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在监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陈柳萍 肖超烈 +3 位作者 方笑媚 黄壁妮 刘春萍 莫绮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 比较床旁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动态监测,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K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 比较床旁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动态监测,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K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运用床旁超声技术进行下腔静脉管径的测定,对照组应用PICCO技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分别指导脓毒症AKI患者CRRT过程脱水速度及出入液体正负平衡,比较两组CRRT前、CRRT 24 h后的血肌酐(Scr)、尿素(Urea)、血乳酸(lac)、24 h出入量数据。采用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评价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CRRT 24 h后,观察组Scr、Urea、la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出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CRRT前(P<0.05),且观察组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脓毒症并发AKI患者,床旁超声在CRRT过程的液体管理中具有无创、实时动态监测、成像准确度高、图像质量好、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而PICCO的准确度优于床旁超声。二者各有优势,在临床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脉搏指数连续出量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丽芝 肖昌武 +4 位作者 周青山 余追 姚兰 邵佳丽 侯果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AP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率、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AP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率、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效果及转归。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0~6h、6~12h时的液体入量多于对照组,复苏24~48h、48~72h时的液体入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率、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率、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指标相比,PiCCO监测指标指导SAP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 监测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技术在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应军 孟繁甦 +3 位作者 王国军 刘八一 岑英文 周丹丹 《中国医药》 2013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对ICU内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内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期间采用PiCCO技术的15例重症肺炎患者(PiCCO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仅CVP监测的重症肺炎患者15例...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对ICU内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内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期间采用PiCCO技术的15例重症肺炎患者(PiCCO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仅CVP监测的重症肺炎患者15例为CVP组。分别记录各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s),记录监测第24、48、72小时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脉压变异率(PPV)、血管外肺水(EVLW)及中心静脉压(CVP);进行GEDV、IrrBV与CVP及EVLW与氧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iCCO组第48、72小时氧合指数明显高于CVP组[分别为(157±43)比(83±39),(216±40)比(163±37)],血乳酸及CPIS明显低于CVP组[血乳酸:分别为(2.4±0.6)mmol/L比(3.0±1.1)mmol/L,(1.1±0.5)mmol/L比(2.5±0.8)mmol/L;CPIS:分别为(5.3±1.7)分比(6.4±2.1)分,(3.1±1.5)分比(5.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第48、72小时总入量及液体出入平衡量明显少于CVP组[总入量:分别为(2836±291)ml比(3351±510)ml,(2510±203)ITll比(29814-301)ml;液体平衡量:分别为(251±147)ml比(764±211)ml,(217±212)ml比(443±176)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问均明显少于CVP组[分别为(11±4)d比(18±5)d,(13±5)d比(1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与CVP及11rBV与CVP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45,相关性较弱(P〉0.05)。第48、72小时的EVLw与相应点氧合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0.465,相关性强(P〈0.05)。结论PiCCO技术有助于了解重症肺炎患者液体复苏情况,能明显降低总人液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 静脉测压 肺炎 重症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下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患者内稳态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华伟 黄庆生 +1 位作者 方明星 王智勇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究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内稳态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所致AKI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内稳态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所致AKI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在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监测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内稳态指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临床预后以及监测复苏后AKI再发生率。结果 2组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监测后第1、3天,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pH值、吸入氧浓度、血细胞比容、阴离子间隙、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Na^+、Cl^-、HCO_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死亡率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监测复苏后AKI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9%(7/32)比65. 6%(21/32)](P<0. 01)。结论 PiCCO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重症感染所致AK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内稳态,有利于降低复苏后AKI再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重症感染 脉搏指数连续出量监测 液体复苏 内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冯辉斌 张晓兵 +2 位作者 邵碧波 张文华 郑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预后情况将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iCCO监测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PiCCO监测指...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预后情况将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iCCO监测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PiCCO监测指标与死亡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存活21例(48.8%),死亡22例(51.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部位、MAP、CVP、ITBVI、SVR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APACHEⅡ评分、CI、EVLWI及PVPI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CI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EVLWI、PVPI均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r=0.19,P<0.01)。结论 PiCCO仅通过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即可精确、持续地监测多项指标,创伤小,危险性低,其中CI、PVPI、EVLWI等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数连续血量 脓毒性休克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旭东 张超 +4 位作者 黄广苏 韩大贺 郭毅 孟晓燕 阚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研究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脉搏指... 目的研究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下进行治疗,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复苏6h和24h后患者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肺水肿的发生率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复苏6h后,研究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40.0%、35.0%,对照组分别分35.0%和3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11,P>0.05);复苏24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85.0%、85.0%和50.0%、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29,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3,10.98,11.26,P<0.05);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结论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能够较好地指导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数连续血量监测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联合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体液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凤霞 刘永国 +4 位作者 郭浩强 袁杰 许中兴 穆叶赛 李国庆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心力衰竭(HF)患者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监护室的射血分数减低的HF患者,采用PICCO监测患...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心力衰竭(HF)患者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监护室的射血分数减低的HF患者,采用PICCO监测患者心输出量(CO)、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使用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患者左心室流出道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下腔静脉宽度及其变化和肺部超声B线情况,使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体液管理指导。结果共入选32例患者,其中男/女为18∶14,平均年龄(66.9±6.6)岁。IVC最大值、IVC最小值分别与CVP呈直线相关趋势,且均呈正相关(r=0.768,r=0.891;均为P<0.01)。肺超B线与EVLWI有直线相关性(r=0.897,P<0.001)。超声心动图和PICCO两种方法同时监测C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27,P=0.68),有线性相关(r=0.919,P<0.001)。结论重症HF患者体液管理除常规精准的PICCO监测,亦可联合心肺超声指导体液管理治疗,对于不适宜使用PICCO监测的患者或可使用心肺联合超声协助体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 脉搏指数连续出量 肺联合超声 体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黎春常 蓝惠兰 +2 位作者 李冬欣 叶珩 李艳敏 《护理学报》 2014年第20期42-44,共3页
总结35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护理。PiCCO监测期间护理重点包括:建立技术准入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责任护士掌握病情并规范监测指标、医... 总结35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护理。PiCCO监测期间护理重点包括:建立技术准入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责任护士掌握病情并规范监测指标、医护实施无缝隙沟通、管道管理等。本组患者穿刺过程中均无出现异常情况,监测期间无发生脱管、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相关性感染。3例患者出现术肢足背动脉搏动较弱,给予保暖和被动活动肢体后及时纠正。35例患者中,26例治愈出院,9例死亡,包括2例家属放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性源性肺水肿 机械通气 脉搏指数连续出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蒋争艳 宁余音 +1 位作者 蒋茜群 杨小凤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8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规范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将某院60例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危重症患者按入住ICU的时间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 目的规范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将某院60例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危重症患者按入住ICU的时间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护理路径(包括技术准入、系统培训、规范操作和监测规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细菌培养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大小腿周径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护理临床路径后,穿刺点渗血渗液及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减少(P<0.05);导管末端致病菌培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大小腿周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护理路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脉搏指数连续出量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伟东 张涛 舒建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符合脓毒性休克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PICCO组患者于PICCO监测容量指标指导下进行治...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符合脓毒性休克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PICCO组患者于PICCO监测容量指标指导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心静脉压指导进行常规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苏治疗6 h、24 h后,血乳酸值<2 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病例数,以及24 h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指标评价PICCO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液体复苏6 h后,两组的血乳酸<2 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1、0.11,P均>0.05),而经复苏24 h后两组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5、2.98,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24 h复苏的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肺水肿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3、-2.27,χ2=5.16,P均<0.05),而两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天数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1.72,χ2=0.00,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指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但不能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方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数连续血量 血流动力学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测定技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云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比较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测定法(PICCO)与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测量心排出量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09年1月16例冠心病行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每个患者均予连接好PICCO监测仪后持续监测患者心排出量的变化,分别于0... 目的比较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测定法(PICCO)与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测量心排出量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09年1月16例冠心病行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每个患者均予连接好PICCO监测仪后持续监测患者心排出量的变化,分别于0min、30min、60min、90min采集一次心排数据,同时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测量其当时的心排血量。比较不同时点两种方法所测心排出量差异。结果 4个时点上2种方法所测的心排出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测量心排出量准确性高,在监护室应用方便、快捷,可用于持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量 脉搏指数连续出量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对重症心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李锴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对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观察组(心脏超声联合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各30例。评估两组患... 目的 探讨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对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观察组(心脏超声联合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各30例。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肺超声评分、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液体复苏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合指数、ScvO_(2)高于对照组,CVP、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超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重症心肺损伤患者来说,采用心脏超声联合PiCCO有利于体液管理,促进体液平衡,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肺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超声 脉搏指示性连续量监测 重症肺损伤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技术在多发伤患者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蕾蕾 钟兴明 +1 位作者 阳建国 沈丽娟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25-626,共2页
多发伤是人类致死率和致残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是指机体由于机械致伤因素导致2个及以上部位遭受损伤,且其中一处即使单独发生也可危及生命[2]。容量管理一直是患者救治的重难点,若过度盲目补液,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各脏器严重水... 多发伤是人类致死率和致残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是指机体由于机械致伤因素导致2个及以上部位遭受损伤,且其中一处即使单独发生也可危及生命[2]。容量管理一直是患者救治的重难点,若过度盲目补液,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各脏器严重水肿,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病死率;而补液不足可引起循环衰竭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生[3],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Curry和Davenport等[5]研究也显示,隐匿性出血延迟诊断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评估、及时发现隐匿性出血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脉搏指数 连续出量技术 多发伤 容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整体护理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7期553-556,共4页
目的:观察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基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基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基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整体护理。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T(cTnI/T)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率(H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EVLW)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较对照组降低,心脏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以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较对照组升高,且观察组患者NT-proBNP,cTnI/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的整体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数连续出量监测 重症力衰竭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对体外循环术后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蔚 王迪芬 +1 位作者 刘怀清 卢建明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7期32-33,共2页
在体外循环术后监测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是最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维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氧供和充分灌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众多,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类,无创分为经胸电阻阻抗法和CO2部分重吸收... 在体外循环术后监测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是最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维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氧供和充分灌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众多,包括有创和无创两类,无创分为经胸电阻阻抗法和CO2部分重吸收法。有创方法有肺动脉漂浮导管法、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监测 体外循环 出量 脉搏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有创方法 漂浮导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雅琴 姚璜 +2 位作者 胡小聪 栾津 李庭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9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PICCO组(53例)和PI...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非PICCO组(53例)和PICCO组(54例),非PICCO组给予常规监测治疗,PICCO组在PICCO指导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PICCO组治疗24、48、72 h后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两组治疗24、48 h后高敏肌钙蛋白(hs-cTnI)、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非PICCO组,PICCO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治疗48、72 h后CI、EVLWI、ITBVI、GEDVI明显高于治疗24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CI、EVLWI、ITBVI、GEDVI明显高于治疗48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ICCO组治疗48 h后与治疗24 h,hs-cTnI、NT-proBNP、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治疗48 h后,hs-cTnI、NT-proBNP、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24 h,且低于非PICCO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在AMI合并CS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较好地改善组织灌注,降低AMI合并CS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数 出量 急性肌梗死 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游洁芸 耿立 +5 位作者 沈运丽 黄晶 王兴旭 王亮 张奇 郭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9期665-671,共7页
目的评估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管理及改善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AMICS患者,经入排标准筛选,并进行1∶... 目的评估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管理及改善临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AMICS患者,经入排标准筛选,并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Pi CCO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纳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院内及30 d临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iCCO组住院期间应用强心药物和血管收缩药物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O组30 d内全因死亡率(16%比34%,P=0.024)、心原性死亡率(14%比30%,P=0.042)、再入院率(2%比14%,P=0.0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7.60±1.06)d比(24.32±2.19)d,P<0.001]。结论AMICS患者接受急诊PCI后进行PiCCO监测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脉搏指数连续血量监测 急性肌梗死 原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在4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继圣 金大植 +3 位作者 王桂英 李先燕 类延娜 金明根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45-48,共4页
[背景]观察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在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病例报告]收集ARDS患者42例(氧合指数<200 mmHg),根据是否接受PiCCO监测分为对照组和PiCC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背景]观察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在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病例报告]收集ARDS患者42例(氧合指数<200 mmHg),根据是否接受PiCCO监测分为对照组和PiCC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PiCC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PiCCO监测指导下实施液体管理措施.通过比较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评估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策略对ARDS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可见,PiCCO监测有利于优化ARDS患者的液体摄入量,PiCCO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肌酸激酶同工酶、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较对照组更早出现改善(P<0.05,P<0.01);治疗后PiCCO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讨论] 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管理有利于实施ARDS患者的液体负平衡策略,可更早地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心肺功能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液体管理 脉搏指示剂连续出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在ICU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云 戴木森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8-12,共5页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微创、准确、客观、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对急危重症患者起到重要指导治疗作用。本文就PICCO监测在ICU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现...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微创、准确、客观、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对急危重症患者起到重要指导治疗作用。本文就PICCO监测在ICU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ICU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馥懋 刘凤鸣 易文枫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在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采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的50...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在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采用PICCO指导液体复苏的50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时间采用重症超声检查指导液体复苏的50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前与治疗6h后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B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A组,液体复苏量少于A组,6 h复苏率高于A组,肺水肿发生率及住院28d病死率均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h后,两组患者APACHEⅡ、SOFA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治疗6h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_(2)/FiO_(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血氧饱和度(ScvO_(2))水平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心率(HR)、血乳酸及碱剩余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重症超声指导重症监护室AKI患者液体管理的应用效果相对于PICCO技术更佳,可精准地评估患者机体容量状态,给予相应治疗以维持容量平衡,从而缩短患者机械通气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减少因微循环障碍诱发的肺水肿,促进患者病情缓解,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出量监测 急性肾损伤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