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刘星 陆兵 +5 位作者 樊碧发 张毅 李怡帆 胡慧敏 李晨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占所有慢性疼痛病人的20%~25%[1]。这种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2]。目前神经调控技术是治疗顽固...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占所有慢性疼痛病人的20%~25%[1]。这种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2]。目前神经调控技术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疗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分析 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系统损伤 慢性疼痛 躯体感觉 神经调控技术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行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1例报道
2
作者 章沿锋 李云泽 +3 位作者 徐静娴 彭志友 饶跃峰 冯智英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1例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在药物和其他微创介入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接受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但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浆D-二聚体迅速升高,经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computed tom... 1例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在药物和其他微创介入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接受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但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浆D-二聚体迅速升高,经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后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分析该患者发生APE原因,包括高龄且合并较多基础疾病、停用抗凝药物未桥接、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为了预防APE的发生,需要术前充分评估和基础预防,术中严密监护,术后规范抗凝、严密监测尽早识别。一旦发生APE,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准确诊断并科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脊髓电刺激 急性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
3
作者 孙凤侨 牛弘川 +2 位作者 杨艺 何江弘 赵元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手术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tSCS组和ltSCS组。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意识状态水平,根据CRS-R评分将患者的临床诊断分为植物状态、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MCS+和脱离微小意识状态4个等级。以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的提升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比较stSCS组和ltSCS组疗效差异。结果44.8%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通过脊髓电刺激治疗后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有所提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stSCS组和ltSCS组CRS-R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ltSCS组和stSCS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613)。结论stSCS和ltSCS均可显著提高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且stSCS可能能够取得与ltSCS相当的短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微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长时程脊髓电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汤颜冰 陈周青 +2 位作者 王紫兰 倪涵宇 王中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痛性周围神经病是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脊髓电刺激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脊髓电刺激已被用于包括痛性周围神经病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并广泛用于临床。该研究就脊髓电刺激镇痛的基本机... 痛性周围神经病是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脊髓电刺激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脊髓电刺激已被用于包括痛性周围神经病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并广泛用于临床。该研究就脊髓电刺激镇痛的基本机制、在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该技术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周围神经病 脊髓电刺激疗法 疼痛 机制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乔保光 吴方方 +3 位作者 陈巧艳 朱岩 张雁 何睿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目的:探讨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病程在3个月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80例,择期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病程在3个月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80例,择期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电极组和双电极组,每组4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异感覆盖范围、治疗时间、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数(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电极移位)和术后6个月有效率;比较术前、治疗结束时、术后1、6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和PSQI评分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双电极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和PSQI评分均小于单电极组(P<0.05)。双电极组手术总时间长于单电极组(P<0.05),双电极组异感覆盖范围大于单电极组(P<0.05),两组治疗天数和治疗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电极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大于单电极组(P<0.05)。结论:双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增加异感覆盖范围,疗效优于单电极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可作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异感覆盖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植入脊髓电刺激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合并脊髓损伤1例
6
作者 闫亚飞 叶济世 +3 位作者 李圣洪 王婧 刘涛 贾一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另外,国际疼痛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神经根源性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也归于其中[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合并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外周性 脊髓电刺激 中枢性 带状疱疹 躯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B理论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唐倩 孙丽华 +4 位作者 冯洁 范雪松 顾光丽 鲁婕清 袁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6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理论(capability,opportunity,and motivation behavior theory,COM-B)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中的应用效...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理论(capability,opportunity,and motivation behavior theory,COM-B)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11月在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疼痛科80例自愿接受SCS治疗的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2023年2—6月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7—11月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而观察组接受基于COM-B理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术前7 d、术后第7天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文版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self-efficacy to manage chronic disease scale,C-SEMCD)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from-36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SEMCD、SF-36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OM-B理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SCS治疗PHA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情绪状态,增强自我效能感,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理论 围手术期 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脊髓电刺激系统在小尾寒羊植入的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章沿锋 蔡世宏 +3 位作者 柳成江 李云泽 彭志友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8-577,共10页
目的:验证国产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系统的可操作性、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雄性小尾寒羊9只,其中3只为短期植入组(S组)即SCS电极植入2周;另6只为长期植入组(L组)即SCS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植入长达26周。... 目的:验证国产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系统的可操作性、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雄性小尾寒羊9只,其中3只为短期植入组(S组)即SCS电极植入2周;另6只为长期植入组(L组)即SCS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植入长达26周。观察术前(T_(0))、术后1周(T_(1))、2周(T_(2))、4周(T_(3))、8周(T_(4))、12周(T_(5))、20周(T_(6))、26周(T_(7))实验羊的行为学改变、实验室检查、设备电阻抗值、高频低频刺激情况、电极移位等,S组和L组分别于术后2周和26周取SCS周围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性检查。结果:S组和L组植入SCS后运动正常。与术前相比,S组与L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术前相比,L组实验羊血糖水平在术后2、4、8、12周均明显降低(P<0.05)。术中及术后阻抗值正常,电极未见移位。刺激节段脊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坏死、水肿、缺血、炎症等病理改变。结论:国产植入式SCS系统可操作性良好,长期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符合临床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生物安全性 组织相容性 小尾寒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10例
9
作者 王希 赵琳 +4 位作者 张勇 毕立清 尤永平 季晶 颜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分析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脑损伤重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技术要点及该术式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3年6—9月开展的10例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手术,解析手术过程技术要点,并结合随... 目的:分析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脑损伤重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技术要点及该术式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3年6—9月开展的10例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手术,解析手术过程技术要点,并结合随访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全麻下取俯卧位在胸8椎间隙经皮行硬脊膜外腔穿刺,在X线透视下动态调整脊髓刺激电极可顺利将其顶端置入颈2水平,进行为期2~3周的刺激治疗。刺激参数选择:频率5/70 Hz电压1~5 V;刺激小周期:开15 min,关15 min;刺激大周期:8点开机,20点关机。在术后4周进行随访,8例术前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患者中1例到达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5例MCS-,2例仍为VS状态;2例术前MCS-患者中1例脱离微小意识,1例MCS+,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微创、安全并且有效,有短程的治疗价值和诊断价值,在意识障碍促醒诊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手术过程需要注意穿刺置入电极特有的难点和技术操作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 意识障碍 技术要点 诊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胸段PHN患者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叶小龙 胡鑫 +2 位作者 周增华 何睿林 蒋宗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31-013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脊髓电刺激(SCS)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在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60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并被随机... 本研究旨在比较脊髓电刺激(SCS)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在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60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并被随机分配到脊髓电刺激(SCS)组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组(PRF),每组各30人,脊髓电刺激组接受标准脊髓电刺激治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组接受标准脉冲射频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RS评分、PSQI评分显著改善,SCS组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CD4+/CD8+比PRF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SCS和PRF在治疗胸段PHN均有良好的疗效,SCS在炎症水平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慧敏 王晓越 +4 位作者 张媛婧 张毅 李怡帆 毛鹏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t-SCS)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病... 目的:探究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t-SCS)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的带状疱疹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M组)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组(S组)。M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S组给予st-SCS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睡眠、生活质量变化,以及并发症与疾病转归情况。结果:最终共纳入168例,其中M组90例,S组78例。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阿森斯睡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及生活质量QL-index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01),且S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治疗3个月后,S组PHN的发生率低于M组(P <0.05)。结论:st-SCS可以改善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且对PH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嘉芳 何龙 +5 位作者 林鹏 莫海兵 谢恬 庄国雄 林章雅 江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PHN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st SCS组(40例)和b PRF组(6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PSQI、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T0)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T7)、9个月(T8)、12个月(T9)时st SC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术后1天(T1)、7天(T2)、14天(T3)、28天(T4)、2个月(T5)、3个月(T6)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8和T9时st SCS组病人PSQI、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但T1至T7时,这些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 SCS组和b PRF组在近期疗效上相当,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HN。在远期疗效上st SCS组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双极脉冲射频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运动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慕玮瑶 史春雨 +4 位作者 吴纯 高献忠 王然 华敏 徐晨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治疗药物无效的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肢体运动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疹起始后1个月内)的34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6岁;带状疱疹肢体麻痹累及单侧上肢21例,累及单侧下肢13例。接受st-SCS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回溯性分析,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的疼痛程度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疱疹累及的上肢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下肢股神经、腓肠神经在运动和感觉方面的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以及肌力评定量表(MRC)评级记录肌力变化详情。同时记录电刺激治疗周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NRS为(8.2±0.8)分,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NRS评分显著下降[(4.3±1.1)分、(2.9±1.1)分、(2.3±0.9)分、(1.9±0.9)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6.52、22.45、27.62、29.60,P<0.001)。治疗前PSQI为14.6±1.6,治疗后3个月、6个月PSQI逐渐下降(5.6±1.1、3.9±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12、32.30,P<0.001)。说明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后3、6个月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及累及下肢股神经MNCV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01),且尺神经、腋神经和股神经SNCV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MRC评分逐步提高[(36.4±2.9)分、(38.6±3.7)分、(39.7±3.9)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t-SCS可以缓解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且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肌力和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运动麻痹 疼痛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管理慢性疼痛中美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4
14
作者 2024中美脊髓电刺激管理慢性疼痛共识工作组 李静 许继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3,共9页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疗法,近年来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优化SCS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同时为疼痛科医生提供SCS治疗相关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与建议,2024中美SCS管...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疗法,近年来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优化SCS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同时为疼痛科医生提供SCS治疗相关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与建议,2024中美SCS管理慢性疼痛共识工作组参考RIGHT指南制定方法,对SCS在慢性疼痛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并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在SCS适应证与禁忌证,患者选择、筛查及宣教,测试期与植入期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脊髓电刺激管理慢性疼痛中美专家共识(2024)》。本共识根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分级指南,给出了相应的净获益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为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最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神经调控 慢性疼痛管理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新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晓雷 许继军 +3 位作者 程建国 刘爱军 贾佩玉 郑拥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2-455,共4页
本文旨在总结慢性疼痛中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疗法的新进展。最新发现高频电刺激(HF-10 kHz)、暴发式电刺激(burst stimulation)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电刺激的发展使SCS疗效更为显著。几项最新... 本文旨在总结慢性疼痛中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疗法的新进展。最新发现高频电刺激(HF-10 kHz)、暴发式电刺激(burst stimulation)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电刺激的发展使SCS疗效更为显著。几项最新的SCS系统正处于临床试验中,引导电极置入的新方法和外科电极及新程控模式出现。高频电刺激不会引起感觉异常,并能更广泛覆盖腰背痛范围。暴发式电刺激很少引起感觉异常,同时能广泛覆盖腰背痛范围。背根神经节刺激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病人疗效更好,它耗能少并提供持续电刺激,且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Stimwaves等新型SCS系统的临床试验,正致力于使SCS变得无线化。术中神经监测和感觉异常定位有助于引导电极置入。多列外科电极能够融合高达32触点的独立电流控制,程控和覆盖范围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式脊髓电刺激 慢性疼痛管理 背根神经节刺激 高频脊髓电刺激 高密度脊髓电刺激 多列外科桨式 神经调控 脊髓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病程超过1年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例
16
作者 袁宝军 张媛婧 +2 位作者 杨阳 樊碧发 王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50-251,F0004,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也是疼痛科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1]。除疼痛外,PHN患者常伴有情感、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的损害,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也是疼痛科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1]。除疼痛外,PHN患者常伴有情感、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的损害,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可逆的、纯物理的神经调控镇痛方法[3],目前已成为PHN重要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科 神经调控 PHN 治疗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血清β-EP、NT水平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瑾霞 张锐 +2 位作者 程伟宁 黄荣 谭登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48-552,558,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lhin,β-EP)、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水平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lhin,β-EP)、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水平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接受SCS治疗的PHN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治疗6个月效果分为反应良好患者、反应差患者。根据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原则1∶1选取同期常规药物治疗的PHN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β-EP、NT水平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β-EP、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EP、N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皮疹面积≥10 cm^(2)、初治时间>3 d是PHN治疗反应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β-EP、NT水平升高是PHN治疗反应差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血清β-EP、NT水平单独预测PHN治疗反应差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776、0.793,加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可将AUC值提升至0.936,高于血清β-EP(Z=3.490,P=0.001)、NT(Z=3.430,P=0.001)单独预测。结论SCS治疗可提升PHN患者血清β-EP、NT水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SCS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脊髓电刺激 β-内啡肽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兰 余遥 +1 位作者 夏历 代恒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S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06-06/2023-08-06期间行tSCS术的胸段ZA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S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06-06/2023-08-06期间行tSCS术的胸段ZA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优化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感染、压疮、血栓、尿潴留、电极移位或脱出导致的手术失败。满意度由医患护三方进行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主要采用我院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现时疼痛强度(PPI),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总分,睡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全程优化护理的配合使得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tSCS术的ZAP患者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手术转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疼痛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全程优化护理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恢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郭小军 常佳琪 +3 位作者 何乐玮 赵璨 许猛 饶家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4,共7页
目前,美国每年新增近1.3万脊髓损伤患者,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1]。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脊髓损伤治疗的关键问题之一,生物医学界也开展了多种研究以期恢... 目前,美国每年新增近1.3万脊髓损伤患者,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1]。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脊髓损伤治疗的关键问题之一,生物医学界也开展了多种研究以期恢复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运动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后 脊髓电刺激 硬膜外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运动恢复 脊髓损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射频与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陈燕中 赖尚导 +3 位作者 刘炯锋 刘宇权 赖斐然 丘文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94-98,共5页
目的比较脊神经射频和脊髓电刺激两种治疗方式对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1日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64例接受脊神经射频治疗,B组42例接... 目的比较脊神经射频和脊髓电刺激两种治疗方式对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1日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64例接受脊神经射频治疗,B组42例接受脊髓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数字评分表评分(NRS)和疼痛差异(PD)值,治疗前、治疗1、3和7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VAS),治疗前后的红外热像温度差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和PD值的差值均高于A组(P<0.05)。B组PSQI评分低于A组(P<0.05)。A组治疗前后红外热像温度的差值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3和7周的PSQI、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PSQI、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和B组PSQI、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SQI评分高于B组,VAS评分低于A组;③两组PSQI、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电刺激在短时程内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提高睡眠质量。脊髓电刺激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值得在未来更大规模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脊神经射频 脊髓电刺激 相关性疼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