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杨博 宋薇薇 +2 位作者 张细庆 李夏珍 吁巧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97-402,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波幅、吞咽时程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无失访,对照组失访8例。最终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9%(59/64),对照组为76.79%(43/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分、SS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OIS评分、S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TP、ALB、H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吞咽时程,增大吞咽波幅,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重复经颅磁 吞咽障碍 康复效果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捏脊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2
作者 董升 马笑凡 《中医研究》 2025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头针取百会、四神聪、印堂穴,舌局部取廉泉、天突、玉液、金津穴,颈项取风池、风府...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头针取百会、四神聪、印堂穴,舌局部取廉泉、天突、玉液、金津穴,颈项取风池、风府穴,除玉液穴和金津穴每2周针刺1次外,其他穴位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评分、中文版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ideofluoroscopic dysphagia scale,VDS)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以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SP)、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1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8.57%(33/42)。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WST评分、VDS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和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HT、SP和NE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调节神经递质,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捏脊疗法 吞咽功能 神经递质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尚凯 王世雁 +2 位作者 李洪艳 王金凤 渠宝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唇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电刺激等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以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指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误吸风险。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误吸风险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误吸风险等级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良好,其在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 镜像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针刺法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陈小龙 张文华 +1 位作者 刘冠雄 王慧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期针刺法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对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44例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CIMT干预,观察组采用CIMT联... 目的 探讨分期针刺法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对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44例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CIMT干预,观察组采用CIMT联合分期针刺法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合并肢体障碍患者联合治疗疗效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肢体障碍 分期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穴位点刺疗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流涎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王金金 邵蒙蒙 +6 位作者 周雪珍 吴文秀 袁拯忠 朱艳艳 卓飞男 李海燕 符文彬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18-223,229,共7页
目的:评估口内穴位点刺疗法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流涎(PSS)患者流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2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选用常规针灸针、高仓假... 目的:评估口内穴位点刺疗法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流涎(PSS)患者流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2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选用常规针灸针、高仓假针灸针点刺金津、玉液、咽后壁,并接受吞咽康复训练。同时,选取同期30例脑卒中后无流涎患者为无流涎组,作为唾液分泌量的正常对照。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教师流涎量表(TDS)评估流涎严重程度,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吞咽功能,并比较PSS患者唾液分泌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TDS评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FOIS评级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间FOIS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前后的唾液分泌量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FOIS评级与TDS评级存在弱相关性(rs=0.398,P<0.05),治疗后两组FOIS评级与TDS评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内穴位点刺疗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流涎严重程度,且效果优于假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涎 口内点疗法 吞咽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翠利 刘新华 张爱淑 《医学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护理...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护理。实施康复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步态分析、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WS)、步态分析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配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运动疗法 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肌群针刺疗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鹭 陈蓉蓉 林树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3期229-232,共4页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肢体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目前临床常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2]。功能性电刺激是脑卒中偏瘫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肢体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目前临床常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2]。功能性电刺激是脑卒中偏瘫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肢体多组肌肉进行电流序列刺激改善肌力,但整体疗效并不理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肌群疗法 功能性电 偏瘫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晓菲 赵东东 覃亮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4期437-443,共7页
目的:探究针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进行针刺治疗,不留针,观察2组针刺后留针30 mi... 目的:探究针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进行针刺治疗,不留针,观察2组针刺后留针30 min。对比三组疗效、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D-LA)、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营养状况[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吞咽功能[吞咽造影检查(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胃肠功能、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BI)]、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1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均高于对照组60.00%(均P<0.05);治疗后三组SSA、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均P<0.05),VF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三组LPS、DAO、D-L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均P<0.05),Hb、ALB、T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三组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2组、1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三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2组、1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中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且针刺后留针对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不留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张雯舒 王宇 +3 位作者 吴玉丽 欧晓凤 徐亚林 孙明英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113-119,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IS)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8例IS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IS)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8例IS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吞咽造影评分表(VFSS)评分]、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维生素C、镁(Mg)、磷(P)、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WST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OIS及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WST及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OIS及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组Alb、Hb、维生素C、Mg、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RS2002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Alb、Hb、维生素C、M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2%(23/10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0.58%(11/104),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38%(94/104),对照组为72.12%(75/1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IS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好,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吞咽障碍 穴位贴敷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禹恒 孙飞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sEMGBF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WST)、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吞咽疗效、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ST分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吞咽时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SWAL-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取穴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双 李晓磊 +1 位作者 米少辉 刘英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两组干预隔日1次,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相关指标(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指标[持续时间和平均振幅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75.00%)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咽收缩率以及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咽收缩持续时间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缓解症状,改善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丛疗法 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针面针结合吞咽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12
作者 孙亚男 王茜 +4 位作者 李明礼 梁文玉 朱慧雯 陈柳 夏秋芳 《河南中医》 2025年第3期440-445,共6页
目的:观察舌针面针结合吞咽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根据投掷硬币法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疗... 目的:观察舌针面针结合吞咽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根据投掷硬币法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舌针面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视透视X线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经口进食能力、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情况、舌肌力量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口腔传送时间、咽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口腔传送时间、咽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舌压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面针结合吞咽康复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异常、舌肌力量,促进经口进食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期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疗法 经口进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13
作者 赵象奇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指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 目的探讨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指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精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贝克抑郁问卷(B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的STAI评分及BDI、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D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疗法 运动疗法 偏瘫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针刺疗法研究
14
作者 张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70-073,共4页
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功能评分、神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某医疗机构就诊的12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60人。实验组进行标准康复治疗,研究团队在... 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功能评分、神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某医疗机构就诊的12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60人。实验组进行标准康复治疗,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I评分)及神经损伤生化指标(NSE和S-100B蛋白)的变动,改进治疗方案效果评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70.29±12.31)、BI评分(72.46±14.45)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NSE水平(12.36±1.87 ng/mL)及S-100B蛋白水平(0.19±0.01 μg/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总体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高出80.00%(P<0.05)。结论 针刺治疗有利于推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疗法 上肢功能恢复 神经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范玲玲 赵冬娣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扬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n=40)... 目的研究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扬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n=40)和针药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胞磷胆碱钠治疗,n=4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摄食功能、吞咽安全性、舌骨肌群肌电活动、神经受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相比常规治疗组,针药组的吞咽-摄食功能指标洼田饮水试验(WST)和进食评估工具(EAT-10)评分、吞咽安全性指标耶鲁咽残留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PRS)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针药组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95±18.76)分vs.(124.08±16.63)分,P<0.05]。针药组舌骨上肌群的空吞咽振幅较常规治疗组显著更高,时限则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吞咽困难程度,促进吞咽相关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利咽 胞磷胆碱钠 吞咽障碍 假性球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沈付兰 邹婷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观...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中医证候(口眼歪斜、肢体麻木、语言謇涩、倦怠乏力)积分、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56.73±5.86)分、(29.46±3.72)分、(86.19±8.94)分,高于对照组的(52.78±5.74)分、(26.84±3.68)分、(79.62±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眼歪斜症、肢体麻木、语言謇涩、倦怠乏力证候积分分别为(0.59±0.24)分、(0.52±0.19)分、(0.58±0.21)分、(0.61±0.25)分,低于对照组的(0.73±0.26)分、(0.67±0.22)分、(0.72±0.18)分、(0.74±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QOL评分为(188.73±21.48)分,高于对照组的(176.25±2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一过性眼发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急性 疗法 运动康复治疗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徐圣 汪堃 吴媛媛 《中外医疗》 2025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2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80例门诊/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2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80例门诊/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40)采用一般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麻木症状量化计分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麻木症状量化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5.44±0.81)分,麻木症状量化评分为(1.58±0.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93±1.42)分、(2.53±0.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2,8.497;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量表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总评分为(25.12±3.07)分,高于对照组的(23.35±2.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循经刮痧疗法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身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修复受损神经组织改善认知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身感觉障碍 开窍 循经刮痧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18
作者 谷利洋 宗丽萍 +1 位作者 郑闪闪 尚景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其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BOBATH技术 疗法 常规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气通经法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19
作者 张留 刘燎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接气通经法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4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在西药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 目的观察接气通经法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4例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在西药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针刺廉泉、风府穴,行接气通经针刺手法。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5 d,疗程4周。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吞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检测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SWAL-QOL评分及血清BDNF、GDN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SWAL-QOL评分及血清BDNF、GDNF水平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接气通经法针刺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气通经法 缺血性 吞咽障碍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海涛 王非 张雯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量表(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以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观察组不同时期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VFSS评分、FO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的78.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口腔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口腔准备期、口腔期(P<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吞咽能力,快速减轻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口腔前期患者的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动脉血流速度 口腔前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