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枳术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枳术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枳术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枳术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相关靶点,绘制药物-疾病靶点交集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将24只SPF级6周龄C57B/6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6只通过8周的高脂饲料喂养构建高脂肪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16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枳术汤组,每组8只。枳术汤组灌胃给药干预14 d,每日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双蒸水(ddH2O)灌胃。末次灌胃后取小鼠血清和腹股沟脂肪组织进行检测。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腹股沟脂肪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表皮生长因子样激素受体1(F4/80)蛋白表达。网络药理学显示,从枳术汤中筛选出木犀草素、柚皮素、川陈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1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涉及核因子κB(NF-κB)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枳术汤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良好;动物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枳术汤组小鼠腹股沟脂肪组织中炎症细胞分布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巨噬细胞标记分子iNOS和F4/8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枳术汤中的活性成分木犀草素、柚皮素和川陈皮素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的聚集,下调其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减少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从而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内脏脂肪含量、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16只8周大雄性WT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WTNC)、高脂饮食组(WT HFD),16只8周大vWF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vW...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内脏脂肪含量、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16只8周大雄性WT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WTNC)、高脂饮食组(WT HFD),16只8周大vWF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vWFKONC)、高脂饮食组(vWFKOHFD),一共四组,每组8只,普通饮食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给予60%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对比各组小鼠体重、附睾脂肪含量及附睾脂肪的病理形态和炎症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普通饮食,高脂饮食可显著增加WT、vWF基因敲除小鼠的体重及附睾脂肪含量;而对比高脂饮食vWF基因敲除和高脂饮食WT小鼠,发现前者的体重、附睾脂肪含量均明显小于后者[体重:(30.44±0.60) g vs (43.74±0.78) g,附睾脂肪含量:(1.14±0.11) g vs (3.01±0.04) g,P值均<0.05],进一步对上述2组附睾脂肪组织进行HE病理分析,发现前者附睾脂肪中"王冠样结构"[1]的数量少于后者,且附睾脂肪RT-PCR分析显示前者MCP-1、TNF-α、IL-β和IL-6的表达均低于后者(P值均<0.05)。结论 vWF基因敲除可抑制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增长和附睾脂肪含量,同时可降低脂肪组织炎症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枳术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枳术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相关靶点,绘制药物-疾病靶点交集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将24只SPF级6周龄C57B/6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6只通过8周的高脂饲料喂养构建高脂肪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16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枳术汤组,每组8只。枳术汤组灌胃给药干预14 d,每日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双蒸水(ddH2O)灌胃。末次灌胃后取小鼠血清和腹股沟脂肪组织进行检测。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腹股沟脂肪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表皮生长因子样激素受体1(F4/80)蛋白表达。网络药理学显示,从枳术汤中筛选出木犀草素、柚皮素、川陈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1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涉及核因子κB(NF-κB)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枳术汤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良好;动物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枳术汤组小鼠腹股沟脂肪组织中炎症细胞分布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巨噬细胞标记分子iNOS和F4/8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枳术汤中的活性成分木犀草素、柚皮素和川陈皮素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的聚集,下调其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减少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从而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
文摘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内脏脂肪含量、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16只8周大雄性WT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WTNC)、高脂饮食组(WT HFD),16只8周大vWF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vWFKONC)、高脂饮食组(vWFKOHFD),一共四组,每组8只,普通饮食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给予60%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对比各组小鼠体重、附睾脂肪含量及附睾脂肪的病理形态和炎症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普通饮食,高脂饮食可显著增加WT、vWF基因敲除小鼠的体重及附睾脂肪含量;而对比高脂饮食vWF基因敲除和高脂饮食WT小鼠,发现前者的体重、附睾脂肪含量均明显小于后者[体重:(30.44±0.60) g vs (43.74±0.78) g,附睾脂肪含量:(1.14±0.11) g vs (3.01±0.04) g,P值均<0.05],进一步对上述2组附睾脂肪组织进行HE病理分析,发现前者附睾脂肪中"王冠样结构"[1]的数量少于后者,且附睾脂肪RT-PCR分析显示前者MCP-1、TNF-α、IL-β和IL-6的表达均低于后者(P值均<0.05)。结论 vWF基因敲除可抑制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增长和附睾脂肪含量,同时可降低脂肪组织炎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