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米托蒽醌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脏器毒性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茉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以米托蒽醌(MTZ)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产生的脏器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65例)与B组(45例),A组患者给予MTZ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 目的探讨以米托蒽醌(MTZ)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产生的脏器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65例)与B组(45例),A组患者给予MTZ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以柔红霉素(DNR)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A组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效果明显较B组好(P<0.05),A组患者5年内白血病复发率明显较B组低(P<0.05),两组患者5年内的无病生存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脏毒性(心电图、心肌酶、心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较B组低(P<0.05)。结论应用MTZ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其产生的脏器毒性较小,临床治疗效果较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化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脏器毒性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钠对Beagle犬脏器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蕾 韩雪莲 +2 位作者 许德义 卜晓东 沈传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96-70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对Beagle犬脏器的损害。方法:将Beagle犬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1、5、25 mg·kg^(-1)·d^(-1)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给药4周,观察Beagle犬的生命体征、体质量变化、血细胞...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对Beagle犬脏器的损害。方法:将Beagle犬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用雷贝拉唑钠1、5、25 mg·kg^(-1)·d^(-1)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给药4周,观察Beagle犬的生命体征、体质量变化、血细胞及血生化改变、尿常规以及内脏重量和病理改变。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低剂量组Beagle犬均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而给药组中高剂量组Beagle犬出现流涎和双眼结膜充血等中毒症状,高剂量组雌雄犬血液学检查结果均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减少,且Beagle犬肝脏质量和肝脏器系数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高剂量组胃黏膜下层固有腺体可见轻度萎缩和炎症细胞浸润;甲状腺组织疏松,滤泡上皮呈扁平状略有增生,胶质较少。上述改变在犬恢复期有明显好转和减轻。结论:静脉注射高剂量(25 mg·kg^(-1)·d^(-1))雷贝拉唑钠对Beagle犬脏器有损害,肝、消化腺(胃腺)、甲状腺为毒性靶器官,但毒性症状和器官组织学改变在停药10 d后恢复;无任何毒性症状的雷贝拉唑钠安全剂量为1 m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钠 BEAGLE犬 脏器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庄小银 李庆山 +1 位作者 王顺清 周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37-1043,共7页
背景: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均属于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目的:对采用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 背景: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均属于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目的:对采用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患者,在预处理中及移植后早期毒性进行比较。方法:3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按照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中的免疫抑制剂分成两组即氟达拉滨组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预处理方案均为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减低化疗强度的白消安/环磷酰胺,或者马法兰。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后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两组患者预处理中出现的器官毒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毒性分级参照Bearman等制订的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分级标准。结果与结论:两组无因预处理相关毒性而死亡。氟达拉滨组转氨酶发生率、腹泻发生率与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达拉滨组肝脏毒性发生率、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血液学毒性方面,氟达拉滨组白细胞达最低值、血小板≥50×109L-1的时间、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小板的量均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氟达拉滨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移植 血液毒性 预处理 免疫抑制剂 成分血输注 脏器毒性 省级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塑型塑胶跑道面层材料对大鼠静式吸入毒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培宁 刘香梅 +6 位作者 黄静怡 李光先 刘颖 孙侠 何树锋 梁俊杰 刘冬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57,共9页
目的研究全塑型塑胶跑道面层材料对大鼠静式吸入毒性。方法将检疫合格的雌、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30 d正常对照组、30 d染毒组、90 d正常对照组和90 d染毒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每天吸入1 h,分别染毒30 d和90 d。实验结束后,对... 目的研究全塑型塑胶跑道面层材料对大鼠静式吸入毒性。方法将检疫合格的雌、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30 d正常对照组、30 d染毒组、90 d正常对照组和90 d染毒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每天吸入1 h,分别染毒30 d和90 d。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剖检,检测凝血、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计算脏器系数,并对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30 d染毒组雄鼠凝血酶时间(TT)缩短(P<0.05),90 d染毒组雌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P<0.01)。30 d染毒组雌鼠血清Ca、P降低(P<0.05,P<0.01),雄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升高;90 d染毒组雌鼠血清BUN、P升高(P<0.05,P<0.01)及Na、Cl降低(P<0.01),雄鼠血清BUN、总蛋白(TP)升高(P<0.05)。30、90 d染毒组雄鼠肾上腺系数均增大(P<0.01)。30 d染毒组大鼠肝汇管区轻度肝细胞脂肪变性3例,肺细小支气管上皮脱落3例,肾囊肿1例,睾丸个别曲细精管萎缩1例。90 d染毒组大鼠肝汇管区轻度肝细胞脂肪变性6例,肺细小支气管上皮脱落2例,肾上腺束状带细胞灶性肥大1例,睾丸个别曲细精管萎缩2例,肾个别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2例、肾囊肿1例、透明管型4例、矿化1例、肾盂积水1例。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30 d吸入暴露全塑型塑胶跑道面层材料对SD大鼠肝、肺、睾丸、肾影响较轻,90 d吸入暴露对大鼠肾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塑型塑胶跑道面层材料 吸入毒性 大鼠 血液学 脏器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卤代类吸入麻醉药的肝、肾保护与肝、肾毒性作用的争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亚伟 俞卫锋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10-14,共5页
经典的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如氟烷等有肝、肾毒性的报告。但最近的研究证实,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可对损害的脏器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因此,对卤代类吸入麻醉药究竟是有肝、肾毒性还是保护作用存在着争论。新型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因代谢率低,在... 经典的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如氟烷等有肝、肾毒性的报告。但最近的研究证实,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可对损害的脏器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因此,对卤代类吸入麻醉药究竟是有肝、肾毒性还是保护作用存在着争论。新型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因代谢率低,在体内产生的有损害作用的代谢产物的量很少,故引起肝、肾损害的几率几乎可以忽略。卤代类吸入麻醉药对不同脏器的保护机制各异,其中保肝、护肺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实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则主要通过激活某些信号蛋白而产生。卤代类吸入麻醉药的脏器保护和损害作用是相对的,即保护是对已损害脏器的保护,而损害是对正常脏器的损害。此外,卤代类吸入麻醉药的脏器保护和损害作用均有一定的时效性,损害是暂时的、有自限性的,保护同样是短期的而不是永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肝 毒性脏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参与砷毒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屈腾佼 孙艺菲 +2 位作者 刘帼芬 谷仕艳 何作顺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砷是一种在低剂量长期暴露下可诱导癌症发生,而在高剂量短时间干预下可用于治疗癌症的环境类金属物,其对机体各器官和系统产生的不可逆损害深受人们关注。目前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DNA甲基化外,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miRNA)作为不改... 砷是一种在低剂量长期暴露下可诱导癌症发生,而在高剂量短时间干预下可用于治疗癌症的环境类金属物,其对机体各器官和系统产生的不可逆损害深受人们关注。目前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DNA甲基化外,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miRNA)作为不改变基础DNA序列但可调节基因活动变化的明星分子,已成为当前砷毒性机制研究的热点。miRNA的异常表达与砷毒物引起的机体多脏器损伤、生殖毒性和细胞恶性转化等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有关miRNA在环境砷诱导机体毒性损伤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砷所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miRNA) 脏器毒性 生殖毒性 细胞恶性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