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毒蕈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介导吗啡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国栋 周文华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4期13-15,共3页
作者在临床应用东莨菪碱成功治疗8000例海洛因依赖者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毒蕈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M)受体介导吗啡依赖神经生物学的机制.M受体拮抗剂减轻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症状和吗啡依赖大鼠或猴纳络酮激发的戒断症状,提示M受体在阿片... 作者在临床应用东莨菪碱成功治疗8000例海洛因依赖者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毒蕈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M)受体介导吗啡依赖神经生物学的机制.M受体拮抗剂减轻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症状和吗啡依赖大鼠或猴纳络酮激发的戒断症状,提示M受体在阿片依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毒蕈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 介导 吗啡依赖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吗啡大鼠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
2
作者 周文华 刘惠芬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2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吗啡依赖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进化、功能及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鸣 张雅林 吕淑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4-819,共6页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昆虫神经系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与配体结合后激活G蛋白并通过胞内第二信使产生生物学效应,参与昆虫多种神经生理功能,是农药开...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昆虫神经系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与配体结合后激活G蛋白并通过胞内第二信使产生生物学效应,参与昆虫多种神经生理功能,是农药开发的一个潜在靶标。昆虫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昆虫神经生理及行为调节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为以此为靶标的新型杀虫剂研制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昆虫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概况,并对GenBank中已上传的昆虫mAchR序列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最后对昆虫mAchR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分子生物学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3及其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翠平 周京国 +3 位作者 谢文光 青玉凤 殷玲 胡程飞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了解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3(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3,CHRM3)及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亚型抗体(M3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CHRM3-Ab)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 目的了解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3(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3,CHRM3)及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亚型抗体(M3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CHRM3-Ab)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pSS患者43例为pSS组,同期29名健康体检女性为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S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HRM3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CHRM3-Ab浓度,进行CHRM3转录水平、CHRM3-Ab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SS组CHRM3转录水平与CHRM3-A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014±0.00030)vs(0.00009±0.00004),P<0.05;(227.29±154.81)pmol/Lvs(141.44±71.04)pmol/L,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SS患者CHRM3-Ab浓度与血细胞沉降率及IgG均呈负相关(r分别=-0.452、-0.470,均P<0.05)。结论 CHRM3转录水平和CHRM3-Ab在pSS患者的高表达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HRM3-Ab可能通过与CHRM3非竞争性结合而抑制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作用,导致腺体分泌减少。加强对CHRM3和CHRM3-Ab研究,有望为诊治pSS带来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3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3亚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基因表达介导吗啡戒断反应
5
作者 周文华 刘惠芬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2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吗啡戒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蜜蜂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卜翠萍 奚耕思 +1 位作者 梁爱萍 刘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1-308,共8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并对其组成成分、疏水/亲水区、跨膜拓扑结构域、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预测和推断。结果显示,该受体定位在第8条染色体上,由618个氨基酸组成...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并对其组成成分、疏水/亲水区、跨膜拓扑结构域、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预测和推断。结果显示,该受体定位在第8条染色体上,由61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69906.5D,等电点(pI)8.56;是G蛋白偶联型受体,含N-糖基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cAMP/cGMP依赖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蜜蜂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生物信息学 蛋白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伐他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毒蕈碱样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及与ERK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谭龙春 赵亮 +2 位作者 邓成敏 刘仙红 官志忠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毒蕈碱样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择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1)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tropine处理组及U0126处理组,观察mAChRs拮抗剂Atropine及...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毒蕈碱样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择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1)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tropine处理组及U0126处理组,观察mAChRs拮抗剂Atropine及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M1 mAChR和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2)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tropine及洛伐他汀处理组、洛伐他汀组、U0126及洛伐他汀处理组,观察洛伐他汀联合Atropine或U0126对M1 mAChR和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1 mAChR、总ERK1/2(p-ERK1/2)及磷酸化ERK(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tropine和U0126分别处理细胞后,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1 mAChR和pERK1/2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2)与对照组相比,0.1μmol/L洛伐他汀处理神经细胞,M1 mAChR及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洛伐他汀处理组相比,联合应用洛伐他汀与Atropine处理细胞,M1 mAChR及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未受到明显影响,但联合应用洛伐他汀与U0126处理细胞,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M1 mAChR的升高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 :洛伐他汀能够活化ERK1/2信号通路,并上调mAChRs表达水平,但洛伐他汀上调mAChRs表达水平的作用与ERK1/2信号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ERK1/2信号通路 细胞培养 海马 神经细胞 大鼠 Sprague-Dawle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伐他汀上调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及对抗β-淀粉样肽对该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谭龙春 赵亮 +2 位作者 邓成敏 刘仙红 官志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63-2367,共5页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是否对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有上调作用,探讨其是否具有抗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和SH-SY5Y细胞,采用洛伐他汀和Aβ寡聚体(AβOs)分别或联合处理培养细胞24~48 h后,采用...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是否对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有上调作用,探讨其是否具有抗β-淀粉样肽(Aβ)的作用。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和SH-SY5Y细胞,采用洛伐他汀和Aβ寡聚体(AβOs)分别或联合处理培养细胞24~48 h后,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1 mAChR和M3 mAC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原代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纯度达85%以上;不同浓度洛伐他汀处理神经细胞24 h后,M1 mAChR和M3 mAC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5μmol/L AβOs处理神经细胞48 h后,其M1 mAChR和M3 mACh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预先用0.1μmol/L洛伐他汀处理神经细胞24 h,可减轻AβOs导致的M1 mAChR和M3 mAChR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洛伐他汀可能具有上调mAChRs表达水平的作用,对抗Aβ对该受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Β淀粉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宏伟 王彩茹 +3 位作者 缪国东 张化玉 高福洋 刘海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322-322,共1页
目的研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ChRM3)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筛选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胆管病理组织标本90例展开研究,标本均用石蜡包埋,重新筛选腺癌组织标本60例,正产胆管组织标本30例,添加不同试剂观察其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 目的研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ChRM3)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筛选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胆管病理组织标本90例展开研究,标本均用石蜡包埋,重新筛选腺癌组织标本60例,正产胆管组织标本30例,添加不同试剂观察其对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影响。结果在DRG-RBE细胞共培养模型培养36 h后,浸润细胞数目明显少于添加匹罗卡品数目(P<0.05),与添加匹罗卡品拮抗剂阿托品、单独添加阿托品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hRM3加入胆管癌神经浸润过程,能够为为抑制胆管癌的神经浸润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胆管癌 神经浸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宏伟 王彩茹 +1 位作者 缪国东 张化玉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CHRM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集的手术切除的69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及69例胆管癌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门部胆管癌... 目的:探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CHRM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集的手术切除的69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及69例胆管癌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HRM3表达情况,分析CHRM3表达水平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探究CHRM3表达水平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HRM3在癌旁组织和肝门部胆管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25%和8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CHRM3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显示CHRM3阴性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3.69±0.76)个月,显著长于CHRM3阳性肝门部胆管癌患者(23.37±1.02)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神经浸润、CHRM3阳性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HRM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与患者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有关,CHRM3阳性表达率升高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抑制剂和MK-801对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毒蕈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惠芬 周文华 +3 位作者 谢小虎 顾钧 唐甩恩 杨国栋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RT PCR方法检测m1 5mRNA水平。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注射纳洛酮 1h后脊髓m1 、m2 、m3和m4 及脑干m1 表达较依赖组减少 ,MK80 1 (0 .1... 目的 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RT PCR方法检测m1 5mRNA水平。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注射纳洛酮 1h后脊髓m1 、m2 、m3和m4 及脑干m1 表达较依赖组减少 ,MK80 1 (0 .1 2 5mg·kg- 1 )处理后脊髓m2 、m3和m5以及脑干m2 和m5表达增加 ,脊髓和脑干m1 和m4 表达减少 ;NOS抑制剂L NAME(1 0mg·kg- 1 )处理后脊髓和脑干m1 、m3、m5受体表达减少。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以及NOS抑制剂对M受体亚型基因调控是控制戒断症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吗啡依赖 吗啡戒断 NMDA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保卫细胞中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繁霞 刘新 +1 位作者 张蜀秋 娄成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6,T001,共4页
动物神经传导中的递质乙酰胆碱(ACh)在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但关于植物中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较少. 用绿色荧光物质BODIPY FL标记的高亲和性配体ABT对气孔保卫细胞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进行定位研究. 发现该受体存... 动物神经传导中的递质乙酰胆碱(ACh)在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但关于植物中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较少. 用绿色荧光物质BODIPY FL标记的高亲和性配体ABT对气孔保卫细胞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进行定位研究. 发现该受体存在于蚕豆和豌豆的保卫细胞质膜上, 蚕豆保卫细胞内部显示出特异的荧光标记, 推测该受体可能存在于保卫细胞叶绿体膜上. mAChR在保卫细胞上的定位为ACh调控气孔运动提供了新的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卫细胞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荧光定位 蚕豆 豌豆 植物
原文传递
Ca^(2+)参与蚕豆保卫细胞中毒蕈碱型受体介导的乙酰胆碱信号转导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繁霞 苗龙 +1 位作者 张蜀秋 娄成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动物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也存在于植物体内, 并发挥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一定浓度的ACh可诱导气孔开放. 以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为探针,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ACh调控气孔运动中保卫细胞胞质Ca2+的动态变化. 结果证明, 外加AC... 动物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也存在于植物体内, 并发挥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一定浓度的ACh可诱导气孔开放. 以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为探针,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ACh调控气孔运动中保卫细胞胞质Ca2+的动态变化. 结果证明, 外加ACh促使保卫细胞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的激活剂毒蕈碱与ACh的作用类似, 也能激活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反之, 毒蕈碱型受体的抑制剂阿托品预处理则抑制ACh诱导的Ca2+增加, 这与动物中mAChR的作用机制类似. 用EGTA螯合胞外Ca2+或用钌红阻断液泡Ca2+的释放, 结果表明ACh诱导的保卫细胞胞质Ca2+增加主要来源于胞内Ca2+库的Ca2+释放. 研究表明, 经过mAChR介导, Ca2+参与保卫细胞响应ACh刺激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蚕豆 保卫细胞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细胞信号转导 动物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原文传递
吗啡依赖与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适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文华 杨国栋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吗啡依赖 乙酰胆碱能神经 吗啡戒断反应 吗啡镇痛 阿片依赖 迷走神经 神经兴奋 受体介导 作用机制 精神依赖 性适应 耐受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力 陈绍娟 +5 位作者 江淼 袁也 郑飞 王露 张蕾 唐俊明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小鼠骨骼肌干细胞C2C12细胞。(1)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2C1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1~M5亚型表达情况。(2)将C2C12细胞分为对...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对骨骼肌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小鼠骨骼肌干细胞C2C12细胞。(1)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2C1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1~M5亚型表达情况。(2)将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乙酰胆碱1组、乙酰胆碱2组、乙酰胆碱3组、乙酰胆碱4组,分别加入乙酰胆碱0、10-8、10-7、10-6、10-5mol/L,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ax7 mRNA表达。(3)取用诱导分化1 d后的C2C12细胞,分为对照2组、乙酰胆碱5组、乙酰胆碱6组、乙酰胆碱7组、乙酰胆碱8组,分别加入乙酰胆碱0、10-8、10-7、10-6、10-5mol/L,培养5 d,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法观察各组肌管的形成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生肌调节因子(MyoD)、肌细胞生成蛋白(MyoG)、生肌调节因子(MYf5)mRNA表达。结果 (1)M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最高,M3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最低(P均<0.05)。(2)与对照组比较,乙酰胆碱1~4组各时点细胞增殖及Pax7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光镜下发现,与对照2组相比,乙酰胆碱5组C2C12细胞分化明显,且肌管数目略有增多;乙酰胆碱6~8组C2C12细胞分化被抑制,以乙酰胆碱8组分化为成熟肌管数目减少最明显。乙酰胆碱5、6组MyoG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2组(P均<0.05)。乙酰胆碱7、8组MyoG、MyoD、Myf5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2组,且乙酰胆碱8组MyoG、MyoD、Myf5 mRNA表达均低于乙酰胆碱7组(P均<0.05)。结论高浓度乙酰胆碱可抑制C2C12细胞分化及其肌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分化相关基因MyoG、MyoD、Myf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干细胞 乙酰胆碱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活性细胞非神经乙酰胆碱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志刚 韩波 李培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1-1223,共3页
免疫活性细胞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合成酶(AChE)、毒蕈碱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nAChR),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上mAChR和nAChR,免疫细胞可以产生各种生化和功能的变化。活化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上调ChAT的表达,增加AC... 免疫活性细胞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合成酶(AChE)、毒蕈碱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nAChR),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上mAChR和nAChR,免疫细胞可以产生各种生化和功能的变化。活化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上调ChAT的表达,增加ACh的合成,而上调ChAT的表达。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胆碱能活性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表达所有5种亚型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 M1-M5),同时表达不同亚型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如α3、α5、α7、α9和α10。用卵白蛋白(OVA)免疫敲除M1和M5基因小鼠,上调脾脏单核细胞的TNF-α、IFN-γ和IL-6产生。导致血清抗OVA特异性IgG1增加。而敲除α7基因小鼠,α7烟碱受体下调促炎因子,减少抗OVA特异性IgG1的产生。免疫活性细胞,通过mAChR和nAChR调节细胞因子及抗体的产生。非神经胆碱能系统(NNCS)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二者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非神经胆碱能系统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xin-A和RJR-2403影响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的比较
17
作者 储婉玉 李妍 +5 位作者 甄骋 盛鑫 何光侣 徐爱萍 张环环 郑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究食欲素-A(orexin-A)和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α_(4)β_(2)-nAChR)选择性激动剂RJR-2403分别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8~12 d新生SD大鼠,麻醉后游离出颈端至骶部的脊髓,保留腰骶... 目的:探究食欲素-A(orexin-A)和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α_(4)β_(2)-nAChR)选择性激动剂RJR-2403分别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8~12 d新生SD大鼠,麻醉后游离出颈端至骶部的脊髓,保留腰骶膨大节段并制备切片。切片孵育30min,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19~22 min,转常温孵育45~60 min。沿中央管切取脊髓腹角,使用口径从大到小的巴斯德吸管急性机械分离神经元,静置20 min待细胞贴壁,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膜片钳记录良好的神经元,联合药理学方法进行功能性研究。在电流钳记录模式下,观察orexin-A和RJR-2403分别对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放电(动作电位)的影响,并比较多种参数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应用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记录,所记录的神经元胞体完整,形态多样,能发出较多突起且有分支;(2)给予orexin-A前的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3.55±0.66)Hz]低于给药后[(8.26±3.31)Hz](P<0.01),给药前动作电位幅值[(95.28±7.21)mV]高于给药后[(85.15±5.80)mV](P<0.05),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半幅时程无明显变化;(3)应用RJR-2403前,腹角神经元的静息电位[(-66.67±43.38)mV]高于给药后[(-60.48±3.38)mV](P<0.01),给药前放电频率[(2.74±1.60)Hz]低于给药后[(8.94±3.14)Hz](P<0.001),给药前动作电位幅值[(84.96±4.85)mV]高于给药后[(73.77±5.42)mV](P<0.01),给药前半幅时程[(4.34±1.52)ms]低于给药后[(5.39±1.80)ms](P<0.01)。结论:Orexin-A和RJR-2403对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均具有正性调制作用,但对于静息电位、半幅时程存在不同作用,可能源于促代谢型受体和促离子型受体介导的作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素-A α_(4)β_(2)-N乙酰胆碱受体 RJR-2403 脊髓腹角神经元 自发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与抑郁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爽 时丹丹 +1 位作者 王刚 杨健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胆碱能受体的一种,近年来关于各类M-AChR在抑郁症中的机制研究很多,本次主要对M-AChR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并且对相关药物的研究进行总结...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胆碱能受体的一种,近年来关于各类M-AChR在抑郁症中的机制研究很多,本次主要对M-AChR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并且对相关药物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M1-AChR、M2-AChR在抗抑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涉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等脑区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的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因子的释放等,同时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eacid,AMPA)通路的激活在M2-AChR介导的抗抑郁效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是具体机制以及各类M-AChR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于探究,这也可能成为接下来的研究重点。目前,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东莨菪碱,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该药物的量效曲线和副作用耐受性等会更加明确,相信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抑郁症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东莨菪碱
原文传递
海马M_2受体调节杏仁核内谷氨酸的释放与学习记忆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向兵 曾因明 +4 位作者 段世明 杨国栋 顾钧 周文华 张亚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研究海马内M1和M2受体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分别海马内注射等体积的M1-ASODN(M1-AS组)、M2-ASODN(M2-A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以被动逃避反应的步入潜伏期作为衡量学习记忆功能的指标,以CZE-LIFD... 目的研究海马内M1和M2受体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分别海马内注射等体积的M1-ASODN(M1-AS组)、M2-ASODN(M2-A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以被动逃避反应的步入潜伏期作为衡量学习记忆功能的指标,以CZE-LIFD法检测杏仁核内游离谷氨酸的浓度。结果M1-ASODN缩短步入潜伏期,为对照组的25%(P<0.01),M2-ASODN使步入潜伏期较对照组增加了75%(P<0.05)。双侧海马内注射ASODN后与对照组相比,M2-AS组杏仁核内谷氨酸的含量增加164%(P<0.01),而M1-AS组无变化(P>0.05)。结论海马内M受体参与恐惧性记忆的调节,M2受体抑制学习记忆,M1受体促进学习记忆。海马内M2受体可能通过调节杏仁核内谷氨酸含量的变化介导被动逃避反应的记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海马 杏仁核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抗炎效应介导醒脑静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祝森志 黄伟平 +3 位作者 彭宇华 曾伟强 邝莉萍 陈德雄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胆碱能抗炎效应是否介导了醒脑静注射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脓毒症组、醒脑静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对照组... 目的探讨胆碱能抗炎效应是否介导了醒脑静注射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脓毒症组、醒脑静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醒脑静组于制模前30min经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5mL/kg;对照组及脓毒症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制模后24h,用尼氏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情况;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CHRM1)表达以评估胆碱能神经功能.结果脓毒症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损伤以及细胞凋亡〔凋亡率(%):59.0±10.7比2.3±0.6,P<0.01〕,并伴随着ChAT及CHRM1表达降低〔ChAT(荧光强度):0.042±0.011比0.071±0.013,CHRM1(荧光强度):0.018±0.004比0.322±0.067,均P<0.01〕.醒脑静组神经元细胞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程度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凋亡率(%):31.9±6.9比59.0±10.7,P<0.01〕,并伴随着ChAT及CHRM1表达增加〔ChAT(荧光强度):0.087±0.016比0.042±0.011,CHRM1(荧光强度):0.253±0.053比0.018±0.004,均P<0.01〕.结论脓毒症导致的神经元细胞损伤、细胞凋亡以及胆碱能神经功能异常参与了SAE的发病机制,而胆碱能抗炎效应可能介导了醒脑静注射液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醒脑静注射液 胆碱能抗炎效应 胆碱乙酰转移酶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