电厂 能量平衡原理 负荷控制系统 协调控制 锅炉 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能量平衡原理的集中监控式反窃电方法
4
作者 刘胜男 黄新平 《湖南电力》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介绍了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基于电能量平衡原理的反窃电思想方法及其在反窃电集中监控中的应用,描述了由此带来的反窃电工作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反窃电集中监控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谷粒机械损伤的能量平衡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显仁 师清翔 倪长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2,54,共5页
在收获、储运和加工过程中,外界机械力的影响是造成水稻谷粒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指出了水稻谷粒在收获、储运、加工过程中的损伤特点,利用能量平衡原理导出了谷粒损伤形式为产生裂纹时其机械损伤量(裂纹扩展程度)与其吸收能量成... 在收获、储运和加工过程中,外界机械力的影响是造成水稻谷粒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指出了水稻谷粒在收获、储运、加工过程中的损伤特点,利用能量平衡原理导出了谷粒损伤形式为产生裂纹时其机械损伤量(裂纹扩展程度)与其吸收能量成正比的数学关系,并对水稻谷粒进行了弯曲破坏试验。试验验证了上述数学关系,为水稻谷粒的机械损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谷粒 机械损伤 能量平衡原理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鲍文博 付亮华 +1 位作者 陆海燕 徐广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了研究复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PERFORM 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弹塑性能量时程分析,得到了框剪高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 为了研究复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PERFORM 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弹塑性能量时程分析,得到了框剪高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考察了地震动特性对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能量输入及分配的影响,确定了地震耗能占输入能的比例时程;分析了结构阻尼比和结构延性对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输入能、阻尼耗能和滞回耗能及其耗能比例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阻尼比对滞回耗能和延性比对阻尼耗能的交互影响;研究了框剪高层结构地震滞回耗能沿结构竖向分布和沿横向构件内部分配的规律,确定了竖向刚度分布对结构地震滞回耗能的影响;揭示了钢混框剪高层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布规律。所得结论可为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理论在复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地震能量分布 耗能机制 钢筋混凝土 框剪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鲍文博 付亮华 +1 位作者 徐广洋 白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7,共7页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的分布及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8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波,运用Perform-3D软件,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了钢...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输入能量的分布及耗散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8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波,运用Perform-3D软件,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了钢混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下的地震总输入能量、滞回耗能、阻尼耗能以及滞回耗能占总耗能的比例时程,分析了地震能量在各分量中的分布及分配规律;分析了阻尼比和延性比对地震输入能量的影响,确定了滞回耗能随阻尼比和延性比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构造和竖向侧移刚度变化对地震输入能及其分量的影响,确定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滞回耗能沿竖向的分布规律及沿横向在框架构件中的分配,研究了框架结构存在薄弱层情况下的滞回耗能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布规律,可为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分布 能量平衡原理 耗能机制 钢筋混凝土(RC)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地震能量分布及耗散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永峰 王国福 +1 位作者 黄小宁 包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了研究隔震结构在不同特性地震动作用下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利用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设防及罕遇... 为了研究隔震结构在不同特性地震动作用下能量的分配与耗散机制,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利用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设防及罕遇地震下地震能量的输入、分布及耗散规律。研究表明:近场地震动作用对隔震结构耗能形式影响较大,且其对两种结构产生的滞回耗能比例更大;滞回耗能沿结构竖向呈现上小下大的分布规律;结构构件刚度变化对构件滞回耗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耗能机制 基础隔震结构 刚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和能量双准则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损伤分析
9
作者 王国福 《甘肃科技》 2018年第17期110-113,共4页
为了研究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已完成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在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以楼层的损伤模型为主,并以变形和能量双准的损伤准则对其进行了... 为了研究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已完成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在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以楼层的损伤模型为主,并以变形和能量双准的损伤准则对其进行了损伤分析。研究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的损伤往往发生在较低楼层,且以变形损伤为主,能量损伤次之。在不同的地震动作用下,近场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的损伤最大,其次为非脉冲地震动,远场地震动对基础个隔震结构的损伤则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隔震结构 变形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三江源区蒸发量遥感估算及对湖泊湿地的响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静 姜琦刚 +1 位作者 陈凤臻 王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7-513,共7页
青藏三江源区湖泊湿地变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气候因素被认为是湖泊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温度和降水资料相比,气象站获取蒸发量数据比较困难,而遥感技术却为估算区域地表蒸发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MODI... 青藏三江源区湖泊湿地变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气候因素被认为是湖泊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温度和降水资料相比,气象站获取蒸发量数据比较困难,而遥感技术却为估算区域地表蒸发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MODIS卫星数据和研究区气象资料,建立三江源区蒸发量估算模型,分析研究区内蒸发分布规律,并探讨温度、降水量、风速和蒸发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分析蒸发量对源区湖泊湿地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区域蒸发量随水热、植被覆盖和海拔高度差异而变化;研究区蒸发量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较大;蒸发量增大是三江源区湖泊萎缩和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能量平衡原理 蒸发量 青藏高原 三江源 湖泊湿地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余明辉 杨国录 +1 位作者 刘高峰 刘建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9,共5页
本文以“制紊假说”为理论基础 ,从能量平衡出发 ,考虑了浑水相对粘滞性、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床沙级配等因素对水流挟沙力的不同影响 ,建立新的非均匀沙分组水流挟沙力公式。收集天然河道实测水文资料 ,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率定 ,并验证... 本文以“制紊假说”为理论基础 ,从能量平衡出发 ,考虑了浑水相对粘滞性、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床沙级配等因素对水流挟沙力的不同影响 ,建立新的非均匀沙分组水流挟沙力公式。收集天然河道实测水文资料 ,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率定 ,并验证所建立的公式。结果表明 ,使用本文建立的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 ,能计算一般含沙量及高含沙水流的挟沙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水流挟沙力 相对粘度系数 床沙级配 能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风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付国宏 程志军 +1 位作者 孙炳楠 唐锦春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1,共7页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集高耸和大跨度两种特征于一身的风敏感结构体系 ,在风荷载作用下 ,风振效应显著。为了给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准确的风振系数并考查输电导线对塔架风振的影响 ,按照空气动力弹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输电塔架气...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集高耸和大跨度两种特征于一身的风敏感结构体系 ,在风荷载作用下 ,风振效应显著。为了给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准确的风振系数并考查输电导线对塔架风振的影响 ,按照空气动力弹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输电塔架气动弹性模型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 ,模拟了塔架两侧的输电导线和地线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了风振响应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塔架风振响应等重要数据 ,并经回归分析得到了塔架风振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 ,塔架加速度响应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铁塔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和顺风向加速度响应处于同一数量级 ,塔架设计和理论计算时应同时考虑顺风向和横风向的风振力 ;导线对铁塔风振的影响程度与风向角有关 ,但就整体而言 ,可以忽略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 气动弹性模型 能量平衡原理 风洞试验 风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区域蒸散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金晓媚 郭任宏 夏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3,共6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大面积由荒漠覆盖,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基于MODIS遥感数据,应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对柴达木盆地及8个水资源区2001~2011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大面积由荒漠覆盖,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基于MODIS遥感数据,应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对柴达木盆地及8个水资源区2001~2011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1年间的年蒸散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由2001年的72.73mm增加到2011年的182.34mm。盆地8个水资源区的区域蒸散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都兰河希赛区、柴达木河都兰区、格尔木区、巴音河德令哈区、哈尔腾河苏干湖区、鱼卡河大小柴旦区、那棱格勒河乌图美仁区、茫崖冷湖区;盆地气象站实测的蒸发量值与实际蒸散量值的换算系数为0.12。区域蒸散量与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区域蒸散量随着地表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表面能量平衡原理 MODIS 植被覆盖率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静 姜琦刚 +2 位作者 杨佳佳 王坤 陈凤臻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19,共6页
地表蒸散是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多种估算地表蒸散量的方法,对比分析各种蒸散估算方法,遥感方法被认为是目前估算蒸散的最佳方法.通过总结遥感方法估算地表蒸散研究进展,对比遥感估算蒸散常用的3种方法:... 地表蒸散是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多种估算地表蒸散量的方法,对比分析各种蒸散估算方法,遥感方法被认为是目前估算蒸散的最佳方法.通过总结遥感方法估算地表蒸散研究进展,对比遥感估算蒸散常用的3种方法:统计经验法、数值方法和理论方法,介绍常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模型,并简要探讨遥感方法估算地表蒸散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表蒸散 能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谷粒的机械损伤机理及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显仁 李耀明 徐立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143,147,共4页
在水稻收获、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外界机械力的作用是造成谷粒破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谷粒的损伤量与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吸收的能量成正比。为此,分析了水稻谷粒的机械损伤机理,研究了水稻谷粒的滞回耗能特性,得到了在... 在水稻收获、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外界机械力的作用是造成谷粒破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谷粒的损伤量与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吸收的能量成正比。为此,分析了水稻谷粒的机械损伤机理,研究了水稻谷粒的滞回耗能特性,得到了在加卸载过程中水稻谷粒吸收能量的数据。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稻谷粒的成熟程度和后熟作用对其在外载荷作用下损伤程度的影响,及不同水稻品种在外载荷作用下的不同损伤程度,为相关机械的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并为水稻谷粒的机械损伤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水稻谷粒机械损伤 试验研究 滞回特性 能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电站入炉垃圾低位热值及不确定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凯 钟平 +3 位作者 宋金时 孟桂祥 韩国庆 曹寿峰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4,共6页
根据FDBR标准及不确定度原理,介绍了垃圾焚烧电站入炉垃圾低位热值计算方法,构建了入炉垃圾低位热值不确定度计算模型。以某935 t/d垃圾焚烧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入炉垃圾低位热值计算分析并对入炉垃圾低位热值测试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根据FDBR标准及不确定度原理,介绍了垃圾焚烧电站入炉垃圾低位热值计算方法,构建了入炉垃圾低位热值不确定度计算模型。以某935 t/d垃圾焚烧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入炉垃圾低位热值计算分析并对入炉垃圾低位热值测试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入炉垃圾低位热值与垃圾焚烧电站设计热值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垃圾焚烧锅炉的运行状态,应加强对入炉垃圾低位热值的跟踪分析;相较于垃圾送样化验,性能试验方式更能反映入炉垃圾热值的真实情况;依据FDBR标准能够准确获得性能测试期间的入炉垃圾低位热值平均值,测试精确度高,但运行人员仍无法根据入炉垃圾情况实时调整机组运行状态,入炉垃圾热值的实时预测研究仍是当前阶段的研究重点;过热蒸汽质量流量、生活垃圾质量流量、省煤器出口烟气体积流量、炉渣热灼减率、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过热蒸汽温度、一次风蒸预器中间段风温、湿炉渣量占垃圾处理量百分比、省煤器出口烟温9个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占入炉垃圾低位热值不确定度权重值的99.3%,提高此9个参数的测量精度,确保入炉垃圾低位热值的测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电站 入炉垃圾低位热值 不确定度分析 能量平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型i_p-i_q方法的有源滤波器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文平 刘国海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ip-iq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有源滤波器。改进型检测方法用简单的积分、延时加增益环节来代替传统ip-iq方法中的低通滤波器,将检测延时减少到1/6个电源周期。同时这种检测方法还可以推广到... 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ip-iq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有源滤波器。改进型检测方法用简单的积分、延时加增益环节来代替传统ip-iq方法中的低通滤波器,将检测延时减少到1/6个电源周期。同时这种检测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单相、三相4线电路和三相不平衡负载的场合中。电流跟踪控制采用滞环比较方式,实际补偿电流能够实时精确跟踪谐波指令电流。采用能量平衡原理实现了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有源滤波器能够实时、有效地补偿系统的谐波和无功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 电流跟踪 滞环比较 直流侧电压控制 改进型 谐波电流检测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电流跟踪控制 能量平衡原理 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入射角存在性的一种证明 被引量:2
18
作者 法林 成洪申 +2 位作者 聂琳 李文雅 范瑾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9-72,77,共5页
建立两种VTI介质组成的界面模型,在大于入射临界角的情况下引入坡印廷矢量,分析计算得到非均匀椭圆极化折射P-波的极化系数的两组解。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通过分析坡印廷矢量的z分量,证明在过入射临界角的范围内对应折射P-波存在一个异常... 建立两种VTI介质组成的界面模型,在大于入射临界角的情况下引入坡印廷矢量,分析计算得到非均匀椭圆极化折射P-波的极化系数的两组解。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通过分析坡印廷矢量的z分量,证明在过入射临界角的范围内对应折射P-波存在一个异常入射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极化系数 能量平衡原理 异常入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平衡与街谷微气候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宇峰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104,共9页
街谷是有代表性的城市表面基本单元,具有明显的小尺度微气候特征。本文以能量平衡理论为线索,系统梳理气候条件、街谷形态及热物性对街谷微气候和行人热舒适的影响研究。综述表明,街谷高宽比、走向、树木绿化、表面铺装和骑楼等因素对... 街谷是有代表性的城市表面基本单元,具有明显的小尺度微气候特征。本文以能量平衡理论为线索,系统梳理气候条件、街谷形态及热物性对街谷微气候和行人热舒适的影响研究。综述表明,街谷高宽比、走向、树木绿化、表面铺装和骑楼等因素对街谷气温和行人得热及热舒适有影响,且影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和平均辐射温度是认识街谷行人热舒适的关键。不同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能量平衡理论是认识街谷能量传递和微气候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谷微气候 能量平衡原理 街谷形态 行人得热 行人热舒适
原文传递
地震动特性对框剪结构地震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文博 罗莹 徐广洋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9-138,共10页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运用PERFORM-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高层框剪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震动强度、频谱特性和强震持时等特性对于地震的总输入能、总滞回耗能和总阻尼耗能以及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占总输入能的...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运用PERFORM-3D软件对钢筋混凝土高层框剪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能量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震动强度、频谱特性和强震持时等特性对于地震的总输入能、总滞回耗能和总阻尼耗能以及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占总输入能的比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震动特性对于高层框剪结构地震输入能量及其分量影响显著,在基于能量抗震分析与设计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原理 地震输入能量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