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新华 邓建中 吕高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87-91,97,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ICVD治疗的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神经标志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血管狭窄程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的PSV、EDV和血管狭窄程度下降幅度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五聚蛋白-3(PTX-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降低,血管扩张功能(FM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有提升,且观察组的PTX-3、NSE低于对照组,VEGF、F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均降低,且对照组NIHSS评分和MESSS降低幅度小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 颈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秉龙 韩丰月 +1 位作者 刘琳 郭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完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坚持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这一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通络汤联合中药封包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3
作者 刘拴锋 吴涛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0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扶正通络汤联合中药封包联合西药治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再次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后24 h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 目的:观察扶正通络汤联合中药封包联合西药治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再次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后24 h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通络汤(药物组成:黄芪、牛膝、桑寄生、杜仲、熟地黄、石菖蒲、香附、三棱、水蛭、蜈蚣、川芎、大黄、炙甘草),水煎1剂/d,早晚温服;中药(药物组成:艾叶、红花、当归、鸡血藤、路路通、防风、赤芍、吴茱萸、威灵仙、羌活、虎杖)封包治疗,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APTT)、CD4^(+)/CD8^(+)、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以及CD3^(+)、CD4^(+)、CD8^(+)、B1、B2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52.50%(21/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CD4^(+)/CD8^(+)、再狭窄发生率及FIB、全血黏度、CRP、IL-6、IL-1β和CD4^(+)、B1、B2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T、APTT及CD3^(+)、CD8^(+)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通络汤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能缓解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黏度,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术后再狭窄 气虚血瘀证 扶正通络汤 中药封包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
4
作者 李祥梅 关祥敏 +1 位作者 杨军 邵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护理应用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吴强 杨金凤 朱城伊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5期52-55,共4页
目的 研究予以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接... 目的 研究予以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CS性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CAS治疗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血流量、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程度为(18.56±3.26)%,低于对照组的(30.15±5.12)%(P<0.05);术后,观察组脑血流量为(43.86±5.24) m L/(100 g·min),高于对照组的(37.26±5.45) m L/(100 g·min)(P<0.05);术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6.05±1.02)分,低于对照组的(8.01±1.15)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 予以CS性ICVD患者CAS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并发症少,预后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任士卿 姜卫剑 杜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春红 刘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均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瑞舒伐他汀10 mg 1次/d,术前第7~1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均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瑞舒伐他汀10 mg 1次/d,术前第7~1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服用普罗布考500 mg、安慰剂2次/d,持续用药至术后12个月。于术后第6、12个月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对可疑再狭窄者行脑血管 DSA 检查。结果术后第6、12个月,治疗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4%,对照组分别为4%、10%;两组术后第12个月再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 支架植入术 普罗布考 瑞舒伐他汀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婉 菅敏钰 +1 位作者 王爱东 韩如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颅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患者416例,男334例,女82例,年龄40~85岁,ASAⅠ~Ⅲ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颅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患者416例,男334例,女82例,年龄40~85岁,ASAⅠ~Ⅲ级。收集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人口学、既往史、神经系统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因素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回顾性探讨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328例患者中,10例(3.0%)发生围术期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行PTAS的88例患者中,6例(6.8%)发生围术期缺血性卒中。颅外血管PTAS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OR=9.44,95%CI2.36~37.71,P=0.001)和术中SBP最低值<90 mm Hg(OR=9.13,95%CI 1.35~61.76,P=0.023)。颅内血管PTAS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OR=44.81,95%CI 1.99~1 011.84,P=0.017)、年龄增高(OR=1.25,95%CI 1.04~1.51,P=0.021)和存在钙化斑块(OR=11.02,95%CI 1.11~109.25,P=0.040)。结论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中,颅外血管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和术中SBP最低值<90mm Hg,颅内血管PTAS围术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增高、存在钙化斑块以及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脑血管狭窄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魏艳花 蔺慕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IC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IC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1年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年,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和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S治疗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拔鞘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婷 郭亚辉 刘亚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拔鞘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1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50例拔鞘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11例患者(22.0%)发生拔鞘并发症,其中皮下血肿2例,假性动...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拔鞘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1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50例拔鞘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11例患者(22.0%)发生拔鞘并发症,其中皮下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4例,足背动脉搏动消失1例,穿刺点疼痛3例。结论应严格掌握术后拔鞘技巧,拔鞘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其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支架植入术 拔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余友 李淮玉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都非常高。过去主要采用内科药物治疗,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已作为一种新的诊疗方法在临床广泛实践。本文就近年...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都非常高。过去主要采用内科药物治疗,近20年来,随着血管内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已作为一种新的诊疗方法在临床广泛实践。本文就近年来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航 文远超 +1 位作者 熊波 熊严全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 目的:研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改善,术后7 d,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脑血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改善,术后1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与对照组(24.39%)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明显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脑血流量,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宁 张保朝 温昌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40例行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40例行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抗血小板治疗[术前口服氯吡格雷(75 mg,qd)+阿司匹林(100 mg,qd),术中和术后皮下给予低分子肝素(术中全身肝素化0.75 mg/kg,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250 IU,im,q12h)]、降脂[瑞舒伐他汀(10 mg,q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50 mg加入250m 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6个月;术后随访一年,每3月行颅外脑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脑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1β、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脑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脑梗死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 颅外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阳益气活血中药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瑞卿 胡杰 吕祥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扶阳益气活血中药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不同时期血管内皮功能、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病人分为中药组、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 d... 目的探讨扶阳益气活血中药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不同时期血管内皮功能、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病人分为中药组、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 d、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6个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气虚证积分、血瘀证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 ET-1、SOD、C-反应蛋白、气虚证积分、血瘀证积分升高,NO、MDA、NIHSS评分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ET-1、MDA、C-反应蛋白、NIHSS水平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0.05),NO、SOD较术后1 d明显升高(P<0.05),且中药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术后1 d无明显变化(P>0.05),但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术后1 d下降(P<0.05),且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ET-1、MDA、C-反应蛋白、NIHSS评分水平较治疗2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NO、SOD水平较治疗2个月时明显升高(P<0.05),且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2个月时无明显变化(P>0.05),但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较2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再狭窄发生率12.5%(5/40),脑缺血事件发生率5.0%(2/40),常规治疗组再狭窄发生率32.5%(13/40),脑缺血事件发生率15.0%(6/40),两组脑缺血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益气活血中药能够保护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减少脑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扶阳益气活血中药 血管内皮功能 C反应蛋白 氧化应激指标 血瘀证积分 气虚证积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志琼 余爱华 +1 位作者 陆祖娥 黄姣娥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模式,...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出院前1 d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 支架植入术 负性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联合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浪萍 王红 +5 位作者 张燕红 蒋紫娟 凌晓辉 曹峰 周婷 汪佳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1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缺血性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术中发生动脉痉挛6例、颈... 目的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1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缺血性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术中发生动脉痉挛6例、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24 h内发生脑栓塞3例,再发脑梗死3例,颈动脉窦反应、造影剂过敏、膀胱出血各1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也无脑出血、深静脉血栓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联合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关注基础疾病及控制情况;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即术中血流重新分布时以及术后24 h内;关注手术部位尤其颈动脉;关注患者病情异常予及时处理。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全程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是降低致残致死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支架植入 脑动脉瘤 栓塞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0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造影术中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当成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患者血管狭窄的长度和程...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造影术中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当成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患者血管狭窄的长度和程度进行支架植入术。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甲乙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86%)小于乙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24)。甲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6%)小于乙组(17.14%),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结论在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造影术中,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概率,应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支架植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法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8期2528-2531,253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颅内外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行支架植入术的脑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颅内外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行支架植入术的脑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按手术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颅内组(55例)及颅外组(105例),比较两组手术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3.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及入院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钙化斑块、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术中HR最慢值<60次/分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钙化斑块及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是围术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7.61、9.32、1.83,P<0.001),入院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术中HR最慢值<60次/分为保护因素(OR=0.20、0.21,P<0.001)。颅内组与颅外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组与颅外组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支架植入术脑血管狭窄患者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5岁、钙化斑块及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应在手术前制订出合理的应对方案,有效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脑血管狭窄 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欣梅 罗宁 +2 位作者 龚斌 卢建政 刘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术后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术后LDL-C、HCY、hs-CRP以及NIHSS评分均低于补阳还五汤、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较好地降低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LDL-C、HCY、hs-C反应蛋白浓度,能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66-968,9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且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复查的健康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且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复查的健康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P、HC-Ⅱ水平及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1P、HC-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ET、AngⅡ、TXB2含量高于对照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1、IL-6、IL-8、IL-1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含量存在直接相关关系。结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降低,是导致脑血管功能异常、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1-磷酸鞘氨醇 肝素辅因子Ⅱ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