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在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小丽 曹俊景 +2 位作者 李玲杰 张冬 司晓娜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96-201,共6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3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对照组,以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4C管理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常规延续护理模式,4C... 目的分析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3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对照组,以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5例脑梗死高危人群为4C管理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常规延续护理模式,4C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干预并随访6个月,调查脑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健康行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后,4C管理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运动能力、体质量指数等脑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运动锻炼、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健康行为评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梗死高危人群管理期间脑梗死发生率高于4C管理组(P<0.05)。结论脑卒中护理门诊的4C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达标率,能够提升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门诊 4C管理模式 梗死高危人群 梗死危险因素达标率 健康行为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郝晨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58-0161,共4页
分析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脑卒中护理。分析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增高,P<0.05,差异明显。... 分析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脑卒中护理。分析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增高,P<0.05,差异明显。结论 与普通护理比较 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 随机对照研究 神经内科病房 护理有效性 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卒中患者结局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建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41-0144,共4页
探讨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能否改善老年卒中患者的结局。方法 本次研究的126例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脑卒中护理的老年患者,以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基准,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探讨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能否改善老年卒中患者的结局。方法 本次研究的126例研究对象均为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脑卒中护理的老年患者,以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基准,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要实施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包括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定期评估护理效果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住院时间和结局。结果 从患者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来看,研究组的效果比对照组要好,且数据存在实质性意义(P小于0.05)。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来看,研究组患者平均为(12.3±3.2)天,对照组为(15.6±4.1)天,且数据存在实质性意义(P小于0.05)。从两组患者的结局来看,研究组的结局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实质性意义(P小于0.05)。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卒中患者有益,可以改善他们的结局,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并让他们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减少他们的住院时间,建议在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 老年患者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江丽 朱晨茜 王亚萍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4182-4183,共2页
目的:评价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对脑卒中高人群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筛查门诊初次筛查出的高危人群100例,在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该人群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脑卒中护... 目的:评价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对脑卒中高人群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筛查门诊初次筛查出的高危人群100例,在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该人群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咨询门诊 高危人群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雪燕 韩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8年1-12月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管理: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观... 目的:探讨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8年1-12月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管理: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护理管理模式:成立脑卒中护理管理小组、实施脑卒中护理管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全天无缝隙监测患者、加大心理干预、出院后由护士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每月进行家庭随访1次等。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管理模式 神经内科 NIHSS评分 Bathel评分 FUGL-MEYE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宇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764-1766,共3页
脑卒中对机体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疾病病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且预后差,致残率、致死率均比较高,极大降低了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虽然我院医疗技术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大部分... 脑卒中对机体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疾病病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且预后差,致残率、致死率均比较高,极大降低了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虽然我院医疗技术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大部分患者还是有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不仅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2]。本研究主要分析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老年人群 患者 预后差 经济负担 致死率 脑卒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1229-1229,共1页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的方式护理,观察和分析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反应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内在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2例患者),甲组...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的方式护理,观察和分析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反应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内在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2例患者),甲组给予脑卒中护理单元的方式进行护理,而乙组则施以传统脑卒中的护理方式。两组进行护理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并了解其基础信息,在患者分别经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干预一个月(从患者入院当日开始算起)后再次对患者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并据此评定脑卒中护理单元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据分析,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甲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上均优于乙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的方式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应对方式上更为优化,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单元 日常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辛志芳 张艳民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7期818-819,共2页
目的探析对脑卒中患者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干预。结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 目的探析对脑卒中患者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干预。结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研究组比对照高,其应对方式评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施以脑卒中护理单元干预,可及早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单元护理 应对方式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脑卒中护理新模式
9
作者 杨忠 李艳凤 +3 位作者 曾丽红 郑迎香 林佩霞 倪卫娟 《解放军健康》 2021年第4期24-24,共1页
战友们也许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居家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康复指导、持续监督,加之对康复治疗认知度较低,患者出院后难以遵从医嘱,导致再治疗问题时有发生。当今时代,互联... 战友们也许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居家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康复指导、持续监督,加之对康复治疗认知度较低,患者出院后难以遵从医嘱,导致再治疗问题时有发生。当今时代,互联网已发展为一种全新交互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指导 肢体功能恢复 交互平台 治疗认知度 互联网 患者出院 脑卒中护理 居家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刘清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探究神经内科中脑卒中护理的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挑选年龄、病情相似的患者120例作为护理对象。并采用无规则抽签的方法抽选出60例为对照组,其余为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 探究神经内科中脑卒中护理的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挑选年龄、病情相似的患者120例作为护理对象。并采用无规则抽签的方法抽选出60例为对照组,其余为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脑卒中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价值所在。结果 通过对患者期间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能力等指标的分值评估发现,脑卒中护理对患者各项指标的缓解及优化效果更为明显,且脑卒中护理的开展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满意度(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引入脑卒中护理理念,可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优化肢体能力等多方面体现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 神经内科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黄彩 《益寿宝典》 2021年第31期10-12,共3页
探究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工作中,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 2020 年 5 月~2021 年 5 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40 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采... 探究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工作中,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 2020 年 5 月~2021 年 5 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40 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规范化健康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经过实施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突出,P<0.05。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调查结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突出,P<0.05。 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和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 脑卒中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卒中患者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顾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4期00272-00272,共1页
探究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老年卒中患者结局影响分析。方法:课题纳入对象共计63例,均为我院脑血管科室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病历采集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依据患者就诊序号模拟分组,31例分设一组纳入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 探究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老年卒中患者结局影响分析。方法:课题纳入对象共计63例,均为我院脑血管科室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病历采集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依据患者就诊序号模拟分组,31例分设一组纳入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33例分设一组纳入实验组,实施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后,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肢体恢复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结论:于脑卒中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利于其预后转归,临床指导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 老年患者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高珊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2期293-296,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护理的5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 目的:分析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护理的5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MD(抑郁量表)、FAM(家庭功能量表)、FIM(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NHISS(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前两组的HAMD、FAM、FIM、NHISS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FAM、FIM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标准化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 脑卒中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许小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90-0193,共4页
探究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也得到... 探究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康复护理 脑卒中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蔡南哨 翁子梅 陈少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肌肉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结果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可杜绝或减轻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减轻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24期3355-3356,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 功能训练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王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10-0113,共4页
探究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2年10月开始的一年时间内,就我院之104例脑卒中病患分组研究,收集测评分析入院登记序号单数52名之对照组的NIHSS、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比较于双数52名之观察组,前后... 探究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2年10月开始的一年时间内,就我院之104例脑卒中病患分组研究,收集测评分析入院登记序号单数52名之对照组的NIHSS、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比较于双数52名之观察组,前后两组分别应用常规科室护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结果 在未经护理时NIHSS、FMA评分差异极小前提下,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大幅变化,观察组NIHSS评分降幅更大、FMA评分升幅更大(P<0.05)。两组于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可忽略不计(P>0.05),经护理,分数均大幅提高,观察组升幅更大(P<0.05)。观察组于满意度对比中以96.15%领先于对照组的82.69%(P<0.05)。结论 在脑卒中护理中,应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可大幅减少病患神经功能缺损,提升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获取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康复护理 NIHSS FMA评分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护理的效果以及观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崔小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本研究将精细化管理护理应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结果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 本研究将在我院接收资料的94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数据分组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接受常... 本研究将精细化管理护理应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结果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 本研究将在我院接收资料的94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数据分组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被纳入对照组,结束精细化管理护理的被纳入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为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BBS评分及BI评分更高、心理状态更低、遵医行为更高,P<0.05。结论 将精细化管理护理应在脑用卒中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消除不良心理,提高遵医行为,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精细化管理护理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视频及影像的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桂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2期0090-0093,共4页
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以帮助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方法 将2022年1月-6月与同年7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接受常规教学与基于短视频及影像的微课联合翻... 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以帮助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方法 将2022年1月-6月与同年7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接受常规教学与基于短视频及影像的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的实习护生依次纳入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评价两组学员理论与临床实践考核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学员相较,研究组学员理论与临床实践考核评分更高(P<0.05),且该组学员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更高(P<0.05),同时其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短视频和影像素材能直观展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操作过程和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于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与影像教学 翻转课堂 康复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式教学方法结合护生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蒋冬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105-0108,共4页
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联合护生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目的为临床脑卒中康复护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方法 把本院所有实习的护士作为总体研究目标,依据实验设计方案开展实验规划,对所有实习护... 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联合护生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目的为临床脑卒中康复护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方法 把本院所有实习的护士作为总体研究目标,依据实验设计方案开展实验规划,对所有实习护士的资料进行筛选,筛选标准为具有同质性资料的实习护士,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共规划筛选出78名实习护士加入到研究实验中来,借助计算机,对78名护士进行随机抽取,平均分成两个实验小组,两个实验小组的护士人数相同,即各个小组护士为人数为39。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讨论实验开展流程得出,对实验小组的实习护士,和对照小组的实习护士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分别为体验式教学方法联合护生参与式健康教育方式和单纯体验式教学方法。实验开展过程中相关辅助实验人员需要严格对实习护士的学习数据进行记录,包括实习护士学习完成之后的考核成绩数据,考核成绩数据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成绩以及操作技能成绩,对两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以及职业素养和健康能力优良率也需要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比较两个小组的考核成绩数据,对考核整体数据进行查看分析,实验小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整体要要更好一些,成绩数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数据差异性在统计学上表示存在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职业素养和健康教育能力的优良率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实习护士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职业素养和健康教育能力的优良率情况,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完成整体教学方式以及考核之后,实验流程结束,结论得出,实验小组各项的考核数据以及其他指标都要优异于对照小组的各项考核数据以及其他指标,以此表明,我式教学方式联合有时候参与式健康教育方式,对实习护士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价值,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护生参与式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