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在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家昌 郑元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提高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的效率,采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进行了脱水定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下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脱水定型材料,其脱水速率与相同浓度的PEG600相比提... 为提高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的效率,采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进行了脱水定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下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脱水定型材料,其脱水速率与相同浓度的PEG600相比提高了61%;脱水后器物外观尺寸最大收缩率为1.9%;抗吸湿性能提高了29.8%;脱水后器物的强度提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丙烯酸树脂 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在出土浸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丽 李文英 杨竹英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为解决出土浸饱水漆木器的脱水定型,采用硅胶法将出土浸饱水的漆耳杯和漆盒表面用75%的酒精棉球擦净,经软X射线对胎质进行无损检测后,用电火花打孔,然后放入干燥器皿内的托盘上,同时放入称量的变色球形硅胶,反复更换硅胶量,每次更换25g,... 为解决出土浸饱水漆木器的脱水定型,采用硅胶法将出土浸饱水的漆耳杯和漆盒表面用75%的酒精棉球擦净,经软X射线对胎质进行无损检测后,用电火花打孔,然后放入干燥器皿内的托盘上,同时放入称量的变色球形硅胶,反复更换硅胶量,每次更换25g,每810天更换一次。待硅胶不再变色,器物不再减重,脱水定型完成。结果表明,各件器物平均脱水量为121g。其中,漆耳杯平均脱水率为140%,漆盒盖为120%。说明此法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完善,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硅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出土饱水糟朽漆器脱水定型的实验研究——兼论饱水残破漆器的修复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宗游 冯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2期74-78,共5页
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陕西省考古所)发掘凤翔雍城秦公一号大墓期间出土的一件饱水糟朽残破漆盂,无法用其他方法对其脱水定型。而沙堆自然干燥法"也只适于处理含水量低(50%左右,最高不超过100%)、木胎质地保存较好的漆器,而不... 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陕西省考古所)发掘凤翔雍城秦公一号大墓期间出土的一件饱水糟朽残破漆盂,无法用其他方法对其脱水定型。而沙堆自然干燥法"也只适于处理含水量低(50%左右,最高不超过100%)、木胎质地保存较好的漆器,而不适于处理饱水糟朽漆器。为此,对此方法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和实验研究。采用乳香胶丙酮溶液加固一沙堆自然干燥法对饱水糟朽残破漆盂脱水定型和修复加固。结果表明,漆盂最大长度的收缩率为零,最大宽度的收缩率为1.3%,绝对含水率为180%;漆盂无变形,彩绘色泽光亮饱满,效果满意。脱水定型机理为用乳香胶丙酮溶液加固、沙堆严格控制脱水速度和用沙堆束缚固定变形应力三重措施抵制消除了饱水糟朽漆盂脱水定型过程中的变形应力,使其脱水定型获得成功。结果提示,本方法打破了"沙堆自然干燥法只能处理含水量低,木胎质地好器物的条件限制,而可对饱水糟朽漆器脱水定型,它比原方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糟朽漆器 脱水定型 修复 乳香胶丙酮溶液加固-沙堆自然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研究报告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进良 崔战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50年代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时代的漆木器,经受了二千余年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的侵蚀,木胎极度腐朽,绝对含水率高达1562%,其强度根本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水中保存。采用蔗糖溶液浸渗加固饱水漆木器的木胎,... 50年代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时代的漆木器,经受了二千余年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的侵蚀,木胎极度腐朽,绝对含水率高达1562%,其强度根本支撑不住自身的重量,所以只能在水中保存。采用蔗糖溶液浸渗加固饱水漆木器的木胎,克服了其它方法不易渗透或对漆皮有重大损伤的缺陷。它对不同含水率、不同树种都能适用,而且还具有可逆性。该方法设备简单、工艺简便,极利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溶性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在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应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了改善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技术保护的定型效果、操作周期以及环保经济性,本研究以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遗址和茅山遗址出土的3种饱水木材试样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以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A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物的单体聚合-... 为了改善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技术保护的定型效果、操作周期以及环保经济性,本研究以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遗址和茅山遗址出土的3种饱水木材试样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以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A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物的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的研究。首先在水体系中选取不同比例的AM和NVP在水溶液中聚合,并根据聚合和冷冻前后的体积变化率控制在±5%以内的标准进行聚合体系的筛选。然后选取其中5组符合条件的聚合体系对3种饱水木材进行脱水定型处理,当在聚合体系中AM和NVP的质量分数总和不高于7.5%时,经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处理后的试样的尺寸变化率可控制在±5%以内,达到良好的脱水定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 水溶性单体 饱水木质文物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400复配ε-己内酯在樟子松饱水木材脱水定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仁 张治国 +1 位作者 兰新媛 蒲俊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8,共11页
以人工速生材樟子松为原料,通过热水蒸煮法模拟饱水木材试件,选择50%PEG400水溶液和50%PEG400/50%ε-己内酯(ε-CL)复配溶液用于樟子松饱水木材试件的脱水定型研究。通过催化剂预浸渍、常温置换脱水和50℃热干燥聚合工艺,对比研究了PEG... 以人工速生材樟子松为原料,通过热水蒸煮法模拟饱水木材试件,选择50%PEG400水溶液和50%PEG400/50%ε-己内酯(ε-CL)复配溶液用于樟子松饱水木材试件的脱水定型研究。通过催化剂预浸渍、常温置换脱水和50℃热干燥聚合工艺,对比研究了PEG400和PEG400复配ε-CL对樟子松饱水试件的脱水定型效果,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质量和尺寸变化,探讨了脱水定型工艺对木材的尺寸稳定性、质量增加率、可逆性的影响;并对脱水定型后的木材试件进行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联用(TGA-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EG400及PEG400复配ε-CL溶液对樟子松饱水木材试件脱水定型效果良好,均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PEG400复配ε-CL脱水定型处理的木材试件质量增加明显,脱水定型试件干质量增加率为124.1%,干燥定型过程弦向、径向和体积收缩率分别为0.01%、0和0.01%,表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FT-IR、TGA-DTA和SEM分析表明,ε-CL单体在木材内部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形成聚己内酯(PCL),PCL与PEG400包覆木材细胞壁,填充于木材内部结构中,加固木材细胞壁结构;PCL与PEG400的填充作用导致木材热稳定性降低,PCL于150℃最先发生降解,保护木材细胞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400 ε-己内酯(ε-CL) 开环聚合(ROP) 聚己内酯(PCL)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加固处理——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研究
7
《中国文化遗产》 2004年第3期62-62,共1页
1957年、1958年河南省信阳长台关2座战国墓出土了700余件漆木器。这些漆器大都为木胎,胎质厚重,木质纤维素严重降解,木胎腐朽,含水率一般都在600%左右,有些泡桐木甚至高达1562%,器物的脱水定型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在90年代初河... 1957年、1958年河南省信阳长台关2座战国墓出土了700余件漆木器。这些漆器大都为木胎,胎质厚重,木质纤维素严重降解,木胎腐朽,含水率一般都在600%左右,有些泡桐木甚至高达1562%,器物的脱水定型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在90年代初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工学院联合完成了这批漆器的脱水定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加固处理法 河南 饱水漆木器 脱水定型技术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彩漆主棺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文博》 2009年第6期463-467,共5页
采用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发明的乙二醛复合液法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漆棺脱水处理后色泽正常,保持了脱水前的色彩,未发生开裂变形,强度与脱水前相比有大幅提高。
关键词 曾侯乙彩绘主棺(内外棺) 包山楚墓彩绘主棺 乙二醛法脱水加固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九件汉代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实验报告——“硅胶漆器脱水法”简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045-1046,1044,共3页
1976年,安徽省天长县北岗地区出土一批汉代漆木器,有漆勺、漆耳杯、漆盒、木篦等数十件,其中多数为木胎,也有是麻胎的。由于这些器物埋藏于积水坑墓中,它们在长达近两千年的过程中,历经地下水、盐类和各种菌类的浸蚀和分解,胎骨一般都... 1976年,安徽省天长县北岗地区出土一批汉代漆木器,有漆勺、漆耳杯、漆盒、木篦等数十件,其中多数为木胎,也有是麻胎的。由于这些器物埋藏于积水坑墓中,它们在长达近两千年的过程中,历经地下水、盐类和各种菌类的浸蚀和分解,胎骨一般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有的已经残破、腐朽。出土以后一直浸泡在水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定型 硅胶脱水 相对湿度 饱水 木器 脱水 汉代 漆器 分子筛 电火花
原文传递
老黑河遗址采集枕木的脱水定型加固保护
10
作者 郭美玲 张新雨 +2 位作者 张洵 丁文博 孟庆旭 《文物天地》 2021年第8期21-24,共4页
老黑河遗址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南区境内,遗址地处长白山南麓老黑河北岸的密林深处。遗址内遗迹包含大型院落、大型仓储式房址以及各类居住性房址、道路排水等,同时采集了大量的铁器和瓷器,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形... 老黑河遗址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池南区境内,遗址地处长白山南麓老黑河北岸的密林深处。遗址内遗迹包含大型院落、大型仓储式房址以及各类居住性房址、道路排水等,同时采集了大量的铁器和瓷器,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形制独特、规模巨大的抗日战争时期遗存,是日本在二战时期大规模掠夺长白山宝贵森林资源的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二战时期 脱水定型 森林资源 加固保护 居住性 仓储式 吉林省长白山
原文传递
几种传统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方法在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饱水柏木试样中的应用比较
11
作者 王飞 《东方博物》 201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通过绝对含水率、红外光谱、木材种属鉴定等分析,显示本研究采用的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饱水木材试样属于柏木类,且绝对含水率约为210%。该木材试样通过干燥法、醇醚法、十八醇法和聚乙二醇—冷冻干燥法这几种传统脱水定型方法的处理,其中... 通过绝对含水率、红外光谱、木材种属鉴定等分析,显示本研究采用的田螺山遗址出土的饱水木材试样属于柏木类,且绝对含水率约为210%。该木材试样通过干燥法、醇醚法、十八醇法和聚乙二醇—冷冻干燥法这几种传统脱水定型方法的处理,其中醇醚法的脱水定型效果最佳,其三维尺寸变化率均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脱水定型 绝对含水率
原文传递
稀世国宝“筑”
12
作者 李耕拓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50,共1页
稀世国宝“筑”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李耕拓高中《语文》第6册《荆轲刺秦王》中有“高渐离击筑”的句子。那么,“筑”为何物?教材未作注释(见1991年版第164页)。但根据下文“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等记述,以及古代文... 稀世国宝“筑”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李耕拓高中《语文》第6册《荆轲刺秦王》中有“高渐离击筑”的句子。那么,“筑”为何物?教材未作注释(见1991年版第164页)。但根据下文“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等记述,以及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可知“筑”为我国最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说文解字》 脱水定型 国宝 击弦乐器 《现代汉语词典》 演奏方法 魏晋南北朝 古代弦乐器 岳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13
作者 中国考古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期25-25,共1页
日前,在经过最后数个周期的纯水浸泡后,宁波“小白礁I号”船体构件浸泡液的电导率趋于稳定,这标志着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的“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完成了第一阶段——脱硫脱盐的处理,取得重要进展。宁波“小白礁... 日前,在经过最后数个周期的纯水浸泡后,宁波“小白礁I号”船体构件浸泡液的电导率趋于稳定,这标志着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的“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完成了第一阶段——脱硫脱盐的处理,取得重要进展。宁波“小白礁I号”沉船遗址发现于2008年。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报的“小白礁I号”船体保护方案(I期)进行了批复立项。根据相关方案,宁波“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分为脱硫脱盐、脱水定型和拼装复原三个阶段,预计整个保护周期长达10年。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基本建成、保护条件成熟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方联合多方力量,于2014年7月将船体发掘出水。在完成现场保护后,船体随即运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室,边保护边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工作 宁波市 船体 沉船 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 脱水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出土饱水木俑的稳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靳海斌 卢衡 +1 位作者 刘莺 刘东坡 《东方博物》 200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浙江省博物馆2005年征集的3件安吉良朋出土的饱水木俑,器物局部残留暗红色彩绘,年代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鉴于木俑由阔叶材加工,绝对含水率370%,试样经纤维素含量测定,证明木材已经降解,适合填充置换法脱水定型。选用16烷醇作为填充... 浙江省博物馆2005年征集的3件安吉良朋出土的饱水木俑,器物局部残留暗红色彩绘,年代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鉴于木俑由阔叶材加工,绝对含水率370%,试样经纤维素含量测定,证明木材已经降解,适合填充置换法脱水定型。选用16烷醇作为填充置换材料,并采用恒温热浸工艺、通过密度和黏度标准曲线确定渗透浓度,使木俑得以稳定,终点最大收缩率控制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俑 脱水定型 16烷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