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于兰 丁会珍 +2 位作者 高逸群 路平 张静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67-571,577,共6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09至2022-09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六医学中心SANT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分析影像学特征、免疫组化等资料。结果共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09至2022-09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六医学中心SANT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分析影像学特征、免疫组化等资料。结果共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2~49岁,平均42.3岁,大部分偶然发现;6例单发,最大径3.0~14.5 cm(平均7.4 cm);1例多发,最大者5.7 cm×5 cm×3.5 cm,最小者0.7 cm×0.6 cm×0.6 cm;镜下见多个由纤维包绕的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内血管成分复杂,呈脾窦样、毛细血管样或静脉样,血管内皮细胞的CD34、CD31、CD8表达有所差异。周围梭形细胞SMA表达灶状阳性。原位杂交EBE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SAN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良性血管性病变,多无临床症状,易误诊,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术后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培龙 王凯 +2 位作者 王春宝 王鸿雁 蒋依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并行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 7例SAN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1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并行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 7例SAN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1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年龄7~60岁不等,平均33.4岁。病理学检查显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状,边界不清,肿瘤直径3~7 cm,平均5.5 cm;镜下见在硬化的纤维间质中形成多个血管瘤样结节,呈单个或多个融合,周围为增生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不规则形或略为扩张的血管腔,内衬肿胀的内皮细胞,其间可见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免疫组化:结节内为CD34(+)的小血管及少量CD8(+)的窦性腔隙,CD31(+)的内皮细胞数量多,并构成网状结构,部分内衬细胞CD68(+);结节内及周围梭形细胞vimentin、SMA(+);CD21、desmin均(-)。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原发性良性肿瘤样病变,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应注意与脾其他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鉴别。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疾病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师杰 钟定荣 +1 位作者 张江宇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报道2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 目的报道2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此外,结节内梭形、卵圆形细胞CD31、CD68和SMA呈不同程度(+),而CD21、S-100、CD1和EMA均(-);仅结节周边细胞F8(+),SMA结节间及结节周边纤维SMA均(+)。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过去常被归入脾炎性假瘤、错构瘤或血管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结节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颜红柱 李维卿 +2 位作者 刘惠敏 何金 余宏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3-595,599,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SANT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周围可有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SA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SANT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周围可有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结节中心为裂隙样、不规则的血管腔,内衬肥胖的内皮细胞,管腔周围可见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之间亦可见密集的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血管样腔隙内皮细胞显示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型CD34+/CD31+/CD8-、CD34-/CD31+/CD8+和CD34-/CD31+/CD8-,结节内梭形细胞CD31、SMA和CD68(+),结节间梭形细胞和卵圆细胞SMA和CD68(+)。结论 SANT是一种少见的脾良性病变,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表现,预后良好,尤其需要与脾的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颜春龙 马金凤 +1 位作者 齐先龙 郑宁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余”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灶,CT值约47 HU,边界欠清(图1);MRI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 患者女,51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余”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灶,CT值约47 HU,边界欠清(图1);MRI示脾脏内见一类圆形占位,其大小约6.3 cm×5.6 cm×6.3 cm,T1WI呈稍低信号影,与T1WI同相位相比,反相位显示病变内局部呈相对稍高信号;FS-T2WI主体呈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见斑片状、条状低信号影;冠状位T2WI呈稍高信号影,其内见条状低信号影;DWI呈高或低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病灶边缘环状强化和向心性辐条状强化,呈“辐轮征”改变;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病灶渐进性强化,中央瘢痕延迟强化(图2~5);手术及病理:腹腔镜术中探查脾下极见一大小约6.0 cm×5.0 cm×4.0 cm质韧肿物,行脾脏切除术送病理。病理诊断: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图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杜煜 时高峰 +2 位作者 王亚宁 王琦 齐晓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ANT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CT平扫:16例均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晰;边缘无分叶2例(2/16,占12.5%)...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ANT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CT平扫:16例均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晰;边缘无分叶2例(2/16,占12.5%),浅分叶14例(14/16,占87.5%);5例周围见假包膜形成(5/16,占31.3%);1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及囊变区。(2)CT增强扫描:9例动脉期、静脉期边缘及分隔见轻度强化,病变内可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区(9/16,占56.3%),7例见逐渐向心性充填的"轮辐样"强化影(7/16,占43.8%);10例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逐渐向病变中心填充(10/16,占62.5%);11例病变中心区域可见不强化的裂隙样低密度区(11/16,占68.8%),7例周围正常血管影可见受压移位或变形(7/16,占43.8%)。结论:SAN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丽芝 高鹤立 关宏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SANT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大体为孤立结节,无包膜,界限不清,切面为棕黄色细结节...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SANT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大体为孤立结节,无包膜,界限不清,切面为棕黄色细结节状,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瘤样结节,单个或融合,结节内可见裂隙状、圆形、不规则形血管腔,内衬肥胖内皮细胞,血管间穿插分布梭形、卵圆形细胞,有多种炎细胞浸润。结节周围为向心性分布的平滑肌及胶原纤维,结节间为硬化的纤维间质,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的免疫表型不同,所有血管CD31+,部分血管CD8+,部分血管CD34+,部分血管D68+。[结论]SANT是脾的一种良性非肿瘤性血管增生性病变,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行脾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朋成 晏菲 +2 位作者 杨子萱 孟莉 敖启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结果 7例中3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从28岁到43岁不等,平均年龄37岁;7例中4例为直接诊断为SANT,3例原诊断分别为脾脏错构瘤、脾炎性假瘤和结节性血管瘤,复查后更正为SANT;肿瘤大小从直径4.0cm到10.5cm不等,平均直径为6.3cm;组织学病变呈多结节状,结节周围广泛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结节内呈血管瘤样病变,可表现为毛细血管瘤样构象或窦岸血管瘤样构象。免疫组织化学示结节内血管CD31恒定阳性,但CD34和CD8表达有所差异。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原发的良性瘤样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应和脾脏原发的其他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尹丹丹 张云香 +4 位作者 韩桂燕 李秀凤 孔凡华 马昊 高建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病变呈多个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为裂隙样及不规则的富含红细胞...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病变呈多个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为裂隙样及不规则的富含红细胞的血管样腔隙,边缘间质内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vimentin弥漫(+),血管瘤样结节CD31和CD34(+),CD8(-);多结节CD235α及CD 61(+);结节中靶环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及卵圆形细胞SMA、actin、CD 68、S-100、lysozyme、EMA及CD1α不同程度(+);CK-pan、ALK、CD21、CD23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改变的良性病变,确诊需依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脾切除术可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病理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克伦 马明宗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SANT由多个血管瘤样或肉芽肿样结节构成,结节内主要成分为微细血管,结节间...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SANT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脾SANT由多个血管瘤样或肉芽肿样结节构成,结节内主要成分为微细血管,结节间多有纤维化。免疫组化显示结节CD31和CD34(+)、CD68和SMA不同程度(+)。结论 SANT是一种脾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良性病变,在临床和病理上易引起误诊,确诊依赖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2例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颖 陆江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848-849,852,共3页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SANT)最初由Martel等[1]2004年报道,从这一概念提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总共报道不足100例。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但是详细的发病机...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SANT)最初由Martel等[1]2004年报道,从这一概念提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总共报道不足100例。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但是详细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就我院2例SANT病例,对其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形态及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影像分析(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吉雄 周芸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0期3010-3012,共3页
目的分析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4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均经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对SAN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 4例SANT的影像学特... 目的分析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4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均经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对SAN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 4例SANT的影像学特点为单发、无包膜和囊变坏死、伴有始终无强化的星芒状瘢痕、以及特异的从动脉期到延迟期呈现逐渐向心性充填的"辐轮状"强化。SANT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SANT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和国 尤莉娜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04-305,共2页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是近年才认识的一种脾反应性血管瘤样增生性病变,非常少见,国内仅有少数病例报道。
关键词 结节病变 血管 反应增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附1例)
14
作者 杨文圣 刘坤 +1 位作者 牟鹏飞 季天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128-3131,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SAN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研究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8...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SAN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研究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8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就诊。CT检查示肿物位于脾脏后部。大体观察,脾实质中可见孤立性的类圆形肿物,大小5 cm×4.5 cm×3.5 cm,质地中等偏硬,无胞膜,与周边界限尚清,肿物切面可见呈辐条状的黄白色纤维瘢痕,而将其分割成小叶状。镜下观察,其组织学表现是在纤维性及硬化背景中分布着许多的血管瘤样结节,而这些结节是由众多大小不等的裂隙状小血管及类似于脾红髓的窦状隙构成,结节内外可见胖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前述结节中所有血管的内皮标记CD31阳性,毛细血管标记CD34阳性,而窦状隙标记CD8阳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1%,最后的诊断是脾SANT。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凭借其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测,可很好地与其他病变相鉴别,脾切除术可同时做为该病诊断性与治疗性两个方面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15
作者 罗飞 王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143-1143,1149,共2页
患者女,23岁。常规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大小约11 cm×8.5 cm×6.5 cm,形态失常,其上极可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7.0 cm×6.6 cm×5.8 cm,界限清,实质回声明显增粗,部分呈条索状纤维化,中心部可见多发强回声斑,后伴声影... 患者女,23岁。常规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大小约11 cm×8.5 cm×6.5 cm,形态失常,其上极可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7.0 cm×6.6 cm×5.8 cm,界限清,实质回声明显增粗,部分呈条索状纤维化,中心部可见多发强回声斑,后伴声影(图1)。CDFI:肿瘤内可见条状动脉血流,病变边缘探及脾动脉分支向瘤体内延伸。脾门及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16
作者 赵醒 赵宇阳 +2 位作者 王军 刘莎莎 申兴斌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2-73,共2页
tol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种非肿瘤性良性病变,其组织学表现为血管增生。由于其发病率很低,年轻的病理医师很容易忽略其结节性增生的特点,常被误诊为错构瘤。国内外关于此病的报道也较少。我院收治脾... tol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种非肿瘤性良性病变,其组织学表现为血管增生。由于其发病率很低,年轻的病理医师很容易忽略其结节性增生的特点,常被误诊为错构瘤。国内外关于此病的报道也较少。我院收治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现报道如下,以期临床及病理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错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综合征病理及致病机制分析
17
作者 蒋汉文 万欢 +3 位作者 付丽娜 陈飞龙 陈锐忠 钟晓静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 探讨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阐述其致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病理科关于伴发肿瘤的... 目的 探讨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阐述其致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病理科关于伴发肿瘤的脾SANT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切片。搜索并复习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数据库中20篇相关文献共22例个案报道。结果 8例SANT病例中,4例为肿瘤-脾SANT综合征,患者均在进行肿瘤切除术前检查时偶然发现。病理特征包括:SANT外观呈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容易与周围正常的脾组织分离。其内部存在大量成熟的硬化性胶原纤维,形成分割性纤维间隔。镜下见残余红髓组织被硬化性纤维胶原围绕成岛状,其内散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细胞。3种类型的血管在免疫组化CD8、CD31、CD34组合上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CD68显示残余红髓内巨噬细胞功能活跃。结论 当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在诊断SANT患者或伴有脾脏占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时,均需要考虑肿瘤-脾SANT综合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综合征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珏 黄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06-1808,共3页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发生于脾脏的罕见良性增生性血管病变,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肿瘤相鉴别。本研究观察超声诊断脾SANT的价值。1资料与方...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发生于脾脏的罕见良性增生性血管病变,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肿瘤相鉴别。本研究观察超声诊断脾SANT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月-2021年4月5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脾SANT的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21~59岁,中位年龄49岁。检查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丽珠 李绪斌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脾SANT病人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示脾的下极孤立性肿物,边界清,平扫T_1WI呈等信号,抑脂T_2WI呈不均匀低信号,DWI呈低信号,动...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脾SANT病人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示脾的下极孤立性肿物,边界清,平扫T_1WI呈等信号,抑脂T_2WI呈不均匀低信号,D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延迟期相对周围脾实质呈稍高信号伴中心放射状低信号影。手术病理为脾SANT。结论脾SANT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云华 何剑 储海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的MRI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的MRI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均为单发病灶,3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楚,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其中1例可见低信号裂隙,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其中3例中央见裂隙状更低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早期边缘明显结节状强化并向中心填充的渐进性强化,可见“轮辐状”征象,另外1例表现为早期边缘轻度强化并逐渐向中心填充,未见明显“轮辐状”征象,延迟期病灶信号等或略低于周围脾组织,3例病灶可见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理特征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伴有中央星状纤维疤痕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变的MRI表现基本符合其病理基础,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结节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