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对脑脊液-视神经屏障中脑膜上皮细胞ATP水平和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辛晓蓉 巩天祥 +1 位作者 赵莉 李新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背景脑膜上皮细胞(MECs)是构成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损害可能会导致脑脊液组分的失衡,使视神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攻击。目前对于MECs在视神经疾病中的病理作用研究甚少,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缺... 背景脑膜上皮细胞(MECs)是构成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损害可能会导致脑脊液组分的失衡,使视神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攻击。目前对于MECs在视神经疾病中的病理作用研究甚少,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人MECs的功能变化,为视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将培养的人MECs株分别制备成密度为2.5×10^3个/孔、5.0×10^3个/孔和1×10^4个/孔的细胞悬液,各取100μl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在常规培养基及体积分数21%O2(常氧组)和1%O2(缺氧组)环境下孵育2d,采用MTS法测定和比较不同氧环境下人MECs的吸光度(A490)值;采用CASY1法检测和比较不同氧环境下细胞体积及直径的变化;采用光度计测定MECs暴露不同氧环境下1d、2d后线粒体产生ATP量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不同氧环境下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和定位。结果缺氧组2.5×10^3个/孔、5.0×10^3个/孔、1×10^4个/孔细胞密度组MECs的增生值(A490)分别为0.399±0.009、0.393±0.009和0.496±0.026,分别较相应的常氧组的0.424±0.131、0.413±0.111和0.537±0.021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7,P=0.004;t=3.251,P=0.009;t=3.037,P=0.013)。与常氧组细胞比较,缺氧组细胞的直径和体积均明显增加[(20.970±0.127)μm vs.(21.198±0.048)μm,t=-3.762,P=0.006;(5805±73)fl vs.(6026±106)fl,t=-4.124,P=0.002)]。缺氧组和缺氧+底物组细胞分别培养2d后,细胞中ATP产生量分别为(0.900±0.225)mmol/(L·g)、(0.952±0.075)mmol/(L·g),均明显低于常氧组的(1.389±0.145)mmol/(L·g)和常氧+底物组的(1.401±0.122)mmol/(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1)。常氧组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绿色荧光主要分布于线粒体,而缺氧组MECs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弥散分布于细胞质。结论缺氧环境下MECs的生理功能明显减退,推测MECs的功能损害是脑脊液和视神经之间的屏障完整性受到损害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脑膜上皮细胞 线粒体 细胞色素C 脑脊液-视神经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对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及其氧化应激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辛晓蓉 巩天祥 +1 位作者 洪缨 党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2-437,共6页
背景作为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MECs)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脑脊液中的组分改变可影响MECs的功能,进而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MECs功能的影响,为视... 背景作为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MECs)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脑脊液中的组分改变可影响MECs的功能,进而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MECs功能的影响,为视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将培养的人MECs株制备成悬液并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密度为1×104/孔,分别在培养液中用添加100、200、400、600、800和1 000 μmol/L谷氨酸孵育12、24、36、48和72 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S法测定各组MECs的增生率(吸光度A490)值。采用600 μmol/L谷氨酸分别孵育MECs 24 h和48 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通过荧光探针DCFH-DA观察细胞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结果培养MECs生长良好,培养后72 h约80%细胞达到融合。不同浓度谷氨酸培养组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生率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52.501,P〈0.001;F时间=8.505,P〈0.001)。实验后24 h和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SO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78、t=16.724,均P〈0.001);谷氨酸作用MECs后24 h细胞中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5,P=0.002)。实验后24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30.835±2.094)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2.873±2.317)nmol/(min·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1.414);实验后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29.561±1.831)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3.680±2.039)nmol/(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2,P=0.004)。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ROS荧光强于正常对照组,谷氨酸处理组处理后24 h及48 h细胞中ROS含量分别为48.110±1.712和40.982±1.85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608±1.009和37.15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8,P〈0.001;t=4.012,P=0.002)。结论谷氨酸可抑制体外培养MECs的增生,其对MECs的兴奋毒性作用与氧化应激刺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脑膜上皮细胞 视神经 氧化应激反应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细胞增生/药物作用 培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辛晓蓉 巩天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4-986,992,共4页
目前视神经疾病基础研究的热点大多侧重于神经胶质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而对于包绕视神经的脑膜以及覆盖视神经脑膜的主要细胞成分——脑膜上皮细胞在视神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甚少。脑膜上皮细胞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在脑脊液和视神... 目前视神经疾病基础研究的热点大多侧重于神经胶质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而对于包绕视神经的脑膜以及覆盖视神经脑膜的主要细胞成分——脑膜上皮细胞在视神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甚少。脑膜上皮细胞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在脑脊液和视神经之间参与屏障的形成,在保持屏障完整性上发挥重要作用。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在各种应激下可能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从而影响脑脊液和视神经之间屏障的正常生理作用,可能成为导致视神经疾病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脑膜上皮细胞在维持脑脊液和视神经屏障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视神经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脑膜上皮细胞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脑脊液-视神经屏障中脑膜上皮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辛晓蓉 巩天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上皮细胞(meningothelial cells,MECs)参与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缺氧对MECs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ECs分别在体积分数21%O2(对照组)和体积分数1%O2(缺氧组)环境下孵育1 d和2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和比较M... 目的探讨脑膜上皮细胞(meningothelial cells,MECs)参与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缺氧对MECs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ECs分别在体积分数21%O2(对照组)和体积分数1%O2(缺氧组)环境下孵育1 d和2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和比较MECs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T-AOC);采用MitoTracker Red检测和比较MECs在正常氧和缺氧环境下作用2 d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测定钙联蛋白的荧光染色,以评价MECs暴露于氧化应激环境后对内质网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的氧化应激能力降低,结果显示T-AOC下降。对照组和缺氧组细胞分别培养1 d后,细胞中T-AOC分别为(0.012 4+0.001 1)U·L-1和(0.011 9+0.009 0)U·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5、P=0.382)。分别培养2 d后,缺氧组细胞中T-AOC(0.010 7+0.008 3)U·L-1低于对照组(0.012 9+0.008 7)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01)。不同氧环境作用于细胞2 d后,采用共焦显微镜荧光探针方法分析作用于对照组和缺氧组的MECs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缺氧组细胞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同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缺氧组MECs钙联蛋白绿色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缺氧通过影响MECs内质网及线粒体功能而影响其氧化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脑膜上皮细胞 内质网 线粒体膜电位 钙联蛋白 脑脊液-视神经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肿瘤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星荣 沈天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瘤是一组起源于脑膜 ,呈现为纤维、纤维组织细胞、脂肪、肌样、内皮、软骨或骨组织表现 ,但无脑膜上皮分化的脑膜的良、恶性肿瘤。其中以血管外皮细胞瘤 (Ⅱ级或Ⅲ级 )和脂肪瘤 (良性 )相对常见 ,其他类型肿瘤则... 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瘤是一组起源于脑膜 ,呈现为纤维、纤维组织细胞、脂肪、肌样、内皮、软骨或骨组织表现 ,但无脑膜上皮分化的脑膜的良、恶性肿瘤。其中以血管外皮细胞瘤 (Ⅱ级或Ⅲ级 )和脂肪瘤 (良性 )相对常见 ,其他类型肿瘤则罕见。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类似于有坏死、囊变而无钙化倾向的良、恶性脑膜瘤。颅内脂肪瘤典型的发生部位在中线结构 ,如胼胝体、四叠体、桥小脑角 ,脂肪瘤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上高信号可被抑制。其他罕见肿瘤很难在病理学检查前得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肿瘤 临床分型 病理特点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额顶骨内上皮细胞型脑膜瘤CT与MRI的表现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3期90-91,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额顶骨内上皮细胞型脑膜瘤在CT与MRI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额顶骨内脑膜瘤的患者7例,分析CT与MRI表现。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例患者肿瘤均为上皮细胞型... 目的:研究原发性额顶骨内上皮细胞型脑膜瘤在CT与MRI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额顶骨内脑膜瘤的患者7例,分析CT与MRI表现。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例患者肿瘤均为上皮细胞型脑膜瘤,属WHOI型,均为单发性,病灶存在于额顶骨内,呈膨胀性生长,CT平扫病灶显示为高密度,且形态均匀;MRI检查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且信号显示均匀,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呈均匀性强化。当中4例患者显示与病灶相邻的脑膜呈受压、增粗改变,且强化显著;3例患者病灶可见到脑膜尾征。结论:良性额顶骨内脑膜瘤在CT与MRI征象中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确诊还须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原发性额顶骨内上皮细胞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