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在脑卒中后痉挛肢体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翠娟 农飞玉 +2 位作者 韦意飞 陈华德(综述) 龙耀斌(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1747-1751,1758,共6页
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加及对牵张反射异常兴奋的运动障碍,其治疗依赖于对痉挛的精准评估。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痉挛评估方法,具有实时、使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经济等优点,能克服其他肌肉... 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加及对牵张反射异常兴奋的运动障碍,其治疗依赖于对痉挛的精准评估。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痉挛评估方法,具有实时、使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经济等优点,能克服其他肌肉痉挛评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该文就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在脑卒中后痉挛评估和痉挛康复疗效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脑卒中后痉挛康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NF-k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和凋亡改善大鼠脑卒中后痉挛
2
作者 孙秀颀 蔡静 +5 位作者 张安邦 庞博 陈春艳 查琪琪 全菲 叶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2-2109,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诱导NF-κB/NLRP3信号通路及炎症和凋亡在脑卒中后挛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电针治疗组(I/R+EP),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不做阻塞,模型组进行中动脉闭塞模...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诱导NF-κB/NLRP3信号通路及炎症和凋亡在脑卒中后挛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电针治疗组(I/R+EP),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不做阻塞,模型组进行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使用电针治疗曲鬓穴和百会穴,持续治疗3 d。采用HE、Nissl、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IL-4、IL-6、TNF-α、TMAO的水平变化情况。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NF-κB p65、NLRP3、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肌张力增增加(P<0.05),新事物识别时间减少(P<0.05),海马细胞排列不均、松散和轮廓不清晰(P<0.05),细胞凋亡数量显着增加(P<0.05),促炎因子IL-6和TNF-α,NF-B p65、NLRP3、caspase-3和caspase-9水平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肌张力评分下降,新事物识别时间增加(P>0.05),海马细胞排列紧密规则,染色均匀,轮廓清晰(P<0.05),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促炎因子IL-6和TNF-α水平下降,抑炎因子IL-4水平上升(P<0.05)。此外,电针治疗抑制了脑组织中NLRP3、caspase-3、caspase-9和NF-B p65的表达(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有助于缓解大鼠脑卒中后痉挛,这是因为它阻断了NF-B/NLRP3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电针预处理 NF-κB/NLRP3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岳增辉 刘伍立 章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经筋刺法 针刺疗法 治疗 脑卒中后痉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针并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晓东 《中医研究》 2007年第12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灸针并重 巴氯芬片 脑卒中后痉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严连凤 励建安 +2 位作者 朱毅 马鑫 金宏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至2014年4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在F ugl-Meyer运动评分及改良...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至2014年4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在F ugl-Meyer运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但对痉挛程度的改善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脑卒中后痉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调控mTOR-EAAT2通路影响脑卒中后痉挛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代谢 被引量:20
6
作者 庞青民 赵欲晓 +2 位作者 邵素菊 李鸿章 王承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01-2007,共7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mTOR-EAAT2)通路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组和针刺+抑制剂组,每组10...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mTOR-EAAT2)通路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组和针刺+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线栓法+内囊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法制作脑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Zea Long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评价肌张力;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mTOR和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组和针刺+抑制剂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升高(P<0.05)。实验结束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及大脑皮层Glu和Asp含量升高(P<0.05),GABA、Gly含量及mTOR、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大脑皮层Glu和Asp含量降低(P<0.05),GABA和Gly含量及mTOR和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针刺组相比,针刺+抑制剂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及大脑皮层Glu和Asp含量升高(P<0.05),GABA和Gly含量及mTOR和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激活mTOR-EAAT2通路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抑制肌张力提高、改善大脑皮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缓解脑卒中造成的痉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法 mTOR-EAAT2信号通路 脑卒中后痉挛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痉挛的脑成像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茜茜 徐曙天 +2 位作者 李源莉 张思聪 单春雷 《中国康复》 202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脑卒中是目前造成我国成年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位原因[1],而脑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是其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2]。PSS的发生率虽然在不同研究中不尽相同,但是可能在发病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乃至影响一半以上的患者[2... 脑卒中是目前造成我国成年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位原因[1],而脑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是其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2]。PSS的发生率虽然在不同研究中不尽相同,但是可能在发病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乃至影响一半以上的患者[2-4]。尽管运动神经元及其突触兴奋性增强和抑制性突触输入减少可以解释速度依赖的肌张力升高等痉挛的特征[5],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的下行调节失衡也被认为是PSS产生的原因[6-7],然而PSS发生的中枢机制仍不明确,这也导致临床PSS康复干预的疗效始终不理想[8-11]。脑成像技术的迅速崛起与广泛应用为PSS机制与康复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2-14]。本文综述近年来脑影像技术在PSS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PSS机制研究、疾病预后以及康复干预优化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脑卒中后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华薇 《中医外治杂志》 2014年第1期45-47,共3页
脑卒中后的痉挛状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近年来,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在脑卒中后痉挛状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疗效确凿且具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对其近10 a来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状态 针灸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锥体区联合悬吊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疗效观察及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卢贵财 王升强 刘文艾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锥体区联合悬吊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分析并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神经内科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 目的:探讨针刺锥体区联合悬吊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分析并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神经内科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痉挛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痉挛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患者应用针刺锥体区联合悬吊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痉挛情况,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针刺锥体区 悬吊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模式疗效观察
10
作者 胡楠 金国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00-1001,共2页
目的:观察灸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模式改善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灸法与针刺和康复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仅用针刺和康复运动方法。评定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结果... 目的:观察灸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模式改善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灸法与针刺和康复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仅用针刺和康复运动方法。评定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两组患者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能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促进偏瘫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脑卒中后痉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孟春想 范穗强 +1 位作者 张博锋 曹凤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Fugl-Meyer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S对脑卒中后痉挛的疗效
12
作者 江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6-02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磁刺激(TBS)对脑卒中后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66例脑卒中后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TBS治疗。疗效评价采用Ashworth评分、CSI评分、NDS评分、FMA...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磁刺激(TBS)对脑卒中后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了66例脑卒中后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TBS治疗。疗效评价采用Ashworth评分、CSI评分、NDS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等量化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各项评分中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8)。结论 经颅磁刺激(TBS)对脑卒中后痉挛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功能状况,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S 脑卒中后痉挛 疗效 辅助治疗方法 功能状态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不同针刺取穴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翊 周光涛 +1 位作者 刘经星 张德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0-371,共2页
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痉挛往往是阻碍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针刺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得到国际康复学界的认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研究... 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痉挛往往是阻碍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针刺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得到国际康复学界的认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研究也很多,选穴方法各异,疗效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痉挛性偏瘫 取穴治疗 针刺治疗 疗效 体位 独立生活能力 痉挛性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神经腓肠肌运动分支乙醇溶解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垂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铁山 魏小丽 +2 位作者 李媛 顾华丽 李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胫神经运动神经分支乙醇溶解术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18例患者被收入本研究,应用BTL公司的5000e型电诊断仪在体表探测定位,然后应用无水乙醇进行运动分支神经溶解术。每一点的最大剂量不能... 目的观察胫神经运动神经分支乙醇溶解术对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18例患者被收入本研究,应用BTL公司的5000e型电诊断仪在体表探测定位,然后应用无水乙醇进行运动分支神经溶解术。每一点的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ml。结果注射后腓肠肌痉挛的各项指标均立即好转,疗效至少维持6个月;10m步行速度观察,在治疗后1个月有所改善,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步行速度显著好于治疗前,疗效至少维持到治疗后6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且多数为可恢复的。结论腓肠肌胫神经运动分支乙醇溶解术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安全有效,能显著缓解痉挛,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神经阻滞术 运动点 腓肠肌 脑卒中后痉挛 足下垂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在脑卒中后痉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1-713,共3页
脑卒中后导致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矸,早期为阴性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及精细活动丧失,后期出现阳性症状,即肌肉的过度活动,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应用 治疗 上运动神经元 肌肉无力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原文传递
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小花 张丽君 +3 位作者 李惠淑 赵雪岩 葛文艳 吕红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6期55-57,共3页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出现,使患者出现异常痉挛模式,阻碍患者随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甚至可能终身致残。因此,尽早打破偏瘫痉挛模式对于偏瘫的康复至关重要。运用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对脑卒中后痉挛进行治疗...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出现,使患者出现异常痉挛模式,阻碍患者随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甚至可能终身致残。因此,尽早打破偏瘫痉挛模式对于偏瘫的康复至关重要。运用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对脑卒中后痉挛进行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痉挛状态 脑卒中后痉挛 手法治疗 痉挛 疗效分析 头针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偏瘫患者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痉挛阳经推拿干预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兆华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27-228,共2页
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是脑血管突然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症状,笔者收集2004--2009年卒中住院患者,有85%的患者存在肢体痉挛,本组以肢体痉挛残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临床评价 干预 推拿 阳经 住院患者 肢体痉挛 2009年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新见解 被引量:10
18
作者 Sheng Li Gerard E Francisco +3 位作者 李旭红 侯巧 李胜 郭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本文英文原题为Newinsightsintothepathophysiolo—gYofpost—strokespasticity,已发表在FrontiersinHumanNeuro-science杂志2015年第4期。经原首发期刊及通信作者李胜(ShengLi)授权,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李旭红和候巧翻... 本文英文原题为Newinsightsintothepathophysiolo—gYofpost—strokespasticity,已发表在FrontiersinHumanNeuro-science杂志2015年第4期。经原首发期刊及通信作者李胜(ShengLi)授权,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李旭红和候巧翻译成中文在我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病理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利用线栓法制备脑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母杰丹 马良宵 +2 位作者 王俊翔 宋越 甘莹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687-5690,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的因素。方法:运用线栓法造模,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损伤及肌张力评分等行为学指标,同时以电生理技术检测间接肌张力变化。结果:线栓法制备脑卒中后痉挛模型成功率高,模型稳定,造模后第3天... 目的:分析总结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模型成功率及稳定性的因素。方法:运用线栓法造模,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损伤及肌张力评分等行为学指标,同时以电生理技术检测间接肌张力变化。结果:线栓法制备脑卒中后痉挛模型成功率高,模型稳定,造模后第3天即可出现病灶对侧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情况,痉挛状态和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可持续维持到造模后第9天。结论:线栓法可为研究脑卒中后痉挛提供较为可靠的实验模型,但注意术前处理、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方面,以提高模型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脑卒中后痉挛 动物模型 肌张力检测 实验研究 神经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调神通络针刺法通过Nrf2/ROS通路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肌张力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滢 朱嘉民 +1 位作者 王鹏博 迟庆滨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1-549,共9页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通过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活性氧(ROS)通路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肌张力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非穴位针刺组、调神通络针刺组、调神通络...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通过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活性氧(ROS)通路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肌张力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非穴位针刺组、调神通络针刺组、调神通络针刺+ML385组,每组1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造模后,西药组大鼠给予巴氯芬灌胃(0.4mg/kg);非穴位针刺组选择大鼠患侧肋下髂嵴上10mm的固定点进行针刺;调神通络针刺组于顶中线、右侧顶旁线给予调神通络法针刺;调神通络针刺+ML385组大鼠在行调神通络针刺前30min按30mg/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Nrf2抑制剂ML385。针刺干预均每次10min,每日1次,各组均干预7d。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痉挛程度;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肌张力和H反射;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区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大脑皮层梗死区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二氢乙锭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区组织ROS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区组织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AS评分、Hmax/Mmax比值、脑梗死体积百分比、Glu含量、Asp含量、ROS水平均升高(P<0.001),肌肉反应对张力传感器的作用力、诱发H反射的刺激阈值,GABA、Gly、5-HT、DA、NE含量及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非穴位针刺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非穴位针刺组比较,西药组、调神通络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AS评分、Hmax/Mmax比值、脑梗死体积百分比、Glu含量、Asp含量、ROS水平均降低(P<0.001),肌肉反应对张力传感器的作用力、诱发H反射的刺激阈值,GABA、Gly、5-HT、DA、NE含量及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01,P<0.01);与调神通络针刺组比较,调神通络针刺+ML385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AS评分、Hmax/Mmax比值、脑梗死体积百分比、Glu含量、Asp含量、ROS水平均升高(P<0.001,P<0.05),肌肉反应对张力传感器的作用力、诱发H反射的刺激阈值,GABA、Gly、5-HT、DA、NE含量及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01,P<0.05,P<0.01)。结论:调神通络针刺法可通过激活Nrf2/ROS通路,调节皮层梗死区神经递质含量,从而改善脑卒中后痉挛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和肌肉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 调神通络针刺法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活性氧通路 神经功能 肌张力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