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T联合血栓通治疗AMD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宋玫侠 李上 +3 位作者 王丽 孙丰 蒋永强 李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中药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化(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化(AMD-CNV)患者17例17眼,男7例,女10例,年龄53~72岁。患者经过视...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中药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化(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化(AMD-CNV)患者17例17眼,男7例,女10例,年龄53~72岁。患者经过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检查确诊。患者用PDT治疗5d后,再用500mg中药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10d,1次/d,疗程为15d,观察治疗后1,3和6mo疗效。结果: 治疗6mo,17例中视力提高8例(47%),视力稳定无明显变化6例(35%),视力下降3例(18%);12例(71%)CNV闭合且渗漏完全停止,5例(29%)CNV大部分闭合。1例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结论: PDT联合中药血栓通注射液治疗AMD-CNV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血栓通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学晶 唐由之 张海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确诊的ICNV病变患者服凉血化瘀中药治疗,服中药3mo,总观察时间9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确诊的ICNV病变患者服凉血化瘀中药治疗,服中药3mo,总观察时间9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图像。结果:末次随访时,中药治疗46眼中,视力平均提高0.21,较治疗前有统计意义;FFA检查发现:显效(CNV闭合)34眼(73.9%),有效(CNV部分闭合)7眼(15.2%),进步(CNV小部分闭合)4眼(8.7%),无效(CNV扩大)0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OCT检查发现:CNV型别由治疗前活动期38眼(82.6%)、中间期8眼(17.4%),转变为有效(瘢痕期)38眼(82.6%),进步(中间期)6眼(13.1%),无效(活动期)2眼(4.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凉血化瘀可以促进ICNV中CNV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脉络膜新生血管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健脾化浊方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伟 陈娟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中药健脾化浊方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健脾化浊方干预下的PDT组为治疗组,以单纯PDT组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中药健脾化浊方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健脾化浊方干预下的PDT组为治疗组,以单纯PDT组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的33例黄斑部CNV患者34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的临床资料。以视力、FFA和OCT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评价健脾化浊方对于PDT治疗后CNV转归的影响。结果:临床治疗后1月和3月,2组视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月,FFA显示中药干预组的病灶最大线性距离(GLD)显著小于PDT组;OCT显示,治疗后1月和3月中药干预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CNV复合体的厚度均小于PDT组。结论:PDT联合健脾化浊方可以有效促进视网膜水肿的吸收,减少渗出,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萎缩,有利于维持PDT作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健脾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15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学晶 唐由之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经PDT、Avastin等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予凉血化瘀中药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经PDT、Avastin等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予凉血化瘀中药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acuity,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图像。结果9个月时,视力变化、病灶直径、病灶面积、中央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容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FA检查发现:显效(CNV闭合)13眼(86.7%),有效(CNV部分闭合)1眼(6.7%),无效(CNV扩大)1眼(6.7%),较治疗前显著改善。OCT检查:治疗前CNV活动期7眼(46.7%)、中间期4眼(26.7%)、瘢痕期4眼(26.7%);治疗后有效(瘢痕期)13眼(86.7%),进步(中间期)1眼(6.7%),无效(活动期)1眼(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凉血化瘀中药可以促进ICNV中CNV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特发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长期随访1例
5
作者 徐小琼 毛剑波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7-1148,共2页
患者女,29岁,2013年3月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就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右眼-3.50 DS-1.00 DC×160°=0.30,左眼-4.75 DS-0.75 DC×180°=1.0。眼压右眼16.6 mmHg(1 mmHg=0.133 kPa)... 患者女,29岁,2013年3月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就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右眼-3.50 DS-1.00 DC×160°=0.30,左眼-4.75 DS-0.75 DC×180°=1.0。眼压右眼16.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3.8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眼视力 眼部检查 最佳矫正视力 长期随访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VEGF治疗 MMH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3
6
作者 忽俊 杨蕾 +2 位作者 赵婕 严良 熊毅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影像学表现,以评估TTT疗法对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安全性的适应范围。方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高度近视性CNV患者24例(25只眼),采用810nm... 目的通过分析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影像学表现,以评估TTT疗法对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安全性的适应范围。方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高度近视性CNV患者24例(25只眼),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其中典型性CNV者17只眼,隐匿性CNV者6只眼,混合性(微小典型性)CNV者2只眼。按CNV发病部位分为旁中心凹(中心凹外200~500μm)CNV者10只眼,黄斑区(中心凹50μm外血管弓内)CNV者15只眼。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治疗次数1~3次,随访时间6~22个月不等,平均9.6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及眼底,并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FFA观察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的情况以及CNV的闭合情况。结果同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视力不变或提高的患眼为65%,视力较治疗前减退的患眼为35%。TTT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CT观察的黄斑区渗液较治疗前减少者分别占44%、52%、50%。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黄斑体积分别为(6.88±0.21)mm3、(6.81±0.27)mm3、(6.73±0.29)mm3,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CNV的FFA检查显示在隐匿性、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CNV闭合率分别为100%、56.25%和100%,仅4只眼荧光渗漏增加,均为典型性。结论TTT治疗高度近性视脉络膜CNV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较好疗效。对隐匿性CNV的疗效可能优于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黄斑变性/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治疗 物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病的抗氧化药物治疗进展
7
作者 王丹 林峰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第6期412-413,共2页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眼病 抗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眼组织胞浆菌病 眼底血管样条纹 视力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承阳(综述) 李彤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脉络膜局部缺血缺氧及视网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多种病理机制。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CSC继发的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高反射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需要高度警惕继发CNV的可能。虽然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大量研究提示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预后。本文综述了CSC继发CNV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多模态影像诊断模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诊断 治疗 多模态影像 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韩丽娜 刘凡光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 物理疗法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丽红 杨智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26-528,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CNV患者24例25眼,所有患者行ETDRS视力表检查、前置镜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CNV患者24例25眼,所有患者行ETDRS视力表检查、前置镜下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常规内眼手术操作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10mg/m L雷珠单抗0.05m L,随访4~10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平均治疗次数为1.52次。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23.93±12.46个字母;末次随访BCVA平均40.63±7.25个字母,较治疗前提高14.27±9.36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治疗前CMT平均363.47±119.62μm,末次随访平均CMT为190.31±37.02μm,较治疗前下降72.82±60.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CNV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停止或减少病灶的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疗法 近视 退行性 抗体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蓉 高玲 +2 位作者 唐罗生 朱小华 唐朝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84-1286,129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12例12眼ARMD患者行TTT治疗,根据CNV的大...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12例12眼ARMD患者行TTT治疗,根据CNV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照射时间为1min。结果12眼ARMD经TTT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提高,但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减轻或吸收,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形(FFA)显示大多数CNV渗漏减少或停止,原CNV瘢痕化。结论TTT治疗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高温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与PED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由之 王慧娟 冯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对氪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新生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水平的影...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对氪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新生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水平的影响。方法BN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凉血化瘀方组(中药组),每组大鼠各16只。采用氪激光击破大鼠Bruch膜的方法诱导实验性CNV BN大鼠。观察激光光凝后1周、2周、3周、4周时2组大鼠眼底CNV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VEGF和PEDF的表达水平。结果光凝后2组均有CNV形成。中药组大鼠在2-4周时CNV荧光素渗漏面积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对照组VEGF表达在4周时达到高峰,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均值为1552.66±753.50,中药组在2周时达到高峰,IOD均值为212.83±160.20,3周时表达下调,光凝后2-4周,2组VEGF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中药组的PEDF在1周时表达水平最高,IOD均值分别为162.42±45.58和493.85±127.35,此后2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光凝后1-4周,2组间PEDF IOD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中药抑制实验性CNV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表达和上调PEDF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瘀方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艳萍 黄震唏 +2 位作者 丁琴 徐东强 赵霞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88只眼)CNV患者行PDT治疗。以治疗前、后第1周,1、3、6和12个月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88只眼)CNV患者行PDT治疗。以治疗前、后第1周,1、3、6和12个月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的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评价PDT治疗CNV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复诊,78只眼视力提高,占88.6%;8只眼视力稳定,占9.1%;2只眼视力下降,占2.3%。治疗后第3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2只眼视力稳定,占13.6%;3只眼视力下降,占3.4%。治疗后第6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5只眼视力下降,占5.7%。治疗后第12个月,72只眼视力提高,占81.8%;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6只眼视力下降,占6.8%。结论PDT可单次或重复治疗黄斑部CNV,封闭新生血管后可使渗漏消退或减轻,是改善或稳定患者视功能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凉血化瘀中药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学晶 唐由之 王慧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6-900,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凉血化瘀中药对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态的影响。方法48只BN大鼠一眼行氪激光(659nm)眼底光凝,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360mW、50μm及0.05s。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凉血化瘀中药对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态的影响。方法48只BN大鼠一眼行氪激光(659nm)眼底光凝,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360mW、50μm及0.05s。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中药高浓度[5.0g/(kg.d)]、中浓度[2.5g/(kg.d)]和低浓度[1.25g/(kg.d)]4组,每组12只,每天2次灌胃给药,连续21天。4组分别在光凝后第7、14、21天随机选取4只大鼠行眼底照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眼球标本行组织病理切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FFA显示:光凝后7~21天,空白对照组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像素,-x±s)逐渐增大,而中药组荧光素渗漏面积无明显增加;第21天时,中药中浓度(52343.13±12973.92)、低浓度(66252.78±20659.71)组CNV荧光素渗漏面积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91457.19±29309.11)和中药高浓度组(95973.40±5395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药中浓度组CNV荧光素渗漏面积最小。CNV厚度(μm,x-±s):空白对照组7~21天逐渐增厚,21天时达到高峰(55.3383±8.5036);而中药组14天时CNV厚度达到高峰,14+~21天CNV厚度变薄,21天时中药低浓度(38.9372±5.1728)、中浓度(38.8473±7.9862)、高浓度(40.0913±13.3448)组均变薄,与空白对照组同期(55.3383±8.50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药中浓度组最薄。结论凉血化瘀中药中浓度可有效抑制氪激光诱导BN大鼠的CNV增生,防止CNV荧光素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瘀中药 脉络膜新生血管 氪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绍鸿 刘冰 +1 位作者 杜锐 孙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4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患者共23例26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性)18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眼,高度近视性视网... 目的探讨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4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患者共23例26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性)18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性)2眼。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需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同时排除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改变的患者。采用龙血竭片口服,1日3次,1次1.6 g,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复查,每次复查视力、眼压、晶状体和眼底情况。治疗3个月后另外还需复查FFA。每例患者均需观察3个月以上。结果治疗后痊愈21眼,占80.77%;显效5眼,占19.23%;无效0眼。结论中药龙血竭片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 中药治疗 龙血竭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雨生 朱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1-483,共3页
关键词 脉络膜 新生血管性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方案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瑛 韩丽娜 +2 位作者 刘凡光 赵井泉 李家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参数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为临床应用HB-PDT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提供依据。方法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药物对... 目的观察不同参数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为临床应用HB-PDT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提供依据。方法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药物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HB1.5mg/kg,不照激光。激光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0mg/kg,PDTⅠ-Ⅳ组耳缘静脉注射HB各1.0mg/kg,分别以能量密度为240、14.4、30.0、48.0和56.0J/cm2,波长为532nm的倍频YAG激光照射兔眼底。观察兔眼底变化、荧光素渗漏情况及视网膜、RPE、视细胞、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HB剂量为1.0mg/kg,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56.0J/cm2的532nm激光照射,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视网膜外层损伤,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80~10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参数。结论HB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密切相关。生物学效应与能量密度呈量效依赖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 竹红菌乙素 治疗 HB-PDT 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鸽 孙娜 +1 位作者 姜媛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应答反应,...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应答反应,分析应答差异及CNV的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为CNV的患者52例(55眼),所有患眼在治疗前及随访中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及OCTA检查。一方面按照CNV病因分组,观察不同病因CNV治疗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另一方面按照CNV形态及视网膜层间有无积液分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CNV、特发性CNV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性近视合并CNV及脉络膜炎合并CNV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及CNV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无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CNV对抗VEGF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CNV的形态学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新生血管的活动性及成熟性,有助于预测抗VEGF治疗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丹 惠延年 +1 位作者 张鹏 白建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 目的观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使用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26例28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激光经瞳孔温热治疗。男10例11眼,女16例17眼,平均年龄40.2岁。屈光度-6.00~-12.00,均伴有不同程度矫正视力下降、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等临床症状。采用光斑直径为1.2、2.0及3.0mm光斑,功率为100~300mW的激光照射60s。6眼进行了2次治疗。随访4~40周,通过视力、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2行者10眼(36%),无变化者16眼(57%),视力下降者2眼(7%)。12眼注视性暗影及视物变形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眼底检查出血渗出完全消退或减轻者共6眼。复查眼底造影者中7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出血减轻。结论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出血有一定的效果,该法较安全、经济。但其治疗参数、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更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 治疗 高度近视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师燕芸 贾亚丁 +2 位作者 郑浩 侯佳 谢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520-1522,共3页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50岁以下人群最主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可继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等眼底病变.尤其是PM性CNV是导致...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50岁以下人群最主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可继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等眼底病变.尤其是PM性CNV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甚至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大约5%~10%的高度近视患者产生黄斑区CNV[1]. PM性CNV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如机械因素、遗传因素及脉络膜血液动力学因素等[2]可导致外层视网膜缺血,继而诱发CNV的产生. PM性CNV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传统激光光凝治疗及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视网膜下CNV切除手术,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未得到广泛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CNV,阻塞新生血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PDT不能从根本上控制CNV的产生,治疗后复发率高. 研究已经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PM性CNV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和深入,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已经成为PM性CNV热点和一线治疗方式. 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一种VEGF受体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组的融合蛋白, 可结合VEGF并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止VEGF受体激活,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达到治疗PM性CNV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M性CNV,观察其安全性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继发视网膜脱离 治疗方式 病理性近视 注射液 疗效观察 眼用 VEGF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