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研究发展历程、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核心集1982-2022年收录的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研究...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研究发展历程、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核心集1982-2022年收录的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20绘制发文趋势图,采用VOSviewer1.6.18软件绘制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采用CiteSpace6.1.R3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突现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3068篇,其中中文文献2860篇、英文文献208篇,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334位中文核心作者和44位英文核心作者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团队间合作较缺乏。除“脊髓损伤”外,中文高频关键词有“电针”“大鼠”“针灸”“神经源性膀胱”“细胞凋亡”等;英文高频关键词有“electroacupuncture”“acupuncture”“expression”“functional recovery”“neural regeneration”等。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中医药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和作用机制方面。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康复治疗、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炎症因子、自噬、温针灸、八髎穴、夹脊穴、小胶质细胞、动物模型、功能恢复、基因表达等是该领域研究前沿。结论中医药疗法干预脊髓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进一步阐明中医药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靶点,同时开展循证级别更高的临床研究以评价疗效是该领域研究趋势。展开更多
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脓毒症性ALI或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措施为中医药联合其他药物或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不做限制。采用Cochrane研发的ROB.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总结结局指标分类情况。结果经筛选后纳入39篇文献,其中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1篇(2.56%),高风险3篇(7.69%),可能存在风险35篇(89.74%)。5篇(12.82%)文献结局指标报告质量评分≥5分,为结局指标报告完整。共报告106种结局指标,累计使用443次,包括理化检测(55种,51.89%)、中医症状/证候(2种,1.89%)、症状/体征(13种,12.26%)、远期预后(19种,17.92%)、生活质量(7种,6.60%)、安全性事件(8种,7.55%)和经济学评估(2种,1.89%)。使用率>50%的结局指标有4个,分别是氧合指数(82.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58.97%)、机械通气时间(51.28%)和白介素6(51.28%)。21篇文献使用有效率和/或中医证候疗效的复合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12次,中医证候积分8次和中医症状疗效6次。由于各结局指标差异较大,对106种指标进行合并和依次归类,最终总结出3个大类,分别为:整体评价指标(36种,33.96%)、共性指标(36种,33.96%)及不同关注重点指标(34种,32.08%)。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尚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复合结局指标标准不统一、轻视终点指标、缺少随访数据和中医特色指标等。未来应构建脓毒症性ALI/ARDS的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研究发展历程、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核心集1982-2022年收录的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20绘制发文趋势图,采用VOSviewer1.6.18软件绘制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采用CiteSpace6.1.R3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突现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3068篇,其中中文文献2860篇、英文文献208篇,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334位中文核心作者和44位英文核心作者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团队间合作较缺乏。除“脊髓损伤”外,中文高频关键词有“电针”“大鼠”“针灸”“神经源性膀胱”“细胞凋亡”等;英文高频关键词有“electroacupuncture”“acupuncture”“expression”“functional recovery”“neural regeneration”等。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中医药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和作用机制方面。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康复治疗、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炎症因子、自噬、温针灸、八髎穴、夹脊穴、小胶质细胞、动物模型、功能恢复、基因表达等是该领域研究前沿。结论中医药疗法干预脊髓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进一步阐明中医药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靶点,同时开展循证级别更高的临床研究以评价疗效是该领域研究趋势。
文摘背景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确切,但大多数已发表的临床试验设计中缺乏标准、统一的结局指标,造成同类研究结果难以合并、对比,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决策。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使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脓毒症性ALI或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干预组措施为中医药联合其他药物或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不做限制。采用Cochrane研发的ROB.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总结结局指标分类情况。结果经筛选后纳入39篇文献,其中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1篇(2.56%),高风险3篇(7.69%),可能存在风险35篇(89.74%)。5篇(12.82%)文献结局指标报告质量评分≥5分,为结局指标报告完整。共报告106种结局指标,累计使用443次,包括理化检测(55种,51.89%)、中医症状/证候(2种,1.89%)、症状/体征(13种,12.26%)、远期预后(19种,17.92%)、生活质量(7种,6.60%)、安全性事件(8种,7.55%)和经济学评估(2种,1.89%)。使用率>50%的结局指标有4个,分别是氧合指数(82.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58.97%)、机械通气时间(51.28%)和白介素6(51.28%)。21篇文献使用有效率和/或中医证候疗效的复合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12次,中医证候积分8次和中医症状疗效6次。由于各结局指标差异较大,对106种指标进行合并和依次归类,最终总结出3个大类,分别为:整体评价指标(36种,33.96%)、共性指标(36种,33.96%)及不同关注重点指标(34种,32.08%)。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性ALI/ARDS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尚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主次结局指标区分不明确、复合结局指标标准不统一、轻视终点指标、缺少随访数据和中医特色指标等。未来应构建脓毒症性ALI/ARDS的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