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蒙 付三仙 +3 位作者 王素凡 周力为 梁锐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常用量表评分(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90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23)和死亡组(n=7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AR、NRS2002评分及CAR联合NRS2002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和NRS2002评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212(1.026~1.432)、1.510(1.233~1.849),P<0.05]。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方程为Y=-3.242+0.412×NRS2002+0.192×CAR,预测短期预后的AUC(95%CI)为0.711(0.639~0.7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8、0.709。结论:CAR联合NRS2002评分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NRS2002评分 高血压脑出血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
2
作者 李秋菊 尹金风 +5 位作者 王春娟 杨昕 任添华 李子孝 谷鸿秋 姜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79,共7页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复发、院内死亡、院内并发症(肺栓塞、肺炎等)及出院回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09366例脑出血患者,男性68386例(62.5%),年龄63.0(53.0~72.0)岁,入院时NIHSS评分为6.0(2.0~13.0)分,住院天数为15.0(10.0~21.0)d。总计293例(0.3%)存在卒中前痴呆病史。与无卒中前痴呆患者相比,卒中前痴呆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受教育程度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前痴呆可能与更高的院内并发症(OR 2.35,95%CI 1.46~3.83),特别是肺炎(OR 2.52,95%CI 1.57~4.08)事件相关,但两组患者在卒中复发(OR 1.45,95%CI 0.63~2.88)、院内死亡(OR 1.43,95%CI 0.80~2.50)、出院回家(OR 0.83,95%CI 0.46~1.60)等结局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中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为0.3%,卒中前痴呆可能增加脑出血患者院内并发症尤其是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前痴呆 患病率 院内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脑电图及经颅多普勒的多模脑功能监测评估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孙实安 王迎东 +3 位作者 程晓峰 邸燕娜 姜健慧 于朝旭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评估定量脑电图(QEEG)和经颅多普勒(TCD)的多模脑功能监测在预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12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接受QEEG和TCD检... 目的评估定量脑电图(QEEG)和经颅多普勒(TCD)的多模脑功能监测在预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12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接受QEEG和TCD检查,并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79例)和血肿稳定组(41例)。通过对比两组间QEEG和TCD的参数差异,探究这些监测指标与血肿扩大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血肿扩大组的患者年龄较高,且吸烟比例也较高,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初始神经功能损伤更严重,血肿扩大组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DAR和DTABR值均高于续血肿稳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AR、DTABR和P1与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其中DAR和DTABR的相关性尤其强(r值分别为0.774和0.738,P<0.05),P1的相关性相对较弱(r=0.21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AR、DTABR和P1参数在预测血肿扩大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DAR的AUC值高达0.970。随访期间,血肿稳定组的MRS评分在所有时间点上优于血肿扩大组(P<0.05)。结论QEEG和TCD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定量电图 经颅多普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手术治疗自发性和部分外伤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郭志旺 郭仰韩 +5 位作者 杜文欢 张顺 常会民 林鹏 许宝来 方翠容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在自发性脑出血和部分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外科经锁孔手术治疗的12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96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15例、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患者9例)和40例外...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在自发性脑出血和部分外伤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外科经锁孔手术治疗的12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96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15例、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患者9例)和40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2~24 h内复查CT,首次血肿清除率90%以上者126例(86.8%),15例动脉瘤患者均完全夹闭。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73例(36.1%),Ⅱ级87例(43.1%),Ⅲ级32例(15.8%),Ⅳ级5例(2.5%),Ⅴ级3例(1.5%)。术后因并发症死亡2例(1.0%)。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锁孔手术可安全使用于自发性和部分外伤性脑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自发性脑出血 外伤性脑出血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脑出血不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黄琴 宋紫薇 +6 位作者 况洪腊 张治 朱玉萍 吴麟 洪道俊 林晶 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信息、检验、检查和随访资料,其中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W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全身凝血炎症指数(systemic coagulation-inflammation index,SC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总共入组51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97例(58.2%),预后不良组213例(41.8%)。基线资料的比对显示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入院时具有更高水平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NLR、PLR、SIRI、SII、WMR;基线血肿体积和基线水肿体积较大,脑叶出血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更低水平的血小板、淋巴细胞、LMR和S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OR:1.081,95%CI:1.032~1.1131,P=0.001)、SIRI(OR:1.089,95%CI:1.014~1.169,P=0.019)、SII(OR:1.000,95%CI:1.000~1.001,P=0.011)、WMR(OR:2.627,95%CI:1.267~5.445,P=0.009)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0.729(95%CI:0.685~0.774)]大于SIRI[0.692(95%CI:0.645~0.738)]、SII[0.688(95%CI:0.641~0.735)]和WMR[0.65(95%CI:0.602~0.698)],提示NLR预测能力最强。结论NLR、SIRI、SII、WMR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LR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症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不良 炎症标记物 预测能力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康平 朱晓忠 +2 位作者 刘生明 曾文 阙小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探寻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泰和县中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稳定期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接受西...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探寻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泰和县中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稳定期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接受西医对症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通过4周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康复 天麻钩藤饮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窍醒神针法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IL-2、MMP-9、BDNF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7
作者 彭天忠 黄学娣 +5 位作者 林星镇 袁娟 周峰 刘浪辉 占琦楠 朱满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8-433,共6页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在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性指标、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16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患者均于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纳入研究前均...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在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性指标、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16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患者均于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纳入研究前均随机分组。对照组8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83例联合开窍醒神针法及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ndothelin,ET-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Bcl-2相关X蛋白(the 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平均流量、脑血管平均流速升高,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总症状积分降低,Fuel-Meyer功能评分(FMA评分)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98%(78/83),高于对照组的80.72%(6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而言应用开窍醒神针法及加味补阳还五汤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脑屏障恢复,改善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醒神针法 加味补阳还五汤 炎性因子 脑出血恢复期 气虚血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微创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古选民 杨晋生 贾云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0-143,153,共5页
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软通道组(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n=50)和硬通... 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软通道组(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n=50)和硬通道组(接受硬通道微创治疗,n=54)。比较两组术中抽吸血肿量及体积比等血肿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通道蛋白4(AQP4)、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等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与硬通道组相比,软通道组术中抽吸血肿量及体积比均较低,且术后血肿排空、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血清sTREM-1、AQP4、cFN水平均降低,且软通道组低于硬通道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GOS、ADL评分均升高,且软通道组高于硬通道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软通道组低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降低血清sTREM-1、AQP4、cF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软通道 微创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王猛 窦力 +5 位作者 孙夕峰 邱涛 胡昌龙 戴和军 唐勇 孙广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导航模型实现神经内镜高精准定位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48例)和观察组(3...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导航模型实现神经内镜高精准定位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48例)和观察组(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术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较传统开颅手术效果更好,能明显降低脑内血肿残余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3D打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93-3p、TLR4表达水平对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李阳阳 方建 +1 位作者 王晓雪 刘欣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miR-93-3p、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对脑出血(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32例ICH患者为ICH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miR-93-3p、TLR4水平,并通过Pear... 目的分析血清miR-93-3p、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对脑出血(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32例ICH患者为ICH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miR-93-3p、TLR4水平,并通过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93-3p与TLR4的相关性。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ICH患者分为障碍组(40例)和无障碍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93-3p、TLR4、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93-3p、TLR4水平预测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ICH组血清miR-93-3p水平低于健康组,TLR4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miR-93-3p与TLR4呈负相关(r=-0.350,P<0.001)。障碍组患者血清miR-93-3p水平低于无障碍组,TLR4、IL-6、CRP水平高于无障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93-3p水平降低,TLR4、IL-6、CRP水平升高是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93-3p、TLR4水平预测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值分别为0.882、0.884,而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54,两者分别与联合预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93-3p、TLR4水平可能与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ICH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3-3p TOLL样受体4 脑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P4 MMP-9及白质缺血性病变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
11
作者 高灵利 方建 +2 位作者 李延红 李晓晖 耿智凡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究AQP4、MMP-9、白质缺血性病变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脑出血但认知功能无异常改变的患者为... 目的探究AQP4、MMP-9、白质缺血性病变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脑出血但认知功能无异常改变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E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采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损伤等,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NIHSS评定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并对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QP4、MMP-9水平和NIHSS评分、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均显著升高,MMSE、MoC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90、36.340、4.179、12.570、33.390、5.138,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在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NIHSS评分与AQP4、MMP-9、血肿体积、病变严重程度、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呈正相关,MMSE、MoCA评分与AQP4、MMP-9、血肿体积、病变严重程度、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等均呈明显负相关。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IHSS评分、AQP4、MMP-9、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等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变严重程度、Hcy、血肿体积、白质缺血性病变评分、AQP4、MMP-9、NIHSS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等均是认知功能障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AQP4、MMP-9及白质缺血性病变异常均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预后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水通道蛋白4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质缺血性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周围水肿的关系
12
作者 牛瑞娜 耿迪 +1 位作者 郭艳丽 邓文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脑水肿扩大,将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水肿扩大组及水肿未扩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的MTHFR C677T基因型。结果水肿扩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脑水肿扩大,将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水肿扩大组及水肿未扩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的MTHFR C677T基因型。结果水肿扩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入院72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出血量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水肿未扩大组(P<0.05~0.01)。水肿扩大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CT基因型,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CC组(均P<0.05)。水肿扩大组及水肿未扩大组MTHFR C67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8,P<0.001;χ^(2)=84.1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72 h VEGF水平、MTHFR C677T位点CT基因型及TT基因型是脑出血水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3,95%CI:1.007~1.019,P<0.001;OR=5.534,95%CI:2.426~12.625,P<0.001;OR=33.088,95%CI:9.012~121.479,P<0.001)。校正其他因素后,MTHFR C677CT与MTHFR C677CC的OR为5.53(95%CI:2.426~12.625,P<0.05),MTHFR C677TT与MTHFR C677CC的OR为33.09(95%CI:9.012~121.479,P<0.05)。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的水肿增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4,P=0.044)。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CT基因型及CC基因型入院时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8,P=0.379),入院72 h 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9,P=0.007)。结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后继发水肿扩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 脑出血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谭适 覃重桥 余松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 目的分析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一组(40例,采用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和联合组(40例,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肿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7 d血管内皮功能,术前和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单一组比,联合组患者抽吸血肿量更少,血肿排空时间更短;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降低,联合组均较单一组更低,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升高,联合组较单一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联合组较单一组更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联合组均较单一组更高;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采用颅内压监测联合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可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FM4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
14
作者 王娜 申婧 张惠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4期7-10,19,共5页
目的探讨嗅素蛋白4(OLFM4)在脑出血(ICH)模型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假手术组(Sham组)、OLFM4下调组(OLFM4siRNA组)、空载质粒组(NC-siRNA组)。ICH组、OLFM4siRN... 目的探讨嗅素蛋白4(OLFM4)在脑出血(ICH)模型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假手术组(Sham组)、OLFM4下调组(OLFM4siRNA组)、空载质粒组(NC-siRNA组)。ICH组、OLFM4siRNA组、NC-siRNA组均采用尾状核注射凝血酶Ⅶ建立ICH模型;OLFM4siRNA组于术前2周将载有OLFM4siRNA的质粒(5μL)注射于大鼠脑室内,NC-siRNA组于术前2周将不含OLFM4siRNA的空质粒(5μL)注射于脑室,用于排除质粒与手术对结果的干扰。采用Longa评分法筛选出造模成功的大鼠。于术后3 d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后,收集脑组织样本,以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OLFM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OLFM4、Caspase-9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水平。结果ICH组的m NSS评分及OLFM4、Caspase-9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BCL-2表达水平低于Sham组(P<0.05);与Sham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破坏严重。OLFM4siRNA组的m NSS评分及Caspase-9表达水平高于ICH组,OLFM4、BCL-2表达水平低于ICH组(P<0.05);与ICH组相比,OLFM4siRNA组大鼠脑组织破坏严重。结论下调OLFM4的表达会加重ICH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可能与增加Caspase-9和减少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素蛋白4 脑出血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L23和STC1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陈波 云亚滨 +2 位作者 王伟志 杜俊峰 范宏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3-147,157,共6页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 目的 探究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斯钙素蛋白1(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HICH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HICH组),同期轻症HICH患者122例为轻症组和体检健康者122例为健康组。HICH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94)和死亡组(n=28)。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23和STC1水平;Spearson法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分析血清CCL23,STC1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健康组、轻症组和HICH组血清CCL23(53.32±10.85pg/ml,78.49±11.21pg/ml,112.47±11.53pg/ml),STC1(15.12±2.63ng/ml,19.07±2.58ng/ml,22.15±2.75ng/ml)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967,215.043,均P <0.05)。生存组血清CCL23(108.02±13.51pg/ml),STC1(21.06±3.28ng/ml)水平低于死亡组(127.41±13.55pg/ml,25.83±3.23ng/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95±0.92分)高于死亡组(7.61±0.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63,6.810,7.005,均P <0.001)。血清CCL23,STC1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481,-0.426,P <0.001)。CCL23[OR(95%CI):1.240(1.091~1.409)],STC1[OR(95%CI):1.754(1.215~2.533)],GCS评分[OR(95%CI):0.087(0.020~0.382)]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 <0.05)。CCL23,STC1联合预测HICH患者预后的AUC(95%CI)为0.939(0.880~0.974),高于单独诊断(Z=1.974,2.040,P=0.048,0.04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94.68%。CCL23,SCT1高表达患者随访6个月生存率(51.06%,56.86%)低于CCL23,STC1低表达患者(93.33%,9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34.777,23.781,均P <0.05)。结论 重症HICH患者血清CCL23,STC1水平较高,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CL23,STC1高表达可能预示患者临床结局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23 斯钙素蛋白1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双镜技术治疗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林鸿 赖素勇 +2 位作者 谢家斌 程武 林燕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对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锁孔双镜技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潮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 目的探讨对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锁孔双镜技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潮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90例,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90例,锁孔双镜技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5 d血肿清除率,术后1个月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1、3 d应激反应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5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3 d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后降低,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相比于钻孔置管引流术,采取锁孔双镜技术治疗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且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更有利于促进术后神经生理功能恢复,减轻手术应激,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 钻孔置管引流术 锁孔双镜技术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探讨头针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戴晓红 张宏伟 +1 位作者 于薇薇 赵永厚 《针灸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基于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探讨头针针刺“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1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继而分为1 d、3 d和7 d 3个亚组,每组9只。其中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应用自体血... 目的:基于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探讨头针针刺“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1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继而分为1 d、3 d和7 d 3个亚组,每组9只。其中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应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应用“百会”透“曲鬓”针刺治疗方法干预,治疗频次为24 h/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将大鼠于针刺组治疗期间捆绑固定但不予治疗。各组大鼠应用Ludmila Belayev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GPX4、MDA及GSH表达情况,应用WB检测大鼠脑组织中AMPK、P-AMPK、MTOR、P-MTOR、ULK1、P-ULK1、LC3B及Beclin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均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发现脑出血发生第3天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最重;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于各时间点均能改善神经功能,连续针刺3 d和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脑组织细胞排列较同期假手术组明显疏松并无规则,神经元明显减少,胞体肿胀,其中以脑出血术后3 d时脑组织结构破坏最为明显,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述表现于脑出血7 d时有所减轻;经针刺治疗的脑出血周围组织破坏程度较同期模型组明显改善。脑组织中GPX4及GSH在脑出血后表达降低,MD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时间节点均可见针刺改善上述因子在脑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AMPK、MTOR及ULK1发生磷酸化激活,其中P-AMPK、P-ULK1、LC3B及Beclin1在脑出血后明显降低,P-MTO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可改善上述因子的表达结果。结论:头针针刺可减轻脑出血周围组织的细胞发生铁死亡并可能通过促进脑组织中AMPK/MTOR/ULK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保护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针刺 自噬 铁死亡 AMPK/MTOR/UL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
18
作者 夏文静 陈媛媛 +1 位作者 李义沙 王倩 《四川医学》 2025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 采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8例老年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1)和验证集(n=107)。在发病90 d后根据... 目的 采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8例老年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51)和验证集(n=107)。在发病90 d后根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老年HICH患者的病情转归不良发生率为27.09%(97/3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998,95%CI 1.326~3.009)、吸烟史(OR=1.458,95%CI 1.087~1.956)、饮酒史(OR=1.623,95%CI 1.228~2.143)、合并高脂血症(OR=1.806,95%CI 1.192~2.736)、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OR=0.480,95%CI 0.309~0.748)、颅内血肿量(OR=1.745,95%CI 1.281~2.379)、规律服用降压药(OR=0.617,95%CI 0.453~0.841)均是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决策树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9(95%CI 0.867~0.942)、0.795(95%CI 0.706~0.867),敏感度为84.72%、80.00%,特异度为89.94%、84.15%。结论 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脂血症、入院时GCS评分、颅内血肿量、规律服用降压药均为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决策树预测模型对老年HICH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算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康寿磊 王玉娟 李金秀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持续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指标、预后情况、血清应激反应[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占比(NEUT)]、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脑血肿量、甘露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甘露醇减量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CT、hs-CRP、NEU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持续ICP监测下指导甘露醇应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消除脑血肿,降低甘露醇使用量,缩短甘露醇减量时间,改善患者应激反应,且预后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持续颅内压监测 甘露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20
作者 尚立宏 蔡长文 +2 位作者 张彬 周杨 胡小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基底核区HIC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窥镜手术)和观察组(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神经内窥镜手术)。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7.34±5.16)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9.11±4.95)岁。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0,P=0.013)。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9.46±12.17)min、(9.25±1.13)d,短于对照组的(94.37±11.25)min、(12.16±1.47)d;术中出血量为(64.38±12.47)ml,少于对照组的(86.42±11.35)m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NSE、NPY、BDNF水平分别为(13.27±2.52)mg/L、(121.65±6.39)ng/L、(7.43±0.82)μg/L,对照组分别为(18.35±2.41)mg/L、(168.27±7.28)ng/L、(5.62±0.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为(2.02±0.41)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301)。结论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在基底核区HICH中应用安全有效,可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CT三维重建融合影像 基底核区 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