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陆俊秀 杨冰岩 +2 位作者 陈敬国 徐焕丽 陈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14d检测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同时进行颅脑超声显像检查,作超声心动图显像PDA血流速度与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出生后3d、7d、14d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3d、7d、14d血清NSE水平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PDA血流速度大小与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hsPDA早产儿容易发生脑白质损伤,需要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理学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神经元/酶学 白质软化痛 室周围/病理学 脑损伤/病理学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小蓉 谭华 +1 位作者 彭绍忠 李小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血糖、乳酸(LA)等指标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ICH组、ICH后高血糖组,最后一...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血糖、乳酸(LA)等指标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ICH组、ICH后高血糖组,最后一组又分为2g/kg注糖组和4g/kg注糖组。在相应时点监测血糖,各组大鼠于相应时点迅速处死并取脑,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以及乳酸的含量。结果:单纯ICH组术后血糖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高血糖两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单纯ICH组(P<0.05),以高剂量注糖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提示脑出血后可能存在应激性血糖升高,脑出血后高血糖使乳酸蓄积可能加重脑水肿,加重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并发症 高血糖症 脑损伤/病理学 血糖/血液乳酸动物 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NO/ET-1平衡与脑组织氧化损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永奇 张连元 +4 位作者 李宏杰 彭军 董淑云 门秀丽 杨全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 I/R)后脑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探讨NO/ET-1平衡关系的变化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在大鼠L I/R损伤模型上,观察血浆NO,ET-1,MDA,XOD,SOD,LDH,CK及脑组织tNOS,iNOS,cNOS,NO,ET-...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 I/R)后脑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探讨NO/ET-1平衡关系的变化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在大鼠L I/R损伤模型上,观察血浆NO,ET-1,MDA,XOD,SOD,LDH,CK及脑组织tNOS,iNOS,cNOS,NO,ET-1,MDA,XOD,M PO,SOD,W/D的变化。结果:L I/R后血浆LDH,CK,MDA,XOD和脑组织MDA,XOD,M PO,W/D较对照组升高,自由基清除酶SOD活性下降,在再灌注4h脑组织损伤最为严重。再灌后,脑组织tNOS和iNOS活性升高,而cNOS活性降低,血浆及脑组织中NO,ET-1增加,NO/ET-1比值降低,在再灌注4h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大鼠L I/R后脑损伤的发生可能与机体自由基产生增多,清除酶活性下降以及NO/ET-1失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血液 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脑损伤/病理学 一氧化氮/代谢 内皮缩血管肽1/代谢 四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脑损伤后微循环的改变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东周 李和平 +2 位作者 孙红燕 刘献军 王红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兔脑损伤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成年灰色家兔采用自由落体法制成兔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段抽取动物静脉血和枕大池CSF,分析CK-MB的表达情况;而后将动物断头处死,取受伤区域脑组织进... 目的:观察兔脑损伤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成年灰色家兔采用自由落体法制成兔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段抽取动物静脉血和枕大池CSF,分析CK-MB的表达情况;而后将动物断头处死,取受伤区域脑组织进行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切片镜下观察组织的微观改变。结果:伤后6、24、72和168h实验组动物血清及CSF中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动物伤后3、6、24和72h可见损伤区神经细胞水肿明显,微血管密度降低,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168h水肿的神经细胞和微血管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脑损伤后血和CSF中CK-MB的表达上调,其表达和脑损伤相关联,提示CK-MB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调控过程,CK-MB测定可能成为判断病人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血液 肌酸激酶/代谢 同工酶类/代谢 脑损伤/病理学 微循环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AQP4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俊驹 王宇田 +2 位作者 黄垂学 文立 赵建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9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水通道蛋白04(AQP4)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TBI组和假手术(S0)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S0组除不予以撞击外,...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水通道蛋白04(AQP4)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TBI组和假手术(S0)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S0组除不予以撞击外,其余操作与TBI组相同。分时段取脑,观察以下指标:①测创伤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B)外渗量;②透射电镜下观察创伤后BBB和细胞的超微病理改变;③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AQP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④氯化三苯四唑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每张脑片的面积和坏死区面积。【结果]BBB通透性、超微病理变化和坏死区体积百分比在s0组中变化不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增加,其增加有两个高峰,分别在TBI后12h和TBI后3d,以后者更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血管及其周围神经元、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在TBI后3d改变最明显。脑损伤后脑组织坏死区体积百分比增加,最大值也在TBI后3d。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上调,1d达高峰,持续至3d后下降,7d接近S0组水平。【结论】大鼠TBI后BBB通透性的增加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TBI后BBB通透性增加,可能与AQP4表达上调有关,两者的变化影响TBI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病理学 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9实验研究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春华 曲书强 吕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水通道蛋白9(AQ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初步探讨AQP9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HIBD动物模型,实施定量PCR(基因水平)和Wester-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QP9表达的变化和AQP9 mRNA的变化...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水通道蛋白9(AQ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初步探讨AQP9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HIBD动物模型,实施定量PCR(基因水平)和Wester-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QP9表达的变化和AQP9 mRNA的变化。结果 HIBD组AQP9的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加,对照组AQP9表达无明显变化,且AQP9表达在脑缺血2~3 d表达最强。结论 HIBD时,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AQP9表达增强,至72 h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病理学 缺血 缺氧 水肿 水通道蛋白9 大鼠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鼠重度脑创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李玉斌 刘运生 +4 位作者 杨丽敏 冯继 徐立新 罗超 赵贤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脑创伤中的作用。【方法1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创伤组,每组又按处死时间点即伤后4h、1d、3d、5d和7d... 【目的】研究大鼠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脑创伤中的作用。【方法1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创伤组,每组又按处死时间点即伤后4h、1d、3d、5d和7d分为五个亚组,每亚组6只。取伤区脑组织用干湿重法测含水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MMP-9mRNA和电镜检查。【结果】大鼠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和MMP-9mRNA在伤后4h开始升高,1d达高峰,持续至3d,然后下降,7d达最低;除7d外脑组织含水量和MMP-9mRNA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重度脑创伤诱导MMP-9mRNA表达,MMP-9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在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病理学 金属蛋白酶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JNK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志强 王向东 +1 位作者 郭铁柱 任新亮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9-82,8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葛根素治疗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自噬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方法将75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创伤性脑损伤+葛根素治疗组(TBI+Pue组)、创伤性脑损伤+JNK选择性拮抗剂组... 目的初步探讨葛根素治疗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自噬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方法将75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创伤性脑损伤+葛根素治疗组(TBI+Pue组)、创伤性脑损伤+JNK选择性拮抗剂组(TBI+SP组)以及创伤性脑损伤+JNK激动剂+葛根素组(TBI+Pue+An组)。Feeney法构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模型制备后1、3、7d进行脑水含量测定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模型制备后第7天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和Beclin1以及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在大鼠创伤模型制备后各个时间点的脑水含量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TBI+Pne组和TBI+sP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脑水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模型制备后的第3天和第7天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与TBI+Pue组比较,TBI+Pue+An组脑水含量在模型制备后各个时间点均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在模型制备后第3天和第7天均增加(P〈0.05)。与S组比较,在模型制备后第7天TBI组LC3II、Beclinl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TBI+Pue组、TBI+sP组均明显抑制LC3II以及Beclinl的表达(P〈0.05);而与TBI+Pue组比较,TBI+Pue+An组LC3II和Beclinl表达均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TBI组P.JNK1/JNK1明显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TBI+Pue组、TBI+sP组的P-JNK1/JNK1明显减少(P〈0.05);与TBI+Pue组比较,TBI+Pue+An组的P-JNK1/JNK1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自噬发挥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NK通路可能是葛根素调控自噬的分子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药理学 损伤/药物疗法/代谢/病理学 自噬/药物作用 INK丝裂原活 化蛋白激酶类/代谢/药物作用 信号传导/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131例重型颅脑外伤双瞳孔散大病人救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向鹏 丁有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775-775,778,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双瞳孔散大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诊断与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残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重型颅脑外伤双瞳孔散大病人气管插管,颈动脉注射甘露醇,颅骨钻孔减压,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状况。结果治愈好转率为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双瞳孔散大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诊断与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残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重型颅脑外伤双瞳孔散大病人气管插管,颈动脉注射甘露醇,颅骨钻孔减压,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状况。结果治愈好转率为23.7%(31/131)、死亡率64.9%(85/131)。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双瞳孔散大病情极其危险,死亡率高,决定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双侧瞳孔散大的持续时间与外科手术时间窗和减压效果,治疗上应采取综合疗法,注意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及时手术解除脑受压、加强手术前后监护,以期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病理学/治疗 瞳孔散大/病因学/治疗
原文传递
孕酮对大鼠脑挫裂伤后水通道蛋白-4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10
作者 段永红 谌南武 +4 位作者 汪丹 杨咏梅 廖勇仕 梁日初 舒毓高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孕酮减轻创伤性脑水肿的机制。方法建立雄性大鼠额叶脑挫裂伤模型并予孕酮干预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AQP4表达的变化;伊文氏蓝法测定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经孕酮干预治疗,脑组织含水量在各... 目的探讨孕酮减轻创伤性脑水肿的机制。方法建立雄性大鼠额叶脑挫裂伤模型并予孕酮干预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AQP4表达的变化;伊文氏蓝法测定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经孕酮干预治疗,脑组织含水量在各时相点均下降(P〈0.05)。脑挫裂伤后24、72、120h时间段伤灶及其周边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AQP4阳性细胞计数下降(P〈0.05);伤后6h和24hEB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孕酮减轻创伤性脑水肿的作用,可能与它降低外伤后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和减轻伤后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药理学 脑损伤/病理学 水孔蛋白类/生物合成/药物作用 屏障/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Changes of 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jury
11
作者 黄卫东 周道扬 +3 位作者 杨云梅 徐哲荣 沈美亚 苏伟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6年第3期187-189,共3页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PPC) in the sputum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jury without primary pulmonary injury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Methods...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PPC) in the sputum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jury without primary pulmonary injury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Methods: DPPC levels in sputum of 35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jury but without pulmonary injury were detect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t the beginning of ventilation and 16-20 days, 21-40 days, and 41-60 days after ventil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DPPC levels between 16-20 days after ventilation (3.36±0.49)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ventilation (3.37 ± 0.58 ) (P〉0.05). The mean levels of DPP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21-40 days (2.87 mg/ml ±0.26 mg/ml, P〈0.05) and 41-60 days (1.93 mg/ml ±0.21 mg/ml, P〈0.01 ) after ventil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ventilation. At the same period, the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and the mean pressure of airwa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 static compliance and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25 patients who received ventilation for more than 20 days, 8 (32%) had slightly-decreased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compared with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ventilation. Conclusion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decrease the DPPC levels, decrease the lung compliance and increase the airway pressure, even impair the oxygen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jury. Abnormal DPPC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lung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iration artificial Brain injuries 1 2-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ntilator-associatedlung inju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