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帕金森病的运动防治:作用与机制
1
作者 雷森林 谌晓安 +1 位作者 陈平 王兆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54-5468,共15页
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 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金森病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帕金森病病理状态下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及机制,梳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下不同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的改善效果,并阐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防治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旨在为运动防治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帕金森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异常凋亡,神经炎症反应,突触可塑性,运动”等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s disease,BDNF,Neuroprotection,neuroinflammation,synaptic plasticity”等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寻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所有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共获得核心相关文献98篇。结果与结论:①在帕金森病理背景下,运动可通过促进肌因子鸢尾素大量分泌,并降低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紊乱特异性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②有氧运动,尤其是特殊有氧运动(动物:旋转杆步行/人类:北欧健走)以及多模式运动可显著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还介导身心运动(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有效调节。③运动诱导的高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神经生长因子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下调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并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加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以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并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抑制α-突触核蛋白在丝氨酸129位点的磷酸化修饰,以防止神经异常凋亡;诱导突触效能的长时程增强发生,促进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及突触素大量表达以改善突触可塑性,发挥神经保护作。④鉴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进程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帕金森病疾病“运动+药物”精准医疗的发展。但由于目前研究采用的运动处方较为单一,且研究焦点主要围绕运动症状而缺乏对非运动症状的考察,因此亟待学者采用更加统一和系统的运动处方,围绕非有氧运动类型对同一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长期纵向跟踪研究,以此完善帕金森病运动防治领域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帕金森病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保护 神经炎症 多巴胺 Α-突触核蛋白 突触可塑 神经元凋亡 非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思航 杜智庆 +1 位作者 杨民 朱劲松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导致的严重甚至于永久性的残疾对社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体内最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系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多种脑和神经...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导致的严重甚至于永久性的残疾对社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体内最丰富的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系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多种脑和神经相关疾病密切相关,故而成为许多神经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对BDNF在SC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梳理与总结,以期为后续基础科学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伴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胱抑素C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3
作者 刘瑾玉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对伴心力衰竭(HF)糖尿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T2DM)伴HF患者并采用随机数...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对伴心力衰竭(HF)糖尿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T2DM)伴HF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心肌重塑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Cys 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治疗T2DM伴HF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BDNF、Cys C指标水平,缓解心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力衰竭 达格列净 神经营养因子 血清胱抑素C 心肌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高静(综述) 房凯丽 张晓梅(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5期709-712,共4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到目前为止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的由围生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病变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IE常导致患儿神经感觉障碍、认知缺陷甚至永久性脑瘫,但若早期得到有效救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到目前为止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的由围生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病变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IE常导致患儿神经感觉障碍、认知缺陷甚至永久性脑瘫,但若早期得到有效救治,治愈率可达60%以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营养神经的蛋白质,具有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的能力,可作为评估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对HIE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HIE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该文对BDNF的生物学特性、在新生儿HIE中的表达特点、判断新生儿HIE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作用,以及对新生儿HIE的治疗进行综述,阐明了BDNF对新生儿HI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通过外源性补充BDNF或者与干细胞联合治疗HIE目前仍处于动物研究阶段,需要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新生儿缺氧缺血 生物标志物 新生儿 神经系统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丙二醛、内皮素-1、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5
作者 宋花花 朱荣华 施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43例、中度组50例和重度组39例。比较各组血清BDNF、MDA、ET-1、HSP-70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各组认知功能。分析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BDNF、MDA、ET-1、HSP-70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MoCA评分和MMSE评分将OSAHS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OSAH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重度组血清BDNF水平以及MMSE评分、MoCA评分低于轻度组、中度组,血清MDA、ET-1、HSP-70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低学历占比、疾病程度为重度占比、体质量指数以及血清MDA、ET-1、HSP-70水平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血清MDA、ET-1、HSP-70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P<0.05)。低学历、高BMI以及高MDA、ET-1、HSP-70水平和低BDNF水平为OSAH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MDA、ET-1、HSP-70水平升高,血清BDNF水平降低。血清MDA、ET-1、HSP-70、BDNF水平与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丙二醛 内皮素-1 热休克蛋白-70 认知功能障碍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精神分裂症与合并糖尿病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孟杰 倪海清 +3 位作者 陈大春 张卫国 郑兰兰 苏红玉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合并糖尿病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共病组)40例、单纯精神分裂症(...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合并糖尿病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共病组)40例、单纯精神分裂症(精分组)143例、精神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21例和周边社区精神正常且非糖尿病人群(正常组)2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BDNF水平,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4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其BDNF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611例研究对象中男385例、女226例,平均年龄(53.8±9.8)岁。4组BDNF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糖尿病组(7.74±3.03)ng/ml、精分组(9.99±2.14)ng/ml、共病组(10.04±1.83)ng/ml和正常组(11.71±2.37)ng/ml;与正常组相比,共病组、精分组和糖尿病组的BDNF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RBANS总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精分组(72.12±16.15)分、共病组(73.80±14.48)分、糖尿病组(75.81±14.15)分和正常组(80.93±14.34)分;与正常组相比,共病组、精分组和糖尿病组的RBANS总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精分组中BDNF水平与RBANS总分(r=0.243,P <0.05)、即刻记忆(r=0.299,P <0.05)、注意(r=0.185,P <0.05)呈正相关,糖尿病组中BDNF水平与注意(r=0.135,P <0.05)、延时记忆(r=0.212,P <0.05)呈正相关,正常组BDNF水平与言语功能呈负相关(r=-0.142,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BDNF水平较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BDNF水平较糖尿病患者偏高,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患者的BDNF水平与部分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巍 杨净松 +2 位作者 彭闰梅 袁欣 王罡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Nestin染色鉴定NSCs;BDNF修饰NSCs,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表达。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Nestin染色鉴定NSCs;BDNF修饰NSCs,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表达。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卒中组(MCAO组)、卒中大鼠给予NSCs组(NSCs组),卒中大鼠给予BDNF-NSCs组(BDNF-NSCs组),每组10只。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损伤;TTC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人磷酸化磷脂肌醇3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培养的NSCs中巢蛋白和溴脱氧尿苷均呈阳性表达,提示所提取的NSCs为神经干细胞且具有增殖能力。和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BDNF组BDN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和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和MCAO组相比,NSCs组和BDNF-NSC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高梗死面积明显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BDNF-NSC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NSCs组,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SCs组(P<0.05)。结论BDNF修饰NSCs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的认知功能,其可能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 卒中 认知功能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表达加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机制
8
作者 罗伟 缪雪梅 +3 位作者 刘涛 熊熠宇 戴茹萍 李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5-1884,共10页
目的:目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RI)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一直是脏器保护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高血糖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神经损伤,是围术期常见的问题,但是对SCIRI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本... 目的:目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RI)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一直是脏器保护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高血糖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神经损伤,是围术期常见的问题,但是对SCIRI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在高血糖诱导SCIRI模型小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Vehicle)组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DM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饮用10%糖水构建DM模型小鼠,Vehicle组腹腔注射等体积50 mmol/L柠檬酸钠溶液(pH值为4.5);将小鼠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判定为DM模型构建成功。Vehicle组和DM组均通过夹闭降主动脉进行SCIRI造模,假手术(Sham)组只暴露降主动脉,不进行阻断。采用Basso小鼠运动功能评分量表(Basso Mouse Scale,BMS)及其子量表(sub-BMS)评估各组模型小鼠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旷场实验评估模型小鼠自主活动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神经核抗原(neuronal nuclearprotein,NeuN)和proBDNF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观察proBDNF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proBDNF antibody,McAb-proB)干预对DM模型小鼠SCIRI的影响,随机将DM模型小鼠进行分组,其中DM+SCIRI+McAb-proB组SCIRI造模前30 min经腹腔注射proBDNF单克隆抗体100μg,DM+SCIRI+Vehicle组经腹腔注射等量同类型免疫球蛋白G抗体;采用BMS和sub-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检测脊髓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Vehicle+SCIRI组比较,DM+SCIRI组BMS、sub-BMS评分以及脊髓NeuN表达降低,运动总距离减少,运动速度降低,proBDNF表达水平以及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与DM+SCIRI+Vehicle组比较,DM+SCIRI+McAb-proB组BMS、sub-BMS评分升高,脊髓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高血糖通过上调proBDNF表达加剧SCIRI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延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拮抗proBDNF表达能改善DM模型小鼠SCIRI造模后的神经损伤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神经炎症 高血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递送血管活性肠肽对弱视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谢娟 罗月含 +3 位作者 魏凌君 陶杰 王英 邹云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51-58,共8页
目的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弱视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2只。采用前爪触地实验测定大鼠视敏度,图形... 目的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弱视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周龄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2只。采用前爪触地实验测定大鼠视敏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测定客观视觉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BDNF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VIP在视皮层中的表达水平和GFAP表达部位,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皮层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视敏度和客观视觉功能均提高(P<0.05),BDNF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GFAP阳性细胞在正常组与弱视组中主要表达在视皮层Ⅰ层和Ⅵ层,且弱视组大鼠视皮层GFAP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视皮层VIP和GFAP的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VIP对弱视大鼠有治疗作用,可能与活化视皮层星形胶质细胞释放BDNF有关。这为弱视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形觉剥夺 血管活肠肽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10
作者 王伟 黄永 +3 位作者 方增焜 覃国庆 李红波 蔡爱群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141-2145,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亚甲蓝(MB)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为实验对象,MCAO术后立即腹腔注射亚甲蓝(10 mg/kg),运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神经... 目的研究亚甲蓝(MB)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为实验对象,MCAO术后立即腹腔注射亚甲蓝(10 mg/kg),运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神经损伤程度,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能力,尼氏染色观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k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给予亚甲蓝的大鼠mNSS评分显著降低[24 h:(4.63±0.74)分;72 h:(3.5±1.07)分],认知能力显著提升[水迷宫潜伏期(14.58±2.90)s,穿越平台次数(7.25±1.67)次],梗死体积显著减少[(30.54±5.11)mm^(3)],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减轻,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下降[(6.12±2.03)个],BDNF/TrkB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BDNF:0.53±0.01;TrkB:0.65±0.08)。结论亚甲蓝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可能系通过BDNF/TrkB通路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再灌注损伤 认知能力 神经营养因子/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孤独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纽 熊信 +3 位作者 薛亚奇 王世娇 朱岩 甄志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1,共8页
综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运动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海马认知功能中的潜在作用。从BDNF的生物功能和参与SIRT1-PGC1a/FNDC5/Src/PLC-γ1、Ras/MAPK、PI3K/Akt信... 综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运动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海马认知功能中的潜在作用。从BDNF的生物功能和参与SIRT1-PGC1a/FNDC5/Src/PLC-γ1、Ras/MAPK、PI3K/Akt信号通路,AS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改变以及BDNF在ASD不同病理下的表达调控等方面阐述其在促进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最终改善海马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BDNF在运动改善ASD海马认知功能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调控作用,为理解运动通过诱导BDNF表达,改善ASD海马认知功能间复杂的因果关系提供新的视角。最后展望以BDNF为靶点为孤独症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标志物和药物开发提供广阔前景,为运动改善ASD的临床治疗和运动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神经营养因子 孤独症谱系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Val66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肺宣肺降浊方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改善血管痴呆记忆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炜 匡龙娇 +6 位作者 胡跃强 吴林 朱健敏 袁炳茂 洪煌钟 朱小敏 蒋凌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7-1742,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及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改善血管痴呆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肺宣肺降浊方低剂量组,益肺宣肺降浊方中剂量组,益肺宣肺降浊方高剂量组,石杉碱甲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及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改善血管痴呆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肺宣肺降浊方低剂量组,益肺宣肺降浊方中剂量组,益肺宣肺降浊方高剂量组,石杉碱甲组,每组15只。其中除假手术组外均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益肺宣肺降浊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5、2.5、5 g/kg的益肺宣肺降浊方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石杉碱甲组给予3 mg/kg的石杉碱甲灌胃。各组每日灌胃1次,持续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动物神经行为学;Morris水迷宫结束后,获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行为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益肺宣肺降浊方组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减少(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TUNEL结果表明益肺宣肺降浊方可有效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益肺宣肺降浊方显著上调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的表达(P<0.05)。结论:益肺宣肺降浊方可改善血管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神经元凋亡和上调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肺宣肺降浊方 血管痴呆 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神经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牦牛与黄牛端脑不同区域的表达与分布
13
作者 郑丽平 刘霞 +2 位作者 杜晓华 吴亚娟 刘珊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牦牛与平原黄牛端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分布,探讨BDNF功能发挥与高原低氧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牦牛和黄牛各5只,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BDNF在牦牛和黄牛端脑的额叶... 目的探讨高原牦牛与平原黄牛端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分布,探讨BDNF功能发挥与高原低氧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牦牛和黄牛各5只,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BDNF在牦牛和黄牛端脑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大脑白质以及海马中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在牦牛与黄牛端脑中,BDNF mRNA均在颞叶皮质中的表达量最高,海马次之,其后依序为顶叶皮质,枕叶皮质和额叶皮质,在大脑白质中的表达量最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DNF蛋白在牦牛颞叶皮质中含量最高,海马次之,其他组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顶叶皮质、额叶皮质、大脑白质,枕叶皮质中含量最低。BDNF蛋白在黄牛端脑颞叶皮质中含量最高,海马次之,其余组织含量由高及低依次为顶叶皮质、枕叶皮质、额叶皮质,大脑白质中蛋白含量最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BDNF蛋白在牦牛和黄牛端脑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基本相似,主要分布在额叶皮质、颞叶皮质、顶叶皮质、枕叶皮质的颗粒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大脑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在端脑皮质区的马丁诺提细胞和海马的分子细胞层中有少量分布。结论BDNF mRNA和蛋白在牦牛和黄牛端脑不同区域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推测与端脑不同分区的特定功能密切相关。牦牛端脑中的表达水平除枕叶皮质外,均高于黄牛,推测与其生存的高原低氧环境有关,BDNF在动物机体适应低氧环境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增强低氧耐受性和保护机体内环境稳态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牦牛 黄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孙佳星 李世杰 +2 位作者 罗小婉 孙广范 关燕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3-206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评估BDNF作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标志物的适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输卵管性不孕就诊的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评估BDNF作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标志物的适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输卵管性不孕就诊的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11例与对照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48例。术前收集所有患者的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BDNF及CA125水平。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BDNF及CA125水平;比较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对照组血清BDNF及CA125水平,分析BDNF对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BDNF及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BDNF及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125水平比较,BDNF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AUC),BDNF作为诊断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2%、62.2%;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BDNF及CA125水平高于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BDNF水平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血清BDNF升高,可作为预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神经营养因子 临床分期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视神经损伤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赵翠党 赵红雷 +1 位作者 史炯 赵广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视神经损伤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8只为正常照组,其余32只采用动脉夹夹持法损...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视神经损伤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8只为正常照组,其余32只采用动脉夹夹持法损伤视神经建立视神经损伤模型并分组,即模型组(视神经损伤大鼠),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依托咪酯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2、4、6 mg/kg。分析比较干预后各组大鼠眼压变化。并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CGs)存活数目及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3、BDNF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依托咪酯各组眼压高于正常组,依托咪酯各组末次给药后眼压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水肿增厚,以神经纤维层最为明显,且有空泡,RGC细胞肿胀,内、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依托咪酯各组视网膜病理损伤均有改善,高剂量组好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好于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CGs存活数目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托咪酯各组RCGs存活数目增多(P<0.05)。依托咪酯高剂量组RCGs存活数目、相对存活率高于中、低剂量组(均P<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Caspase-3低于模型组,依托咪酯各组视网膜组织中BDNF升高,Caspase-3下降,均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Caspase-3蛋白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表达升高,BDNF蛋白表达降低,依托咪酯干预能够促进视网膜RGCs存活,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5在女性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娄艳茹 刘晨虹 +1 位作者 严杰 杨蕊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40-545,共6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5(NT-5)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是一类由神经支配的靶组织分泌的分泌型多肽,两者通过作用于相同的受体发挥作用。BDNF和NT-5在卵巢表达广泛,发挥着促进卵泡组装和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排卵、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5(NT-5)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是一类由神经支配的靶组织分泌的分泌型多肽,两者通过作用于相同的受体发挥作用。BDNF和NT-5在卵巢表达广泛,发挥着促进卵泡组装和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排卵、调节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类固醇激素分泌等多种生理作用。不孕症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生育障碍状态,不孕症患者卵巢局部的BDNF和NT-5存在异常分泌情况。因此,了解BDNF和NT-5在女性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进展,可能为不孕症治疗提供新方向,为辅助生殖结局的预测提供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5 酪氨酸激酶受体B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1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
17
作者 赵晶 钱进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 目的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1和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BDNF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IL-11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ROC曲线。结果脑梗死组高血压比率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亚组的年龄、糖尿病比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10.123,P<0.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7.438,P<0.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表达与NIHSS评分(r=-0.603,P<0.001)及脑梗死体积(r=-0.681,P<0.001)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L-11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814,P=0.009),脑梗死体积(OR=2.262,P<0.001)和NIHSS评分(OR=2.107,P=0.006)为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当IL-11应用于脑梗死的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性为91.18%,特异性为72.42%,截断值为378.47;当IL-11应用于脑梗死预后预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性为67.09%,特异性为87.93%,截断值为310.94。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清BDNF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0.711、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水平显著降低,且预后不良患者的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同时,IL-11水平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可能可以用于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IL-11 诊断 预后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
18
作者 王庚鉴 王东岩 +3 位作者 董旭 王若愚 廖智超 谭信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发作后的抑郁状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主要通过他的高亲和受体络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低亲和力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介导的通路在其病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BDNF和PSD密切相关...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发作后的抑郁状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主要通过他的高亲和受体络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低亲和力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介导的通路在其病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BDNF和PSD密切相关,低水平BDNF可能增强患者PSD易感性。应激、DNA甲基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神经炎症等因素都可以降低BDNF水平。在针刺治疗PSD中,BDNF主要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神经保护作用通过以下3条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实现:Nrf2/ARE通路、PI3K/Akt通路和CREB/BDNF/TrkB通路。神经营养作用主要通过以下4条通路实现:BDNF/TrkB/CREB通路、PI3K/Akt/mTORC1通路、MAPK/NF-κB通路和tPA/BDNF通路。本研究拟对针刺通过激活BDNF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神经营养因子 针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干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董娉 吕世盟 +2 位作者 毕德众 高明周 马月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5-1509,共5页
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对近年来针刺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来干预抑郁的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针刺主要通过调节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tPA)/BDNF信号通路,调控突触可塑性、... 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对近年来针刺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来干预抑郁的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针刺主要通过调节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tPA)/BDNF信号通路,调控突触可塑性、BDNF表观遗传等发挥抗抑郁作用。但当前大部分研究缺乏对BDNF通路进行反向验证,并且对通路或作用机制的研究仅限于经典的上下游靶点,同时局部的穴位与BDNF通路和疾病靶器官之间的特异性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刺 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组织纤溶酶激活因子 突触可塑 表观遗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中医治疗机制
20
作者 田梦萱 宁博 +4 位作者 赵明君 王松 范新发 谭绍坤 宋红莉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533-1537,共5页
冠心病(CHD)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攀升,焦虑抑郁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危险因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被认为是介导CHD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的病理机制,其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介导相关信号通路干预本病。CHD合并焦虑... 冠心病(CHD)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攀升,焦虑抑郁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危险因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被认为是介导CHD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的病理机制,其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介导相关信号通路干预本病。CHD合并焦虑抑郁属中医学“胸痹心痛”“郁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具备一定疗效。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传统治法等均能调节BDNF水平,发挥改善CH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绞痛、焦虑抑郁等。本研究着重阐明BDNF在CHD合并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的调控作用,旨在为CHD合并焦虑抑郁的新药研发提供新靶点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 神经营养因子 中医药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