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DWI脑皮质“花边征”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迎秋 张津 +1 位作者 葛世豪 陈俊敏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为脑皮质“花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脑皮质“花边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主因双手不自主抓物伴行走不稳10 d,加重2 ... 目的探讨核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为脑皮质“花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脑皮质“花边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主因双手不自主抓物伴行走不稳10 d,加重2 d入院,颅脑影像学检查示脑皮质“花边征”:大脑皮质在T1加权像、核磁扩散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上呈沿脑沟回走行的高信号,以核磁扩散加权成像序列信号增高最为明显,反映了病变大脑皮质的细胞毒性水肿。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加重,约半年后去世。结论脑皮质“花边征”是脑皮质层状坏死典型影像学改变,见于血管性,感染性,代谢性,中毒性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深入了解脑皮质“花边征”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有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 花边征 脑皮质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氢化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李颖虹 左月 +2 位作者 杨坤丽 任衍开 李东亮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04-910,共7页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H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aHS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每组2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H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aHS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每组2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在脑缺血后腹腔给予NaHS 50μmol·kg^(-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在脑缺血后腹腔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和NaHS组只分离出血管不插线栓,NaHS组大鼠分离出血管后腹腔给予NaHS 50μmol·kg^(-1),假手术组大鼠分离出血管后腹腔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估4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观察4组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4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和NaHS组大鼠脑组织呈均匀橘红色,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和纹状体有苍白的梗死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IL-1β和IL-18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组和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均呈正常形态;与假手术组和NaHS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突起明显减少,小胶质细胞胞体亮度明显增强,细胞呈团块状,失去正常形态,处于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占比较多;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突起增多,处于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占比较少,形态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总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总数显著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NaHS可抑制NLRP3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促炎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并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氢化钠 缺血再灌注 小胶质细胞活化 脑皮质损伤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异常研究
3
作者 乔超 刘衍希 +2 位作者 阎文静 刘学军 王海萍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大脑皮质厚度改变区域,为VM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M患者27例(设为VM组),同期招募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大脑皮质厚度改变区域,为VM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M患者27例(设为VM组),同期招募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脑磁共振(MR)扫描,采用基于表面形态学分析(SBM)方法分析并比较两组受试者MR图像中大脑皮质厚度;对VM组患者皮质厚度异常脑区与其病程、头痛发作频率、头晕发作频率、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等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M组患者左侧顶下小叶皮质厚度明显下降(P_(vertex)<0.01,P_(cluster)<0.05),但左侧顶下小叶皮质厚度与VM病程、头痛发作频率、头晕发作频率、头痛VAS分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异常区域位于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下小叶可能参与了VM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前庭疾病 脑皮质厚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皮质结构和脑血流量改变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樊世贤 刘永义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以持续的抑郁情绪或快感丧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严重精神障碍,常伴有其他认知行为改变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会显著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在临床工作中,对MDD的诊断缺乏客观指标。随着脑影像学技术的成熟和覆盖,众多研... 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以持续的抑郁情绪或快感丧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严重精神障碍,常伴有其他认知行为改变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会显著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在临床工作中,对MDD的诊断缺乏客观指标。随着脑影像学技术的成熟和覆盖,众多研究发现MDD患者较健康人群而言,涉及多个脑区皮质结构和脑血流量的异常,但尚未明确特异性的脑影像学指标,且其发生机制仍需探讨。因此,本文梳理了近些年来关于MDD患者脑皮质结构及脑血流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探究MDD的生物学标记证据,为将来的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脑皮质结构 血流量 灰质体积 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侵犯室管膜下区及脑皮质对患者复发模式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闫昊 陈洁 +2 位作者 陈子钦 刘正阳 章龙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07-513,共7页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部位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GB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等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纳入94例...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部位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GB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等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与GBM未累及室管膜下区(SVZ-)或脑皮质(CTX-)相比,肿瘤累及室管膜下区(SVZ+)或脑皮质(CTX+)显著降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P均<0.01);与手术全切或辅助化疗≥6周期相比,手术部分切除或辅助化疗<6周期患者的PFS及OS也显著降低(P均<0.01);与肿瘤直径<5 cm、单病灶复发或局部复发相比,肿瘤直径≥5 cm、多病灶复发或远处复发患者的OS显著降低(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VZ+、CTX+、手术部分切除及辅助化疗<6周期是影响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BM累及室管膜下区或脑皮质的患者更易出现早期复发,且预后更差。原发肿瘤灶大小、手术切除程度、辅助化疗周期以及肿瘤复发模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下区 影像分型 脑皮质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例脑皮质发育畸形患儿颅脑3.0T MRI的图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云云 杨素君 +2 位作者 王巍巍 丁芳芳 王华锋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73-77,共5页
目的总结脑皮质发育畸形患儿的颅脑3.0T MRI图像特征。方法对55例脑皮质发育畸形患儿的3.0T MRI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脑皮质发育畸形的患儿中,半侧巨脑畸形2例,3.0T MRI图像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全部或部分体积增大及皮质发育不良;... 目的总结脑皮质发育畸形患儿的颅脑3.0T MRI图像特征。方法对55例脑皮质发育畸形患儿的3.0T MRI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脑皮质发育畸形的患儿中,半侧巨脑畸形2例,3.0T MRI图像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全部或部分体积增大及皮质发育不良;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2例,表现为局限性皮层增厚、皮层及皮层下白质信号异常、灰白质分界模糊、Transmantle征和脑沟不规则;结节硬化性皮层错构瘤8例,表现为皮质结节T1WI序列低信号、T2WI序列高信号;无脑回-巨脑回畸形6例,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增宽平坦、皮质增厚和白质减少,无脑回畸形表现为脑表面光滑、脑沟脑回消失、皮质增厚和白质减少;灰质异位9例,表现为室管膜下、皮层下结节状病灶,其信号与正常灰质相同;多小脑回畸形12例,表现为脑回增多细小、皮质增厚及皮质表面不规则;脑裂畸形6例,表现为大脑半球的异常裂隙从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延伸到皮层表面的软脑膜,裂隙内衬异位灰质。结论脑皮质发育畸形患儿的3.0T MRI图像表现多样,不同类型的影像表现差异较大。颅脑3.0T MRI能清晰显示脑皮质发育畸形的图像特征,有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 脑皮质发育畸形 儿童皮质发育畸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缺氧对子代大鼠脑皮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美美 黄子扬 +1 位作者 王凌星 王振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脑皮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AT1R、AT2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雌鼠妊娠期缺氧模型。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子代大鼠大脑皮质ACE mRNA表达以及AT1R、AT2R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妊娠期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脑皮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AT1R、AT2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雌鼠妊娠期缺氧模型。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子代大鼠大脑皮质ACE mRNA表达以及AT1R、AT2R蛋白表达。结果缺氧组子代大鼠大脑皮质ACE mRNA表达比对照组增强(P<0.05),AT1R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减少(P<0.05),而AT2R蛋白表达却增多(P<0.05),以上改变随年龄增长仍持续性存在。结论妊娠期缺氧可增强子代大鼠成年后大脑皮质ACE及AT2R表达并抑制AT1R表达,这可能与妊娠期缺氧引起子代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变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缺氧 脑皮质 脑皮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提取成分对大鼠脑皮质NMDA、M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匡忠生 江湧 +2 位作者 李志强 王淑英 谢宇晖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观察石菖蒲水提取成分对大鼠脑皮质NMDA、M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的影响。方法提取脑皮质受体后,加入相应的石菖蒲提取成分,运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NMDA、M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的的结合。结果石菖蒲挥发油、去油水煎液、β-细辛醚均能拮... 目的观察石菖蒲水提取成分对大鼠脑皮质NMDA、M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的影响。方法提取脑皮质受体后,加入相应的石菖蒲提取成分,运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NMDA、M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的的结合。结果石菖蒲挥发油、去油水煎液、β-细辛醚均能拮抗NMDA受体与3H-MK 801的结合,但对M受体与3H-QNB的结合无影响。结论石菖蒲水提成分能拮抗大鼠脑皮质NMDA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该作用可能是其醒脑开窍、治疗脑损伤的重要药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脑皮质 NMDA受体 M受体 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Ca^(2+)超载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蔡卫斌 杨中汉 +4 位作者 李朝阳 宋志宏 周世豪 骆晓枫 高国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2-656,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培养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并探讨这种作用与神经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方法原代培养胎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用噻唑兰(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细胞凋亡采用形态学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培养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并探讨这种作用与神经细胞内游离Ca2 + 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方法原代培养胎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用噻唑兰(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细胞凋亡采用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Hoechst332. 5 8核染色方法进行分析;用Fura - 2 /AM荧光指示剂法测定细胞内Ca2 + 浓度。结果:谷氨酸(0 .8mmol/L)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胞内Ca2 + 超载,银杏内酯B(10 - 2 5 0 μmol/L)能减轻谷氨酸所致的细胞损伤,表现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细胞形态的恢复和DNA断裂减少。结论:银杏内酯B可拮抗谷氨酸所致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这可能与其能竞争PAF受体并降低神经细胞内[Ca2 + ]从而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谷氨酸 脑皮质 神经元凋亡 CA^2+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鼠脑皮质、海马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蒋犁 汤云珍 +2 位作者 丁艳洁 黄晓明 陈平圣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2,F003,共3页
目的 证实和比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发病过程中皮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现象和差异。方法 通过HIE动物模型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电镜对皮质、海马细胞凋亡出现时间和强度进行了对应比较。结果 电镜下显示核膜皱... 目的 证实和比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发病过程中皮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现象和差异。方法 通过HIE动物模型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电镜对皮质、海马细胞凋亡出现时间和强度进行了对应比较。结果 电镜下显示核膜皱缩、染色质边集 ;原位末端标记显现阳性着色细胞。经计量分析发现皮质和海马出现凋亡高峰时间不一致 ,皮质 18h点、海马 40h点凋亡最明显。结论 证实了HIE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存在 ;皮质、海马对缺氧缺血的反应有时间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 脑皮质 海马 细胞凋亡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急性脑创伤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穆士卿 肖安平 +3 位作者 李拴德 汪海波 李凯 吴云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 (r CBFV)变化的影响 ,为黄芪在脑创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动物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 ;采用改进的 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 ,正常对照... 目的 :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 (r CBFV)变化的影响 ,为黄芪在脑创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动物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 ;采用改进的 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 ,正常对照组 5只动物 ,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各 35只 ,均分为创伤后 1、3、6、8、12、2 4和4 8h等 7个时间点 ,测定创伤脑组织 r CBFV。结果 :急性脑创伤早期 ,r CBFV即呈下降趋势 ,其中伤后 1h时r CBFV有所下降 ,伤后 2 4 h时 r CBFV下降至最低点 ,伤后 4 8h血流速度开始回升。黄芪组各时间点 r CBFV下降幅度明显减少 ,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黄芪具有明显增加 r CBFV的作用 ,其机制与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急性创伤 脑皮质 血流速度 神经保护 微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质层状坏死的MR诊断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晓夫 高颖 +2 位作者 赵明 张铁成 付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我院神经内科及儿内科确诊为脑皮质层状坏死患者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在发病后MRI均有异常表现,病灶区呈... 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我院神经内科及儿内科确诊为脑皮质层状坏死患者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在发病后MRI均有异常表现,病灶区呈层状短T1、长T2改变(13/13),其中6例(6/13)呈短T1、长T2改变出现在病灶侧皮质表面或沿脑回走行;3例(3/13)同时出现在病灶侧皮质表面或沿脑回走行、病灶侧基底节区和皮质下;2例(2/13)仅出现在病灶侧基底节区和皮质下;2例(2/13)呈斑点状出现在病变区内。FLAIR像上均呈高信号(13/13),即使T1WI高信号消失后,FLAIR高信号仍可持续1年左右(2/13)。DWI像上有9例(9/13)表现为弥散受限,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较T1WI高信号显示病变范围更广有3例(3/13)。GD-DTPA早期即可明显强化,多呈线样、脑回样强化。结论:引起脑皮质层状坏死的病因较多,影像学上有特征性改变,T1WI脑回样高信号和长时间FLAIR高信号是其特异征象,结合临床病史,不难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神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海水淹溺大鼠额叶脑皮质与血浆神经肽Y及降压素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忠华 钟广文 +5 位作者 袁晓璐 辛苏宁 范静 崔荣太 贾钢锐 田吉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温海水淹溺过程中大鼠额叶皮质脑组织与血浆神经肽 Y (NPY)和降压素 (NT)以及NPY与 NT比值 (NPY/NT)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不同组的大鼠分别置于 19℃~ 2 1℃海水中自由游动。取30℃、2 5℃及 2 2℃组 (溺死组 )大鼠左心室... 目的 :观察低温海水淹溺过程中大鼠额叶皮质脑组织与血浆神经肽 Y (NPY)和降压素 (NT)以及NPY与 NT比值 (NPY/NT)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不同组的大鼠分别置于 19℃~ 2 1℃海水中自由游动。取30℃、2 5℃及 2 2℃组 (溺死组 )大鼠左心室血 1m l检测血气 (2 2℃组例外 ) ,2 ml用于检测 NPY及 NT放射免疫指标 ;最后取大鼠额叶皮质脑组织进行 NPY及 NT放射免疫指标检测。结果 :随着大鼠体温降低 ,脑组织NPY于 30℃组升达 (118.36± 14 .2 1) ng/L(P<0 .0 1) ,NT于 2 5℃组升达 (2 15 .77± 31.5 4 ) ng/L (P<0 .0 1) ,NPY/NT于 2 5℃组降至 0 .4 5± 0 .14 (P <0 .0 5 ) ;血浆 NPY及 NPY/NT逐步下降 ,2 2℃组分别达(2 93.6 7± 72 .84 ) ng/L (P <0 .0 1)及 2 .39± 0 .82 (P<0 .0 1) ,血浆 NT逐步升高 ,2 2℃组升高达 (132 .96±32 .5 9) ng/L (P<0 .0 1)。结论 :海水淹溺过程中的低体温、酸中毒和窒息是导致 NPY和 NT变化的重要原因 ;NPY和 NT失衡可能引起大脑皮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海水 淹溺 大鼠 额叶脑皮质 血浆 神经肽Y 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大鼠脑皮质血管新生和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梅爱农 王珏 +2 位作者 湛彦强 张苏明 姜亚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脑梗死皮层血管新生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M C A o大鼠分成通心络干预组与对照组,于梗死后第4天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皮质V E G F、V III因子及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W 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V ...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脑梗死皮层血管新生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M C A o大鼠分成通心络干预组与对照组,于梗死后第4天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皮质V E G F、V III因子及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W 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V E G F、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TU N E L法检测梗死皮层神经元凋亡。结果:通心络干预组缺血皮质血管密度和V E G F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为高(P均<0.01)。W estern blot显示脑缺血皮层同侧V E G F121、V E G F165有明显表达,而缺血对侧表达很少;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组缺血侧V E G F121、V E G F165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caspase-3免疫组化显示通心络组缺血侧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为低;两组大鼠缺血侧与对侧皮层W estern blot均可显示出pre-caspase-3和活化的caspase-3两条带,以活化的caspase-3分析,对照组缺血侧caspase-3含量明显增高,而通心络组caspase-3含量明显降低,与对侧等其他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TU N E L进一步显示通心络组缺血侧皮质细胞凋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通过增加V E G F表达而诱导脑梗死大鼠皮层血管增生,同时阻滞caspase-3活化而减轻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缺血 通心络胶囊 血管新生 细胞凋亡 神经元凋亡 caspase-3表达 梗死 脑皮质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胚鼠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周晖 毛萌 +2 位作者 刘卫平 李胜富 王华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 观察胚鼠皮质神经元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其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该过程中酪氨酸激酶 B信使核糖核酸 (Trk B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缺氧时点实验组 (加... 目的 观察胚鼠皮质神经元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其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该过程中酪氨酸激酶 B信使核糖核酸 (Trk B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缺氧时点实验组 (加入 BDNF)与对照组 (不加入 BDNF)的细胞活性差别 ;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BDNF受体 Trk Bm 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BDNF对缺氧神经元有确切保护作用 ,加入 BDNF可引起Trk Bm RNA表达的上调。结论  BDNF可减轻神经元所遭受的缺氧损害 ,而 Trk Bm RNA表达上调可能是 BDNF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神经元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B信使核糖核酸 缺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质层状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迎迎 丁长青 +4 位作者 罗慧 代兰兰 王文生 丁爱兰 王雪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目的:分析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CT及MRI随访诊断的77例CL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病因及影像表现特点。77例CLN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4~88岁... 目的:分析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CT及MRI随访诊断的77例CL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病因及影像表现特点。77例CLN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4~88岁(平均66.53±3.1岁)。本组均行MRI检查,71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有3次以上影像学检查资料(平均3.8次),随访复查时间20 d^18 m(平均2.3月)。结果:77例中脑梗死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9例,自发性脑出血5例,脑肿瘤术后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77例中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者3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74例。单个脑叶受累28例,两个脑叶受累35例,多个脑叶受累14例。影像学随访可见病灶侧皮层弥漫性或局灶性萎缩,皮质表面线状或沿脑回走行的CT平扫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部分病灶可深达基底节区或海马区。结论:CLN病因复杂多样,影像学随访中CT平扫脑皮质出现脑回状高密度影及MRI上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可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CT 随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纯化及采用HCA技术进行GFAP鉴定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检 王宇红 +2 位作者 徐雅岚 杨蕙 李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1-587,共7页
目的探索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分离、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其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方法取2、3 d的新生SD大鼠... 目的探索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分离、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其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方法取2、3 d的新生SD大鼠,体视显微镜下获取大脑皮质,机械分离成1 mm3组织碎块,采用质量分数为0.25%的胰蛋白酶和0.2%的胶原酶(体积比为1∶1)消化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观察接种1 h、3 d、5 d后原代AS基本形态结构,酶消化3 min后,接种30 min,5 d后传代AS基本形态结构;采用多次、多阶段的差速贴壁和震荡相结合的方法纯化细胞;采用HCA技术对AS进行GFAP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采用本法培养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多、活性佳、纯度高,胞突丰富且细长,并相互交织成网,呈现典型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本法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细胞纯度明显提高;经HCA技术进行GFAP鉴定,AS纯度质量分数达98%以上,且图片质量佳。结论建立了一种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进行GFAP鉴定的图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该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皮质 星形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纯化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 鉴定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胚脑皮质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小妹 毛萌 +2 位作者 周晖 罗小丽 李胜富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454-457,共4页
目的:通过胚脑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探讨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时所启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提取不同缺氧时间点单纯... 目的:通过胚脑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探讨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时所启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提取不同缺氧时间点单纯缺氧的对照组及BDNF干预组的细胞蛋白,采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两组神经元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kinase,ERK1/2)/磷酸化ERK1/2、蛋白激酶Akt/磷酸化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磷酸化P38MAPK表达上的差别。结果:与单纯缺氧组比较,加入BDNF可引起磷酸化ERK1/2和磷酸化AKT表达的增强,而磷酸化的P38MAPK在两组均没有表达。结论:BDNF引起磷酸化ERK1/2及磷酸化AKT表达的上调可能为BDNF发挥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皮质神经元 缺氧 ERK1/2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致难治性癫痫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恒 冯兆海 +3 位作者 姜磊 买买提江 石鑫 郝玉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致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的61例FCD致IE的手术效果。应用Log...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致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的61例FCD致IE的手术效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CD致IE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随访1~3年,术后预后良好(Engel I级)42例,预后不良19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CD I型、致痫灶未完全切除、脑电图发作间期痫样波(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与病灶脑叶不一致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5.409[1.171,24.970]、4.760[1.104,20.528]、4.315[1.015,18.349],而年龄、民族、性别、头颅MRI检查结果、致痫灶所在脑叶位置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FCDⅡ型、致痫灶完全切除、发作间期痫样波与病灶脑叶一致均与手术预后良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 癫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加冰片对脑皮质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及其伍用配比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翎 何玉萍 +6 位作者 蒋红兰 匡忠生 魏刚 李小兵 吴启端 林双峰 方永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观察石菖蒲加冰片不同配比对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筛选出较佳配比。方法 培养脑皮质神经细胞,造缺氧模型,观察给药组与对照组的bcl-2、bax、caspase-3、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及原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药物... 目的 观察石菖蒲加冰片不同配比对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筛选出较佳配比。方法 培养脑皮质神经细胞,造缺氧模型,观察给药组与对照组的bcl-2、bax、caspase-3、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及原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药物组能降低促凋亡基因caspase-3、bax的表达;而提高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减少IL-6的生成。石菖蒲加冰片不同配比明显比单纯石菖蒲挥发油组和单纯冰片组的作用效果好,其中高、中、低配比组之间比较,高配比组作用效果最好。结论 石菖蒲加冰片能减少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皮质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尤以高配比组(冰片:挥发油=2:1.46)作用更明显,为较佳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药理学 冰片/药理学 细胞培养 脑皮质神经细胞/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