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脏脂肪组织指数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马敏 王红 +1 位作者 杜中涛 李雨琪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究术前基于CT的内脏脂肪组织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tissue index,VATI)对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7月... 目的:探究术前基于CT的内脏脂肪组织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tissue index,VATI)对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7月,因冠心病行OPCAB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影像学资料并计算VATI。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索VATI的预测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2例患者,男395例,女147例,平均年龄(62.1±3.4)岁,术后共有146例出现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6.9%。VATI的三分位数截断值为39.72和49.84,依据三分位数分为三组(VATI 1,VATI 2,VATI 3),Cox比例风险模型量化VATI三分位与新发心房颤动之间的关联,以最低三分位作为参照组。模型1,未校正:VATI 2(HR=2.34,95%CI:1.14~2.79), VATI 3(HR=4.22,95%CI:2.73~6.0);模型2,校正年龄和性别:VATI 2(HR=1.35,95%CI:1.01~1.80),VATI 3(HR=3.15,95%CI:1.23~4.19);模型3、模型2+校正BMI、CRP、糖尿病、急诊手术、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及左心房内径:VATI 2(HR=1.31,95%CI:0.92~-1.76), VATI 3(HR=2.56,95%CI:1.11~3.4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ATI预测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AUC=0.84695%CI:0.795~0.869,P <0.001)。结论:基于CT的VATI是预测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心房颤动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 内脏脂肪组织指数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成年人脂肪组织指数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冠荣 麦韵屏 +2 位作者 吴彩萍 林爱华 符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77,共6页
[目的]分析成年人脂肪组织指数(FMI)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探讨广州地区不同性别人群FMI筛查MS的切点及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20岁以上受检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血... [目的]分析成年人脂肪组织指数(FMI)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探讨广州地区不同性别人群FMI筛查MS的切点及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20岁以上受检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血液生化检查和人体成分分析.体脂肪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计算FMI,并在男、女亚组中分别按四分位数将FMI水平分为四组.MS的定义参考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JCDCG)的诊断标准.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FMI水平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特征;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人群FMI与MS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男、女亚组FMI筛查MS的切点及其预测效果.[结果]纳入分析890人,其中男502人,女388人;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男、女性MS的患病风险与FMI水平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IDF标准,男、女性FMI预测MS的切点分别为5.50 kg/m2和7.99 kg/m2,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 (0.832 ~ 0.893)和0.869 (0.832~0.901);根据JCDCG标准,二者的切点分别为5.33 kg/m2和7.99 kg/m2,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 (0.834~0.895)和0.899 (0.864~ 0.927);无论男性和女性,按照IDF和JCDCG的标准,FMI预测MS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体脂肪率(BF%).[结论]高FMI水平与MS患病风险密切相关;与BF%相比,在男、女性人群中FMI均可能是评价MS的更好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指数 人体成分分析 肥胖 代谢综合征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脂肪组织指数变化对非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李博闻 费素娟 《肝脏》 2023年第10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BV/HCV感染HCC病例共计212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69例,年龄(65.0±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BV/HCV感染HCC病例共计212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69例,年龄(65.0±11.8)岁。HCC诊断符合要求。参考既往文献,当FIB-4指数>3.25时,慢性肝病患者可诊断存在肝硬化,据此将纳入病例分为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比较HBV-HCC、HCV-HCC以及非肝硬化、肝硬化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或HCV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影响因素。结果HBV-HCC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Child-Pugh评分及FIB-4指数分别为(61.2±11.8)岁、23例(15.9%)、41例(28.3%)、(9.0±1.2)分及(3.4±0.6)分,与HCV-HCC[(70.1±10.7)岁、19例(28.3%)、29例(43.3%)、(5.7±0.9)分及(6.2±1.1)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BV-HCC、HCV-HCC患者肿瘤分期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硬化、肝硬化HBV-HCC患者内脏脂肪组织指数(VATI)、Child-Pugh评分及HbA1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非肝硬化、肝硬化HCV-HCC患者性别、VATI、Child-Pugh评分及HbA1c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男性、VATI、HbA1c、高血压以及HBV感染是非肝硬化患者HC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较高的VATI、男性、糖尿病、高血压以及HBV感染等是非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对非肝硬化患者进行HCC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内脏脂肪组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蔺倩 段慧 刘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 冠周脂肪组织是冠状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解剖学上紧紧包绕冠状动脉,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组织,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测量的冠周脂肪组织CT衰减是一种无创的评估冠心病的方法,本文将从冠周脂肪组织生物学、量化方法及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周脂肪组织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透病人肌肉组织指数 脂肪组织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关系
5
作者 王伟东 康乐 +1 位作者 方明 杭宏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第8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肌肉组织指数、脂肪组织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关系,探讨肌肉组织指数、脂肪组织指数对判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微炎症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肌肉组织指数、脂肪组织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关系,探讨肌肉组织指数、脂肪组织指数对判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微炎症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病人109例,检测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6等微炎症指标。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经模型运算得到肌肉组织指数、脂肪指数及校正的肌肉组织指数、校正的脂肪组织指数。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的肌肉组织指数、校正的脂肪组织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6的相关性。结果校正的肌肉组织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校正的脂肪组织指数与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与白介素-1、白介素-6无相关性。结论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脂肪组织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 多频生物电阻抗 肌肉组织指数 脂肪组织指数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及其体脂肪水平的观察性研究
6
作者 韩明 姜祺澜 +3 位作者 苏文意 邓明明 罗刚 汪敏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677-682,共6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中肌肉和体脂肪水平,探讨肝病严重程度与肝硬化患者肌肉和体脂肪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指标,利用Sliceomatic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腹部...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中肌肉和体脂肪水平,探讨肝病严重程度与肝硬化患者肌肉和体脂肪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指标,利用Sliceomatic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第3腰椎水平的骨骼肌指数(L3-SMI)、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VFA和SFA分别与L3-S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非优势侧上臂中点围度(MAC)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分组中CT所测得的肌肉和体脂肪水平。结果共纳入20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86例(42.4%),非肌肉减少症患者117例(57.6%),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手握力(HS)、MAC、TSF、小腿围(CC)、VFA、SFA、内脏脂肪指数(VATI)及皮下脂肪指数(SATI)低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P<0.05),VFA与MAC的相关性最强(r=0.595,P<0.001),SFA与TSF相关性最强(r=0.753,P<0.001)。Child-Pugh评分C级的VFA、SFA、VATI和SATI低于Child-Pugh评分A级与B级(P<0.05),L3-S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ELD评分>11分的上述指标均低于MELD评分≤11分(P<0.05),L3-S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时,体脂肪水平也下降,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但肌肉水平未见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肌肉减少症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组织指数 皮下脂肪组织指数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上臂中点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沈旨艳 夏坤 +3 位作者 幸志洋 向江月 曾宪春 王荣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4-617,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为心外膜脂肪内的特殊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及直接刺激血管分泌多种抗炎及促炎因子,影响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衍生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可无创量化冠状动...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为心外膜脂肪内的特殊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及直接刺激血管分泌多种抗炎及促炎因子,影响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衍生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可无创量化冠状动脉炎症的影像学指标。本文就FAI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在CH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发育期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军 冯宁 +2 位作者 张世伟 潘勇平 黄永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年第3期144-148,158,共6页
目的比较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非脂肪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at mass index,FMI)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每组各性别、年... 目的比较青春发育期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非脂肪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和脂肪组织指数(fat mass index,FMI)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每组各性别、年龄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根据公式FFMI(kg·m^-2)=非脂肪组织(FFM)(kg)/身高(m)^2,FMI(kg·m^-2)=脂肪组织(FM)(kg)/身高(m)^2计算FFMI和FMI。结果各年龄组男、女生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的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0.05)。7~15岁肥胖儿童FFMI和FM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体重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去脂肪组织含量、FFMI、FMI,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男女间差异明显;FFMI和FMI是肥胖儿童的体重管理中值得应用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发育 脂肪组织指数 脂肪组织指数 肥胖 双能X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QTc间期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魏玉娟 王沛 梁献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QTc间期与人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住院治疗的305例MHD患者,其中QTc间期正常组与延长组分别为183例(60%)及122例(40%)。在周中透析日透析前利用多...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QTc间期与人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住院治疗的305例MHD患者,其中QTc间期正常组与延长组分别为183例(60%)及122例(40%)。在周中透析日透析前利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分析,记录透析前水负荷(OH)、脂肪组织指数(FTI)、瘦肉组织指数(LTI)、人体总水分(TBW)、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体细胞质量(BCM)、体质量指数(BMI),同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根据QTc间期将患者分为QTc间期延长组(QTc间期>440 ms)及QTc间期正常组(340 ms≤QTc间期≤440 ms),比较两组间各临床指标及人体成分分析指标的差异,分析各临床指标、人体成分分析指标与QTc间期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QTc间期正常组相比,延长组患者FTI增加,LTI、TBW、ICW、BCM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PLT)、血钙(Ca)相对更低,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QTc间期与CRP、FTI呈正相关(P<0.05),与Ca、LTI、TBW、ICW、BCM呈负相关(P<0.05)。以QTc间期为因变量,以CRP、Ca、LTI、FTI、TBW、ICW、BCM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FTI、低Ca、高CRP为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QTc间期延长广泛存在于MHD患者,高FTI、低Ca、高CRP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C间期 人体成分分析 营养状况 脂肪组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卫华 王建军 +1 位作者 吕群 冯哲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29-263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76例稳定期COPD患者(A组),分为肌肉萎缩组(A1)和无肌肉萎缩组(A2)。对照组(B组)为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76例稳定期COPD患者(A组),分为肌肉萎缩组(A1)和无肌肉萎缩组(A2)。对照组(B组)为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受试者无脂肪组织重指数(FFMI),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检测受试者肺功能。分析FFMI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A组与B组相比,FFMI、瘦素、FVC、FEV1、MVV、MIP及MEP水平低下,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瘦素、FEV1、MVV及MIP水平低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受试者FFMI与FEV1、MVV、MIP及瘦素呈正相关,与IL-6及TNF-α呈负相关,与FVC及ME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相关;肌肉萎缩可能是COPD患者发生肺泡低通气和CO2潴留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萎缩 脂肪组织指数 系统性炎症 呼吸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4326名7~12岁儿童体成分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迎修 王淑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体成分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4326名7~12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和皮褶厚度测量,采用回归方程推算体脂比(BF%),用公式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BF%×体重/身高2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体重-BF%&#... 目的 探讨儿童体成分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4326名7~12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和皮褶厚度测量,采用回归方程推算体脂比(BF%),用公式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BF%×体重/身高2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体重-BF%×体重)/身高2.结果 FMI、FF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呈一定程度正相关,7~12岁儿童F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432~0.531(男生)、0.413~0.485(女生),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16~0450(男生)、0.345~0.421(女生).FF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214~0.366(男生)、0.108~0.383(女生);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090~0.250(男生)、0.063~0.214(女生).血压与FMI的相关性高于FFMI.血压偏高儿童的体成分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以FMI差距最大.结论 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控制体脂肪、预防肥胖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脂肪组织指数 脂肪组织指数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