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1
作者 王文 郑从波 +3 位作者 胡芳宝 窦红杰 凌林 王德强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蛋白4(AQP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_(2))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蛋白4(AQP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水平联合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_(2))监测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TB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8)、预后良好组(n=9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Spearman法分析TBI不同预后患者颅内压、PbtO_(2)、血清AQP4、HMGB1、FGL2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颅内压、PbtO_(2)联合血清AQP4、HMGB1、FGL2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颅内压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PbtO_(2)值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t/P=7.491/<0.001、9.882/<0.001、7.215/<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P=7.106/<0.001、7.642/<0.001、7.383/<0.001);患者PbtO_(2)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P=0.523/<0.001),而颅内压、血清AQP4、HMGB1、FGL2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P=-0.515/<0.001、-0.492/<0.001、-0.617/<0.001、-0.569/<0.001);血清AQP4、HMGB1、FGL2、颅内压、PbtO_(2)及五者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76、0.817、0.825、0.756、0.969,五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TBI患者预后的价值(Z/P=2.803/0.005、2.769/0.006、3.543/<0.001、3.269/0.001、3.956/<0.001)。结论TBI患者颅内压、血清AQP4、HMGB1、FGL2水平显著升高,PbtO_(2)显著降低,与患者预后有着紧密联系,联合检测对TBI患者预后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通道蛋白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绍农 刘友坦 +3 位作者 张云 卢健芳 陈志聪 李维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73-1674,共2页
目的观察镇静剂量丙泊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1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A组为对照组,按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规程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 目的观察镇静剂量丙泊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1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A组为对照组,按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规程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B组丙泊酚组,除常规治疗外,静脉给予镇静剂量丙泊酚;先从静脉给予0.5mg/kg丙泊酚,然后以每小时1mg/kg静脉泵注,测定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给药后1.5h(T2)、给药后2h(T3)脑组织氧分压(Pbr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组T3时间点,脑组织氧分压较T0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2,T3丙泊酚组SjvO2升高,脑氧化谢率(CERO2)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镇静剂量的丙泊酚能够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保持脑氧代谢和脑血流的良好匹配,可以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镇静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闭合性 损伤 丙泊酚 脑组织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局部脑组织氧分压与能量代谢物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国斌 只达石 +4 位作者 张赛 黄慧玲 杨智 李爱林 莫丽冬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9-531,共3页
目的 :研究脑组织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fluid,ECF)中能量代谢物的变化与脑组织氧分压[p(O2)]之间的关系。方法 :1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 ,使用LICOX或Neurotrend_7系统监测脑组织p(O2)的同时 ,用微透析技术监测... 目的 :研究脑组织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fluid,ECF)中能量代谢物的变化与脑组织氧分压[p(O2)]之间的关系。方法 :1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 ,使用LICOX或Neurotrend_7系统监测脑组织p(O2)的同时 ,用微透析技术监测ECF中葡萄糖 (Glu)、乳酸 (Lac)、丙酮酸 (Pyru)浓度并计算乳酸/葡萄糖比值(L/G)和乳酸/丙酮酸比值 (L/P)。监测创伤周边区的白质 ,微透析探针灌注速率为0 3μL/min ,标本和数据每1h同步采集、记录1次。结果 :脑组织 p(O2)和L/G逐渐升高 ,Glu下降 ;脑组织 p(O2)与Glu呈负相关(rs= -0.355,P<0.01) ,脑组织p(O2)与L/G呈正相关(rs=0.543,P<0.0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氧分压 重型颅创伤 患者 能量代谢 局部 监测 白质 结论 供能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对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金林 崔建忠 +3 位作者 周开顺 王凯杰 刘爱军 余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组除常规治疗外,于24小时内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均持续监测PbtO2,并对不同时段PbtO2进行...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组除常规治疗外,于24小时内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均持续监测PbtO2,并对不同时段PbtO2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例患者于伤后3个月行GO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治疗8小时时段PbtO2无显著差异(P>0.05),但尼莫地平组在治疗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段PbtO2均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3个月GOS评分显示尼莫地平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促进功能恢复,降低患者死亡率。PbtO2监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近期病情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尼莫地平 脑组织氧分压 颅内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及颅内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秋生 张猛 +3 位作者 林恒州 纪涛 何毅 李维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及颅内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1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灌注压(CC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比较CCP、ICP、PbtO2与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 PbtO2(24h及72h)与预后有... 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及颅内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1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灌注压(CC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比较CCP、ICP、PbtO2与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 PbtO2(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随着PbtO2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ICP(24h及72h)与预后显著相关,随着I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下降。C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随着C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PbtO2、ICP、CPP与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24h及72h的CCP、ICP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创伤 脑组织氧分压 颅内压 灌注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颅内压对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秋生 李维平 +3 位作者 张猛 梁世杰 黄贤键 纪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脑灌注压、颅内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CC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比较CCP、ICP与PbtO2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当颅内压在20~50mmHg之间... 目的:探讨脑灌注压、颅内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CC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比较CCP、ICP与PbtO2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当颅内压在20~50mmHg之间时,脑氧数值与颅内压呈负相关(r=-0.693,P<0.01)。当脑灌注压在40~80mmHg时,脑氧数值与脑灌注压呈正相关(r=0.893,P<0.01)。I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相关,随着I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下降。C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相关,随着C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PbtO2及预后与ICP、CPP均有显著性相关,24h及72h的CCP、ICP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颅内压 灌注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脑组织氧分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青菊 董怀萍 +2 位作者 杨凤海 韩秀华 王继跃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保持肛温在32~34℃,持续24h^...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保持肛温在32~34℃,持续24h^5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ICP明显下降,PbtO2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提高PbtO2;伤后24h内持续PbtO2<5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大庆 张志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计分3~8分)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外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对照组仅采用临床综合治疗。监测脑组织氧...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计分3~8分)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临床综合治疗外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对照组仅采用临床综合治疗。监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常规临床监护。结果:治疗组脑组织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预后较对照组预后好并发症少。结论:大剂量纳络酮能够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组织乏氧,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纳络酮 脑组织氧分压 颅内压 重型颅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金林 崔建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60-61,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及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2例,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静滴。两组均持续监测氧分压(PbtO2),伤后3个... 目的进一步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及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2例,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静滴。两组均持续监测氧分压(PbtO2),伤后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判定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4、48、72 h观察组Pbt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后3个月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改善患者PbtO2,提高疗效;PbtO2监测利于判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重型 尼莫地平 脑组织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脑损伤后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丽君 杨瑾涛 毛瑞 《天津护理》 2000年第2期59-60,共2页
对1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脑组织氧分压(PbrO_2)持续监测,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颅内压(ICP)及脑组织灌注压(CPP)。从伤后平均7h开始连续监测,24~72h,发现有86%病人PbrO_2≤2... 对1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脑组织氧分压(PbrO_2)持续监测,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颅内压(ICP)及脑组织灌注压(CPP)。从伤后平均7h开始连续监测,24~72h,发现有86%病人PbrO_2≤2.67Kpa,其伤后24h PbrO_2逐渐上升,当SpO_2波动在98~100%及PaO_2波动于11.06~14.42Kpa之间时,PbrO_2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影响PbrO_2的主要因素为PaO_2和PaCO_2。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适当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做好气切及头部导管的护理,有利于PbrO_2保持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术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运祺 王巍 +3 位作者 袁士博 宿鹏飞 张喜晶 李克昆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期44-44,共1页
目的:分析大骨瓣减压术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5例行常规骨瓣减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 目的:分析大骨瓣减压术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5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5例行常规骨瓣减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出院前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脑组织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虽然具有创伤性大的缺点,但可显著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型颅损伤 减压 脑组织氧分压
原文传递
脑组织氧分压对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状态的监测和评估作用
12
作者 邢学民 冯华 王宪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9期3866-3868,共3页
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子和光纤技术发展而成熟起来的监测脑氧代谢的一种方法,目前主要有LICOX监测系统和neurotrend多参数监测系统两种,在颅脑损伤的脑功能状态和监测和评估中具有安全、准确、微创等优点,但也存在着... 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子和光纤技术发展而成熟起来的监测脑氧代谢的一种方法,目前主要有LICOX监测系统和neurotrend多参数监测系统两种,在颅脑损伤的脑功能状态和监测和评估中具有安全、准确、微创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监测范围小,受镇静和麻醉深度的影响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氧分压 损伤 功能状态 监测 评估 预后 灌注压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组织氧分压联合ICP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彦蛟 董春艳 +2 位作者 韩敬 刘小艳 陈志茹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脑组织氧分压(PbtO2)联合颅内压(ICP)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ICP监测,研究组给予PbtO2联合ICP监测。记录两组监护期间监测参数和研究组的PbtO... 目的观察脑组织氧分压(PbtO2)联合颅内压(ICP)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ICP监测,研究组给予PbtO2联合ICP监测。记录两组监护期间监测参数和研究组的PbtO2监测结果,比较两组监护期间的甘露醇使用总量,统计两组监护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监护期间ICP监测天数、最高ICP平均值、平均每天ICP值、ICP>20mmHg次数、最低脑灌注压(CPP)平均值、平均每天CPP值、CPP<60mmHg次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总量为(141.56±19.22)g,显著低于对照组(168.27±24.03)g(P<0.05);研究组监护6个月后的预后良好率(64.71%)显著高于对照组(38.24%)(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应用PbtO2联合ICP监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患者脑缺血缺氧状况,并能准确指导脱水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监测 脑组织氧分压 颅内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组织氧分压脑灌注压及颅内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孙新庆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6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分压( PbtO2)、脑灌注压( CCP)、颅内压( ICP)对重型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我院诊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PbtO2、CCP、ICP的变化,并分... 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分压( PbtO2)、脑灌注压( CCP)、颅内压( ICP)对重型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我院诊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PbtO2、CCP、ICP的变化,并分别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btO2、CCP、ICP指标的差异与患者的预后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随PbtO2、CCP的升高,患者预后优良比例显著上升;随ICP的上升,患者预后优良比例明显下降。结论:PbtO2、CCP、ICP等指标的高低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紧密的联系,可通过检测其水平高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发挥指导临床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灌注压 颅内压 脑组织氧分压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Lindegaard比值与脑组织氧分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海洋 陈虎 +1 位作者 郭星 刘宇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病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Lindegaard比值(LR)与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前瞻性收集a SAH共46例。使用LICOX-Ⅱ型脑组织氧分压监测系统,采用氧分压探针(Clark...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病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Lindegaard比值(LR)与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前瞻性收集a SAH共46例。使用LICOX-Ⅱ型脑组织氧分压监测系统,采用氧分压探针(Clark型微型电极)记录大脑中动脉供血脑组织PbtO2,其中PbtO2<20 mmHg且持续时间≥10 min定义为局部组织缺氧。TCD检测PbtO2探针同侧MCA和颈内动脉(ICA)颅外段,LR指同侧MCA与ICA颅外段平均血流速度比值,LR≥3存在脑血管痉挛。结果根据PbtO2监测结果,16例出现脑组织缺氧(缺氧组),30例无脑组织缺氧(非缺氧组);与非缺氧组相比,缺氧组入院GCS评分较低(P=0.041),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57)。LR判断存在脑血管痉挛37例,无脑血管痉挛9例。LR与PbtO2呈显著负相关(r=-0.305,P=0.039)。LR≥3预测脑组织缺氧的特异性很高(93.3%),但敏感性较低(56.3%);LR对脑组织缺氧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和80.0%。结论aSAH病人在预防性迟发性脑缺血监测时,TCD检测LR是预测脑组织缺氧较好的非侵入性方法,但其敏感性低,不能单纯通过LR结果正常而排除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组织氧分压 迟发性缺血 Lindegaard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指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高健 揭家广 +2 位作者 邢红伟 张龙飞 侯文俊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8期73-75,78,共4页
重度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易引发脑疝[1,2]。目前,去骨瓣减压术为临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常用方法,术后给予持续颅内压检测可有效指导术后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改善预后[3-5]。但是探究更为... 重度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易引发脑疝[1,2]。目前,去骨瓣减压术为临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常用方法,术后给予持续颅内压检测可有效指导术后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改善预后[3-5]。但是探究更为有效的术后指导治疗方式为临床一直探究的重要内容。脑组织氧分压为临床直接、敏感、独立的脑缺氧预测因子,可用于评估、调节、判断脑组织缺氧情况,进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创伤 脑组织氧分压监测 持续颅内压监测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颅脑损伤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鑑添 彭远强 温宝泉 《内蒙古中医药》 2007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及过度通气状态下丙泊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24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A组为对照组,按颅脑损伤病人的处理规程进行脱水、降低... 目的:探讨正常及过度通气状态下丙泊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24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A组为对照组,按颅脑损伤病人的处理规程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B组丙泊酚组,维持通气在正常状态(PaCO235mm Hg左右),除常规治疗外,静脉给予镇静剂量丙泊酚;先从静脉给予0.5mg/kg丙泊酚,然后以每小时1mg/kg静脉泵注,测定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给药后1.5h(T2)、给药后2h(T3)脑组织氧分压(Pbr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C组为过度通气丙泊酚组,依次将改变为32-27mm Hg(T1),27-23mm Hg(T3),其余同B组。结果:丙泊酚组T3时间点,脑组织氧分压较T0明显升高、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2、T3丙泊酚组SjvO2升高,CERO2较对照组为低(P<0.05)。过度通气组通气前后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能够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保持脑氧代谢和脑血流的良好匹配,对过度通气可能导致的脑缺血危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对过度通气的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丙泊酚 脑组织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尚成生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中重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骨瓣减压及传统的骨瓣减压法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有效(大骨瓣减压...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中重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骨瓣减压及传统的骨瓣减压法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有效(大骨瓣减压组)18例与预后一般(骨瓣减压组)12例,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理化指标(体温、血常规、血小板、血糖、血气分析)及脑组织氧分压监测结果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1、3、5天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减压组手术前后脑组织氧分压均低于5mmHg,均为重度缺氧状态,而大骨瓣减压组脑组织氧分压在15mmHg以上,为正常或轻中度缺氧状态.骨瓣减压组术后脑组织氧分压改变情况为(-0.48±0.38)mmHg,大骨瓣减压组术后脑组织氧分压改变情况为(1.72±2.16)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脑缺氧情况,对患者预后效果判断意义重大,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改善救治中采用大骨辦减压术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脑组织氧分压 去骨瓣减压技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临床观察
19
作者 卢桂兰 《交通医学》 2007年第3期333-333,336,共2页
颅脑损伤时脑组织的缺血会导致脑组织水肿缺氧及颅内压(ICP)增高,改善脑组织缺氧及降低ICP是治疗重点。以往脑外伤多依赖临床表现和ICP监测指导治疗,但ICP监测不能直接反映脑组织氧合情况,从脑保护和脑复苏角度出发,理想的监测是脑... 颅脑损伤时脑组织的缺血会导致脑组织水肿缺氧及颅内压(ICP)增高,改善脑组织缺氧及降低ICP是治疗重点。以往脑外伤多依赖临床表现和ICP监测指导治疗,但ICP监测不能直接反映脑组织氧合情况,从脑保护和脑复苏角度出发,理想的监测是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的监测,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rO2)直接反映脑组织氧平衡。我科2002年3月~2005年10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取得良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局部脑组织氧分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脑组织氧分压持续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玲芬 《医学信息》 2012年第11期168-168,共1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下早期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持续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sTBI患者连续监测脑灌注压(CPP)、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颧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等...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下早期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持续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sTBI患者连续监测脑灌注压(CPP)、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颧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等指标的监测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经亚低温治疗后的24h内,CPP、PbtO2和SjvO2明显上升(t=2.27、6.76、3.47,P〈0.05),ICP明显下降(t=3.22,P〈0.05)。而治疗后24h和36h的PbtO2和SjvO2无明显变化(t=0.18、0.24,P〈0.05)。PbtO2降低预后较差。结论PbtO2是监测sTBI患者局部脑组织氧合情况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指导患者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损伤 亚低温 脑组织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